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4章 終究還是中了計(1/2)

作者:MR卡文
李奇回到營寨便要安排發喪,他倒是不忌諱這些。

龐統道:“不可。如果主公真的有事,我們應該悄悄退兵才符合常理。”

李奇想了想,也是這個道理哈。

畢竟對方有賈詡,來得這麼明目張膽的,很容易就被識破了。

現在既要悄悄退兵,又要想辦法讓敵人知道咱們在悄悄退兵,破綻還不能太明顯了。

首先,李奇限制了原有灶臺的使用率。

比如原本一萬個灶臺,現在只用三千個,也就是效率低一點,但仍然要保證士兵吃飽。

這麼一來,每天都在用的灶臺和幾天不用的灶臺,在使用痕跡上就出現了差異,稍微細心一點的人都可以發現。

三日之後,李奇令全軍撤出營寨,進行埋伏。

夏侯惇每日派探子打探李奇軍的動靜,前面三天,探子都道李奇營寨沒有特別的舉措。

夏侯惇便已經按捺不住,想要趁著李奇新亡而出兵襲營了。

賈詡勸道:“先不要著急,李奇與龐統並不是草率之人,若是故意吸引我們的,我們去了必中埋伏啊。”

夏侯惇道:“文和不是說過,三日之內對方沒有動靜,李奇便是真的中箭了嗎?”

賈詡道:“我的確這麼說過,但是面對李奇和龐統,還是要謹慎一點。”

夏侯淵道:“文和是不是太高看他們了,若是李奇並沒有身亡,只是負傷的話,我們正好生擒他。再過幾日,怕他的傷勢都好了,我們白白錯過良機呀。”

賈詡道:“就算是白白錯過良機,也比白白搭上性命的好。”

二夏侯無奈,也只好決定再忍他一忍。

第四天,探子來報,說益州兵的營寨還在,但是營寨裡面已經看不到一人一馬了。

夏侯惇大驚:“錯失良機矣,可速追之。”

賈詡道:“且慢,我們可以先派一軍為先鋒,兩位將軍作為後軍比較穩妥。”

夏侯惇心道這賈詡也太小心了,人家都跑光了,還在這裡磨蹭。

不過他受命來安定之前,曹操也在書信中叮囑過夏侯惇,凡事要多聽賈文和的勸諫。

沒辦法,夏侯惇道:“誰可為先鋒?”

蘇則出列道:“守衛安定郡是某的職責,先鋒一職,非某莫數。”

夏侯惇從之,讓蘇則領五千人馬先行探路,二夏侯及賈詡率大軍在後面準備接應。

蘇則來到益州兵原本紮營的地方,仔細觀察過營寨和灶臺痕跡之後,大喜,令人報告夏侯惇道:“益州兵真的全數而退了,可速追之。”

賈詡問那報信的人道:“蘇太守何以認為益州兵已全數退去?”

報信人道:“蘇太守觀察過益州兵的灶臺,灶臺數量不曾減少,但是最近數日只有三成的灶臺有造飯的痕跡。故而蘇太守認為,李奇的大軍早在三日前就退去,只留了三成的人馬斷後。此外,蘇太守透過對馬廄的檢視,認為留下來斷後的益州兵應該是騎兵。”

其實這一點,純粹是蘇則想多了。

李奇對灶臺做了手腳,但是沒有處理馬廄,以至於蘇則認為,李奇有意留了騎兵在後面,是為了在迷惑曹軍之後,能夠更快的趕上前方隊伍。

夏侯惇氣得將刀柄狠狠的戳進泥土裡,道:“益州兵退了三日,現在還追得上嗎?”

賈詡傳令信使:“讓蘇太守在益州兵的營寨裡等著我們,我們這就前往。”

夏侯惇納悶兒的問道:“為何不讓蘇則抓緊時間追趕?”

賈詡笑道:“如果李奇真的死了,他又沒有後人繼位,整個益州集團必然分崩瓦解,甚至會發生嚴重的內鬥。涼、益、荊三州早晚歸我們所有,倒也不用急於一時。現在最重要的是,確定李奇是真的死了,還是身受重傷而退兵。”

與此同時,益州兵大營外的埋伏圈裡,李奇很鬱悶啊。

李奇道:“原本是想埋伏夏侯惇和夏侯淵的,沒想到來個蘇則。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吾今日圍獵,欲射一馬,誤中一獐?”

龐統又沒看過《三國演義》,只得搖頭道:“沒聽過。不過主公不要心急,你看蘇則到了我們的營寨後,既沒有繼續追趕,又沒有退兵,想必是自己不能做主,在等候後方主力大軍的到來。”

李奇道:“那敢情好。”

要說蘇則也夠小心的,他在等待夏侯惇和夏侯淵的同時,也沒有閒著,而是在繼續搜尋營寨,看看會不會有什麼新的發現。

好在李奇這次沒有打算用火攻,因為營寨還會用到,所以也沒有留薪草、膏油之類的引火之物,否則必定被蘇則發現。

少時,夏侯惇率大軍趕到。

在聽取了蘇則的堪察報告之後,他們確定益州兵是真的退了,但李奇是生是死,暫時還不好說。

夏侯淵道:“即便李奇沒死,那也是重傷,否則不至於退兵。以吾之見,益州兵走得肯定不快,否則沒死也顛死了,可以速追,好歹查清李奇的生死。”

賈詡認為可行,便讓夏侯淵領一支騎兵隊往南,即益州方向去追趕,又讓夏侯惇領一支兵馬前往平壤奪取天水郡。

由於李奇也不知道曹軍會往哪個方向追擊,所以兩條道上都設了伏兵。

現在正好,不用浪費。

估摸著兩夏侯走遠之後,蘇則、賈詡也打算先回營整頓,以免諸葛亮從陳倉要塞直接北上來攻打安定。

龐統道:“此乃前所未有的最佳時機,主公,你還在等什麼?”

李奇遂令傳令兵舉起紅旗,在高崗上搖動。

兩側大軍齊齊從山腰背後殺出。

因為營寨並非緊靠山背,故而益州兵埋伏得比較遠,這也是蘇則沒有在附近發現伏兵的原因。

現在孟獲、祝融一隊從南山殺出,兀突骨、忙牙長一隊從北山殺出,曹軍遠遠的就望見了益州兵的旗幟,剛剛一直鬆懈的神經一下子又緊崩了起來。

賈詡頓足道:“終究還是中了李奇、龐統之計矣!”

賈詡、蘇則在組織曹軍撤退的時候,也沒忘派人前去通知夏侯惇和夏侯淵。

只是他們派出去的傳令兵,根本就無法離開營地,只要一出路口便被射殺。

卻說夏侯淵率隊朝南,追至街亭。

沒錯,就是揮淚斬馬謖的那個街亭。

張任早就在側邊山上設下了伏兵。

沒錯,就是馬謖屯軍于山上的那座山。

張任與馬謖同樣認為,此山四面皆不相連,且樹木極廣,乃天賜之險。

不過原本的歷史上,馬謖的職責是守住街亭,不得讓敵軍透過。他卻跑山上去,將道路讓給曹軍,實在是匪夷所思。

現在張任的職責是,據險設伏,只等曹軍追兵到時,以落石、滾木襲擊,夏侯淵知道自己中了埋伏,自然會退兵的。

所以戰略目的不同,屯兵的要點也是不同的。

張任與馬謖在同樣的地方採取了同樣的屯軍方式,但結果是顯然不同的。

夏侯淵軍臨街亭,只想著快些追上益州兵。之前數十里都沒有埋伏,他哪裡知道街亭會有埋伏,自然更不會想到圍山斷水了。

待夏侯淵前軍過山,張任便令落石與滾木齊發,夏侯淵中軍大亂。

夏侯淵急忙回過頭來整頓軍隊,令後軍變前軍,速速退出山下。

張任率軍衝下山來,先在不遠處以連弩射殺曹兵,曹兵愈加混亂,夏侯淵的軍令很難落實,便想要親自擠回後面去,帶隊撤離。

張任縱馬趕上夏侯淵,二人大戰四五十合,夏侯淵不敢戀戰,拔馬而退。

主要是因為他還不太習慣用左眼看世界,而且兵勢頹敗,久戰無益。

張任一路揮軍衝殺,曹兵越跑越散,戰鬥力幾乎崩潰至零。

不過這些喪失了戰鬥力的曹兵好歹還是給夏侯淵爭取到了逃跑的時間。

最終,夏侯淵僅率十餘騎往安定方向逃回。

另一方面,夏侯惇的運氣相對要好得多。

因為這一路地勢平坦,無山丘峽谷可以埋伏,所以馬超也懶得埋伏了,直接尋了個地勢平坦廣袤的地方,列陣以待。

馬超這一隊是西涼鐵騎與益州步兵的混合休,騎兵在前,步兵在後,全軍噤若寒蟬,只有馬兒偶爾會發出“噗噗”的聲響。

也由於地勢平坦廣袤,夏侯惇遠遠的就看見了馬超的隊伍,當時嚇了一跳,抬手示意後軍慢行。

距離還比較遠,馬超就站在那裡一動不動,也不衝過去。

夏侯惇心道:此乃疑軍?否則都看見我了,為什麼不撲過來?是嫌我的肉不夠香嗎?

不過考慮到對方有騎兵,夏侯惇讓弓箭手靠前。

弓箭手以五十人為一隊,每人各帶一張弓和五十支箭矢,披甲護膊,全副武裝,緩緩的朝著馬超的兵陣靠了過去。

馬超見對方將弓箭手靠前,便一揮令旗,變換陣容。

兵陣中間閃出一條道來,手持短刀和盾牌的步兵朝前方靠了上去。

騎兵全部下馬,跟著盾牌兵往前慢慢移動。

夏侯惇嚥了下口水,待馬超部進入射程範圍之後,令弓箭兵開始放箭。

雖然明知對方的盾牌兵能夠將弓箭擋下來一大半,但箭還是要放的——畢竟遇到事情,不能坐以待斃。

馬超盾牌兵加快了速度往前移動,距離夏侯惇部五十步遠時,盾牌兵向兩邊閃開,中間騎兵已經上馬。

馬超一聲令下,鐵蹄錚錚,旌旗烈烈,風捲塵沙起,刀槍穿梭急。

這個時候夏侯惇也不敢下令全軍撤退,士兵一跑起來,隊形就會亂,所有人都顧著逃命去了,抵抗力就會更加下降。畢竟你跑得再快,也沒人家四條腿的馬兒快。

夏侯惇只有硬著頭皮,與馬超硬拼。

只要有馬蹄踏過的地方,必然是血濺三尺,骨肉模糊。

雖然是混戰,但是騎兵毫無疑問的在廣袤平地上佔據了極大的優勢。

就像是洗衣槽裡的一把刷子,刷過去去了一半的汙漬,刷過來又去了一半的汙漬,週而復始,往返沖刷,戰場也就越來越乾淨了。

夏侯惇帶著最後的數十騎落荒而退。

此時的李奇已經重奪營寨,蘇則為了掩護賈詡撤退,被兀突骨活捉了回來。

李奇本欲勸降蘇則,但蘇則剛毅,堅持不降。

龐淯、梁虔等又見天水慘敗的事情歸咎於蘇則,認為若不是蘇則擅自退回安定,他們未必會遭到慘敗,更不會犧牲那麼多兄弟,所以請求李奇殺蘇則。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