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闞澤這麼一說,孫權大為振奮。
我江東還有這樣的人才?
“德潤所指何人?”孫權忙問道。
“陸遜,陸伯言。”闞澤正面回覆道。
原本還抱了些希望的孫權,瞬間像被潑了一瓢冷水,從頭涼到腳。
陸遜這個人他是知道的。
陸遜的從祖父陸康曾經間接死在孫策的手上,陸氏宗族百餘人,也因為這場歷時兩年多的戰爭死了近一半人。後來孫權為了拉攏江東世家,重新啟用陸家人,陸遜因為比從父陸績還大兩歲,成了陸家的頂樑柱,被孫權招為幕僚。畢竟現在江東的代言人是孫家,陸遜為了家族的延續和發展,也不得不放棄昔日的仇恨,登上江東的政治舞臺。
為了進一步拉攏陸遜,孫權還將孫策之女,顧邵遺孀孫氏許配給了陸遜。也不知道陸遜與孫氏這兩家世仇同床共枕之時,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想。
陸遜曾歷仕東、西曹為令史,主持文秘工作,給人的形象向來就是一介書生。無論是作戰經驗還是在軍中的威望,比徐盛差遠了。
簡單來說,陸家跟孫家是有深仇大恨的;陸遜向來從事文職,並未展現出驚人的軍事天賦;軍中毫無威望,恐眾人不服。基於這幾點原因,孫權不認為陸遜比徐盛更適合成為自己的大都督。
要知道,在這個版本的歷史軌跡中,並沒有陸遜出主意幫呂蒙奪取荊州的事情發生,陸遜的實力被埋藏得更深。
孫權也沒有直接反駁闞澤的提議,乃問道:“德潤何以覺得陸伯言堪當此任?”
闞澤道:“此人名雖儒生,實有雄才大略。以臣論之,不在周郎之下。昔日會稽有山賊大帥潘臨,造反多年,官府無法平定。陸遜招兵進討,終將其平定。”
“嗯,”孫權點了點頭。
陸遜討伐山越的事情,孫權倒是知道。
當時吳郡、會稽、丹陽一帶有很多黑戶人口。陸遜上書孫權陳述征討的利益,並請求讓他將這些人口招募為兵丁,孫權是同意的。然後,陸遜就用這些兵丁把作亂多年的潘臨給滅了。
這大概是陸遜迄今為止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戰鬥經驗。
可是,山越烏合之眾,能跟李奇的正規軍比?
那趙雲、黃忠可是連曹操都幹過的。
孫權道:“德潤肺腑之言,句句在理。不過事關重大,尚容我思慮再三。”
闞澤不語,默默而退。
雖然闞澤堅持陸遜是個人才,可是現在也拿不出實際的戰例來說服孫權,更無法說服其他將帥。
其實陸遜除了助呂蒙攻克荊州外,還有很多光輝事蹟,但按照歷史程序,現在都還沒發生。
此時此刻,陸遜身在海昌。
他的面前,席坐著一個人。
“公舉,請用茶。”陸遜抬了抬手,禮貌的示意費詩不要客氣。
費詩端起面前的茶盞,呷了一口,道:“是益州的普洱茶。”
因為李奇嫌棄大葉茶這個名字不夠高階大氣上檔次,所以早早的為此茶正了名。
陸遜笑道:“正是。”
費詩道:“適才愚見,還望伯言三思啊。”
陸遜擺了擺手,道:“大家拋開政事不提,還能作為朋友。不過提到荊州與江東之間的事情,大家都是各為其主了。請君勿再復言。”
費詩見說不動陸遜,只好先行告退。
陸遜在禮送費詩離開之後,陸瑁默默的站在了陸遜的身後,用不大的聲音說道:“適才費公舉所言,也不無道理。”
費詩提出讓陸遜歸順李奇的理由有三:
第一,陸家與孫家是世仇。雖然孫權將孫策之女許配給陸遜以示拉攏,但是你也不想想,顧邵剛剛去世不久,便將其遺孀許配給你,出了目的性極強的拉攏,還真是在為你著想麼?
第二,陸遜有經天緯地之才,卻任一小小的海昌縣令,所以孫權無識人之明。早晚被李奇所破。
第三,孫策把辛苦打下來的江山交給了孫權,孫權卻讓孫策之子孫紹遠離權力中心,更是將孫策之女作為拉攏世家的工具,一嫁再嫁。就這樣的人,你指望跟著他有好的結果?
綜上所述,陸遜要麼在江東埋沒一世,永無出頭之日。要麼因為功高震主,被孫權所忌憚——因為就算你不想為家族報仇,孫權也會防著你為家族報仇。你陸遜作為陸家家主尚不能出人投地,還指望陸氏一族在江東能夠有更好的發展?說不定孫權就是有意架空陸氏的。
相反,李奇開出的條件就是請陸氏在江東後方裡應外合,事成之後,大力扶持陸氏一族在吳郡的勢力,使其成為江東的名門望族。
雖然費詩搞不懂李奇為什麼會看好陸遜這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書生,但是該他帶的話,他都帶到了。接下來,就看陸遜深思之後,會不會有所動搖了。
費詩曾經問過李奇,如果說不動陸遜,要不要在臨走的時候在海昌散佈一下謠言,讓孫權對陸遜起疑。
李奇卻道不必了,禮訪賢士,就應該有禮訪賢士的禮節,別整得跟“得不到你就毀了你”的深宮怨婦似的。要展現大勢力的自信與風度。
所以,費詩悄悄的走了,正如他悄悄的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普洱茶。
費詩所說的這些話,躲在屏風後面的陸績、陸瑁都聽見了。
他們認為,費詩說的沒錯。
“誒!”陸遜嘆了口氣,如果關乎他一個人的去留,這似乎沒什麼好糾結的,李奇開出的條件還算不錯。可是作為陸家家主,身後數百口宗族性命都在自己一念之間,他敢胡來?
陸遜道:“孫氏在江東已歷三世,李奇未必能夠輕易的將孫氏連根拔起。倘若事敗,遜死不足惜,可憐我陸氏數百族人亦將伏罪。況且,李奇若在前方破了吳侯主力,曹操必然趁機從徐州而下,瓜分江東。到時候李奇佔揚州之西,曹操佔揚州之東,我們陸家是在曹操的佔領區,而不是在李奇的佔領區。”
當年孫策就認定了孫權沒有爭衡天下的能力,陸遜憑什麼會覺得孫權有此能力?
陸遜的抱負,從來就不是幫助孫權取得天下,而是為了儲存家族實力,使陸氏一脈能夠順利延續。
所以面對李奇的拉攏,陸遜並不是沒有動搖過。
在他看來,在李奇的強勢緊逼下,孫權的江東霸業未必可以長久。
只是現在投靠李奇,時機顯然不對。還是先安穩的做個海昌令,度過目前還不算清朗的局勢再說吧。
卻不料數日之後,陸遜得到孫權的任命,令其為徐盛的副都督。
副都督這個職位,是經過孫權考量的。
首先,周瑜死後是魯肅,魯肅死後是徐盛,現在徐盛尚存,雖然吃了幾次敗仗,但並沒有動搖江東的根本。倘若貿然撤換,恐軍心生疑。
其次,徐盛曾在濡須口有效抵擋過曹操的攻擊,在軍中有較高的威望。而這威望,正好是陸遜所缺少的。所以徐盛為正,陸遜為副,諸將無話可說,還可以讓陸遜給徐盛出謀劃策。
此外,按照這樣的設定,陸遜的副都督其實更多的是一個參謀的角色,並無實權。也便可以放心任用了。
話說自陸康抵抗孫策長達兩年之久後,陸氏實力已經不復當年。現在整個陸家都附庸在孫氏政權之下,陸遜也沒得選,只好就職。
待陸遜至平都之後,闞澤特來拜謁陸遜,道:“此乃吳侯觀先生建功立業之機,伯言且莫辜負了吳侯的心意。”
陸遜心中苦笑,口上卻說道:“感謝先生大力舉薦,遜定當竭盡全力,不辱使命。”
之所以會在心中苦笑,是因為一個“參謀”的角色,談何建功立業?
如果參謀能夠起到決定性的因素,呂布也不至於兵敗下邳,袁紹也不至於丟失河北了。
按照陸遜事先設想的,先為不可勝,而待敵之可勝。因為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以江東兵現在的兵力、士氣和地理環境,並沒有壓倒性的優勢,動得越多,錯就越多,錯得越多,翻盤的機會就越小。
荊州兵能否被戰勝,在於對方主將是否給己方以可乘之機。
陸遜認為,李奇急於與曹、孫雙方停戰,應該是後勤匱乏,現在於禁與趙雲兩軍合一,糧草的供給遲早會成為一個問題。所以陸遜料定,于禁、趙雲部很有可能對廬陵郡的治所西昌下手。這一點,或許可以成為一個取得勝利的契機。只是現在還不知道于禁、趙雲部是如何打算的,偷襲?強攻?誘敵?
所以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
等到敵方糧盡,昏招百出,自然可以尋得出擊的機會。
如果陸遜是最高統帥,可以照此方針行事。可現在最高統帥是孫權,都督是徐盛,包括朱然、丁奉等將領,自上而下都想著如何儘快幹掉于禁、趙雲部,一雪前恥,甚至還想著進佔荊南四郡,他們忍得住不出手嗎?
不過在其位,要謀其政。
當孫權、徐盛想要傾聽陸遜的意見時,陸遜明知他們不會聽,也照實說了。
果然,陸遜的建議讓徐盛等大失所望。
請你來,是拿主意攻打荊南四郡的,你倒好,先讓大家龜縮起來,啥也別幹。人家于禁本來就是防禦方好吧,你啥也不幹,人家也樂得啥也不幹,大家就這樣僵持著?我江東大軍盡皆在此,卻與李奇麾下一支偏師拼定力,焉能不敗?
周泰甚至在私底下嘲諷:“一白面書生,懂什麼叫打戰麼?”
大家都認為,陸遜的方法不僅使得攻襲荊州變得遙遙無期,更會讓士氣跌入深淵。
就在這個時候,有斥侯前來彙報:“稟吳侯,羅霄山脈出現荊州兵的蹤跡。”
孫權問道:“何人帶兵?”
斥侯道:“結……鄧艾。”
孫權道:“此必衝著西昌去的。”
闞澤道:“西昌乃廬陵郡治所,我們不是早有兵力佈防麼?”
徐盛道:“這一點敵軍也不難探到,但他們執意襲取西昌,肯定是作了充足的準備。西昌有良田千傾,不可不救。”
陸遜微微搖了搖頭。
孫權見狀,問:“伯言以為如何?”
陸遜反問道:“此前鄧艾偷渡陰山,你們有沒有發覺?”
說到這事兒,孫權一個腦袋兩個大。
因為鄧艾的突然出現,差點要了孫權的老命。
徐盛道:“我承認我們之前是疏忽了,正因為如此,才放出了更多的斥侯,詳察敵情。伯言剛才也說了,于禁、趙雲部兵糧不濟,定然會想辦法奪取西昌,收割良田,現在他們來了,伯言為何反而遲慮?”
言下之意,你特麼是不是根本就不知道荊州兵會去襲取西昌,所以現在他們真的去了,你連一點辦法都沒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