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零五章 楊都督的遠征

作者:木允鋒
楊信接下來就一本正經準備他的抗建援朝。

也沒啥可準備的。

無非就是找孫元化強行要走了一千火槍兵,都是上次參加過鎮江之戰熟悉和長矛兵配合的,然後又從他自己家的佃戶裡面招募了一千兩百名家丁……

四個營就這樣組建。

然後再加一個使用八門三磅炮的炮兵營。

總共兩千五百人。

這是楊都督的親兵隊,這次可不是上次鎮江之戰,那純粹就是應急而已,而這次是楊都督真正以方面統帥的身份出征,而且獲得了一個總督沿海軍務的頭銜。大明朝的總督並不是只准文官做,李如松就以武將多次總督軍務,楊都督聖眷之隆遠遠超過李如松,武總督也很正常,而且和上次一樣賜尚方寶劍。

還是上次那柄。

這柄已經砍了一千多顆人頭,以至於嚴重變形的寶劍,經過重新鍛造又可以使用了,據說鍛造時候出現過靈異現象。

畢竟是千人斬啊!

那上面的煞氣都足以辟邪了。

因為這個靈異現象,這柄寶劍還有了各種傳說,雖然不像那些傳奇寶劍一樣聲名顯赫,但在民間也已經算得上真正名劍,外號斷魂,只是不知道這次隨著楊都督出征,又會砍下多少顆人頭。

很快時間進入天啟二年。

元月十五時候,朝鮮使者李貴和沈器遠到達京城,在得知是殺了野豬皮兩個兒子的楊都督親自帶兵後,幾乎是涕淚橫流地叩謝天恩。

不過雖然現代棒子奇葩,但這個時代朝鮮人上層對大明倒是真心的,至於說之前跟建奴不清不楚,那個真沒法對他們有什麼苛責,畢竟大明自己的官員將領都一堆跟野豬皮不清不楚的。但朝鮮上層把大明當老大的心是真誠的,這次李琿投降建奴後,南逃的李倧立刻獲得了全州,羅州,甚至清州等地官員毫不猶豫地支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李琿失去了大義。

利益的確是最關鍵的,但口號喊的理直氣壯也很重要。

大義。

這個詞很重要。

而在朝鮮,尊奉大明就是大義。

大明天啟二年二月初二。

登州。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戚武毅公若復生,見此軍威亦當無憾矣!”

楊信站在上次相同位置,看著面前的蓬萊水城,不過此刻他面前已經變成了真正的帆檣如林,大明在黃海北部和渤海上絕大多數戰艦此刻都齊聚這座水城。最醒目的是二十四艘幾乎一模一樣的新式戰艦,不過十二艘嶄新,十二艘歷經滄桑,但樣式沒有區別。

包括之前給東江水師的,此刻也同樣匯聚於此。

二十四艘巡洋艦。

楊信給這些新式戰艦起的名字就叫做巡洋艦。

另外則是三百多艘各類大小戰艦。

“都督,戚公並無諡號吧?”

像上次一樣站在他旁邊的沈有容疑惑地說道。

“現在有了!”

楊信說道。

旁邊再次跟隨他的狗腿子楊寰立刻端上筆墨和空白奏摺,楊信提筆迅速給天啟寫了一份追諡戚繼光武毅的奏摺,然後拿過他的總督沿海軍務官印直接蓋上……

“五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楊都督說道。

楊寰端著托盤躬身退下。

“都督大恩,戚家一門沒齒不忘!”

另一邊戚金一臉莊嚴地躬身行禮。

戚繼光至今沒諡號。

雖然萬曆對他的幾個兒子的確也算是湊合,但對戚繼光卻始終沒什麼表示,原本歷史上戚繼光的諡號是崇禎給的,不過這次因為戚金所部在戰場的搶眼表現,給戚繼光追諡的聲音早就有了,更何況受楊信影響,天啟本來就對戚繼光的成就很讚賞。

這次楊信不過順水推舟而已。

“戚公無需客氣,戚武毅公之功就是封侯也是應該的。”

楊信說道。

這時候沈有容被部下叫走。

“都督真不去朝鮮?”

戚金看著已經開始登上一艘戰艦的李貴和沈器遠低聲說道。

“朝鮮那點破事還需要我嗎?”

楊信說道。

“要說僅僅李琿部下,末將倒是可保無虞,末將當年也是在朝鮮與倭人打出來的,對朝鮮軍的本事還是有所瞭解,只要末將這一萬人到全州,那麼李琿是絕無打過清州的可能。

只是末將怕他再次向建奴求援。

朝廷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將咱們這一萬人扔在那邊的。

援軍肯定難以指望。

若李琿真帶著建奴南下,那末將也只有帶著李倧退守羅州,這一萬人馬是抵擋不住建奴主力的,沒有援軍很難正在堅守,甚至必要時候還得撤到濟州島。”

戚金說道。

“真那樣你就撤過去就行。

咱們援朝的目的,只是確保李倧不會離開朝鮮土地,不會被建奴抓去,至於朝鮮打成什麼樣子,那個對咱們來說並不重要,清州能守住就守,守不住就撤到全州,全州守不住就撤到羅州,羅州也守不住就到濟州島。

但兄弟們注意點,在戰場上能打則打不能打就撤,儘量不要做無謂犧牲,左右咱們最後還是會反攻的。

一個打爛的朝鮮對咱們有利。

李家在這場戰爭中削弱得越狠對咱們同樣越有利,我們的目的只是保護李倧,但不是保護朝鮮人,他們就算死光又與咱們何干?

李倧在就行。

李倧在那就意味著朝鮮還是大明之臣。

至於他失去的土地,那個最終剿滅建奴還是會給他奪回的。”

楊信說道。

這是他對朝鮮戰場的原則。

戰火燒到哪裡並不重要,只要李倧這個朝鮮國王,還在朝鮮的土地上就行。

至於朝鮮人民……

當然是死的越多越好了。

朝鮮人口目前官方數字應該是一百五十萬。

實際肯定更多,但應該不會超過四百萬,不過目前並不能算一家的,北方之前大量併入八旗成為八旗朝鮮,這一次又加入了收編的綠旗軍,而李琿和李倧又分了兩家,總之算是四分五裂。

但總數應該是差不多四百萬的。

這還是之前和倭國戰爭削減後的,原本之前官方就得近四百萬。

戰後漢城官方就剩幾萬戶,這又養了多年才緩過來,然後又遇上了胡擾,不得不說他們也是很悲劇,目前很多地方已經可以用十室九空形容,估計再打幾年就該真的千里無雞鳴。

而對楊信來說,朝鮮的人口當然是削弱的越少越好,不怕李倧完全復國後就剩幾十萬人,這樣就可以命令李琿開放朝鮮,打著各種幌子,把大明人口塞進朝鮮半島。這片土地並不差,尤其是朝鮮南部,基本上和江淮地區緯度相同,全都是稻米產區,光全州一帶這片平原的水稻產量就足夠養活數百萬人,而且境內還有大量礦產。

這樣的好地方當然要殖民地化。

而李倧留在以後印度土王化就可以了。

至於他是否樂意……

所以才要讓戰火燃燒在朝鮮。

朝鮮的人口越少代表著李倧越聽話,而且印度土王化對他自己來說也未必是壞事,土王們可是對大英帝國無比眷戀,以至於試圖刺殺蒙巴頓和尼赫魯這些奸臣,就跟某些賤骨頭一樣。

“末將明白了,只是此前沒有文官是否合適?”

戚金說道。

楊信當然不會要個文官添堵,以他的身份也不會派監軍太監,也就是說援朝軍純粹是武將統帥,有他在當然無所謂,但他半路溜走後剩下戚金這樣就嚴重不符合規矩了。

“沒什麼不合適的,到朝鮮後就說我準備在側翼登陸,故此不隨你們一同過去,我一向喜歡這樣,也不會有人懷疑的,朝鮮和咱們這邊訊息傳遞又慢,就算朝鮮向朝廷奏報,那些文官們最初也不會懷疑,等他們發現不對開始懷疑,並且調查我到底去了何處的時候,我也該到地方了。”

楊信說道。

他就是要突襲廣州,帶著他的這兩千五百手下,趁著這時候風向及洋流都還沒改變,一路全速南下直達廣州。

這時候依然是東北風為主。

而中國自北向南的沿岸流在臺灣海峽是一個關鍵點,冬天因為南下的寒流作用一直向南越過海峽,但夏季受北上的季風流影響,就很難再繼續南下,所以這個季節他可以順風順水的一路被推到廣州。在廣州世家豪門猝不及防中降臨這座城市,以最快的速度趁著風向還沒改變,南邊的各國商船還沒北上,完成對廣州海關的組建,然後等著那些送銀子的。

“走吧,登船!”

楊信看著他面前已經完成登船的各軍說道。

說完他直接跳了下去。

戚金當然不可能和他一樣,就在戚總兵匆忙走到下面時候,楊都督已經站在了一艘巡洋艦上,而兩千五百親兵分別登上另外那些巡洋艦。

而戚金和沈有容同上後者的座艦。

“諸位,封侯之業就在前方,起航!”

楊信煞有介事般,舉著尚方寶劍很像某個電影畫面般高喊。

他的大嗓門立刻迴盪在蓬萊水城,然後滿載一萬兩千五百明軍精銳的三百多艘戰艦就這樣魚貫駛出水城,駛向前方遼闊的大海……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