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留下魏延、徐庶、龐德等駐守陳倉要塞,並要求他們對陳倉要塞進行加固,佈防等工事。
然後,李奇與龐統、賈詡、馬超等先取道益州,回到蜀郡與諸葛亮等一起商討內政。
現在益州各郡學堂培養出來的學生主要分為三類:如當年砸學堂給鄧芝運送石頭的王俊等,被郡守、縣令徵劈為幕僚;如對機械製造頗有興趣的張博等,被黃月英特招為研究專員,專門研究農業、鹽鐵開採等行業的機械裝置研製,比如諸葛亮的木牛流馬,雖然是諸葛亮提供的創意,由黃月英主導研究,但是她麾下的研究專員也提供了很多思路和細節上的設計。
還有一類,確實不是學習的料,但是起碼能夠做到識字和應用方面的運算。
這些人,很多都成了中間商。
他們沒有實力進行大規模的開採或種植,但是倒賣別人的商品很有一手。
這些人單個來看,或許不堪大用,但是形成一定規模之後,無疑就成為了荊、益、涼三州經濟運轉的潤滑劑。
這些學子各有各的出路,也讓普通百姓明白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於是,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平民願意將自己的孩子送進學堂了。
對於人才的培養,這是好事。
但是對於益州官方組織來說,需要新建學堂,聘請先生。按照李奇原本的激勵措施,還得提供午餐。
說穿了,又是一個“錢”字的問題。
李奇對負責教育這塊兒的尹默說道:“新建學堂不用太急切,思潛(尹默字)可以做一個規劃:每一個郡,至少要有一個學堂,但是縣級學堂得根據人口數量和人口密度來決定,修多了也是浪費資源。另外,我們需要人才,但不需要每個人都是人才,工、農崗位上的流水線人員還是要有的,別讓他們以為自己讀了幾天書,就好高騖遠,誰都想弄個縣丞,大管傢什麼的來當。這不現實。所以從基礎學堂升高級學堂的時候,要嚴控比例,實行人才分流。”
尹默用筆一一記錄,然後拿回署衙與自己的下屬商議對策,嚴格貫徹李奇的思想。
現在李奇只管聽取彙報,然後拿一個方向出來,具體的執行都交給下面的人去處理。
因為李奇深切明白自己之所以會有一些他們想不到的點子,是因為自己擁有近二千年的知識儲備,可以用後世成功的經驗來處理一些問題。但是真正的執行工作,他未必比尹默等當世學者更強。
負責新型農具生產的許琛向李奇大倒苦水:“自我們的新型農具遠銷中原之後,很快就有人進行仿製。一開始,我們憑著過硬的技術和知名度,賣得還算湊合,可是近幾年來,別人仿製的農具也做得越來越精細了,而我們還有一個高昂的運輸成本在裡面,使得售價遠高於中原的其他產品。所以,我們現在只能在自己的圈裡銷售,收入遠不如前了呀。”
李奇道:“這是正常現象,所以你作為行業的領跑者,應該深入瞭解農戶的需求,根據他們的需求來擴充套件產品線,以及給已有的產品更新換代。你不是等著讓我再來做這些發明創造吧?”
許琛道:“豈敢豈敢,琛只希望主公能夠提供一些思路。”
李奇道:“兩點,一是多派人到鄉里、村裡去做調查,瞭解農戶的真實需求,急迫需求;二是多與黃月英交流,看看她們那裡有沒有什麼新的技術可以應用到產品上來。或者說,你的產品需要什麼新的技術,看看黃月英的研究院能不能解決。”
說罷,李奇寫了一封介紹信,讓許琛自己去找黃月英。
司鹽校尉王連彙報,自益州四大家族投入資金開採井鹽後,井鹽的產量大量增加。再加上黃月英手下的研究人員利用槓桿原理髮明瞭一種繩式頓鑽的鑽井方法,使得開採效率更高。
李奇呵呵一笑,沒想到當年送給黃月英的數學和基礎物理書籍,竟然使她成為了益州的核心競爭力。
現在的問題是,李奇曾經要求保證益州境內的食鹽供應。也就是說,要保證尋常老百姓都能用得起鹽,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官方的溫暖,那麼價格就不能定得過高。這麼一來,司鹽校尉部的經濟收入就得依靠搞高井鹽在其他州郡的銷售價格來實現。
問題在於,提高利潤率和居高不下的運輸成本,使得益州的井鹽難以在中原與來自遼東、江東和交州的海鹽相競爭。
見慣了後世營銷花樣的李奇問王連道:“井鹽與海鹽有什麼不同?”
王連道:“從外觀上看,井鹽更白,海鹽的顏色相對較雜,有黃褐、灰褐、淡紅、暗白等顏色。從口感方面,井鹽更加柔和入口後是鮮味先至,鹹味來得很慢,口中隱隱還會有一點回甘。不過普通百姓大概是感受不出來的。”
李奇心說,我也感受不出來。
不過顏色卻是任何人都能一目瞭然的存在。
李奇建議王連在井鹽與海鹽的區別上著手,宣傳井鹽的白,是一種純淨無雜質的白,是一種高貴的白;同時宣傳井鹽具有補心潤燥、瀉熱通便、解毒引吐、滋陰涼血、消腫止痛、止癢之功效。
雖然這些功效,海鹽也是具備的,而且都不明顯,而且都不宜過多食用,故而不能代替物品,但是隻要你宣傳了,有些人就會下意識的接受井鹽比海鹽更好。
就像後世的保健品,很多營養元素正常人都不缺,可是它在包裝袋上寫出來,很多人就會以為自己缺,於是進行補充。
所以想要高價銷售井鹽,得從營銷手段方面下功夫。
這一點,李奇門清。
此外,在稅收方面,因為李奇改按戶收稅為以夫妻為單位收稅,遭到一些偷奸耍滑不肯分戶的百姓的反感。
其實剛剛收服的涼州和尚未完全穩定的半個荊州境內的百姓並沒有太多的反抗,因為這個收稅政策比起他們過去的稅收,實在是寬厚了許多。
唯有益州百姓,在享受了長時間的政策紅利之後,有落差,所以出現了一些反對的聲音。
諸葛亮認為,這還是給他們的自由過了火。
諸葛亮採取強制手段,若隱藏戶頭的,一經查明,雙倍補稅。若逾期不補者,則驅逐出涼、益、荊三州。
一番雷厲風行,執行到位的措施之後,百姓也只有乖乖聽話。
畢竟,他們現在生活在益州已經產生了一些優越感,哪裡還能適應外面的戰亂生活呀。
李奇在益州呆了半個月,與李福、任陽等敘舊,又處理了許多政務,然後才起身回江陵。
李奇與曹操各自罷兵,對於孫權、劉備來說,絕對是一個大事件,儘管沒有電話與網路,他們也用各自的土辦法探到了這個訊息。
因為李奇去益州耽擱了一段時間,所以在李奇回到江陵之前,孫尚香便接到了一封來自孫權的親情提示書函。
書函大意為:任絮先嫁給李奇成為正妻,這已經讓她佔了起手,好在她第一胎只生了一個女孩,將來不可能繼承李奇的位置。趁著這次李、曹罷兵休整,你一定要把握好機會,替他生四個五個大胖小子,這樣將來的地位就可以穩固了。
如果孫尚香的地位穩固了,將來李奇雙腿兒一蹬,又讓自己的親外甥繼承了李奇的位置,那基本上荊、益、涼三州就可以由孫權這個舅舅說了算了。
孫尚香看完信函後,難為情的將絹布揉成一團,羞嗒嗒的自言自語道:“兄長真是的,什麼事情都要管上一管。”
雖然難為情,但是孫尚香不可否認孫權的看法是正確的。
可是吧,她跟任絮一向交好,明著來好像不太合適。
於是孫尚香找到任絮,笑盈盈的說道:“姐姐,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好不好?”
任絮詫異道:“妹妹想玩什麼遊戲?”
孫尚香道:“你看哈,夫君難得回來一次,有些事情讓他來做選擇吧,也挺難的。爭衡天下之事,他已經夠難了,這家裡面的事,還是認他省省心的好。”
任絮又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孫尚香指的是什麼事。
本著謙虛本分的優良傳統,任絮也不打算跟孫尚香爭寵,正要開口謙讓,孫尚香卻搶先說道:“不如我們玩遊戲,贏的,就辛苦一下,擔負起照顧夫君起居的任務來;輸的呢,就休息休息。”
任絮一聽還挺有趣的,如果自己能贏的話,也就不存在謙讓不謙讓的問題的,便問孫尚香道:“什麼遊戲啊?”
孫尚香道:“射箭,一箭一局,三局兩勝,怎麼樣?”
任絮:“……”
那還比個剷剷啊!
誰不知道你孫夫人弓馬嫻熟,酷愛舞刀弄槍啊。
孫尚香見任絮沒有異議,便拉著她往校場走。
此時,張三正好也在校場練箭。
關於張三為什麼在江陵,其實是這樣的:當初他在陽安關完成了當奸細的任務之後,諸葛亮起兵攻打陳倉,張三覺得太危險了,就沒有跟著去。後來回到成都,李福讓張三送公文至江陵,張三送完之後,擔心李福又指示自己做這做那的,就留在江陵不走了。
他告訴甘寧說,自己不是讀書的材料,但是他不想做一個沒用的人,所以希望甘寧將軍能夠教他一招半式,這樣也好在戰場上為主公效力。
甘寧被張三“滿滿的誠意”所“感動”,實則是看在張三久隨李奇的份上,教了他一些箭術的要領,便讓他自己去練習,平時也沒空管他。
張三憑著驚人的天賦,練了快一個月,終於能隔著五十步將箭矢射到靶上了,併為此而覺得自己是不是可以從“奸細”轉職為“刺客”,說出去也好聽一些。
當時,張三見任、孫兩位夫人手拉手的來到校場上,便識趣的站到了一邊上——要是等會兒射中哪位夫人就不好了。
孫尚香見了張三,便吆喝道:“三兒,取弓箭來!”
張三連忙將自己手上的弓箭和箭矢送了過去,然後重新站在旁邊,等候兩位夫人的下一步吩咐。
少時,張三見孫尚香把弓箭交到任絮的手上。
任絮吃力的拉開弓弦,然後也不知道她是射出去的還是滑出去的,毫無懸念的脫靶了。
孫尚香笑嘻嘻的接過弓箭,一箭射出,輕鬆中靶。
孫尚香安慰任絮道:“姐姐不要灰心,三局兩勝,還有兩次機會呢。”
張三聽了暗吃一驚:你跟任夫人比射箭?這不是欺負人嗎?
雖然張三不知道她們比賽的戰利品是什麼,但是平常任絮頗得人心,而孫尚香驕橫得多,故而張三不忍心看到任絮輸得太慘。
張三道:“兩位夫人天資過人,射死靶豈不是無趣?不如射活靶。”
孫尚香道:“我騎馬倒是沒問題,可這也太欺負姐姐了吧!”
張三道:“我來騎馬!”
孫尚香納了個悶兒:“你來騎?”
張三解釋道:“我舉著箭靶策馬奔跑,看你們誰能射得中。”
孫尚香喜道:“真好玩兒!”
任絮連忙說道:“我箭術不精,萬一射到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