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散文,正是蘇軾科考之時所寫的《留侯論》。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
翻譯陳凡也就沒有翻譯了。
雖然這是古文,但並不難懂。
而且這文讀起來就像剛才歐陽修評價蘇軾所說的一樣,文章風格如行雲流水,氣勢雄厚,一洩千里。
讀這樣的文章,不是文章之幸,而是讀者之幸。
“好。”
“好一個天下有大勇者。”
“難怪是狀元中的狀元,這篇散文牛逼。”
一眾學子聽著陳凡念出來的這一篇散文,內心都是激動不已。
這讓他們想起此前陳凡在岳陽樓念出來的《岳陽樓記》。
雖然這篇《留侯論》比不上《岳陽樓記》。
但其風格,文風,以及氣勢都不落於岳陽樓記的下風。
只不過因為情景不一樣,暫時現在的蘇軾比不上范仲淹罷了。
但如此年輕,只有20歲卻寫出如此文章……難怪能震驚整個北宋文壇。
後來歐陽修還評價蘇軾。
說其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他日文章能不能獨步天下暫時不知道,但這篇留侯論,已經讓眾人看到了蘇軾的才華。
也正因為看了蘇軾的文章,當時宋仁宗卻是笑著對一眾妃嬪說,今天又為子孫後代選了兩個宰相。
這裡的兩個宰相,一個是蘇軾,另一個是蘇轍。
只是蘇轍確實後來一路做到了宰相,但蘇軾……人生跡遇卻與蘇轍完全不同。
“因蘇軾文章獲北宋開國以來百年第一,所以當時的宋仁宗是將蘇軾當成宰相來培養旳。但雖然如此,就算是宰相也得從基層做起。獲得第三等之後,蘇軾被任命為鳳翔府判官,相當於一市之秘書。當時的蘇轍雖然考得不如哥哥,但也表現非常不錯,也得到了重任。兩人分別之時,做為弟弟的蘇轍一時有些感慨,就寫了一首詩給哥哥蘇軾。”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遊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
這首詞叫做《懷澠池寄子瞻兄》。
子瞻就是蘇軾的字,意思即將與哥哥分別,弟弟十分想念哥哥。
而“繩池”,當年兩兄弟進京趕考,一同經過的地方。
並且當時兩人還一起在繩池牆壁上賦詩。
甚至蘇轍還當過繩池的主薄,但後來因為考中進士,也就沒有上任。
兩人分別之時,蘇轍想到哥哥蘇軾又將經過當年他們進京趕考時路過的繩池時,一時感慨萬千,寫下了這一首詩。而收到弟弟這一首詩之後,蘇軾也給弟弟回了一首《和子由繩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子由是蘇轍的字。
相比之弟弟的留戀不捨,哥哥蘇軾卻是無比的豁達開朗。
正如詩中所寫,蘇軾說啊,人生在世走過很多的路,想當年我們在眉山,後來又進京趕考,現在又將去往別的地方,這像什麼呢?我覺得呢,這像鴻鵠偶爾在雪地裡留下的一個個腳印。他只是偶爾經過這個地方,但他要去哪裡,那還不一定。還記得當年進京時候碰到的老和尚奉閒嗎,可惜,他已經去世了。而我們當年在壁上留下的詩,我們卻沒有機會再去欣賞了。有沒有感覺老和尚和我們當年在壁上留下的詩,就像飛鴻在雪地裡留下的腳印?當年我們去繩池的路上是多麼的崎嶇,路又遠,人也疲,驢子也累得直叫呢。
由兩首詩中,一下子就可以看出兩人的心境。
但蘇軾就是蘇軾。
他的文學,天賦……當真是想隱藏都隱藏不了。
哪怕就是回自己弟弟的一首詩當中,你都能看出他的不凡。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我了個叉,這句詩他喵的好經典,好有意境,好有畫面感。”
“是啊,不但經典,而且非常有哲理。”
“我們的人生,是不是也像飛鴻踏過雪地,現在我們是在杭大,未來我們又將去哪裡?”
眾人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盯著陳凡。
他們知道。
他們已經喜歡上了這位人生豁達的蘇軾。
“應該來說,年輕時候的蘇軾官路還算通暢,因為他的才華,又因為他被朝廷看中,官職一次又一次得到提升。只是這個時候已經來到了神宗時代,王安石開始變法。他的朋友,弟弟,同學……包括賞識他的老師歐陽修,都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迫離京。蘇軾對於王安石變法也有意見,在朝廷之上與王安石鬥了幾個回合。但不得不說,年輕的蘇軾相對於王安石這位久經官場的政客比起來還是太年輕了。沒幾個回合,蘇軾就被打敗。但到底蘇軾一直是被皇家看中,雖然也反對變法,倒也未被太多的迫害。有感於朝廷鐵定變法的想法之後,蘇軾自請離京,先後到達密州,杭州,徐州擔任地方長官。到達地方的蘇軾愛民有為,先後為地方老百姓做了很多的實事……”
眾人聽著陳凡所講蘇軾的故事。
雖然王安石變法是無比波瀾壯闊的史詩。
但相對於史詩,有著無比天賦與才華的蘇軾,同樣異常的耀眼。
“在密州為官的時候,某一個晚上,蘇軾突然做了一個夢。在隱約的夢境中,他回到了家鄉眉山,看見王弗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兩人互相望著,心頭有千言萬語卻又不知從何說起,夢裡就這樣相對無言,醒來時已淚流滿面。再也睡不著了,往事歷歷在目。蘇軾翻身下床,寫下了一首《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陳凡在黑板上寫下這一首詞。
這一首詩,不比此前蘇軾寫的其他一些詞。
如果說其他一些詞,蘇軾是豁達,是豪邁,是對於人生哲理的領悟。
那麼這一首江城子,那就是對於亡妻的思念。
是的,他的妻子王弗,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死去了。
王弗是蘇軾在青神中巖寺讀書時的老師王方的女兒,兩個人“早戀”成功。十九歲的蘇軾迎娶了十六歲的王弗。在王弗陪伴蘇軾的十一年來,蘇軾每當想起都不由得欣慰。正是因為他有這樣的一個賢內助,才讓蘇軾能夠一門專心的研究詩詞學問,進而大放異彩。
這裡有一句詞寫得特別好,陳凡很喜歡。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當年的王弗還是那麼的年輕,一走十一年之後,現在的蘇軾已經到了40歲,並有了白髮。
所以如果真的看到了王弗,蘇軾也不知道王弗是否還能認識自己。
“蘇軾,原來這就是蘇軾。”
眾人嘴角喃喃自語。
僅僅只是一篇散文,兩首詩……蘇軾就已經俘虜了現場所有的人。
但這僅僅只是開始。
接著,陳凡繼續講道:“在密州擔任太守的時候,這一天正是中秋時節,因為很長時間都沒有見到過弟弟,也就是蘇轍時,看著月光,思念弟弟的蘇軾更是倍感孤獨。蘇軾一個人默默的喝酒,在他一杯又一杯酒水下肚之後,蘇軾突然有一種大徹大悟的感覺。他舉起手中的酒杯,大聲的對著夜空說道,你可知天上的月亮什麼時候能夠圓滿?你可知地下的兄弟什麼時候才能團圓?你可知天宮的殿宇會不會很冷?你可知有多少不如意的事情充滿人間?隨後,蘇軾拿起紙筆,寫下了一首曠世奇篇《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曠世奇篇?”
聽著陳凡說到曠世奇篇這四個字時,臺下眾人一愣。
曠世奇篇?
有這麼牛逼的嗎?
雖然之前蘇軾寫的幾首詩詞,也確實非常好,也非常的驚人。
但,這要說曠世奇篇,多少有些過了。
不過。
在他們不解之時,陳凡卻已經念出了這一首《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宋詞對於唐詩來說意味著什麼?
此前很多人說,宋詞對於唐詩來說,意味著傳承,意味著宋朝特有的文化。
意味著,宋詞能與唐詩競豔。
但……
其實真正來比較的時候,對於很多人來說,宋詞多少在思想境界上,還是差唐詩一些。
但。
直到今天。
當聽到陳凡所講蘇軾所寫的這一篇《水調歌頭》時……
人們發現。
宋詞,真的可以和唐詩競豔。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