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去世之後,他的兒子秦惠文王即位,這也是秦國第一位稱王的國君。這位君主雖然此前遭受到了商鞅的懲罰,但卻是一位年輕有為的君主。在他殺了商鞅之後,他繼續推行商鞅變法。與之同時,透過商鞅變法。秦國實力也得到了巨大的增強,此時的秦惠文王開始了主動向魏國進攻,並打敗魏軍。但這還不止如此,商鞅變法對於秦國的實力提升不只是一點兩點。特別是他對於軍事的改革,這讓秦國擁有了極強的戰鬥力。在大敗魏國大軍之後,秦國還以一國之力,打敗了魏趙韓三晉聯軍。”
“連續打敗魏趙等強國,這也終於讓一眾戰國諸侯國開始意識到了秦國的強大。而此時的秦國,在秦惠文王的帶領之下,又聯合韓國與魏國,攻打齊國與楚國,一時秦國成為了虎狼之師。這還不只,為了解決後方的壓力。秦惠文王乘在相救蜀國的時候,直接滅了蜀國,然後又滅了巴國。至於義渠國,通過幾場戰鬥,秦國也是完全的將義渠國給壓制住了。”
羋月傳裡面,對於秦惠文王有比較多的介紹。
可以說。
秦國一統天下並不是從贏政開始的。
在秦惠文王時代,他就體現了出來。
甚至是在秦惠文王父親秦孝公時代,他就已經有所表現。
比如商鞅表現的其中有一個制度,那就是統一度量衡,這都為後來的秦國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
“秦惠文王去世之後,他的兒子秦武文即位。”
說到秦武王,這時有粉絲問道:“陳凡老師,這位秦武王是不是舉鼎而死的秦武王?”
“是的。”
陳凡點頭。
這一說。
臺下眾人一時之間議論紛紛。
“舉鼎而死,原來是他啊。”
“我去,這不是昏君嗎?”
“這好像與陳凡老師所說的奮六世之餘烈好像有一些不一樣啊。”
剛才陳凡確實說過。
秦國在秦孝公之後,基本上全都是明君。
至於此前舉鼎而亡的秦武王,他同樣也是。
不過對於秦武王,陳凡卻知道大家對其有比較多的誤解。
陳凡解釋說道:“可能大家會認為,秦武王舉鼎而死,這有一些昏庸的程度。但事實上,秦武王一點兒也不昏庸。大家可以透過他的諡號就可以看到,秦武王,歷史當中能被稱之為武的,他就不可能是昏君。至於舉鼎而死,這實則是一個意外。如果這個意外沒有發生,說不定秦武王這個舉鼎,那就是與楚莊王的問鼎天下一樣。”
是的。
要說對於九鼎有覬覦的,一個是秦武王,另一個就是楚莊王。
可以說。
不管是問鼎還是舉鼎。
這都是實力的一種體現。
如果沒有一定的實力,他絕對不敢這樣做。
只不過。
秦武王運氣稍差了一些,或者說,周朝的氣運還沒有結束,
“秦武王即位雖然僅僅只有四年,在他當政期間,秦武王不但鞏固了自己的地位,而且還瓦解了幾個強敵欲借新君即位不穩進行討伐的同盟。另一邊,在對外關係上,秦武王雖然號稱武,但也無比的英明。雖然他明白此時秦國的實力非常強,但也還沒有達到能將一眾諸侯國全部滅掉的實力。為了更好的擴張,秦武王採用了聯魏以及聯合越國的策略,制橫齊國以及楚國。
“如此一來,當秦國與魏國聯合,又與楚國東邊的越國聯合之即,秦國不但壓力減輕,而且還有了東進的野心。而為了能夠東進,秦武王派大軍攻打韓國,並大敗韓國。最後韓王沒得辦法,只好派使者來到秦國向秦武王謝罪,與秦國議和。
這一些表現。
幾乎可以說,沒有任何一件是昏庸的。
不但不昏庸。
而且哪怕他的一系列先祖,也未必能有秦武王做得這麼好。
只是天意如此。
秦武王舉鼎而死。
……
“我去,又是一個反轉。”
“之前我還真以為秦武王是昏君呢。”
“可惜,就是死得太早了。”
陳凡解釋之後,眾人這才恍然大悟。
“不過,雖然秦武王去世的早,但很快,秦國又扶植了新的君王。這位君王,那就是秦昭襄王,有人也將他稱之為秦昭王。秦昭王是秦武王的弟弟,秦昭王年幼即位,當時以他的母親宣太后把持朝政。雖然這位宣太后掌控了秦國,但在她掌控期間,秦國實力得到了繼續發展。”
這位宣太后,也就是羋月傳裡的羋月。
“要說這位宣太后,她同樣也是一位傳奇人物。宣太后本姓羋,楚國人,後來秦楚聯姻,於是她便嫁給了秦惠文王。不過,宣太后此前地位低下,在秦惠文王的後宮只封得一個八子的稱號,所以她又稱羋八子。而在秦惠文王去世之後,宣太后掌握了朝政,立自己兒子秦昭王為國君。”
“在宣太后主政期間,後方的義渠一直是一個威脅。義渠國是匈奴的一個分支,而為了徹底消滅義渠。宣太后以自身為誘餌,與義渠國國君生下了兩個兒子。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誘騙義渠王來到秦國,並將其殺死。隨後,秦國趁機進攻義渠國,並將義渠國消滅。至此,秦國徹底沒有了後患之憂。”
說到宣太后,要講可能真要講一本書。
對於此,陳凡只是簡單的講了一下宣太后。
但哪怕如此。
宣太后的傳奇人生,仍是讓一眾觀眾歎為觀止。
“嘖嘖,牛人啊。”
“感覺又是一個武則天。”
“嗯,估計武則天當時也是參考了宣太后的事蹟。”
當然。
宣太后還有一系列的故事。
比如。
是宣太后開始,國內才有了太后這個稱號。
至於“朕”這個稱號,也是從宣太后開始稱起。
“宣太后雖然掌權秦國,但在秦昭王年長之後,於是秦昭王便廢掉了宣太后政權,至此秦昭王開始執政。在秦昭王執政期間,秦昭王重用范雎,並採用了遠交近攻的策略。與之同時,秦昭王在位期間還重用了大將白起,一時之間讓秦國實力得到了飛躍性的提升。”
“這裡,我們重點講一下白起,以及白起主導的長平之戰。”
實話說。
秦國一統天下,有兩個極為重要的點。
一個是秦孝公的商鞅變法。
另一個就是秦昭王重用白起的長平之戰。
一個是讓秦國擁有了一統天下的基礎。
另一個是讓秦國徹底成為了戰國七雄當中的超級霸主。
“秦昭王期間,秦國的實力已經很強大了。這個時候,秦昭王與歷代先祖一樣,擁有進攻六國的雄心。而這時,一位叫做白起的大將出現了。剛開始,白起只是擔任部隊中下級將領。但在一次又一次作戰當中,白起表現突出,至此得到秦昭王的重用。得到秦昭王重用之後,白起更是發揮了他的軍事才能。”
“秦昭襄王十五年,白起發兵攻魏,一舉奪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為秦的東出崤函奠定了基礎。
秦昭襄王十六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白起攻打趙國,奪取光狼城。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白起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水以北土地給秦講和。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秦國再次伐楚,白起先以漢北上庸之軍奪取鄢、鄧等五座城池。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帥軍穿插到楚軍背後,大破楚軍,攻佔楚國都城郢,焚燒了楚王的墳墓夷陵並向東進兵至竟陵,楚軍潰不成軍,退卻到陳。同年,秦又攻佔了楚國巫、黔中郡。
不需要看什麼。
就看這一些戰績,你就能知道白起這位大將該有多麼的恐怖。
而也正因為白起在戰場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的表現,秦昭王封白起為武安君,一時之間,白起名震天下。
“但,這一些,還不是白起最為厲害的地方。”
是的。
雖然上面這一些戰績,幾乎可以讓白起吹一輩子。
但面對著接下來的戰鬥,上面的只不過是開胃小菜。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白起攻佔韓國野王,韓國上黨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絕斷。於是韓國的國君就建議將上黨割給秦國,以示向秦國求和。只是韓國國君雖然做出瞭如此決策,但韓國在上黨的將領以及百姓卻不同意。他們說,一但將上黨交給了秦國,那他們就再也不是韓國的國民了。與其如此,還不如將歸順趙國。雖然趙國與韓國是兩個國家,但畢竟當年是一家人。
於是上黨將領便派使官前往趙國。面對著上黨人民的歸順,趙王也是有一些猶豫不定。他即想接收上黨,但又怕秦國的攻擊。同時,趙國大臣這一邊也分成了兩派。一派是說不要接收,一但接收上黨的話,必然會遭受秦國的攻擊,這樣無端的惹怒秦國並不是好事。而另一派卻認為,有的時候我們發動百萬大軍攻打,長年累月也很難攻下一座城池。如今上黨有城池十七座,他們什麼也不做就可以拿下,這還有什麼考慮的呢。於是趙王便問,如果秦國來攻打趙國怎麼辦?其他一眾大臣則說道,秦國有白起,但他們趙國同樣也有名將廉頗。也許其他人害怕白起,但廉頗絕對能夠抵檔得住白起的進攻。”
就這樣。
因為上黨之爭,戰國時期最大的一場大戰,長平之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我草,這個背景好強大。”
“秦國對趙國。”
“白起對廉頗,誰能取勝?”
白起與廉頗同樣是戰國四大名將。
兩人的名氣都是非常強大,同樣能力也非常出眾。
與之同時。
秦國的實力也非常強。
而趙國雖然比不上秦國,但在魏國,齊國,楚國紛紛衰退之後,此時的趙國卻是唯一能與秦國幹一梭子的國家。
“因為上黨之爭,秦國與趙國計程車兵在長平這個地方展開了較量。為了防禦秦國,廉頗在長平佈置了三道防線。第一道是空倉嶺防線,第二道是丹河防線,第三道防線是百里石長城。三道防線東西數十里,星羅棋佈,互相連線。不過秦軍戰鬥力兇猛,趙國的第一道防線岌岌可危。”
“隨即廉頗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策略,他認為從地形來看,秦國的補給線比趙軍要長得多,後勤保障比趙國困難。於是廉頗便主動放棄了第一道防線,然後退縮到第二道防線當中。這個策略無疑是成功的,面對著固若金湯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