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
高浟领着群臣们赶来,却并没能见到刘桃子。
前来迎接他们的人是路去病,田子礼,崔刚等群臣。
田子礼看着面前那位戎装打扮,温良如玉的宗室王,不知为何,心里总觉得有些怪怪的。
路去病反正是开心坏了,这厮一点都没有作为卫将军府头号重臣的觉悟,拉着高浟的手便是说个没完没了,神色激动,恍如遇到了偶像。
倒也没错,庙堂里这些名臣,一直都是路去病所仰慕尊崇的对象。
而这次,能臣名臣来了好多好多。
路去病选择了其中自己最喜欢的那位,热情的拉着他往城内走,“得知大王要来,属下是翘首以盼,只想要早些见到大王。”
“大王能前来边塞,是整个北地之福!”
“大王有所不知啊,这北地有很好的吏,就是缺一个像大王这般的重臣来统筹大局。”
阳休之跟在他们的身后,听着路去病的话,脸色不断的变幻着。
大家都在找自己认识的人来招呼。
例如崔刚,就找上了自家亲戚,崔达孥。
崔达孥同样出身博陵崔氏,乃是三房出身。
他的父亲,便是赫赫有名的大齐名臣崔暹,崔暹号称铁面御史,他的一生,一点都不像是北齐官员,他为人刚烈,正直,严格执法,廉洁自爱,整顿吏治,为天下人所敬佩。
后来权贵们诬陷,让他被流放,即便后来高洋意识到了不对,将他再次召回,可人却已经不太行了,在天保十年病逝在家中。
崔达孥自幼得到父亲的教诲,崔暹对他格外宠爱,又有很高的期待。
他在年幼时表现出了极强的才能,写的很好的文章,制文,也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可如今,崔达孥看起来却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整个人都恍惚,崔刚连着说了许多话,他才缓缓的回上一句。
看着祖兄如此模样,崔刚长叹了一声。
可惜了。
他过去不是这样的。
在文宣皇帝时期,崔达孥遭受了极大的打击。
高洋看他有才能,就将高澄的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公主回家,高洋跟她询问家里的情况,公主说大家都对我很好,只有婆婆不喜欢我。
而后,高洋就将崔达孥的母亲召到皇宫,虐杀之后将尸体丢进漳河。
从那之后,崔达孥就仿佛变了个人似的,整日浑浑噩噩,很少言语。
崔刚拉着他的手,认真的说道:“我知道兄长的心事,只是,当初太常公对你抱有很高的期待,岂能如此度日呢?”
崔达孥轻轻点头,没有说话。
他原先在中书负责写写诏令之类的,这些年里都没有再用心学习其他方面的内容,绝对是浪费了天赋,浪费了太常公对他投入的心血。
崔刚为他感到不值,却又不能训斥或轻视他。
魏收是最忙的,因为到来的众人里,他的朋友是最多的,不是跟着他修过齐律的,就是跟着他搞过新政的。
气氛很是热闹。
路去病领着高浟走在最前头,也不忘记给他解释,“我家桃大王是回不来了,本来是要赶回来迎接你们的,只是伪周的杨忠聚集军队,准备出兵夺回永丰等地,大王不敢轻易回来,几个将军都已经领兵前往永丰去协助大王了,只要战事一结束,大王就会来见您。”
趁着路去病去跟胡长粲攀谈的时候,阳休之走上前来,对高浟低声说道:“大王,我们远道而来,与将军府有争权的嫌疑,请大王勿要轻视,对方的话,未必就不是在试探,若是进了官署,让您坐在上位,请您一定要拒绝几次,勿要表露出要执掌大权的想法。”
阳休之是老臣,也是名臣之一。
按理来说,怎么也不该将他赶走的,奈何,这位向来管不住嘴。
先前杨愔被杀,赵彦深接替他的位置,阳休之竟公开对别人说:将涉千里,杀骐驎而策蹇驴,可悲之甚也。
后来胡长仁上位,跟赵彦深一同执政朝政,阳休之又评价道:驴鸣狗吠,聒耳而已。
然后就没然后了,他来边塞了。
听到他的话,高浟没有认同也没有反对。
阳休之经历的很多,不会轻易相信别人,怕被这些人给坑了。
别人不说,那个祖珽他是认识的,不是什么好东西,可谓是百毒俱全的一个玩意。
武川经历了几次扩建,可跟邺城却无法比较。
官署倒是还不错。
众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平日里开朝议的大堂,路去病拉着高浟的手,指着远处说道:“那上位乃是我家大王的座位,您可以坐在一旁。”
跟在身后的阳休之一顿,这么直接的吗??
“好。”
高浟点点头。
阳休之更懵了,你也是??
北道大行台出现在边塞,这里存在着一个谁主谁从的问题,当然,大家心里也都清楚,此处乃是刘桃子的地盘,别说是高浟领着他们前来,就是皇帝将这里当首都搬过来,只怕也没有任何的可能,肯定还是以刘桃子为主。
但是彭城王这个人吧,毕竟又不是个寻常的大臣,他为人刚烈,三台大臣们也不知道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们最怕的就是彭城王铁了心的要与刘桃子一较高低,若是这样,那他们的处境就会变得相当糟糕。
可看眼下的局势,似乎彭城王一改平日里的模样,不坐主位,就表明了他的态度,他是愿意向刘桃子低头的。
又或许,只是因为此处乃是卫将军府而不是大行台?
路去病是个较为直接的人,说话虽然多,却不喜欢绕,而高浟同样如此,没什么好争的。
高浟坐下来之后,众人彼此张望,却都不敢入座。
看似是座位,可其中代表的东西却是许多。
谁在前,谁在后,谁在左,谁在右?
祖珽笑呵呵的走出来,“诸位远道而来,怎么都站着啊?”
“来,魏公,您与阳公先入座。”
祖珽拉着魏收与阳休之,让他们紧挨着坐在左侧,而又看向了元修伯跟封述,“二位来坐在此处。”
随后是唐邕跟胡长粲。
祖珽开始一一安排座位,每次都是叫上两个人,都是按着一个本土派与一个外来派的规格进行安排,以年纪资历为先,一一坐下。
而左右也没有什么区别,不是按着将军府与行台分别来坐,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只是这么坐下来,众人心里都大概有了数。
安排好了老臣祖珽开始安排那些年轻的大臣们入座,路去病则是被他安排到了高浟的身边,直接挨着高浟入座。
至于他本人,竟是坐在了很靠后的位置上。
这么一番安排下来,便是有几个觉得自己坐的太靠后的人,也不敢表现出不满了,人祖珽都坐在后头了,这还说什么呢?
众人入座整个官署内满满当当,这百余人终于将将军府给填满了。
路去病笑着说道:“自从官署扩建之后,这里还从未如此满过。”
田子礼此刻也是充分发挥自己向来擅长的交际能力,他不坐在位置上,却是主动站起身,安排小吏为众人准备茶水,有年纪太大的,就给准备软些的枕。
高浟看着众人,开口说道:“诸位既然都到齐了,那就先商谈几件重要的事情吧。”
“庙堂此番设立北道大行台,极为匆忙无论是地点的委任还是官员的任命,我都觉得不妥。”
“首先就是这地点,行台不该设在武川。”
这话一出,群臣皆惊。
武川派的官员们,此刻纷纷皱起眉头。
什么意思?
想分家?
路去病率先问道:“有何不妥?”
高浟认真的说道:“北道大行台,即是治理整个北方,武川实在太偏僻,若是要通过武川来治理定,冀等地,恐会耽误大事。”
“我认为,平城目前是最为妥当的。”
“当下卫将军正在强攻伪周,开疆扩土,若是在肆,定等地区,则距离伪周太远,若是往后得周之土,不好治理,若是在燕,幽,亦然。”
“而平城无论是往周,还是往燕,幽,或下定,冀,我认为都是最妥当的。”
路去病轻轻点头,其实早在刚刚设立卫将军府的时候,就有提起过,理当在平城设府。
武川还是太偏僻,尽管是卫将军的发家之地,却不适合作为一个割据政权的政治核心城市。
高浟这番话,说的倒也有些道理。
高浟又继续说道:“第二个,就是当下行台与卫将军府的职权有些冲突了。”
阳休之脸色一黑,略微低下头来。
果然,这还是自己所熟悉的那个彭城王。
他就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元老们脸上已经没有什么笑容了,皆看向高浟的方向,沉默不语。
即便是路去病,此刻也有些愕然,刚进来就说这个,是不是不太妥当?
高浟就好像是完全没有看到众人的脸色变化,他继续说道:“我听闻卫将军府下有四台,与行台的职责几乎是一样的,既然如此,往后治理的时候,定然会出现偏差和不和,故而,我认为,卫将军府可以取缔,并入行台之中,往后就由行台来完全进行治理。”
“呵呵呵”
田子礼笑了起来,他缓缓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看向了彭城王。
“大王想的真周到,这刚来,就打算将我们全部罢免了。”
“我看,干脆这恒朔刺史也给取缔了,平城王府也给取缔了,边兵,新军,都一并取缔.”
大堂之内静悄悄的,祖珽抚摸着胡须,脸上微微带着笑容,完全不在意此时的剑拔弩张。
高浟看向田子礼,“那倒是不必。”
他再次看向了众人,“第三点,就是我所说的,任命不合理。”
“庙堂竟委任我这样不堪的人来担任北道大行台尚书令,不妥,极为不妥。”
“我有什么才能能承担这般重任呢?”
“我觉得,改由平城王刘桃子来担任北道大行台尚书令,这上下的官员委任,就由他来进行册封。”
“啊??”
路去病一脸茫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