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8章 角谷猜想不算什么,那我们算什么…(1/2)

作者:不吃小南瓜
 …

《数学新进展》发布了新一期内容,最后一篇的内容是《克拉茨问题‘3X+1’的证明》。

克拉茨问题‘3X+1’,其实就是冰雹猜想、角谷猜想。

不同的人会习惯不同的叫法,之所以强调‘3X+1’问题,是因为还有‘3X+2’问题、‘3X+3’问题,它们都是一个类型,是冰雹猜想的几种推广,只要完成其中之一的证明,其他问题自然也会迎刃而解。

《数学新进展》新一期发布出来,网站也同步进行新一期的更新,马上就有人注意到,新一期有一篇冰雹猜想的证明,而且论文的作者还是西海大学的王浩。

好多人注意到了,消息传的速度自然是飞快。

曲世刚三人来综合楼的时间,距离《数学新进展》新一期发布,也只有短短两个小时,就连好多记者都收到消息过来了。

正常来说,一个学术成果不太可能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因为学术和大众舆论根本是两个圈子,但如果这个学术问题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情况自然就又不一样了。

媒体记者们知道消息以后迅速来到了西海大学。还有好多外省的记者都已经坐上了飞机或汽车,正飞速朝着西海大学赶来。

他们很清楚角谷猜想被证明,已经不单单是数学问题了,肯定会跨界被许多人关注。

当然了。

绝大部分人关注的是猜想被证明的事情本身,同时也会关注猜想的证明人,但不会关注证明的过程。

数学理论的逻辑,对大众来说还是太复杂了,一般人想理解都根本不可能。

西海大学也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学校的校长副校长、理学院的院长还有几个教授,马上就来了综合楼办公室,发现有很多记者来的时候,就直接让保安挡在门口不让进。

若是让记者或其他人随意进出,就会影响到综合楼的秩序,王浩也肯定会被持续打扰。

现在记者数量还是比较少的,为了能够应对即将到来的舆情,应对外界的关注,而不影响到教学秩序,王浩没有继续留在综合楼,而是听从其他人的建议,去政务楼找了个很不错的办公室休息。

栾海平、周清源,还包括李明等人,都围着王浩问来问去,“你怎么就突然完成角谷猜想的证明了?”

“这真是惊喜了,甚至是惊吓,我知道消息的时候,还以为是有人在开玩笑。证明角谷猜想?不可能……”

“王浩,你也太低调了吧,那可是角谷猜想的证明,竟然没有其他人知道……”

“不对吧?”

前面倒是还好一些,最后一句话王浩有一些不同意了,“栾院长,我记得告诉过好几个人啊,周教授应该也知道,我前一段时间去首都,和邱院士也说过,当时旁边有好多人,还和我的导师潘教授说过……”

“还有,我们办公室的张志强也知道。”

王浩一口气说了一连串的名字,还是他觉得值得提到的,至于曹东明之类,不属于数学圈子的人,就用一起说上了。

“和这么多人说过吗?为什么我一点都不知道?”栾海平听到以后感觉很意外,他马上看向了周清源。

周清源半张着嘴,持续好半天甚至憋红了脸,才憋出了一句,“王浩确实和我说过,但谁能想到这么快就能完成了呢?”

这句话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王浩说了一连串儿的名字,但也只有张志强知道王浩完成了证明并进行了投稿。

张志强也因此被朱萍连续用语言‘折磨’,“既然你知道王浩完成了这么大成果,为什么憋住不说呢?”

“王浩不让伱说?应该不会吧?王浩不是这种人。而且他知道我嘴最严,就算知道了也不会说出去。”

“就你自己知道,还捂着消息不说,真是……”

“就旁边办公室那个姓邓的,她竟然比我先知道,还奇怪我为什么不知道。”朱萍咬的牙感觉非常不甘心,“她居然比我先知道,看她那副得意的劲儿……这是我们办公室的事情啊……”

旁边颜静听着直想笑,但她只是低头不断耸肩,努力不能让人看出自己的反应。

还是罗大勇开了口,他扯着嘴角说道,“朱大姐……你?嘴严?”

接下来没有继续,但神态已经说明了一切。

颜静再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

张志强狠狠的朝罗大勇比了个大拇指,非常感激他对于自己的声援,眼神里透露出‘好兄弟、讲义气’的神态。

朱萍顿时怒了,她拿起一本书冲向罗大勇,怒吼道,“你刚才叫我什么?”

“朱……”

“嗯?”朱萍瞪圆了眼。

罗大勇缩着脖子,看一眼扭过头,装作什么都没看见、和自己完全无关的张志强,马上改口道,“……萍姐?”

“好像不是吧?”

“是。”

“不是。”

“是……”

“算你识相!”

“……”

于此同时,邱成文也终于见到了角谷猜想证明的全貌。

他盯着‘作者一栏’的名字,眼神好半天都没有动一下,随后他叹了口气,对旁边人说道,“我还参与了这篇的审稿,第十三页、第十四页,就是我审核的……”

“但是,我完全没有想到,证明人就是王浩啊。”

“不过仔细想想,本来是应该能想到的,王浩之前就说他在研究角谷猜想……”

邱成文说着还是停住了,因为说出来的话连自己都不相信。

王浩确实有说过研究一种数学方法,能够用来证明角谷猜想,但是他离开首都才有多久?

一直到现在,把时间都算起来,也就只有三个星期。

对于一个重大数学成果来说,三个星期时间实在太短暂了,即便当时就完成了研究,一般来说,到现在也发表不出来。

不过邱成文却比其他人更了解,为什么论文发表速度能这么快。

布鲁斯-普利策找了很多数学家来一起进行审稿,直接加速了审核速度,估计发表也是‘临时插队’迅速完成的。

这种级别的数学证明,当然可以享受‘临时插队’的待遇。

邱成文更加感慨王浩做研究的速度。

之前还看着他的几篇小论文,结果没过多久就出现了大成果,王浩来数学科学中心的时候,他开玩笑说一个王浩能顶一个数学科学中心。

现在看来可能不是顶一个数学科学中心,而是完全盖过了数学科学中心……

角谷猜想啊!

数学科学中心成立至今,十几年时间也没有完成过如此重大的数学成果。

而王浩所完成的阿廷常数、梅森素数以及现在的角谷猜想,每一项都是世界最顶尖的,同时也是数学科学中心,从未有过的重量级成果。

“一个人,超过一个数学研究中心啊!”邱成文苦笑着摇头,“虽然数学就是这样的,但是……”

“如果王浩能来数学中心就好了……”

他思考着摇了摇头。

……

一直等到了晚上八点钟,媒体记者们才终于采访到了王浩。

这是学校方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学校考虑到还有很多记者没有赶来,又考虑到不能让白天来的记者白等,就干脆等到了晚上再召开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在政务楼的一个大会议室里。

前来的记者人数超过四十人,相对于一个学术成果的采访,这个规模的记者数量,就已经很难想象了,甚至比一些明星待遇也不差。

第一个站起来讲话的是学校的副校长,他讲话的内容自然就是恭喜王浩完成了角谷猜想的研究,但只说了不到半分钟就明显看出下面记者的不耐烦。

他很随心的终止了话头。

旁边其他想说几句的领导们也干脆闭上了嘴,他们可不想因为说几句话,就得罪一大堆的记者,毕竟是采访王浩的新闻发布会,他们说上再多的话也无法成为主角。

王浩打开麦克风以后,忽然不知道该说什么,证明已经放在了《数学新进展》上,难道要说一下证明过程?

算了。

他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开口问向了主持发布会的杨海燕,“杨主任,直接开始提问吧。”

杨海燕感到有些意外,还是宣布让记者举手提问。

第一个提问的是北疆省电视台的记者,西海大学肯定会照顾一下本省记者。

记者们问起了好多人关心的问题,“之前没有听说过您在研究角谷猜想,好多人都感觉证明完成的很突然,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王浩想了一下,带着疑惑道,“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研究,和好多人都说过,研究从去年就开始了,到现在也有超过三个月了吧?我并没有觉得突然。”

旁边儿好几个数学教授,也包括在场好多的记者,都不由得扯起了嘴角。

三个月?

角谷猜想的证明?

如果这还不叫突然的话,什么才能叫突然呢?

如果再考虑到这段时间,王浩还完成了几个小研究,而且每一个都是非常有含金量的,感觉就更加惊人了,都可以说他完成研究,没有花费任何的时间。

好多人也开始算起了时间,下一个提问的记者,顺势就问道,“王浩教授,像是您说的,研究用了三个月时间,但据我所知,一般的数学成果,投稿到发表都需要这么长时间,对此,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这很正常。”

王浩淡然道,“而且发表速度和我没有关系,我只是正常进行投稿。我是上个星期进行的投稿,感谢《数学新进展》的主编布鲁斯-普利策先生,他说只要我投稿就会很快审核并发表出来,他也做到了。”

他一脸认真的说完,让现场好多人都觉得怪怪的。

这是公开承认享受特权了?

因为他和《数学新进展》的主编关系好,所以审稿发表速度都变快了,事情本身来说,怎么听都有种‘走后-门’的感觉。

偏偏,谁也没办法说什么!

哪怕是其他投稿《数学新进展》的学者们,也很难针对这起‘走后-门’事件说什么,因为王浩完成了角谷猜想的证明。

如果他们能完成同级别的数学成果,甚至有些顶级学术期刊,专门为了成果加印一期都不一定。

王浩继续说道,“其实你们想错了一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