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三章 袁本初日常磨劍,呂奉先武力天花板(1/2)

作者:子虛笑烏有
雒陽,西園。

這是雒陽周邊面積最大的一片園林,在修園子這一點上,劉宏有信心超越歷代先帝。

嚴格意義上講,西園並沒有修繕完成,但黃巾之亂、羌涼叛亂接踵而來,令劉宏不得不停下西園的修繕,不過,如今的西園,已經能入住了,嶄新的亭臺宮殿,比皇宮舒服不知所少。

南匈奴與鮮卑聯軍攻打河東郡後,劉宏整日食慾不振,甚至連諸多宮女,都被他趕回了皇宮。

實在是提不起性致。

趙忠悄悄的抹上臺階,每當日落時分,劉宏皆會在此看夕陽。

“陛下!幽州有報!”趙忠跪伏在地道。

“何事?”劉宏漫不經心的回了一句,他現在只關心羌涼叛軍和河東郡的外族聯軍。

趙忠展開軍報,快速掃了一眼,眼中猛然流露一絲驚駭。

是大事!

“陛下,幽州發生叛亂!”趙忠簡潔概括道。

劉宏猛然轉身,伸出一手,趙忠悠悠顫顫的將軍報送到劉宏手中。

“漁陽人張舉,張純,烏桓大人丘力居。”劉宏念著其中名字,“我若記得沒錯,這張純張舉皆是郡國長官吧。”

“陛下,張純乃是前中山國相,張舉是泰山郡守,兩人本就是兄弟,黃巾之亂後,一起棄官逃回家鄉漁陽。”

趙忠將軍報中沒有的資訊補充了上去。

“右北平太守劉政死了,土垠也失守了。”劉宏淡淡的說了聲,在他印象中,劉政這人還是不錯的,死了有些可惜,“你意如何?”

“陛下,據張司空所奏,其欲以公孫瓚為將,助其攻打韓遂的湟中義從,恰逢張純兄弟反叛,故公孫瓚引兵擊之,陛下應賜予相應官職軍位,穩定軍心。”

“此事好辦,封其為騎都尉,再令中郎將孟益速速趕至幽州,領幽州之軍平定叛亂!”劉宏看著軍報,最終將目光落在了劉備的名字之上,“這劉備,你可知此人?”

趙忠尋思了一番,這名字見過。

“陛下,臣記起來了,劉備字玄德,乃是在冀州平黃巾中立功,被皇甫將軍舉薦為鉅鹿縣尉。”

“此人率本部人馬與敵數次戰鬥,皆有斬獲,看來是個人才!只是他在冀州任職,如何會跑到幽州作戰?”

其中緣由,趙忠也不知。

“陛下,許是此人在附近公幹,恰恰撞上了。”趙忠揣測道。

劉宏不想設想幽州會如何,也不想深究劉備為什麼會在幽州,他現在最關心的依然是西邊。

“河東或美陽可有訊息?”

“回陛下,美陽依舊是僵局,倒是河東,幾經戰鬥,丁刺史頗有斬獲,未讓外族踏出山谷一步!”

“河東急報——”遠遠的,一名小黃門跑了過來,頓時將劉宏和趙忠的目光吸引了過去。

小黃門跪伏在地,展開軍報,大聲道:“啟稟陛下,幷州刺史丁原加急軍報,南匈奴大軍已經撤軍北還,意圖不明,丁刺史懷疑南匈奴王庭出現了重大變故!”

“撤軍了?”劉宏一喜,喜形於外,道:“必是南匈奴自知反叛大漢,不會有好下場,所以迷途知返了!”

趙忠一聽,覺得陛下的猜測不太靠譜,那南匈奴須卜骨都侯可是殺了大漢封的羌渠單于,而此時,羌渠單于的兒子於夫羅還在為漢軍效力呢。

迷途知返?然後將單于之位還給於夫羅?

“陛下,或許是南匈奴王庭出現了別的變故,比如,五原太守王智進攻南匈奴王庭!”趙忠也提了一個設想,王智是他們一黨的人,顯而易見,這猜測比劉宏的一廂情願來的靠譜。

“王智若在,鮮卑大軍如何會毫無徵兆的出現在西河郡!”劉宏不悅,對於這個突然消失的宦官派,劉宏很生氣,畢竟他一直以為,宦官一派的人,就是無條件站在他這邊的人。

趙忠無力反駁,別說陛下,他們十常侍也很恨王智,羌涼叛軍口口聲聲要清君側,就是衝他們來的,甚至朝中有不少聲音,要劉宏交出宦官,羌涼叛軍可不戰自退。

幸好劉宏袒護他們!

“陛下,臣還有一事。”

劉宏不作聲。

“黨錮解除之後,黨人活動日益猖獗,如今這雒陽城中,朝裡朝外,可有不少人非議朝政,陛下如何能容忍?”趙忠小心翼翼道。

“不能容忍又如何,我猜你還想說,那袁隗便是那天下士人之首,袁氏府邸,賓客如雲,門檻都要被磨平了!”

趙忠一陣心悸,看來陛下自己知道!

“你們還是多琢磨琢磨怎麼退外敵吧,趙常侍!”劉宏似有敲打的提醒道,這個時候,絕對不是內鬥的時候,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得如此。

“謹遵陛下教誨!”趙忠行了一禮,告退了。

劉宏自顧望向西北,心中思緒萬千,南匈奴王庭有變,王智?不!

他心中懷疑的人其實是劉擎!

……

南匈奴退軍的訊息,同時也傳到了大將軍何進這裡,將軍府中傳來一陣爽朗的群笑。

自大軍壓境,大將軍府中好久沒有這般笑聲了。

“南匈奴既敗,鮮卑亦必不能久持!河東之危,已解一半,丁刺史果真不負眾望!”何進笑道。

“大將軍,河東戰事已到收尾階段,如今鮮卑已是孤軍,不如令皇甫將軍與丁刺史一起渡河,夾擊鮮卑,河東大局可定!”袁紹道。

何進一揣摩,覺得袁紹之言有些道理。

“本初所言及時,我軍正宜乘勝追擊,早一日了結河東戰事,便能早一日援助美陽,我這便給皇甫將軍與丁刺史寫信!”何進笑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大將軍英明!”眾屬官齊聲道。

“大將軍且慢!”突然有一個聲音反對道。

何進一看,乃是潁川荀公達。

“公達可有異議?”何進問道。

“大將軍,丁刺史信中猜測,南匈奴匆忙北撤,是因南匈奴王庭有所變故,然仔細想想,南匈奴舉族南下,是何等的決絕,若幷州還存在能威脅其根據地的軍力,其必不敢如此,此舉,亦可能是其詭計,因漢軍渡江,反被其夾擊!”

何進一聽,覺得甚有道理!

“以公達之見,該當如何?”

荀攸笑笑,“大將軍,此事容易,只需加強巡察,先派小股騎哨渡河,待確認南匈奴大軍蹤跡之後,方可大軍渡河。”

“公達謹慎,便依你之計!”何進道。

荀攸拱了拱了手,對大將軍的認可表示感謝。

何進又與眾人議了議朝裡朝外的軍事,只是和戰事相比,皆是雞毛蒜皮,如今西園軍組建在即,人員日益充實,何進覺得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

蹇碩為上軍校尉,差點將何進都領導進去,羌涼叛軍衝宦官而來,陛下不僅不整治,還任其權勢進一步擴張。

何進很是頭疼,自己兢兢業業為大漢流血流汗,為劉宏殫精竭慮!

為何還比不上一群閹人!

難道是自家妹妹不能滿足陛下麼?

看來得找個時間探望一下妹妹何後了。

議事結束後,眾人散去,袁紹也徑直回了自己屋,在雒陽西城普普通通的一間宅子,也是他過去的會客之地。

“外戚,宦官,士人……”袁紹一邊往屋裡走,一邊唸叨。

“外戚,宦官,士人……”袁紹一遍遍重複著,似在尋找其中的癥結所在。

生而為袁氏,暫時棲身外戚帳下,對手是宦官,袁紹在心中自說自話,徑直來到後院。

這是一處小院,立著一具練劍的木人,而邊是,便是磨刀石,磨刀石很大塊,卻已經很扁平了,因為袁紹已經用它磨了七年的劍了,劍換了多把,而磨刀石,卻一直是這塊。

袁紹抽劍而出,架劍於前,細細觀摩一番。

“好劍!卻還不夠鋒利!”袁紹嘆了一聲,當即操過凳子,開始磨劍。

只有在磨劍的時候,他心中的理想才是清晰而明確的,這為母親守孝三年養出的習慣。

生於袁氏,在世人看來,他是幸運兒,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因為生母地位卑微,就算是長子,亦屬於庶出,而且早早的過繼給了早逝的叔父袁成,延續香火。

此舉雖然在宗法上進一步確立了袁紹袁氏長子的地位,然而他卻成了孤兒。

說白了就是沒有爸爸可以抱大腿,袁氏名望是所有袁氏子弟共享的,親爸爸的幫助才是最直接而有效的。

所以袁紹初仕,連司隸都留不住,直接外派成了一小小濮陽縣長,別人不比,就比比自己發小曹孟德,初為雒陽北部尉,後來得罪權貴,被貶出京,當的還是縣令。

一個縣令,一個縣長,雖然都是一縣長官,但俸祿便有高地之分。

此事在年輕的袁紹心中就種下了一顆自立自強的種子,雖然有袁氏餘蔭,但若要實現匡扶漢室,誅滅叛逆,掃除宦官的理想,還得靠自己!

袁紹將劍放於石上,開始來回磨礪,一邊磨,一邊有節奏的唸叨——

“初為濮陽長,秉政有清名,突聞生母喪,披麻歷三年,仕途中道斷,政績煙消散……”

“舉目望朝堂,宦官把權掌,今我伶仃人,何處復開張,成父年早逝,為其補服喪……”

“三年又三年,舉世皆動容,袁氏有本初,持節守孝道,正繼袁成室,三代嫡長子!”

袁紹收回劍,屈指一彈,長劍一聲輕吟,他滿足的笑了笑。

憑藉“大孝子”名聲,袁紹積累了不少聲望,這可比做官來的快多了,如今雒陽局勢波詭雲譎,用不了多久,這寶劍,說不定就派上用場了!

……

又幾日後,將軍事悉數交於郭嘉的劉擎,終於收到了郭嘉的第一條“軍令”。

過延水,經上郡,入司隸!

大營開拔,輜重緩慢,而劉擎率典韋騫縈,與趙雲匯合後,直接沿大河穿過上郡,路上,遇到了丁原的騎哨。

當騎哨將遇見劉擎騎兵的事彙報給丁原後,丁原沉默了很久。

詫異,好奇,驚喜。

劉擎之名,他追隨張懿為幷州郡吏之時,已經知曉,因為他是雁門太守,是刺史監察物件,而且劉擎公子名頭實在太盛。

早些日,因為魁頭入侵雁門郡,張懿還在因為陛下調走邊軍,他又未妥當處置雁門防務而自責呢,誰料到張懿竟帶著自責戰死了。

而此時他出現在這裡,困惑丁原的那個問題也終於得解。

雁門戰事已了,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