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那麼高,一年大幾千萬臺撐死了。
想要破億?非常困難。
除非王逸直接推出無界平板,無界電視,把平板和電視的價格,都打到兩千以下,那可能破億。
但這意義不大。
市場容量是有限的,真把價格打到兩千以下,或許最近幾年能銷量暴漲。
可一旦市場飽和,後面還是麻煩。
畢竟平板和電視,都與手機不同。
這年頭的手機,更新換代很快,一兩年就換一部。
可電視不同,一臺用個四五六七八年,都是正常的。
前世王逸老家買的樂視電視,1999買的,除了老董跑路,七八年都沒出其他故障。
正是因此,未來國內電視的年銷量會越來越低。
沒辦法,很多電視,五六年都用不壞,根本用不壞!
想換都沒理由。
同樣,這幾年星逸電視能熱銷,可幾年後,市場也會飽和。
因此,無界電視不能急著出,只能先賣星逸電視,賣溢價。
溢價賣不動了,再出無界電視,收割下沉市場。
等到兩千檔都飽和了,那整個市場也就到頭了。
也正是因此,多年後,85英寸的大電視,都會捲到兩三千。
55寸的電視,一千冒頭!
市場飽和,大品牌都得白菜價,沒辦法的事。
至於平板,比起電視也不遑多讓,用個五六年都沒問題。
前世,王逸的手機兩年換一部。
ipad六代,一直用了六七年,外殼都摔的翹嘴了,鋼化膜都壞了多張,平板依舊正常服役,玩吃雞都行。
正是因此,王逸對於無界平板的研發,都直接取消了。
等到什麼時候,中高階平板市場趨於飽和,再出無界平板。
若是現在就出無界平板,售價999,能把ipad幹廢,也能把星逸平板送走!
只能說,平板和電視市場市場容量有限,很容易趨於飽和。
而智慧家居的天花板,那就高了。
像是空調,雖然也能用好幾年,但問題是空調是剛需,一棟房子就好幾臺。
未來正是房地產爆火的幾年,空調的銷量也會與日俱增。
同樣,空氣清淨機、加溼器、油煙機等等,都是如此。
這個賽道的天花板,比電視、平板高得多。
也正是因此,此次釋出會在星逸智家總部,而沒有在隔壁的星逸電視總部。
“放心,董事長,我們一定再接再厲!”孟慶振拍著胸脯保證道。
王逸滿意地點點頭:“很好,接下來給你們星逸智家部門最大的許可權,你們可以自主提報專案,自主研發設計新的智慧產品,增加新的產品線。到時候報批就是。後續新品,你們也可以自行釋出。”
可以說,王逸放權了。
最初,星逸智家釋出什麼樣的產品,如何做產品,什麼時候釋出,都是王逸來定。
而現在,全部放給了智家部門。
讓他們自己發揮,自行決策。
有新的創意,立即組建團隊頭腦風暴,作出具體方案,立即報批。
審批透過,立即批研發經費,組建團隊,進行研發。
研發出來,立即量產釋出。
只要不是太過離譜的創新,只要不賠錢,王逸都會支援。
若是什麼都加以限制,智家部門反而被限制發展了。
“感謝董事長信任,我們絕不讓您失望。”孟慶振心情大好。
如此放權,足見王逸對他們的信任。
王逸擺了擺手:“當然,我放權了,責任也就落到你們自己身上,今後所有的專案都有直接責任人,第一責任人,第二責任人。每個簽字的管理層,都是責任人。專案成了,所有人都拿獎金。專案失敗了,所有簽字的人,都得負責任。你們的考核,也都是看專案,看產出,看營收。”
說白了,權力給了,機會給了。
但KPI和責任制度,也都來了。
作為管理層,胡亂簽字,拿著公司研發經費大水漫灌,什麼垃圾專案都投,那可不行!
所有專案都得要求利潤,創收就獎,虧損就罰。
但若是怕虧損,開始不作為,什麼專案都不批,那也不行。
KPI在那放著。
每個管理層,每年,每個季度,都有KPI,都有內部競爭。
什麼專案都不做,業績上不去,也得下課。
王逸的策略,就是讓各個管理層努力奮鬥,為了完成KPI,多做一些優質好專案,把星逸智家做大做強,給公司創收!
半導體太燒錢,全靠手機、平板、電視、智家、美妝、服裝等業務養著。
也正是因此,前期星逸科技基本實現了不貸款,都能養得起半導體。
畢竟之前賬上資金充裕,能夠搞來錢,沒必要貸款。
沒必要自己的資金放在銀行低利息,再高利息貸款……
可現在不同了,星逸科技開始重資產模式發展。
開始大規模地投建產業園,地產,開始大手筆地在一二線城市買房當做員工宿舍。
這些專案也都會消耗大量資金,不得不開始抵押貸款。
好在星逸科技是優質企業,很多城市都在招商引入,都會給予補貼,做成低息貸款,甚至無息貸款。
對此,王逸雙手歡迎。
甚至直接讓投資部向錢看。
同樣的二線城市,誰給的錢多,誰給的政策好,就去那個城市建產業園!
沒錯,就是這麼現實。
當然,那些營商環境不好的地方,不在考慮之列,這些地方早就進了星逸科技的黑名單,跪求都不去投資。
而且就當下星逸科技的實力和地位,一線大城市都在搶,其他地方也不敢做的太出格了。
畢竟星逸科技背後,可是官方都大力扶持,沒誰敢這個時候跳出來作妖。
就像很多城市都有地頭蛇,誰的業務都敢攔下要一筆保護費,為什麼不敢攔順豐,攔三通一達?
他們的業務,可是遍佈全國,但卻沒有受絲毫影響。
理由簡單,比起這些巨頭,那所謂的地頭蛇屁都不是。
做物流的,都是打出來的。
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背景有背景。
即便是浩南哥帶著所有兄弟都來了,也得被打個半死,最後跪著求饒,爬著出去,還得賣房賣車支付物流巨頭的補償金!
能做大的企業,都不簡單。
就像某個很有手段的人,逛個商場都能倒賺幾萬,住個院都能訛醫院幾十萬,遇神騙神,遇佛訛佛,輕而易舉訛到數千萬資產。
當真是風頭無二,誰也奈何不得。
直到她遇到某空調巨頭的專案經過她的某某村,想訛一筆巨資。
結果不僅一分錢沒拿到,反被對方揭了老底,送了20年免費伙食,罰款數百萬。
本就是中年婦女,再20年,能不能活到出獄,都難說。
這就是大型企業的魄力,絕不妥協,不但不妥協,還會死槓到底。
與之相比,所謂的地頭蛇,根本不值一提。
說白了,地頭蛇也只會欺軟怕硬,對於小企業,往死裡欺負。
對於大企業,敬而遠之,除非想被一鍋端了,集體進去。
正是因此,星逸科技在全國各地的專案,都進展得很是順利,沒誰敢阻撓,敢鬧事。
至於地方,都恨不得星逸科技的產業園儘快建成,投產,創造GDP和稅收,他們體制內的待遇,也能好一點。
要知道,地方體制內的資金,都靠地方財政。
地方有錢,都能按月發,足月發,甚至發績效。
若是沒錢了,那就難說了。
所謂的旱澇保收,也得看能不能借到錢。
自己沒錢,又借不來,幾個月延發,都是正常的。
事關所有人的待遇和地方經濟發展以及前途,對於星逸科技更是大力支援。
如此也算是順風順水。
王逸走後,整個星逸智家部門都進入了新的發展模式。
權力大了,各個部門都可以搞自己的新專案。
只要有商業價值,提報上去,都可以撥付研發經費。
只要做起來,整個業務組全部拿高年終獎,甚至升職加薪。
一時間,星逸智家的所有員工,都有了積極性。
在其他企業,想出頭,都得看天時地利人和,都得等機會。
運氣不好,基層磨鍊好幾年,都沒機會。
好不容易有了機會,結果30多歲了,大勢已去,離中年被裁不遠了。
可以說,這輩子基本就這樣了。
可悲可嘆,但卻是很多人的寫照。
誰年輕的時候,還沒點熱血,沒點夢想?
只是一直沒有施展地機會,漸漸地,年紀大了,熱血涼了,夢想也淡了,不得不躺平……
但在星逸智家不同。
放開許可權,誰有好專案,都可以報上去。
若是怕被領導搶專案,直接報給智家事業部總裁孟慶振都行!
只要專案有前途,立即批資金,配置團隊,提供各種支援。
而提議人自然是專案經理,只要把專案做成,必然升職加薪。
可以說,這是一個一步登天的機會。
要是在別的企業,根本不現實。
李四有了好專案,報給主管張三,張三眼睛一亮,立即當成自己的專案,報給經理週二,週二又找上副總裁趙一……
最終成了趙一的專案,作為回報,安排週二成為專案經理。週二又拉來張三當組長幹活。
至於最初的李四,什麼沒有不說,說不定還會被排擠出去。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