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30章 殺神白起,坑殺40萬趙軍……(1/2)

作者:天下第一白
“難怪孟子的思想不被一眾諸侯國的君主所接受。”

孟子講完。

眾人對於儒家為什麼在春秋戰國時期不是很得到重用也算是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

這不是說你的學問高,學問好,你就能夠受到重用。

這還得看,你的學問符不符合君主的利益。

如果符合,那麼,君主可能就會推行你的思想。

如果不符合。

那麼。

有一些君主可能還會善待你,而有一些君主,可能就直接將你給趕出去,甚至殺死。

不過。

在陳凡講著這一系列先秦諸子之時,眾人也漸漸對於諸子百家有了一個更為清晰的認識。

“凡哥,春秋諸子百家,百家齊鳴,當真是太輝煌了。”

“是啊,有墨子,有惠子,還有莊子,更有老子,以及現在的孟子。真要說的話,我覺得很多時候,這一些諸子未必不如孔子。”

“是的。”

眾人也是點頭。

至於為什麼大家對於孔子最為熟悉。

那是因為漢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已。

但這又符合了此前所說。

漢朝當時為什麼會選擇儒學,而不選擇其他。

這是因為時代不一樣了。

儒學在春秋戰國可能在爭奪利益的時候表現的不怎麼樣,但在漢朝大一統時代,還是有其獨到之處的。

“凡哥,我們想問,除了這一些先賢,還有沒有哪些諸子?”

“當然。”

陳凡點頭:“既然說是諸子百家,自然不是一兩家。真要說的話,春秋戰國時期一眾諸子,何止百家。只不過,有一些諸子的文獻沒有流傳下來,也有的因為時間太長了,所以大家也不知道。特別是,有一些諸子本身上他就比較低調,如果他沒有廣招門徒的話,他的思想也很難流傳下來。比如說,有一位叫做列子的先賢。”

“列子?”

這一說列子,不少人有了一些印像:“凡哥,好像莊子曾經提到過列子。”

“是的。”

陳凡繼續說道:“莊子提到過列子御風,說是列子能夠御風而行,這說得有一些誇張。列子與莊子一樣,同樣也是人,也不可能有什麼超能力,只不過他與莊子一樣,也是一位有著非常深厚思想的哲學大師。同時,他也是一位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據說列子寫了八卷書籍,但早已失傳。而如今能夠知道的,而是《列子》一書當中流傳下來的一系列很有意思的故事。比如,我先與大家分享一則在列子當中的《愚公移山》的故事。”

要說先秦諸子當中,陳凡很喜歡莊子,因為莊子寫散文當真是天下第一。

而除了莊子之外,陳凡喜歡的,那就是列子。

列子的文筆自然比不上莊子,但是,列子一書裡面的一系列故事,當真是讓人拍案叫絕。

比如陳凡所說的《愚公移山》。

“從前有一個叫做愚公的,他的門前有太行,王屋兩大高山。這兩大高山連綿七百多里,阻礙著大家的出行。於是愚公就想,我何不將這兩座大山挖開。雖然這看起來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但是,愚公還是無比的執著,他帶著自己的兒孫夜以繼日的挖掘。隔壁有個七八歲的小男孩,看到愚公挖山,也蹦蹦跳跳過來幫忙。”

“河曲有一位非常聰明的人就嘲笑愚公,說是你們這點人,哪能挖得了大山。愚公聽後就說,你還說是這裡最為聰明的人,我看你還不如那位七八歲的小朋友。承如你所說,雖然看起來我這把年紀,不可能將這山挖開。但是,我還有我的兒子,我兒子又生兒子。孫子又生兒子,孫子的兒子還生兒子。這樣下去,那我的子子孫孫就無窮盡。只要我們一家團結一心,那麼,憑著我無窮盡的子孫,那我就能將這兩座大山挖開。後來天帝聽到了愚公的故事,就命令大力神的兩個兒子去背兩座大山。至此,愚公所在的冀州南部直到漢水的北邊,一路暢通無阻。”

這便是愚公移山的故事。

這個故事陳凡前世很小的時候就學過。

不只學過。

哪怕在課本上沒有的時候,老人家也經常講過這個故事。

當然。

這個故事的道理也很簡單,那就是講述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故事。

這樣的一個小故事雖然不見得怎麼樣。

但是。

這樣的小故事,一但在小的時候灌輸在你腦海,他能夠影響到無數的人。

……

“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有意思。”

“愚公,難怪叫愚公,不過,我喜歡這樣的愚公精神。”

“回頭講給自己的兒子聽,相信他聽了這個故事之後,一定對其有著很大的幫助。”

相比之先賢一系列的哲理,這樣的小故事顯然更讓大家通俗易懂。

至於你說。

列子怎麼寫這樣的故事,他不應該講一些治國一類的思想策略嗎?

事實上。

陳凡會說。

難道天下所有人都要去研究怎麼治國,怎麼管理一個國家嗎?

很多一些隱士,很多一些先賢,有不少對於這一些都不是很感興趣。

但除了治理國家之外,同樣,這個世界還有許多許多的事情可以去做。

比如,修身,以及教育。

修身是對於自己的行為。

而教育,則是教育民眾。

其實,教育一開,這也在另一方面能夠起到治國的效果。

也因此。

列子也有一個稱號,教育家。

所以。

這位教育家寫了很多有關教育世人的故事,或者說是寓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接著,陳凡又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便觀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臉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言談話語,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一不像偷斧子的。不久後,這人在翻動他的谷堆時發現了斧子,第二天又見到鄰居家的兒子,就覺得他言行舉止沒有一處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這個故事叫做“疑鄰盜斧”,就是懷疑鄰居偷了斧頭。

故事很簡單,但卻無比的有趣。

不只有趣。

而且無比的直指人心。

這樣的一個小故事一出,直播間內一下子樂了起來:“哈哈哈,這個故事絕。”

“聽了這個故事,感覺有些臉紅。之前我也發生過這樣的一件事,倒也不是因為偷不偷東西的事情。但當我懷疑某個人的時候,或者不信任某個人的時候,我就總覺得他做得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問題。”

“對,就像這個故事一樣。不管他是說話也好,走路也好,還是做其他的事也好。我也總看總看,就覺得這丫的不是什麼好鳥。結果,真相大白之後,就再也不會這麼認為了。”

“哈哈哈……果然是先賢大哲,太洞察人心了。”

這便是教育的作用。

接著,陳凡又講道:“再跟大家講一個列子裡面的小故事。這個小故事,還跟孔子有關。一次,孔子到東方遊歷,看見路旁有兩個小孩在爭辯,孔子問他們爭論的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最近,到了正午時離人最遠。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最遠。

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升起的時候有車蓋那樣大,到了中午,卻只有盤子那樣大,這不是遠的看起來小近的看起來大嗎?後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升起時,天氣還涼絲絲的,中午就熱得像手伸到熱水裡,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

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然後就請孔子評理。

結果孔子也不知道兩人到底誰對誰錯,最後兩個小孩嘲笑孔子說:你不是天下第一聰明嘛,怎麼這點事情也不知道。”

這個故事就更歡樂了。

孔子是這個世界的先賢,可以說是這個世界的聖人。

哪怕就是孔子在他所處的時代不如意,但孔子也是聲名遠揚。

所以孔子的名氣是很大的,智慧同樣也被很多人廣為傳播。

可是。

當碰到兩個小孩子爭論的問題,卻分辨不出誰對誰錯……這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哈哈,估計孔子得暴走。”

“完了,孔子連小孩子的問題都解答不了,孔子形象大損啊。”

“看得我都樂了,估計這個故事可能是沒有發生過的。不過,不管有沒有發生過。列子拿孔子出來調侃,這本身上也可以說明。並不是先賢就無所不知,也不是最為有名氣的人,他什麼都知道。”

當然。

孔子不能分辨這個問題也正常。

畢竟在2000多年前,誰能知道太陽到底有多大。

而且。

就算是有人知道,但術業有專攻。

孔子也並不是無所不知,有一些不知道也正常。

“這就是列子,他和老子莊子一樣,都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喜歡清淨無為,並不怎麼想出將入仕。但是,他雖然沒有在仕途當中表現的怎麼樣,可他的一眾思想對於我們也有很大的啟發。”

當然。

關於列子裡面,可不僅僅只有上述這幾篇故事。

列子裡面,有著一系列非常知名,也非常生動的故事。

隨即。

陳凡又跟眾人,講起了《列子》當中的“杞人憂天”的故事,以及“伯牙子期”的故事……等等。

這一些故事都不是什麼治國之策。

聽起來也沒有多麼高深的道理。

但是。

這一些故事每一個講出,都是無比的深入人心。

……

“下面,我們再講一位先賢,這位先賢,叫做文子。”

講完列子。

陳凡沒有停下,他繼續開講另一位先賢。

春秋百家,那當真是有著百家之多,甚至不只百家。

但大部分人對於春秋百家都不是特別瞭解。

別說是這個世界了。

就是前世。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