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完美的制度,也沒有不滅的王朝,張茉想的是在提高社會生產力的同時儘快完成統一,儘可能地完善社會制度,讓和平的時間能維持更長久一點。
她也知道世家消滅不完,舊的去了還會有新的崛起,寒門甚至平民子弟當了官,就能保證他們一定會為百姓做主嗎?就能保證他們不斂財不發展自己的政治關係嗎?
科舉制發展到後期,師門關係在官場中互相拉幫結派,官官相護,導致官場腐敗,而統治者改變考試內容,更使得科舉成為束縛知識分子思想的枷鎖,儒學成為統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這是封建專制非人道發展的必然結果。
至於說在封建社會實行民主,那更是扯淡,尤其是在這世家沒有完全消滅,科舉剛剛破殼的形勢下,唐王府如果不集權,實行什麼議會選舉、樹立人民主權,不說能不能實行下來,就算真做成了,估計這天下撐不過百年便要再度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
人生短短幾十年,以後的事她看不到也管不了,然而在她還活著的時候,她只能儘自己所能去完善社會制度,肅清社會風氣,給天下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張茉道,“現在我們手下無人可用,只能先在修縣殺雞儆猴,上下官吏,凡是參與貪汙之人,一律嚴懲,縣令、縣丞斬立決,家人充作奴役,其餘一干人等及其家屬也全充做奴役,正好發去造船廠做苦力!”
在冀州殺了那麼多人後,張茉是真不想再殺人了,而且唐國建了很多工廠,也需要大量勞動力,除非十惡不赦,否則她不會再輕易動用死刑,多數罪犯及其家屬都是被充做奴役,或發去修建基礎設施,或賞賜給有功之臣做奴僕,或拉去官方人口買賣市場售賣。
唐國禁止人口、土地買賣,但是官方還保留著買賣人口的權利,這裡面的人都是罪犯及其家屬。
處理了這些人之後,張茉讓人將此事傳於冀州其他郡縣,然後觀察各地官員的反應,有些地方悄無聲息地把多收的賦稅歸還百姓,張茉也沒有再去追究那些人,不過卻將其作為日後重點監察的物件。
至於修縣的官吏任免,除了縣令是從鄴城調過來的,下屬官吏直接從當地挑選一些識字之人先當著看看,這就要縣令多辛苦點了。
解決修縣的事情後,隊伍並沒有再在其他地方過多停留,一路直往海灣水軍基地而去。
十一月,唐王車駕抵達陽信縣,徐榮得了訊息,早早便來到大營外迎接,主臣寒暄過後,呂布迫不及待要去看水軍戰船。
一行人策馬來到港口,遠遠便看見海灣上停留著大大小小數十艘船,每一艘船上都插有寫著唐字的黑底紅字旌旗,在獵獵海風中放肆抖動著唐軍的威風。
呂乾興奮地大吼大叫,“爹爹,好多船!好多船啊!我長這麼大都沒見過這麼多的船!”
我也沒見過!
呂布心裡嘀咕了一句,神情也有點小興奮,夢裡夢外他都沒打過水戰,也沒見過這麼多的船隻。
倒是張茉大致掃了一眼後,原本有些期待的眼神反而平靜下來,她從左到右又仔細看了一遍,樓船隻有一艘,中船也不多,而且所有船隻的總數只有百餘艘,跟自己預想中的差太多了。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孫曹雙方具體投入多少戰船張茉不知,但她知道東吳光是派去點火的小戰船就有幾十艘,更別說用於作戰的大船了。
一年多才造了這麼點船,照這個速度,差不多再造十年才有能力南下打荊州和東吳。
“徐將軍,可是造船的經費不足?”張茉直接言道,“若是不夠,我可以想辦法再撥些錢款過來。”
她這話一出,興奮的父子二人皆轉頭看過來,呂乾有點不可思議地問道,“孃親,這麼多船還不夠?還要再造更多嗎?”
“遠遠不夠啊!”
徐榮一聽便知王妃對水戰是有點了解的,他回答道,“並非銀錢不夠,而是船匠和原料不足。”
他指著最近的幾艘大、中船隻說道,“像這種大樓船、艨艟、先登建造不易,不是一二戶船匠能造得出來的,造船所需的膠、桐油、漆等原料是不難尋,但龍骨卻不好得,龍骨需要質地堅硬的大木,而龍骨、所有的船板木料需浸泡過再放置陰乾,二三年方可用,一時哪裡去尋得現成的原料?”
張茉原來以為木料簡單處理一下便可以用,沒想到竟然如此麻煩,她皺眉問道,“那這些船是哪裡來的?”
徐榮道,“這一艘樓船和多數艨艟、先登是北海本來就有的,原本北海兩處碼頭上有更多船隻,不過孔文舉戰敗後,有不少都逃去遼東投奔公孫度,留下這些要麼是有破損,要麼是逃離不及,我便都拉來這裡修理完整,還有幾艘艨艟和小船是剿海盜截獲的,剩下的小船多是漁船和渡船改造而來,咱們新建的船幾乎都還是原料……”
得,一年多了,原來自家的新船一艘都沒造出來,幾人聽完,期待感瞬間跌落谷底。
“那現在備下的原料還需多久能造出船來?一共可造多少船隻?”
徐榮拱手道,“大王、王妃且隨我去船廠看看!”
幾人來到海灣造船廠,直接驅馬入內,最前頭是幾十棟新建的船工房舍,再往裡是裝放生牛皮、帆布的庫房,一直行到河流入海口附近,看到那邊堆晾了很多木料,一架八丈長的龍骨架在岸邊,此時眾多匠人正在河邊忙忙碌碌。
徐榮指著不遠處一艘快完工的樓船介紹道,“這艘是北海船匠家裡現成的木料建造的,五家船匠合力,加上民夫幫忙,歷時一年才將要完工,而我新備下的船料現在尚不能用,等明年夏天才可拿來造船,也只能造一艘樓船,十餘艘艨艟和先登。”
張茉聽完,期待感再一次下跌。
呂乾卻奇怪地問道,“既然造一艘大船如此艱難,那東吳和荊州他們怎麼弄來那麼多船的,荊州倒也罷了,那劉景升在那邊待了那麼久,可東吳不是最近兩三年方才興起的麼?”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