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海爾,美的,一直都是國內白電三巨頭。
十年後,美的成為超級霸主,市值高達4500億人民幣,約等於海爾和格力市值總和。
但在當下,格力市值700多億,妥妥的第一白電巨頭。
而海爾和美的差不多的體量,都只有三百多億市值,兩者加起來才趕得上一個格力。
王逸都不由得感慨,十年風雲,局勢驟變。
遙遙領先的格力,只增值三倍。
居中的海爾,增值七倍。
而落後的美的,增值十五倍!
究其原因,方方面面。
但很大程度取決於領軍人物。
而白電三巨頭的選擇,也直接關係到星逸智家的發展。
不過,有了奧克斯和格力空調的加入,拿下其他空調品牌也會變得容易一些。
哪怕是美的空調,都不得不慎重考慮。
畢竟當顧客想要智慧空調,原本考慮買美的空調的,結果美的不支援智慧,那好了,顧客轉頭加錢上格力,或者降低預算買奧克斯。
選擇多的是,沒必要死磕美的空調!
如此一來,美的空調必然流失很多客戶。
這個社會就是這麼現實,你不改變產品,使用者就改變品牌。
諾基亞的隕落和蘋果的崛起,就是最好的證明。
屆時,王逸再多打一些廣告,多宣傳星逸智家,給星逸智家造勢,宣傳的口號就是‘差不多的價格,劃時代的智慧體驗!’
一邊強調支援星逸智家的智慧空調不貴,一邊宣傳智慧空調體驗卓越!
如此一來,必定能吊足消費者的胃口。
屆時消費者一看,只貴兩三百,就能享受加入星逸智家的智慧款空調,那還猶豫什麼?
尤其是星逸科技的粉絲,以及家裡有星逸手機,小艾音響的使用者,都想體驗下星逸智家,都想著體驗下小艾語音操控空調。
畢竟空調這個東西,一用就是八年十年,甚至更久。
現在落後了,未來八年十年都會落後,那影響大了!
但凡有眼光的使用者,都無法接受。
前世王逸2018年買空調時,就直接選擇了智慧空調!
那時候小米空調才出第一代,王逸根本不敢買。
後來小米空調迭代後,口碑還湊合,加上價效比高,才在老家買了兩臺。
而18年和19年買的空調,都是奧克斯,格力,美的這種大品牌。
而且都支援京東小家。
因此哪怕多年後,王逸手機上都有京東小家APP,專門操控三個品牌的空調。
還有一個米家APP,操控小米空調和米家其他生態產品。
至於格力APP,美的APP,奧克斯APP,王逸壓根沒有下載。
為了一臺空調下載一款APP,真不划算。
除非像京東小家一樣,可以一個APP直接操控格力、美的、奧克斯等品牌的空調,以及部分非米家電器。
如此兩個生態恰好互補。
不過這一次,王逸要把星逸智家做成前世的京東小家+米家二合一。
做到絕大多數的品牌全覆蓋,讓使用者一個APP,暢享所有品牌的智慧家居體驗。
只要星逸智家拿下三分之一的品牌,就能拿下大量的使用者,而拿下大量的使用者,剩下的品牌也就不得不加入。
上逼品牌,下誘使用者!
這就是王逸的組合拳!
劉董繼續道:“王董,接下來我去美的一趟,再拿下美的!”
“好!劉董,美的那邊不只是空調,還有美的熱水器,燈具,洗衣機等等,都可以引入。”
“好,我盡力!”
結束通話電話,王逸陷入沉思。
700多億市值的格力都加入了,三百多億市值的美的,估計也問題不大。
這年頭的美的只有格力的一半,還不是十年後的超級霸主,還是好說話的。
說白了,實力決定一切。
市值4500億的美的集團,絕不會加入星逸智家,肯定做自己的智慧家居生態。
但三百多億的美的集團,沒那個硬氣,也沒那個魄力。
至於同為三百多億的海爾,就不好說了。
海爾這個企業,一向以國際巨頭自居,什麼格力,美的,都是弟弟。
哪怕市值不如格力,哪怕營收利潤也不如格力,但是海爾覺得自己品牌強大,在國際上都吃得開。
價格賣得也比美的貴。
前世海爾的高階子品牌卡薩帝冰箱賣到一萬多,還賣得不錯,妥妥的富人必備。
至於效果,或許比兩三千塊的美的冰箱好一些,保鮮更持久。
但對大眾消費者來說,差一萬多塊錢,能買多少新鮮水果、蔬菜?
當然,富人和明星就不考慮這個問題,他們需要的不是冰箱,是品牌,或者說面子。
海爾是個硬骨頭!
非常傲的一個品牌。
想要讓他們加入,並不容易。
不過劉董出面,應該有希望。
畢竟海爾那麼多產品,在京東平臺銷量很高,可不敢得罪。
其實,前世加入京東小家的品牌,就有格力,美的,奧克斯,也有海爾,海信,TCL等等!
可以說,除了小米之外,其他品牌幾乎都加入了京東小家。
沒辦法,在京東賣貨,就得接入京東小家。
王逸心中有了計較,一切等劉董訊息再說。
若是真的推進不動,王逸還有B計劃!
一個非常絕的B計劃!
這邊的事情交給劉董推進,王逸則直奔島城——星逸智慧家居工廠。
經過半年的建設,星逸智家工廠一期工程交付。
整個星逸智家工廠佔地200畝,一期100畝,包含一個大型的智慧家居研發中心,以及若干廠房。
有了這些廠房,星逸智家的裝置、產品,都可以提上日程,瘋狂量產。
小艾音響交給歌爾代工,但智慧路由器、空調伴侶、閘道器、各種感測器之類的,都是當下最新鮮的玩意,有的甚至是星逸科技首創,找代工廠都找不到,只能自產。
沒辦法,星逸智家走得太快,已經走到了時代前沿,領先行業兩三年,產業鏈都跟不上,只能自己下場。
這樣的缺點就是很多東西要自研自產,無法直接整合組裝。
優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所有的標準都是星逸科技制定。
後續企業要做,也只能用星逸智家的標準,跟著星逸智家做,整合星逸智家的裝置!
如此說來,也算是好事。
星逸智家總監孟慶振,更是早在三天前,就來到星逸智家工廠:
“董事長,您看,這就是我們全新的研發中心,規模很大,有很多高階研發實驗室,可以支援多個專案同步推進!後續我準備把星逸智家研發團隊,全部搬到島城!”
王逸點點頭:“可以,以後星逸智家研發中心就搬到島城,帝都科技園的研發實驗室太小,容不下你們。”
之前研發中心還在建設中,沒有辦法,才在星逸科技園找了個合適的辦公樓,改造成了智家研發實驗室,純屬權宜之計。
起步階段研發個小艾音響和路由器還湊合,但要研發更多其他品類,那就捉襟見肘了。
空間不夠,裝置不夠,規格不夠。
而島城的星逸智家總部,單是研發中心就佔地50畝!
足足20棟各種規格研發樓,以及一棟綜合樓,雖然都是六層左右的矮層建築,但隨便一棟樓的一層,都比帝都的研發實驗室大。
研發中心21棟樓的總建築面積更是高達6萬平方米,可以容納兩千多人工作。
此外,一期工程還有五十畝的智慧工廠。
至於二期的100畝,全都是工廠!
王逸規劃的策略很清楚,研發先行,工廠後續跟上。
只有先把研發中心做起來,各種專案都搞起來,有了成果,才能工廠量產。
若是研發都沒搞定,弄再多的工廠,再多的產能,也沒意義。
孟慶振話鋒一轉:“董事長,那智慧化部門要不要也搬過來?”
“也搬過來吧,以後星逸科技產業越來越多,不如打造產業叢集效應。”王逸看著眼前的研發中心:
“把這裡當做星逸智家全球總部,全部建成後,五十畝研發中心,一百五十畝的工廠。後續工廠不夠,可以繼續在島城,或者其他城市拿地建廠。而總部就落在島城了,星逸智家和星逸智慧化,都搬過來。”
“好!”孟慶振應道:
“董事長,星逸智家研發中心可以容納2000多名研發人員和員工。從帝都搬過來的星逸智家和智慧化部門加起來有五百多人,目前已經招募了六百多名研發人才,員工數量破千了。眼下畢業季,正好繼續大規模招募!”
“很好!”王逸滿意地點點頭,有些事不用他交代,下面的人都會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
像是星逸智家之前在帝都科技園面積小,容不下多少人。
早在島城工廠開建後,孟慶振就成立星逸智家人事部和獵頭,專門招募需要的人才。
當下的星逸科技,簡子妍是大管家,也只是幫助王逸處理各種事務。
而更多的權力,都全部下放到各個事業部的一把手,高層。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比如星逸智家,如何發展,如何運作,如何招人,都是孟慶振這位總監,這種智慧化大牛說了算。
王逸只是提出要求,定好發展方向,後面的研發,落地執行,方案解決,都是孟慶振負責。
其他部門也是如此。
王逸之下,各個部門的一把手,都是所屬行業最專業的大牛,甚至領軍人物。
最差也是後起之秀中的佼佼者。
這些人實力不俗,若是放出去,有人投資,也能做一番事業。
而簡子妍的作用,就是將王逸的指示傳達給各個事業部的一把手,並將各個部門一把手的需求,遇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