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三十二章 隐形的空舰-2?不可能,一定是外星科技!(1/2)

作者:不吃小南瓜
在对待升阶材料以及相关的科技问题上,阿迈瑞肯的看法有些混乱,内部就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有些观点甚至截然相反。
有人呼吁不再购买任何昂贵的升阶材料,以原来的基础进行自主研发。
有人提到格鲁姆湖计划,表示应该加大对加莫夫-沙普利的研究的支持,认为升阶材料是赶超的机遇,要大规模购买升阶材料去研发强湮灭力场技术,并利用最优秀的科学家团队,实现未来在湮灭力场技术上的赶超。
有人则认为应该和更多的国家合作进行合作,集合更多的优秀科学家、更多的高端技术,取长补短一心做研发。
还有人认为,应该放下身段,拿出诚意争取能和代表高端湮灭科技的反重力形态研究中心进行接触、合作。
等等。
最后一种看法的支持度是最低的,因为过去十多年时间里,竞争、对抗一直都是主流。
王浩团队代表的就是种花家。
这种矛盾氛围下,他们一时间无法做出决定。
他们还是没有经验。
在过去百年的时间里,他们都没有碰到过类似的问题。
以前的情况都是完全反过来的,是他们在某个领域拥有高端技术,掌握技术优势的情况下,不管是怎么去做决定都对他们有利。
现在反过来了。
高端的湮灭科技、高端的材料技术,制造在其他机构手里,根本不受他们的控制。
升阶材料非常重要。
任何人都清楚,升阶材料代表着未来,是必须要去进行研究的,否则很可能就会落后于人。
现在更加无法接受的事情出现了。
即便他们愿意花费大量的金钱去购买材料,湮灭科技公司还以‘设备维护’为由暂停了制造。
“欺人太甚!”
面对竞争对手的‘出招’,他们一时间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做。
不再购买升阶材料?
别开玩笑了!
如果阻断了升阶材料的购买渠道,不就等于是闭关锁国,竞争对手可以肆意的进行研究,而他们则连研究的资格都没有了吗?
那不是对竞争对手的限制,而是对他们自己的限制。
但是,他们也想不到其他有效手段。
“如果谈判能顺利就好了,但科技部门的胃口太大了。”在谈判上,他们自认为是拿出一定诚意的,都已经决定放松一些领域的限制。
结果还是失败了。
当然,他们也知道失败是正常的,对方肯定希望能买到关键领域的高端设备,但有些领域是绝对不能松口的,否则对方发展的速度就会更快,而且是更加全面的发展。
现在怎么办呢?
若是事情一直拖着,肯定会被大众质疑‘能力不足’。
最终,阿迈瑞肯高层还是决定用老办法。
既然有两个声音,合作谈判又不是一路畅通,只要掐断了谈判合作的路,自然就没有人再呼吁谈判合作了。
……
很快。
好几个有影响力的人物站出来,从各个领域的角度出发,发表了各式各样的抨击言论。
在舆论氛围制造好以后,其他威慑手段也要跟上。
阿迈瑞肯对媒体公开宣布,准备联合其他国家发起‘常规’演习。
局势,一下子就紧张了。
国际媒体舆论的焦点,也转到了紧张的局势上,到处都是相关的报道,到处都是相关的讨论。
如果只是看媒体的报道,仿佛局势瞬间就会崩溃一样。
这些并没有影响到王浩。
他按照计划正常进行研究,还建立了新的任务--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微米性颗粒性金属超导材料制造技术。(难度:s)】
【灵感值:0。】
这个任务建立的相当不容易。
之前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论证积累,再加上曹东明、曲贵的新成果,才成功打好了研究基础。
s级难度任务,想完成还是很不容易的。
王浩已经申请了项目,申请还在审批的过程中,通过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上级部门需要时间协调参与项目的科研机构。
这是个大型的材料技术研究项目,已经确定的参与方就包括航空材料院、超导材料研究中心,科学院超导材料重点实验室以及东工精密。
王浩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下面还有两个院士参与,是科学院超导实验室的王进南以及东工精密的首席专家杨云和。
虽然已经确定是项目的主要参与人,但王进南、杨云和都有点没信心,他们私下讨论的时候,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我根本没想到,王院士竟然真的申请了项目……”
王进南满脸苦笑说道,“就在半个月前,我还以为工作已经结束了。颗粒性材料的想法很不错,但制造那种精度的材料,怎么想都有些天方夜谭。”
“也不全是吧……”
杨云和道,“我们的论证还是很成功的。如果王院士的理论正确,半拓扑结构能影响到金属的外在表现,就可能制造出那种复杂形态。”
“你们上次是毫米级?”王进南问道。
“对,很复杂。”
杨云和摇头道,“我和其他人设计了很久,有几个工序还是手动完成的,有个底面的切割要求太高,机器没有那种功能。”
“但是,现在原理不一样了。”
他继续说道,“之前制造毫米级材料,就是精密切割、加工,现在和微球制造很类似。”
“微米级也不可能切割制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王进南用力抿抿嘴,“我怎么想还是觉得不可思议,这种技术真能研究出来吗?”
“我也不确定。”
杨云和道,“如果是我……肯定就放弃了,但是,王院士,也许能行吧?那可是王浩……大神!”
他说着都笑了出来。
王进南也跟着笑道,“确实,那可是王浩,反正我们也不是直接负责人,就跟着做研究吧。”
“是啊,尽力就好。”
……
王浩知道很多人没有信心,但他也不想多解释什么。
结果,能说明一切。
如果不能完成研究,说再多也没有任何意义,他只需要其他人利用自己的知识、能力配合就好。
这个项目有好几个大机构参与,需要很多的技术,设备以及人员支持,但实际上,项目的规模、投入,和湮灭力场的研究还是存在差距的,毕竟就只是一项材料制造技术而已。
他只是按部就班的分配工作,让参与机构进行各类实验,再根据实验结果去讨论,一步步的完善技术内容。
中途。
王浩还打算跑一趟f射线实验基地,只是才刚准备出发就被劝阻了。
廖建国、徐老师,再包括其他几个领导,都打电话过来劝他不要去f射线实验基地。
“太危险了!”
“只是一次实验,不用你特别跑一趟!”
“一切都准备好了。”
“放心吧!”
他们都来劝阻自然是有原因的。
f射线实验基地进行的是,装置内部微型核反应实验,也就是在f射线实验装置内的反重力场中心,放置了一个微型的核反应堆。
开启反重力场发生装置、外部螺旋磁场发生装置后,内部放置的微型核反应堆就会被启动,会持续不断从内部供给高热源,以此来支持激发出高强度、可持续的f射线。
这个实验已经准备很久,装置制造的也比较完善。
核反应堆处在装置上部分的力场地带,外层被螺旋磁场发生装置包围,下方是厚厚的隔热层,反重力发生装置都处在下方受到保护,并有完善的冷却体系持续运转支持。
现在和最初的设计有了不同,因为制造出毫米级颗粒性材料,下方的反重力设备已经得到更换。
金属材料拥有远高于高压混合材料的安全、稳定性。
f射线实验团队也有了更多的信心,他们按照计划一步步的启动设备,和预期一样的完成了点火。
点火,只是实验的开始。
这个实验持续时间最低一个月,他们需要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持续一个月以后,才会考虑激发释放f射线。
当设备稳定运行一整天,好多人才轻呼了一口气。
实验团队的压力太大了。
其中压力最大的就是廖建国,作为f射线实验团队的负责人,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在f射线发生设备里进行核反应。
想想,都很疯狂!
在点火完成后的24个小时内,廖建国都一直盯着电脑屏幕,随时查看上报的数据,总是担心会随时出现问题。
微型核反应堆,也是核反应,也具有强烈的放射性。
如果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设备不止是暂停那么简单,还会被就地爆破、掩埋、销毁。
到时候,一切又要从头再来。
相比廖建国的紧张,汤建军则是非常的激动,因为他看到了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希望。
如果把微型核反应堆换成核聚变反应堆,设备还能一直稳定的运行,就可以说实现了可控核聚变。
当然,那只是想象。
核聚变反应的强度太高,现在的实验设备肯定无法约束,但最少嘴里上都是差不多的。
汤建军依旧很激动,他不断都囔着,“核聚变研究……”
“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啊!”
……
于此同时。
国际舆论出现了新的焦点,阿迈瑞肯计划派出两艘航母,和其他三个国家,计划在争议海域周边进行联合演习。
种花家也有对应的计划。
双方不断地好像喊话,一个个有影响力的人物站出来,直接形成了一种紧张局势。
对抗上,当然不止是演习。
即便只是威慑性质的对抗,也是各个层面一起进行的,除了明面上用于演习外,太空上已经早已经有了动作。
最先进的卫星,已经在探测军事领域的情报信息。
鄂城上空,就是探测的重点之一。
空舰飞行器实验基地就在鄂城,这并不什么秘密,舆论上都能频频看到空舰飞行器的消息,好多都是在鄂城周边发现的。
空舰系列飞行器非常受关注。
这种反重力飞行器是种花家独有的,其他国家暂时都无法制造出来,就自然会关注空舰系列飞行器,来判断飞行器的性能和威胁。
地球的另一边。
卫星中心。
一名值班的人员正查看着电脑上的信息,上面都是最先进的间谍卫星传过来的摄像图片。
他们会查找存在问题的图片,并分析其中可能透露出的信息。
这个工作是非常繁琐、无趣的,即便是一整天都在看图片,想有一些发现都非常的困难。
当正在工作的时候,有个叫威顿的员工,忽然惊讶的喊了一声,“哦,上帝啊!看看,这是什么!”
“ufo?”
“还是什么?”
其他人顿时看了过去。
威顿把一张图片调到大屏幕上,就发现图片上出现了一个黑色斑点,把黑色斑点放大以后,发现边缘看起来有些模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中心负责人布朗克走过来,他仔细看着图片上的黑点斑点,对威顿喊了一声,“上报数据!”
威顿马上道,“时间是16点09分,28秒……”
“坐标……”
“黑色斑点的直径34.7米左右,再加上外层模湖位置,大概在35.5到36米之间……”
“高度,1万5300米……”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