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7章 遷流民充實益州

作者:MR卡文
卻說淩統見西營火起,知是呂蒙得手了,便不再戀戰,拔馬回軍。

張飛哪裡肯就此放過,策馬直取淩統,對其窮追不捨。

淩統難敵張飛之勇,在江東兵的掩護下且戰且退,除了剛突襲那陣佔了優勢,其實後面已經被張飛扳平了。

沒多久,劉備又從北營引軍前來接應,淩統抵擋不住,大敗而走。

劉備問張飛道:“何以不見二弟來此救援?”

張飛道:“西營也起火了,二哥恐怕也遭到了江東兵的突襲,我們這就去接應二哥,將江東兵殺個人仰馬翻,片甲不留!”

劉備從之,與張飛棄了營寨,同往西營而去。

卻說關羽在林中設伏許久,終於聽見有人馬靠近。

關羽一抬手,數名軍士便將絆馬索緊緊的捏在手中,待敵軍靠近時,絆馬索狠狠一拉,當即便有幾匹頭馬嘶叫著跪下了前肢。

數名敵將從馬背上跌落,未及準備迎敵,便見叢林中殺出一支軍馬。

為首大將面如重棗,臥蠶眉,丹鳳眼,胯下赤兔馬,手舉青龍偃月刀,正是關羽關雲長。

“啊哎!”關羽大喝一聲,將青龍偃月刀舉過頭頂,那泛著寒光的刀片在月光之下褶褶生輝。

呂蒙心驚膽寒,挪著屁股連連後退。

身後副將挺槍來戰關羽,被關羽手起處,一刀斬落於馬下。

此時呂蒙也趁機上馬,朝叢林黑暗中逃去。

關羽哪裡肯善罷甘休,拍馬追趕。

現在不是比拼武力的時候,是比胯下那玩意兒誰的更厲害。

無需分說,自然是關羽胯下的赤兔馬更勝一籌,不到百丈遠的距離,便已攆上呂蒙,並朝其背上一刀劈了過去。

呂蒙慘叫一聲,翻身落馬。

關羽冷笑一聲:“汝等鼠輩,除了偷襲,就不敢與某堂堂正正的一戰麼?”

呂蒙努力想要從地上爬起來,只是身體痛得厲害,似乎骨頭已經斷裂,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

如果可以的話,他倒是很想說一句:“你特麼埋伏在叢林裡使絆馬繩,難道不算偷襲?”

少時,劉備、張飛兵至,與關羽合兵一處,呂蒙也被隨之趕來計程車卒剁了腦袋。

這一場夜襲總結下來,因淩統被劉備、張飛追擊,江東兵的死傷反而更多一些,更是折損了未來的大都督呂子明。

當然,劉備這方的三個營寨基本上都被燒燬,糧草也被燒了一些,只好退守下雉縣。

下雉縣有城防,曾為春秋時期伍子胥所築,後人在此基礎上不斷修葺,鞏固。雖年代久遠,亦能作為防禦之用。

劉備據守下雉縣,周瑜一時不得前進。

劉備使關平終日挑著呂蒙的頭盔在周瑜營前搦戰,江東諸將皆怒不可揭,紛紛請戰。

丁奉道:“關平乃一小兒,劉備蔑視吾等太甚,奉請兵出戰。”

周瑜也正為呂蒙之死而惱怒,又見劉備欺人太甚,便撥了一支軍馬給丁奉,令其出戰關平。

關平與丁奉交戰不到十合,詐敗而走。

丁奉正在怒氣上,怎肯放他離去,便揮軍追趕。追了不過數里地,前方路口忽然一聲炮響,左邊關羽、右邊張飛齊齊殺出。

丁奉知是中計,且走且退,幸得程普、韓當各率一軍前來接應,方才脫離險境。

丁奉問道:“兩位將軍如何到此?”

程普道:“大都督見敵軍撤退有序,料其是詐敗,故使吾二人前來接應。”

話說李奇聽聞孫權向劉備開戰,並無任何舉措。

若劉備敗,以關羽、張飛現在的巔峰實力,沒那麼容易被俘,江陵是他們唯一的港灣;若劉備勝,他也沒有實力直搗江東,則局勢不會有任何變化。

現在曹操已經退回到許都,留曹仁、曹洪、滿寵等將留守襄陽。

如果李奇想要趁這個時候強攻襄陽,也不是完全不行,但必然會死傷慘重,且使得襄陽城內的百姓生靈塗炭,恐有失人心。

就拿南郡的江陵城來說,原本也算得上是富庶之地,錢糧頗豐。可是經過李、曹十餘萬大軍混戰之禍害,處處殘垣斷壁,民不聊生。最蛋痛的是,荊州乃四戰之地,曹操、孫權都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爭奪南郡,這使得李奇也不敢花大量的財力和物力來重整江陵。否則你這邊剛剛修葺好,那邊就打來了,然後再一次荒廢。這不浪費人力物力財力麼。

但是百姓要吃飯呀,李奇不能不管的。

好在益州現在還比較安定,而且工、農、商業都發展得還行。於是李奇出榜告示,願意往益州發展的,可以到署衙報名,由官方安排生計。

當然,本土的居民不遷,人家也不願意背井離鄉,而且江陵的日常也需要有人來做。

李奇主要想遷走的是流民,畢竟在曹操南下之前,江陵也算是個好地方了,從中原來的流民不在少數。還有劉備帶百姓跑路的時候,有不少百姓掉隊,也都來了江陵城。

這些人在江陵暫時還沒有固定的生計,久必生亂。

當然,李奇遷民也只能是倡導,而不是逼迫。

誰知榜文一出,報名者絡繹不絕,將署衙圍得水洩不通。

源源不斷的人口從荊州遷往益州,使得益州人口在短時間內暴漲。

不過益州人口暴漲,也並非完全沒有弊端:那就是吃飯的人多了,但糧食產量並沒有顯著提升——尤其是短期內暴漲的人口,需要現在就有足夠的糧食來供養。

李奇入蜀後,將那些因為戰亂而空置出來的土地分了一些給原住民,使其有所耕種,更多的空置土地和新開荒出來的土地基本上還是掌握在官方的手中用來屯田。

屯田有兩種形勢:

一是官屯,由益州兵輪番當值耕種,所得的糧食除了日常所需,基本都納入到官方糧倉裡;

二是民屯,官方出土地和耕種工具,由遷入到益州的流民負責耕種,所得的糧食按照四六分成,即官四民六。

這可比曹操那邊的民屯稅率低得多了,曹魏實行的是自帶耕牛者,五五分;官方提供耕牛者,官六民四。故而那些從中原逃難至益州的流民深感李奇所施的政策是十分優惠的,雖然不如本土自身有土地的人,但是益州境內既安定,稅率又低,誰不願意留下來呢?

另一方面,李奇還對民屯進行了細分改革。

以往皆是以一百人為一屯,有點生產隊、大鍋飯的味道,這難免使得有些人做事不積極,偷奸耍滑吃現成。(注:史書記載為奴婢各五十人為一屯,即男五十,女五十,共計一百人,主要是為了男女配對,繁衍人口。)

故而,李奇將一百人大屯拆分為小屯,按戶計數。

這樣一來,便是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按勞分配製度,大大提高了農戶的耕種積極性和勞動效率。喜歡穿越三國,從落草為寇開始請大家收藏:(https://xx2.org)穿越三國,從落草為寇開始雙乘閱讀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