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涉被斬,袁軍大敗。
當李傕挑著俞涉首級立於宛城城下之,後方將士齊呼“降者不殺”之時,守城袁軍慌了。
守,主將已死,大軍已潰,還為誰守?憑什麼守?
特別那句“降者不殺”,直接將他們的抵抗心徹底瓦解。
數日之後,李傕便在城門口迎接前來的賈詡。
“將軍英武,馬到功成!”賈詡誇道。
李傕滿臉笑意,迎著賈詡,“還不時軍師神機妙算,如今宛縣已在我手,後續之事,軍師有何打算?”
兩人一齊入城,邊走邊談:“守住宛城,今日我便急報渤海王,你命張濟速速回宛縣,其餘城池,我軍一概不守。”
賈詡顯然已經想好了對策。
“那西鄂縣呢?”
“不守,袁軍有此敗,便在於分散駐守,而且還妄圖一城不失,若三萬人駐守宛縣,我軍將毫無辦法,如今俞涉雖敗,但袁軍兵力尚存,若群起攻宛,會有些棘手。”
“好,就按軍師之意辦。”
“宛縣孤懸於此,不能久持,還是要儘快與渤海王接頭才行。”
李傕想了想,道:“接頭之事,便交給軍師了。”
賈詡入宛城之後,當即給劉擎回信,並在信中明言,希望渤海王早日派人接收。
從所謂的董卓戰敗被貶,到劉擎接任大將軍,賈詡已看清形勢,這南陽,無論是在袁術手中,還是劉表手中,抑或在自己與李傕手中,都未必能得長遠。
袁術在司隸未必能待得長久,到時候,還是會大舉退回南陽,而劉表與孫堅纏鬥,無法有效遏制袁術。
唯有將最核心的宛縣交到渤海王手中,自己方能從南陽這塊炙手可熱的地盤上功成身退。
快馬急報,很快很傳回鄴城。
劉擎看著賈詡書信,重重的讚了一聲:“賈文和老謀深算,數日便取宛城,實在難以置信!”
再看信,賈詡又要求劉擎儘快接手,以免夜長夢多。
這可有點難倒劉擎了,如今為準備司隸一戰,可謂精銳盡出,連討伐豫州袁紹和揚州陳溫之事,都交給了曹操沮授劉備。
“文若,奉孝,賈文和言,欲將宛縣交給本王,此話何意?”劉擎自己揣摩不出來,若說只是字面意思,劉擎不信。
郭嘉先開口,道:“自然是賈詡李傕所率兵馬,糧草無多,難以維持所致。”
“依我看,不盡然,論天下富庶之地,南陽首屈一指,即便多有戰事,短時間倒不至於為糧草擔憂,我看,多半是賈文和自退之計。”
“自退之計?何解?”劉擎問。
“主公,賈詡先事董卓,如今雖聽命於主公,乃是因漢帝在此,主公是大將軍,而非是奉主公為主。”
懂了,賈詡這算是用宛縣遞上投名狀了。
這樣選擇權在劉擎手中,若接受他,則以自己的名義,將宛縣交給他打理,若是劉擎不接受,便自己派人接收,如此,賈詡進退皆可。
不得不說,這個賈文和行事,還真是順滑。
難怪董卓麾下這麼多人,也就他能善終。
“本王明白了,賈詡既有此心,本王倒喜聞樂見,得一良謀,豈不美哉!”劉擎笑著,“傳令,封賈詡為南陽太守,李傕張濟為南陽都尉,告訴他,待本王將袁術掃出司隸,再取南陽全境!”
“喏!”荀彧領命。
這時,郭嘉言道:“主公,如今各軍皆已就位,第二次討袁之戰,可以開始了。”
第一次討袁,討的是袁紹,第二次討袁,討的是袁術,反正,都是討袁氏。
“好!此戰包含河南河東扶風潁川四郡四線,巍然壯闊,說實話,本王真想親征!”
劉擎倒是想念帶兵打仗的生活,那時候只需要考慮怎麼戰勝敵人,現在在鄴城,幾乎所有的事,都需要自己過目。
荀彧這謹小慎微的性子,就是改不了,不少決策只要能獲得一點點最佳化,他便會找劉擎反覆推敲。
劉擎也很無奈啊,做個輕鬆的大王,不香麼,可惜自己要走的路,終究會離閒散二字,越來越遠。
實際上,劉擎聽聽都覺得累,荀彧身為主事之人,若事事都是他操辦,肯定更累,劉擎可不想大事未成,能臣干將先累倒了。
今日議事結束之後,郭嘉田豐戲志才等人人離開,劉擎留下了荀彧。
“主公,不知還有何事吩咐?”
“本王回鄴城此些時日下來,覺得政務繁雜,距離上一回調整,已過去一年有餘,如今本王執掌數州,不能再靠原先那般了,本王聽聞,你日日工作到夜深,可有此事?”
荀彧抬頭看了劉擎一眼,“大王大業未成,臣不敢懈怠。”
“大業重要,身體也重要,身體是革……是大業的本錢嘛!”
“主公說的是,然……”荀彧欲言又止,顯然有口難開,不想和劉擎訴苦。
“而且朝廷設於此處,官員寥寥,也不成體統,本王打算提拔一批統籌之官員,分工負責各類事務,再由你統轄,如此一來,你也不至於太過辛苦,本王已有初步方案,你看。”說著,劉擎遞過一張帛書。
關於改制,劉擎早就想過數次了,如今的三公九卿,雖然也是分工,但隸屬關係太過複雜,即便劉擎生活了這麼多年,依然分不清這些個從屬關係。
比如太尉管轄著太常卿,光祿勳和衛尉,司徒掌管廷尉太僕和大鴻臚,司空則執掌少府宗正和大司農,而三公之下,又各自有長史等屬官,真正處置實務的尚書檯,又在少府之下。
荀彧接過帛書,看著簡單劃出的三省八部結構,陷入思索。
劉擎曾想過數次採用什麼結構,既要加強中央集權,扼制地方,又要靠攏順利過渡,不能搞得天翻地覆,最後,決定採用三省六部制過渡,再將農部從戶部脫離,並新增商部,形成特色的三省八部制。
這麼創新的理由很簡單,劉擎的更改也很想當然,那就是戶部權力過大,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全管了,想想都離譜,老祖宗的制度設計或許自有其智慧,但劉擎的創新,自有其見解,那就是有要有一個部,專門從事三農事務,來保障田地,保障糧食,保障農民,能不能有效遏制土地兼併先不說,但至少要朝這個方向使勁。
至於商部,顯然古代統治者沒有嘗過商業的甜頭,如果所有底層人都靠種田活下去,這對人口增長和生產力發展來說,實在是一把沉重的枷鎖。
至於實效,先在冀州試點,再推廣至各州,他日平定天下之時,便可用作中央官制。
“主公,尚書省我懂,何謂中書與門下?”
劉擎笑道:“你便是中書,執掌機要,釋出政令,並總領百官,至於門下,乃是本王近臣,類似於本朝侍中,為本王出謀劃策,顧問應對,並要審查複核本王詔命。”
荀彧點點頭,基本懂了,又赫然發現,若按主公所言,那中書省豈不是集三公之權於一身?
荀彧有些意外的看著劉擎。
“文若以為如何?”劉擎笑著問道。
荀彧卻有些慌了,集三公之權於一身,這是主公的試探嗎?
“主公,中書省事權,是否有過?”
“並不為過,三公分權,會使決策效率低下,而且有門下省審查複核,斷不存在一家獨大的事發生。”劉擎所述,是理想狀態,若真碰到大奸臣,不管什麼制,都白搭。
“尚書省下轄六部,倒似四曹尚書,便是主公所言的分工統籌吧。”
“不錯,如今的尚書,官品低微,在朝中並無實權,何進,袁隗,董卓,王允,皆以大將軍,太傅,三公之名錄尚書事秉政,如此,豈不多此一舉?”
“主公明鑑。”荀彧由衷佩服,原本以為主公是仁德兩全,胸有大志,英武無雙,沒想到平日裡對不怎麼關注的政事,也有如此見地,荀彧心中是無比的佩服。
主公真乃真正的不世出的明主吶!
劉擎笑著繼續道:“其中人選,你且看看,報給本王,冀州官制飽滿,可先在此一試,若有成效,向各州推廣即可。”
荀彧雖然被中書大權驚到了,但整體觀感甚好,簡潔明瞭,若能實施,定然能將處事效率提升不少。
劉擎原本想著,荀彧在辦的事,更像是尚書令,自己現在的位置,更像是中書令,畢竟令出中書,便是令出本王,這個職位,大概就是丞相宰相之類的。
丞相竟是我自己。
不過,劉擎可是漢室宗親,還有一個更貼切的位置,給自己留著。
不過現在嘛,不要急,等荀彧先把人選上來再說。
荀彧離去之後,劉擎也回了後宅,今日還是騫縈從雁門回來的日子。
劉擎徑直來到騫縈的別院,見騫縈正在院中耍劍。
“縈兒好興致,這一路上,難道還不夠累麼?”
劉擎的聲音在騫縈身後響起,騫縈動作一收,將劍別至身後,雀躍的朝著劉擎而來。
騫縈迴來,顯然連衣服都未來得及換,熟悉的緊身革衣,惹眼的麥色皮膚,雀躍間深棕秀髮隨之越動,顯得彈性十足,獨特的野性之美。
“拜見大王。”騫縈行禮。
“縈兒無需多禮,看來心情很不錯。”
騫縈欣然一笑,不善言辭的她,以實際行動回答了劉擎。
“外頭熱,走,入屋說話!”劉擎說著順勢牽過騫縈的手,朝寢屋走去。
騫縈抿嘴一笑,將劍交予侍女,靜靜的跟著。
劉擎徑直往竹蓆上一躺,長舒一口氣,愜意道:“縈兒,此行收穫如何?”
騫縈跟著躺著,側臥對著劉擎,一手託著腦袋,姿勢妖嬈,曲線身段盡顯。
“此行草原,我見了南方五部的首領,他們見到王族這兩年的發展後,皆願和大漢通商,以牲畜毛皮等,換取煤炭,糧食等物。”
“可願臣服大漢?”
騫縈腦袋搖了搖,連帶著整個身姿晃了晃,誰能想到,她這是在談正事,不管怎麼看,都像在勾搭劉擎。
好在劉擎身邊美人入雲,早已能坐懷不亂。
“若是不願臣服,那通商的價格,可就不一樣了。”
關稅瞭解一下?
畢竟誰更需要物資,明擺著,畢竟誰強誰弱,明擺著。
“我已經告知此事,不過,大王,我有另一想法。”
“哦?縈兒儘管說來。”
“扶植騫曼,統一鮮卑。”騫縈道。
劉擎目光一緊,盯著她充滿野性的俏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