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6章 名人的特权以及航空材料院的邀请(1/2)

作者:不吃小南瓜
 在听了王浩说的话以后,张志强瞪着他看了很久,还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却完全不知道该表达什么。

他默默的回到了座位上。

在点亮了电脑屏幕以后,再搜索页面打上了四个字——随遇而安。

搜索页面的解释是,‘不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够安然自得,感到满足。’

张志强仔细思考起了文学问题,“这个词用在解决研究难题上,意思是不主动的去想,遇到特别的时机想到问题的时候,就顺势的去想一想,解决不解决问题不重要。”

“那么,这个过程怎么也要一两年吧,往少处说也要几个月?再少,也要十天半个月吧?”

“课前还说随遇而安,课后就想通了……”

朱萍默默的走过来,盯着张志强的屏幕,似乎是完全理解他的感受,还把一只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

张志强回头满脸忧伤。

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长叹了口气,“唉!”

张志强哀叹完毕以后,再看向罗大勇的表情,再没有了什么‘怒其不争’,而是满眼的羡慕和嫉妒。

那可是图同构问题,NP问题之一啊!

NP完全问题,也就是“NP=P?”,是千禧年七大数学猜想之一,而且是位列第一的超级难题。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

P问题很容易理解,就是一些计算确定的问题,比如加减乘除可以按照公式推,只要计算就能够得到结果。

但是,有些问题是无法按部就班的计算出来的。

比如,寻找大质数,没有任何一个公式可以一步步推导出下一个大质数。

这种问题是无法通过计算得到答案的,只能间接性的‘猜’来得到结果。

比如,7是质数,下一个质数是哪一个?可以验算8、9、10,都不是质数验算11,发现了质数。

这就是非确定性问题,它不能够通过计算得到结果,而是需要一个个的去验证。

这种以穷举法来得到答案的问题,就是完全多项式问题,一个个的检验下去,就可以得到最终的结果。

但是,这样算法的复杂程度是指数关系,数字大到一定地步,很快就无法进行运算了。

有科学家发现,类似的完全多项式非确定性问题,都可以转换为一类叫做‘满足性问题’的逻辑运算问题。

既然这类问题的所有可能答案,都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计算,那么是否这类问题存在一个确定性算法,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直接算出或是搜寻出正确的答案呢?

这就是著名的“NP=P?”猜想。

以上寻找质数的例子,就只是最简单的NP问题。

实际上,NP问题覆盖的领域非常大,是复杂性理论的重要方向,罗大勇研究的“图同构问题”,就是经典NP问题之一。

“图同构问题”,说的是复杂网络对比计算。

比如,两侧各有八个点,点位分布是不一样的,八个点每一个都和其他最少一个点相连。

因为点位的分布是不一样的,各个点位连接一致,画出图形也会有很大不同。

那么怎么证明两个图形是完全一致的呢?

这就是图同构问题,证明两个复杂网络的一致性。

之前罗大勇研究了几年时间,已经找到了方向,并且想到了解决方法,缺少的就是‘灵光一闪’的临门一脚。

好多研究都会被限制在‘这一脚’。

有些人运气不错,突然想到了就解决了难题,有些人运气不好,一辈子也没有办法跨过去。

王浩上了一堂课,得到了一些灵感,他找到了一种“迈出第一步的方法”。

在回到了综合楼办公室以后,王浩就开始和罗大勇说了起来,即便是非常重大的研究,他们也没有去找个隐秘的环境。

主要是因为自信。

第一个自信就是办公室里的人的人品不错,不会做什么偷窃成果、提前发表的事情。

第二,包括张志强在内,根本不可能听明白内容。

或许也是因为讲解的课程是《非线性泛函分析》,王浩找到的方法是从整个系统的分析入手。

从整个系统的分析展开,在慢慢联系到各个点位,接下来就连接上了罗大勇的研究。

说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

罗大勇的水平还很不错,王浩只是讲了一个开头,他似乎就有些理解了,后面再听了一小段,眼睛都已经亮的发光。

“我明白了!”

“原来是这样,这么简单啊!王浩,你真是个天才,太天才了,这个方法实在太巧妙了。”

“我以前从来没有朝这个方向想过。”

罗大勇激动的拥抱住了王浩,他注意到王浩的不在意,激动的说着,“或许对你来说不算什么,但对我来说,这可是几年的成果啊。”

“谢谢你,王浩!”

“谢谢伱!”

“这个研究是我们一起做的,成果荣誉同样属于你!”

罗大勇激动的哭了出来。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在确定完成一项成果的时候,尤其是几年的努力看到了结果,那种激动是其他人体会不到的。

所以王浩的表情很淡漠,他心里也为罗大勇高兴,却根本激动不起来,他所做的只是听罗大勇说起自己的研究,理解了以后去上一节课,找到了临门一脚的灵感。

张志强和朱萍也很淡漠,他们也为罗大勇高兴,可心里不由得就想到了罗大勇刚才那句话,“原来这么简单。”

简单?

刚才张志强特别凑过去听了两耳朵,结果发现好多内容已经超出了自己的知识范围。

简单泥煤啊!

朱萍就更不用多说了,她连脚步都没有挪动,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听的懂。

简单……

谁要是说这个研究简单,我马上过去把他头发拽光!

朱萍盯着罗大勇的头发,顿时感觉手有些痒了。

……

罗大勇的研究已经完成了,差的就是把内容总结下来,或是到个数学会议作报告,或是写论文投稿进行发表。

这个消息很快传了出去。

学校里好多人听说以后都过来转一圈,有好几个教授,主任之类,都特别跑一趟,还给罗大勇一些意见。

比如,参加什么学术会议、投稿什么杂志、论文格式是怎么样的之类。

朱建荣来了一趟。

计算机学院的院长陈庆华也特别跑了一趟,和罗大勇谈了很久,确定他是完成了研究,然后说了一番鼓励的话。

综合楼办公室里忙作一团,总是人来人往的。

王浩看着一个个的教授、主任、领导,有点儿感觉是小题大做,即便是完成很大的研究,也不至于这样吧?

当看到学校的副校长,特别来一趟鼓励罗大勇,王浩扯着嘴角对张志强说道,“这有点夸张了吧?”

张志强的反应倒是很平淡。

他满是羡慕的看向罗大勇,随后扭过头说道,“一点儿也不夸张。”

“这才是完成大成果的正确打开方式。”

他说的还用力的点点头,表示对自己看法的绝对坚持,“你那种默默就发表了论文,才是不正常的。”

朱萍和颜静也凑过来,对张志强的话表示认可,“没错。”

颜静跟着点头,“确实是这样。”

“……好吧!”

王浩发现自己站在了办公室的对立面,也朝着罗大勇竖了个大拇指,“你很棒!”

……

罗大勇的成果闹得轰轰烈烈,但实际上,成果也是有王浩一份儿的,他坚持要把王浩并列一作,不行的话就让王浩当通讯作者。

王浩还是同意了。

虽然绝大部分研究都是罗大勇做出来的,但关键的临门一脚是他踹出来的。

另外,论文上有他的名字也是有好处的。

比如投稿。

学校里一些教授、主任之类,都给了罗大勇一些建议,有的说是参加学术会议做报告,有的说是投稿顶级杂志,王浩根本不需要什么建议,“你直接投稿《数学新进展》,通讯作者写我的名字,我和那边打个招呼。”

这就是‘名人’特权。

《数学新进展》刊载过王浩的两篇论文,包括《阿厅常数存在的有界性论证》,包括《梅森素数的判定函数猜想》。

经过两次的合作,王浩认识了审稿编辑、审核编辑,他打个招呼就能快速审核,因为论文本身的含金量很高,审核以后,发表的速度也会很快。

这就排除掉了投稿莫名被刷下来的情况。

有些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是这样的。

当看到不知名人士投稿了顶级研究,根本不看内容直接就刷下来,因为类似的投稿有很多,大部分都是错误的论证,若是一篇篇的仔细看过,就纯粹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论文的作者上加上他的名字,再给《数学新进展》的编辑、审稿打个招呼,只要没有什么大问题,就可以等着发表了。

至于写论文之类的工作,就完全是罗大勇自己负责了。

王浩对这个研究兴趣不大,复杂性理论是罗大勇的研究领域,而他专注的领域是解析数论。

时间已经到了学期末。

学期末还是有很多工作的,比如上报下学期的课程,王浩特别跑了一趟理学院,确定下了两门课程。

一门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重修课。

有很多本科生会挂科,没有正课的下个学期就会有重修课,王浩决定帮老教授分担教学压力,就直接接手了一门重修课。

同样的课程也不用再准备教案,教学上倒是轻松了一些。

另一门课是研一的《代数几何》,是一门硕士学位基础课,也是博士学位的专业课。

这门课程以抽象代数、复分析为基础,难度还是比较高的。

剩下的下一门选修课可以过一段时间再考虑,并不需要提前就上报上去。

除了上报课程以外,王浩也参加了监考工作,考试全部完毕以后就开始判卷、录入成绩等等。

这些复杂的工作需要耗费不少时间。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