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虞一聽,明當即眼睛一亮。
“還請先生賜教。”劉虞也不擺架子,當即請教陳宮。
“使君,公孫瓚好勇易怒,兩軍對戰,只需激怒公孫瓚,待其犯錯,再把握其破綻,一戰可勝。”陳宮道。
劉虞品了品,這倒算不上什麼計謀,更像是專門針對公孫瓚的方略,僅僅聽了聽公孫瓚的簡單經歷,便想出了拿捏他的辦法,劉虞心道陳宮確有智計。
“先生所言在理,只是該如何激怒公孫瓚呢?”
陳宮突然望向一旁用繩子拉扯起來的牛皮輿圖,並走了過去。
輿圖雖然標識簡單,但因為巨幅,幽州十一郡國共九十縣,在其上方皆有標準。
陳宮很快找到了右北平郡的治所土垠縣,隨後看到在其東北不遠處的令支縣。
“土垠與令支距離過近,即便現在派兵增援,也未必來得及,不如放任它被公孫瓚佔領,待公孫瓚向別處進兵之時,而使君可派一軍,繞道徐無,直插令支,攻其所必救,再沿途設計伏擊之,定可擒之!”
陳宮將自己初步想法表述了一遍,使得眾人都皆前一亮。
劉虞連聲稱道:“先生一言,真乃撥雲見日!公孫瓚出了名的護短,若是聽聞令支有失,必定方寸大亂,彼時,便得由不得他救不救了!”
陳宮之計,雖然許多細節都沒有說清楚,但這個方向,十分合理,既抓住了公孫瓚性格要害,也符合“攻敵必救,圍點打援”的軍師思想。
“另外,若公孫瓚回救令支,我軍便可以再奪回土垠,轉守為攻,即便不成,也已經將時間拖至冬季,公孫瓚無力再攻,而使君,可在右北平郡一帶,修繕工事,鞏固城防,以防來年再戰。”陳宮又補充道。
劉虞一聽,大喜,此前迷茫的局面,此時皆通透豁達,接下來要做的事,也都條理清晰了。
“先生大才,劉虞佩服!”劉虞對著陳宮行了個敬賢禮,笑道:“可惜先生已投渤海王,否則無論如何,虞都要拜先生為治中。”
治中從事,可是高階州牧佐吏,權力僅次於別駕從事。
“使君莫要折煞陳宮,宮別無所求,只要能為大漢盡忠,在哪都是一樣的,使君昔日臨危受命,於黃巾之亂中輾轉冀州,想必也是如此想法吧。”陳宮有的沒的說著,將話題引到了劉虞身上。
劉虞頓了頓,似乎想起了往昔的崢嶸歲月,他雖然未直接參與與張角的戰鬥,但在清河郡,依然和黃巾戰鬥了許多次。
“先生說的極是,只要能為大漢盡忠,在哪,都是一樣的!”劉虞對這句話十分認可。
陳宮笑笑,所以日後劉虞投渤海王,為大王鎮守幽州,也是為大漢盡忠。
對付公孫瓚的方略的已經敲定,接下來的數日,便是張合進兵漁陽郡潞縣,為進一步進兵右北平郡做準備,劉虞則親自率大軍直接進兵右北平郡,做出要大舉支援土垠的假動作,以此來逼迫公孫瓚提前行動。
如此,也算是先小小刺激一次。
同時,崔琰也親自押送糧草軍資到了雍奴,趙雲駐地。
兩人雖然只見過幾面,皆有一見如故的感覺,一個是英武的少年將軍,一個是俊朗的美髯國相,果然古往今來,看臉的鐵律,從來不曾改變。
“子龍辛苦!”
崔琰帶著滿滿的誠意而來,不僅是糧草,還有冬衣,趙雲出征,幾乎大半年了,熱了還可以少穿,但冷了,還真不行。
“季珪真乃雪中送炭!目下氣溫驟降,軍中已有數人感了風寒,若冬衣再不來,恐此戰要給主公丟臉了。”
崔琰心想趙雲真是忠厚,戰場失利,可是性命攸關之事,他想的竟然是怕給主公丟臉。
“子龍放心,若有所求,儘管提來,主公可是下過令的,‘凡子龍所求,河間國全力應付,有做不到的,再上報’,主公對將軍,可真是關懷備至啊!”
趙雲聽了,心頭沒來由一酸,大半年來征戰的疲憊,頓時煙消雲散,心裡之只想著誓死報效。
“唉,難得主公還記掛著雲,這半年來,夙興夜寐,未嘗不想常伴主公身旁,替主公東征西戰。”
“子龍現在,也是為主公東征西戰啊!”
是總歸是,但總覺得不一樣。
“渤海遭青州黃巾襲擊,我不在旁;主公平定幷州,我不在旁;河內東郡戰亂連連,我不在旁……”
說著說著,趙雲忽然覺得喉嚨老有東西,有些凝噎起來。
崔琰朗聲一笑,想借此感染趙雲。
“子龍此言差矣,常伴主公身旁,乃小將作風,主公令子龍獨當一面,乃是視子龍為大將,你說,是也不是?”崔琰語氣輕快,替趙雲排解心結。
常年征戰在外,有些紛擾的想法,也屬實正常。
趙雲這麼一品,還真有這麼回事,主公也親自跟他說過此類的話。
崔琰又道:“此戰關乎幽州安定與否,眼下主公已總領並冀二州,待幽州鞏固,後方隱患消除,便是河水以北的一統局面,加之主公已控東郡陳留,如論是司隸之門,還是南下之路,都已打通,日後,子龍何愁無戰之地,無功可立。”
聽得一席話,趙雲豁然開朗,原本得到的碎片化的資訊,此時都串聯起來,不知不覺間,渤海王已經展開一副宏大畫卷,回首當年駐守大河之上,望大河之水滾滾奔向東南,便心生豪邁,而今一想到大河以北,盡歸主公,趙雲覺得心頭也有些震顫。
如崔琰所言,這北方最後的隱患,便是幽州公孫瓚了。
他結連袁氏,割據遼東,更覬覦整個幽州,此戰若勝,北方無患,此戰若是失利,由得公孫瓚做大,那今後冀州,便有腹背受敵之危。
“此戰,定要拿下!”趙雲一拳錘在案上,差點將木案砸榻。
崔琰心領神會,心知此番話語已引起趙雲足夠重視,畢竟先前趙雲援劉虞,是客,多是震懾作用,但此戰,必須扭轉這種觀念。
見事趙雲戰意凜然,崔琰順勢拿出陳宮的通道:“此為公臺之信,子龍可依信中之計行事。”
趙雲結果信,沒著急開啟,問道:“季珪,這陳公臺是何許人也,你可知?”
崔琰愣了愣,陳宮,他也不熟悉。
“我只知此人是主公新募,乃是東郡人氏,頗有謀略,我說一事,你便可知此人能耐。”
“何事?”
“此人以一己之力,從劉岱餘黨手中奪得東郡治所濮陽,並周旋于徐榮袁紹激戰之中,坐擁濮陽數月,直到袁紹舉大軍攻之,他一邊駐守,一邊獻濮陽與主公,致使袁軍大軍,袁紹被擒,俘獲袁軍無數,主公用他們換了一百萬石糧食。”
“一百萬石……”趙雲聽得有些咂舌。
這些,都是最新的訊息,其中一百萬石,還是機密,除了風言風語的汝都,其他地方並不知道這事。
“夾縫之中,遊刃有餘,陳公臺之謀,可比奉孝!”
趙雲言罷,匆匆拆開信件,速讀起來,通讀一遍,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本只有敢戰硬戰的念頭,現在,知道如何戰了。
趙雲大喜,再度細細讀了一遍,生怕漏了什麼細節……
……
冀州,魏郡,鄴城。
書房之中,劉擎怔怔的盯著幽州輿圖看了良久,蔡琰在簾後奏琴,琴音嫋嫋,餘音繞樑。
別人的琴音能不能治病,劉擎不知道,但蔡琰的琴音肯定能。
不僅可以治療心煩意亂,失眠多夢,還能治頹廢擺爛,打雞血。
算算時日,陳宮張合,應該已經和趙雲匯合了,有他們三人在,公孫瓚應該掀不起風浪。
但眼下,劉擎最惦記的,還是幽州的軍報。
其他諸如劉表奪回了南陽什麼縣,馬騰出武關與孫堅大戰,袁隗表孔融為青州刺史,陶謙繼續向泰山郡以東進兵之類的訊息。
一個字,索然無味。
十一月底,東郡傳來訊息,三十萬石糧食已收悉,正在送往魏郡。
袁隗大佬親自安排就是不一樣,一個月就安排了五十萬石。
不像袁紹,四十萬石還扣扣索索,推三阻四的,難怪曹操給他扣上“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的帽子。
有了這批糧食,劉擎今後數年,都不用對旱災擔驚受怕了,即便發生災情,也有賑濟的能力。
有了足夠的糧,劉擎便可以發動更多的人興修水利,做灌溉田,以抵禦未來常態化的旱災。
身為天命人,與人鬥,索然無味,與天鬥,其樂無窮。
十一月的最後一天,戲志才再度找到劉擎,依然是來要人的。
劉擎手上哪來的人才?天下的人才,十有八九都在袁氏和朝廷手中。畢竟現在還沒到群雄割據,百花齊放的時代,現在所謂那些人才,基本都是士家子弟,而士族以袁氏為馬首是瞻,眼下劉擎和袁氏的關係,恐怕很難得人相隨。
哪怕是荀彧最為熟悉的,潁川陳氏,鍾氏,都不敢輕易得罪袁氏。
所以對於荀彧和劉擎的招攬,他們婉拒了。
劉擎倒沒有惱羞成怒,也不嘲笑他們“目光短淺”,竟不識我渤海王乃天命之人。
只能說,時也!利也!
人家根基都在豫州,在袁氏的地盤的上。
往大了說,在他們眼中,現在的劉擎甚至算不上一個備選項。
他們的選擇只有劉辯與劉協。
歷史上鍾繇陳群投曹操,恐怕也不僅僅是因為荀彧的交情,交情只能作為橋樑,核心還是因為劉協在曹操手上。
而往小了說,劉擎是幷州牧,投劉擎便是投幷州,這實在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加上劉擎與袁氏有過節,這個選擇就更不香了。
狗都不投。
這也算是劉擎不顧荀彧忠告,提前得罪袁氏的後果吧。
不過如果要劉擎再選一個,他依然會這麼做,因為做了那些事,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若說群雄並起的劇本才剛剛開始,那坐擁一整個北方,掌控河東、河內、陳留三個司隸門戶,又掌控東郡,平原軍的南下通道,劉擎無疑是優勢在我,天胡開局。
他日,袁氏最後一塊遮羞布扯下來的時候,便是劉擎大舉南征之時。
在此之前,當務之急悶聲是發育,屯田,屯兵,屯軍械,為來日暴兵做準備。
琴音結束。
劉擎回首,見蔡琰款款而來。
“夫君心事重重的樣子,真是少見。”
“有嗎?”
劉擎否認,哪有心事重重,想入非非還差不多,畢竟這個時候,貂蟬應該都動身了,典韋已經率虎衛營前去護衛了。
想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