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你们实验室的项目,几个计算问题。”
王浩感兴趣的看了一眼,发现是几个动力学问题的计算求解。
“你也帮我看看,算的对不对。”周清源开口说道。
王浩拿起了桌上的稿纸,仔细看起了上面的内容。
周清源让王浩帮忙看看的时候,还没感觉有什么,等王浩真正拿起来看,他突然感觉到了紧张。
那就像是小学生做完题,被老师检查对错一样。
办公室气氛变得很诡异。
周清源感受到了这种诡异,或许就是他自己的心理作用,但仔细一想又苦笑不已,换做是几年前,他根本不会产生这种想法。
现在面前的王浩,已经被公认为是偏微分方程领域的顶级专家,还可以加上一句‘无人能比’。
他做的计算被王浩检查,确实像是老师给学生检查作业一样。
“唉~~”
周清源忍不住叹了口气,他一边是为王浩的成就高兴,另一边也是感慨自己,多少年都没有提升。
王浩仔细看了一下,发现没有什么问题,有一个方程代入结果求解,等式两边已经非常近似了。
其实项目相关的计算,有部分不用做的这么精细,是允许一定偏差范围的,显然周清源做的很有耐心。
“您算的比我强多了。”王浩放下了手里的东西赞叹一句。
周清源顿时听笑了,赶紧摆手道,“哪能比得上你?”
“确实已经很精准了。”
王浩道,“这种不能求解的偏微分方程,其实用代入数值法就可以,不用做这么精准的分析。”
他说着忽然停住了,嘴里连续念叨了好几句,“精准……”
“精准?精准!”
“对啊!”
王浩顿时感觉豁然开朗,他知道该怎么办了。
……
之前研究卡住的位置,就在于分析的不确定性。
其实关键还在于精准的计算,而不是主要做复杂的分析,有关参数的计算更加精准,就能够依靠结果却做后续的分析。
这样分析精准度就提升了。
王浩马上回到了办公室继续做研究,他甚至都忘记了吃午饭,许杰过来送饭都只是抬头说了一句,“放那里吧。”
然后就继续工作,也把事情抛在脑后。
他一直工作到了下午四点钟,才听起来产生伸了个懒腰,看着稿纸上的结果,表情却有些不确定。
他分析出了一个范围解,还附带了一组列式。
这有什么意义?
王浩又扫了一眼系统任务,发现‘任务一’灵感值达到了18点。
有了上一个S+级任务的经验,他很清楚‘20’点就是一个阶段,灵感值能达到18点,就说明他的思路没问题。
他分析出的列式以及‘有些不靠谱’的范围解,肯定是具有某种物理意义的。
可究竟是什么呢?
现在灵感值达到了‘18’点,还没有达到‘20’点,就说明剩下的工作,就是对结果进行物理意义的解析。
可问题在于,范围解的不靠谱。
其中的参数数据,存在一个‘-0.38~0.38’的范围。
‘-0.38’,负值就是关键问题。
虽然没有进行物理性质的分析,但他也非常清楚,这个范围参数,很可能代表了某一种力或某一种性质。
任何存在的一种力或性质,怎么可能会产生负值范围?
难道是一组没有意义的结果?
“不可能!”
“肯定代表了某种意义!”王浩皱着眉头仔细的研究起来。
想要分析出所得出结论的物理,就必须从头到尾再仔细的查看,方程最初每一个参数都是有意义的,不断转化分析的过程中,代表的意义也在不断的变化。
这是一个复杂的逻辑解析过程,还需要牵扯到大量量子物理的内容。
王浩慢慢的进行研究,一点一点的深入,花费的时间甚至比方程解析还要多。
接下来连续一个星期,他都闷在办公室里做研究,只是写出来的内容,就堆了厚厚一迭。
但是闷头研究并没有什么成果。
包括列式以及其他参数,倒是能分析出内容,但‘-0.38~0.38’的数值,依旧不清楚代表了什么。
力的消失?
能量的消失?
为什么?
王浩完全想不明白,他索性不再去想,而是正常工作起来。
他打开了邮箱,查看了下邮件。
和比尔卡尔的沟通,也跟着停了一个星期,沟通还是要继续保持,即便研究没什么进展,但只是积累想法,也同样是一种进步。
在打开了邮箱以后,他却发现一封来自迪迪埃-马约尔的邮件,上面写着一段话,“王浩,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思考该怎么去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理论,专门去做了一系列数据分析工作,希望能在能量损耗方面,找到湮灭力起作用的证据。
很可惜,什么也没有发现。
今天新一轮大型实验要开始了,真期待能有新的发现!”
新一轮大型实验,说的是欧洲粒子对撞机重启的测试实验。
欧洲粒子对撞机进行了大幅度升级,性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据说实验亮度能够提升七倍以上。
现在则是做第一次大型实验测试,许多参加国家都派了团队参加。
王浩倒是没考虑粒子对撞实验,他仔细看了一下信件,觉得迪迪埃-马约尔为人真的很不错,竟然真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在验证湮灭理论上,还特别给自己发了个邮件。
“做实验数据分析,希望能在能量损耗上找到湮灭力存在的证据?”
“这个想法……”
王浩还是摇了摇头,即便是他也不知道,湮灭力发生作用的时候,质能方程是否还能起到作用。
质量单位,是被直接湮灭,还是被湮灭化成了能量?
这是个问题。
他给马约尔回了一封邮件,写了几句感谢的话,并祝福对方工作顺利。
等发送好了邮件以后,他忽然愣住了,“对啊,湮灭理论!”
【任务一,灵感值+2。】
【灵感值:20。】
“够二十点了!”
王浩压住了心头的兴奋,知道自己找到了确定的分析方向。
‘-0.38~0.38’的数值,看起来确实很诡异,感觉根本没有什么意义,以‘湮灭力存在’为前提就不一样了。
之前他所做的分析都是依靠现有的理论,可粒子标准模型并不完善,能够做出的分析是有限的。
‘湮灭力存在’为前提,就多了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0.38~0.38’,就很有意义了。
负值或零值,很可能代表质量或能量缺失。
然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即便是代表质量或能量缺失,又能怎么样呢?”
王浩皱眉思考着。
他马上查看了最新的粒子物理研究,包括希格斯玻色子、中微子发现相关的研究报告,再根据公开的粒子对撞实验资料,马上开始做起了相似计算。
时间又过了一个星期。
王浩就只是闷在办公室里,不断做计算工作,他唯一去的地方只有中心实验室,用实验室的服务器做了计算分析,等再回来就继续研究。
其他人都不知道王浩是在做什么,只是知道和杨-米尔斯方程的研究有关。
方程研究?
为什么会用到服务器?
而且做方程相关的研究,怎么好像变得非常忙,还做了一大堆看不懂的计算?
王浩则是继续沉浸在工作中,直到这一天终于得出了一个结果--
85GeV~260GeV 。
看着计算出来的数值,他轻呼了一口气,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但随后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是结合粒子对撞实验数据、报告,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计算出来的一个能量数值区间。
现在他得出的结论,也只是‘数据足够庞大的情况下,85GeV~260GeV区间范围内,会存在数值异常’。
这种异常,代表着数据空缺。
简单理解就是,粒子对撞实验过程中,一些新产生的粒子‘跳开’了‘85GeV~260GeV能量区间范围’。
如果做实验统计,85GeV~260GeV能量区间的数据很少。
王浩的理解也只是‘湮灭力对粒子的一种作用’,就好像是用一个力推动物体一样,85GeV~260GeV能量区间,湮灭力发挥的作用比较大,好多粒子就都被推开了。
这个结论似乎没什么意义。
因为前提是‘足够庞大的数据’,足够庞大是有多大?
他自己都没有确定的概念。
王浩看着结果有些犹豫,因为是以‘湮灭力存在’为前提做出的分析,感觉就是‘假象’式的研究,投稿出去根本没意义。
但是,花费近二十天的研究成果,不发表似乎也有些浪费。
他就把内容简单整理了一下,随后写了个大致的介绍,发表在了个人博客上,标题是《85GeV~260GeV能量区间问题》。
“就当是个小研究吧,虽然没什么意义,但也许对后续的研究有帮助。”
王浩想着。
在连续工作二十天以后,他还是想着休息一下,就出门锻炼去跑步了。
于此同时。
好多人也注意到了王浩最新发表的博客内容。
一些媒体还进行了转载报道,却根本没有引起波澜,因为博客内容说的很虚幻,内容就是做了一个杨-米尔斯方程的研究,然后推导出85GeV~260GeV能量区间,可能检测出一些异常问题。
这个异常就是‘数据空缺’?
网络上有好多人也讨论了起来,“王浩大神的最新研究到底是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