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九一章 兵發南京,抄家去!

作者:木允鋒
而接下來的兩個月裡,楊都督一直就這樣在王三善等人視為的胡鬧中。

訴苦大會,親自帶著他們去接親人,給他們在朝廷登記編戶,其實最適合的是變成他的家奴,但數萬家奴還是太誇張了,就是江浙那些世家大族都沒這麼喪心病狂的,所以還是編戶為民好了。

畢竟他也得低調。

這一萬五千降兵和他們的家屬,加起來近五萬人,統統由他給確定姓名並編制戶籍。

戶籍所在依然是遵義。

反正朱燮元也不在乎這個……

遵義是屬於四川的,這裡是四川布政使司下屬的遵義軍民府。

平播州後原本播州宣慰司一分為二,遵義歸四川,另外一個平越軍民府歸貴州。

他甚至安排了幾個文官專門負責伺候著楊都督編造這些東西,最終在遵義縣的戶籍上增加了一萬五千戶,無論有沒有成家一個降兵就算一戶。實際上沒有女人的也有了,畢竟他們原本的寨子裡在這場戰爭中也死了不少,那些孤兒寡母們很樂意跟著那些沒有女人的土兵,要不然她們以後也很難活下來。

至於和戶籍配套的居住地,這個隨便在遵義附近荒山野嶺劃唄。

唯一問題是需要交稅,但這些人並沒有田土,所以他們需要交的只是人頭稅而已,這個楊都督很慷慨地表示他替他們交了。

以後每年都交。

畢竟這些人既然編戶,那麼人頭稅是得交的。

此外還有徭役,總之並不是沒有地就不交稅了,這些都是折銀,但折銀數量各地並不一樣,貴州肯定是最低的。

最終楊信和朱燮元派來署理遵義知府的梓桐知縣陳揚美,共同商議出一個比較合理的數字就是每丁兩錢,其中丁銀和徭役折銀各一錢,差不多和江西山區一樣。這個實際上是那些官員對他一分錢不花帶走那麼多人口不甘心,話說他們原本可以把戰俘賣了的,就算不賣了這些以後也是要交稅的。

當然,楊信也可以不交。

反正這些文官也奈何不了他,不過楊都督一向是依法納稅的楷模,所以這一年五千兩銀子他掏了。

畢竟他接下來是要在這一帶搞商屯的。

而這些商屯他是不會交稅的,因為商屯本來就不交稅,商屯是過去開中制時候鹽商僱人在九邊及西南開荒,用糧食向朝廷換鹽引,再用鹽引去販鹽的,它生產的餘糧全部供應軍隊。而且開中制主要在前期,那時候對朱元璋的政策還能執行,而朱元璋規定新開荒地永不起科,開荒的地永遠不用交稅,所以楊信的商屯肯定不會交稅。

但吃獨食終究不好。

五萬口人,他弄走賣了還得幾十萬兩呢。

而且這些人抽空遵義府和永寧很大一部分人口,這些人原本都是可以編戶交稅的,甚至遵義府的部分早已經編戶交稅了。

他都弄走了以後地方怎麼辦?

不過那些文官也歡迎他把這些人弄走,因為這樣就不用擔心以後再有土人造反這種事情了,人都沒了還造個屁反,然後空出的好地就可以被接下來過來計程車紳商人瓜分。可以說他們既喜歡又不甘心,這樣給他們五千兩銀子,他們心裡還好受些,實際上他們根本沒指望楊都督以後會繼續給,說白了這就是個一錘子的買賣,等楊信把人帶走了,他們難道每年去找楊信繼續收?

想想就不可能。

總之就這樣這一萬五千戶的戶籍解決。

然後他們全部和楊信簽了僱傭合同,由楊信僱傭他們去開荒種地。

種子,農具,耕牛之類全部由楊信提供,第一年有工錢,第二年起就不再給工錢,但他們無論收穫多少,楊信一升也不要,只不過他們生產的餘糧必須出售給他,價錢同樣由他來定。

當然,那些降兵根本不懂。

他們就知道按手印,知道楊大仙在外面會給他們一塊平原的土地。

至於留下來……

以後不得交稅啊。

以前那些編戶交稅的什麼日子他們又不是不知道。

他們為何抗拒改土歸流?

不就是改土歸流以後得過那樣日子嗎?

尤其是這段時間他們吃穿全是楊大仙管著,那日子舒服的很,他們自然願意以後繼續跟著楊大仙,至於他們的管理由鳳陽那邊來人,楊信從鳳陽墾荒區調來大批經驗豐富的莊頭管理。同時也教他們學漢語,實際上他們裡面本來就有的是懂漢語的,這些人早就和漢民雜居幾百年,根本不存在語言的問題,也就是存在方言的問題而已。

而就在這期間,朱燮元指揮的落洪之戰也落幕。

十幾萬官軍和土司兵圍攻落洪,用了十天時間全殲奢家,奢寅被部下的奴隸殺了帶著腦袋投降,奢崇明自殺,據說自殺前還詛咒楊信,搞得楊都督恍惚間感覺陰風陣陣,彷彿奢崇明的鬼魂在他身邊飄啊飄。

戰後就是改土歸流了。

永寧改土歸流,楊信承諾任世藩的宣撫使沒成功。

不過估計任世藩自己也沒有當真,畢竟他知道自己的級別差得遠,但他的九姓司撤銷,原九姓司的地盤給永寧衛,以奢崇明的落洪,古藺這片核心區,單獨給他設立土藺州,由他家帶著原本九姓司的屬民過去,世襲藺州土知州,說白了就是鎮壓奢家剩下那些屬民。這樣他就很滿意了,因為這是川鹽到遵義,甚至北上水西乃至貴陽的主要通道,無論沿赤水河到茅臺,還是從古藺陸路北上過鄢家渡都是食鹽運輸通道。

這樣任家就美得很了。

至於永寧剩下部分改永寧軍民府,設立流官來管理。

宋家的水東改土歸流,雖然天啟為了表彰宋萬化不肯附逆,被安邦彥殘忍殺害,他兒子為父報仇戰死沙場的父子忠義,特意封贈了一大堆亂七八糟但毫無意義的封號,順便下旨尋找宋家後代以廕監入國子監讀書,並賜錦衣衛籍。但宋家的地盤終歸還是被朝廷笑納了,宋家統轄的水東十二馬頭,改成隸屬貴陽府的開州,也就是開陽。

安家降為宣撫司。

安家其餘十二則溪設立十二個長官司,其中水東的兩個歸貴陽府,剩下水西的十個中最西邊兩個,也就是楊信橫穿的現代六盤水一帶,分別歸臨近的普安州和永寧州。

這樣就可以了。

實際上安家很難再有造反的機會了。

畢竟這時候安位才幾歲,等他長大有野心也得二十年後,實際原本歷史上安家造反是四十年後,安坤造麻哥的反,然後被平西王給弄死了,但他兒子躲進深山不再出來,一直到平西王造反再出來。只不過安坤打的旗號是反清復明,他兒子就改成為咱大清討逆了,而且在麻哥欣賞下恢復祖業,但很快病死後就被麻哥卸磨殺驢,安家土司徹底成為歷史。

剩下的烏撒改土歸流。

安效良家的土知府沒了,就給他家保留一個鹽倉司。

他爹的霑益州徹底沒了,霑益同樣改土歸流,不過那裡是雲南的,屬於曲靖府的,跟貴州沒什麼關係。

總之這場西南土司的大叛亂,在開始不到半年後,就迅速被平定,雖然搞得西南各省一片風聲鶴唳,但到最後算是虛驚一場,除了之前被毀的遵義府再一次被毀外,其他各地損失都不大。

貴陽圍城期間總共死了不到五千人,而且其中兩千還是病死的,作為叛亂起源地的永寧總共死傷不到兩千,各省雖然調動的軍隊最後超過二十萬,但絕大多數還沒來得及投入戰場,戰場上最主要戰鬥都是那些土司打的,官兵傷亡也就是在遵義,烏江還有落洪,總共加起來朝廷的軍隊傷亡兩萬。

銀子倒是消耗不少。

但和以前不同,這次近半軍費都是楊信墊付的。

尤其是最初秦良玉調動那些土司兵的時候,所有銀子全都是從重慶和成都兩個守誠錢莊呼叫,為此南京守誠錢莊特意運了五十萬兩入川,包括貴陽那邊也是守誠錢莊墊付,無論最後這些銀子由誰支付,至少目前來看四川為此付出的銀子並不多。

這還是值得欣慰的。

就這樣到九月底的時候,雲貴川的戰事終於塵埃落定。

重慶。

“老姐姐,兄弟就不去石柱了。”

楊都督對秦良玉說道。

“兄弟一路走好!”

秦良玉說道,

然後楊信抬頭看著後面那些文武官員,後者也紛紛跟他行禮告別。

楊都督頗有些悵惘地看著後面綿綿群山,最終踏上了碼頭的官船,緊接著船工解開纜繩,用長篙將官船撐離,在江水推動下開始向前,楊都督摟著後面船艙出來的隴孝祖,站在甲板欣賞著風景就這樣離開重慶。

看著這一幕岸邊文武官員全都長出一口氣。

這個禍害終於走了。

“我怎麼看這天都有一種明媚啊!”

一個文官看著頭頂天空,多少有些難以自已的感慨道。

後面一幫文武官員紛紛點頭。

而在他們面前的長江上,一艘艘滿載著男女老幼的內河船順流而下,跟隨著楊都督踏上他們的漫長旅程。

“走,兵發南京,抄家去!”

楊都督同樣難以自已的喊聲隨風傳來。

(今天兩章,感冒,嗓子都說不出話了)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