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00章 299不同的世界,如果的歷史(二合一(2/3)

作者:八月飛鷹
丈這邊拿下那姓蘇的天理修士,透過審問對方,得到一些令雷俊和妙心方丈感興趣的資訊。

那姓蘇的修士雖然表現出寧死不屈,願意殉國的態度,但其人自視甚高,口風不嚴。

雷俊和妙心方丈同他多聊一陣子,便陸陸續續套出些訊息來。

“大明皇朝的世界,雖還有道家符籙派傳承流傳,但早已經沒有天師府了……”雷俊同楚昆對視一眼。

師兄弟二人皆面露沉吟之色。

他們和妙心方丈沒有返回餘杭。

反而是晚些時候,有其他修士來援。

當中一個文士,外貌看上去約莫四十來歲年紀,平和穩重,氣度井然。

雷俊認得是出身荊襄方族的七重天大儒,方岳。

“妙心方丈,雷長老,法明大師,楚道長。”方岳同雷俊等人見禮。

雷俊還禮:“方祭酒,許久不見,別來無恙。”

楚昆亦隨之打個道家稽首。

荊襄方族和蘇州楚族之間姻親較多。

按照輩分和親緣關係,雖然年齡相差不大,但楚昆需稱呼方岳一聲表舅。

不過當前雙方見禮,楚昆自是按照道門修士,龍虎山授籙長老的禮數來。

方岳亦是相同模樣。

見禮過後,這位原本來建業主持第三座學宮創辦,但因東海意外變故而來幫忙的學宮祭酒言道:“天理中人,意圖動盪我大唐地脈,導引天地靈氣入天理,此等掠奪行徑,斷然不行,多得天師府、天龍寺各位高人阻止,方才沒有釀成大禍。

為防止對方捲土重來,餘杭方面葉族主和楚國老,都有意透過餘杭、明州兩個方向一起出擊,從源頭阻斷天理中人的妄念。

方某先行而來,晚些時候還會有更多人到。”

雷俊、妙心方丈自無不允。

雙方見過禮後,開始一同出海。

路上,雷俊等人交流對照餘杭和明州方面的各種訊息。

“沒有天理那邊的史料文獻可供查閱,因而不好下斷言,但目前透過那些天理修士口中可知,兩方人間的歷史程序,到大漢皇朝末年時,仍大致相同。”

雷俊徐徐說道:“但在那之後……”

方岳、妙心方丈都輕輕點頭。

當前是大唐皇朝第五位帝皇張晚彤當政之年。

因為先皇張啟隆同張晚彤是兄妹,故而當前仍是張唐宗室第四代人。

在大唐皇朝以前,曾有過大隋皇朝等等。

秦、漢歷代皇朝以降,直至如今,悠悠萬古,滄海桑田,不知發生多少變化,又不知埋葬過多少人。

大漢,亦是歷史上曾經鼎定江山多年的皇朝,曾經湧現過多位雄才偉略的漢皇。

而之後巨人倒下,亦曾在天下間掀起多年動盪。

就雷俊所知,此方人間天地靈氣漸漸轉為稀薄,便是在大漢末年。

直至最近,人間天地靈氣潮湧,方才重新轉盛。

在大明皇朝流傳的史書記載上,與此亦大差不差。

但問題出在大漢皇朝倒塌之後。

大明皇朝所在人間,在那之後的歷史更迭,同雷俊、方岳、妙心方丈等人所知,完全兩樣。

例如,王奉等人所熟知的歷史上,沒有出現過大隋、大唐等皇朝。

群雄逐鹿,另有英雄起。

按照年月對照,王奉等人所知歷史中,這個時候,應該是另一皇朝統御人間。

其名為,大周皇朝。

又被後世的大明中人稱為後周。

時間上也不是完全同大唐平齊,而是比大唐略晚幾百年立國,在此之前則另有其他皇朝。

而兩方人間最大的差別在於,大明那邊的歷史長度,比大唐這邊,足足多出兩千四百餘年。

反覆確認這一點後,雷俊、楚昆、方岳、妙心方丈、法明和尚等人不禁面面相覷。

大明相關史書記載中,後周皇朝滅亡後,取而代之者,稱大梁皇朝。

理學最初萌芽,便起自大梁。

但其後大梁皇朝為北境邊疆崛起的異族所覆滅。

其時正是馬踏江山,文華掃地。

異族以武立國,武道真意荒莽原始而又蠻橫霸道,對儒家修行者有極強的壓制和破壞力,對上其他道統修士,同樣強橫,最終成功橫掃天地。

不過,在其穩固江山的過程中,漸漸文武合流。

異族最終所建立的皇朝國號,亦取自中原文華大哉乾元之章句,最終定名為大乾皇朝。

而正是大乾皇朝崩滅後,大明皇朝立國。

前者國號源於大哉乾元一句,後者同出一文,源自大明資始之章句。

而在大明皇朝立國之後,又重新確立儒家理學道統為文華正朔。

正是在前朝大乾治下文武合流階段,儒家理學漸漸改良變化,終於不再那麼容易為大乾武道所剋制,其後日趨完善。

楚昆目光一閃,看向自家師兄雷俊。

就見雷俊神情如常,目光在望著東海方向。

但雷俊視線所注視的方向,並非指向天理和大唐人間相連的虛空門戶。

而是望著長結島方向。

那裡的門戶所通向的破碎世界,據許元貞所言,是新形成的。

在大明皇朝的眼中,曾經橫行霸道的荒莽鐵騎或許尚存,而大乾皇朝已經成為歷史。

那麼長結島那邊通向的世界,是誰的手筆?

孤鷹汗國方面,又是什麼情況?

“師兄……”楚昆悄然傳音過來。

雷俊不動聲色,暗中回應,但不答反問:“師弟,要是當年你沒來龍虎山,沒入本派山門,不知你會是怎樣的人生?”

楚昆沒有回答,但微微點頭,已明雷俊之意。

他當初如果沒來龍虎山入道門修行,那自然是留在蘇州繼續讀書,入族學,成為一名儒家修士。

雖然他有些自己的小秘密,但屆時成就如何,人生際遇如何,仍可能同現在完全兩樣,大致方向他能有些推測,具體細節和最終結果就不好猜了。

當然,人生沒有如果。

但是……

如果有呢?

大明皇朝那方人間,就彷彿是世界和歷史的另一種走向。

曾經大漢末年時,世界不知因何緣故,莫名拐了個彎。

時空,彷彿分叉,卻並行。

那個時候的典籍散佚嚴重,如今回首一片混沌。

即便天師府、天龍寺以及荊襄方族等地方,記載也不詳細。

或者說,曾經有過,但之後出現嚴重遺失。

但對照一下時間,彼時正是人間靈氣低落,而九天十地同人間來往斷絕的年代……

在那時,天地或許發生過更大的變動也說不定。

只是不知,那分裂的時空與世界,是否存在同一人的兩個自己?

可惜年代如此久遠,當事人不可能活到如今,而大明皇朝那邊世事變遷,天下歷朝歷代多次大亂,同樣少有記載,流傳的許多事近乎神話傳說。

時間推移下,雖然地形地貌差別極小,但畢竟已是兩方不一樣的人間,不一樣的世界,伴隨不一樣的歷史,如今生活不一樣的人。

除了最初時不好判斷疑點重重外,其後隨著各種歷史事件的變化,註定很多事都不再一樣,這邊曾經存在過的人,那邊卻可能從未誕生過。

但有些存在,則始終是獨一無二的。

比如,九天十地。

天理同大唐相通,也同大明相通。

再比如……天師府。

準確說,是天師三寶和萬法宗壇。

透過天理中人的口風,雷俊、楚昆得以知曉,另一方人間歷史上,曾經也有過天師府。

但是,在他們的世界裡,天師府早已消亡,連道家符籙派都沒落。

王奉博覽群書,通曉古今,還能認出雷俊的九天雷祖法象和鬥姆星神法象,但他也只是在古籍中見過少許文字記載於描述。

當真親眼目睹,還是在天理和大唐相通,遇見許元貞和雷俊之後。

這世上居然還有另一方人間,最初對王奉等人而言,同樣是巨大沖擊。

在他們的固有認知中,天師府早已是個歷史名詞。

其消亡時間極早,更早於同這邊大唐相對的大周皇朝立國。

在那方世界,大漢皇朝覆滅後不到兩千年的歲月裡,天師府便衰亡。

漢朝末年,不知是何緣故,天師府失去萬法宗壇和天師三寶。

其後傳說中全靠天師府上三天高功長老身化宗壇,方才維繫道統延續。

為發展計,天師府有能人北渡,前往北方,建立全新基業,稱天師道。

但天師道同龍虎山祖庭卻最終反目成仇,形成南北天師道之爭。

北天師道號稱除故龍虎山偽法,融入更多儒家經學文義,彼時同儒學名門世家和皇朝帝室合作,成功壓倒南天師道。

但隨著皇朝江山更迭,北天師道也很快消亡。

這道家聖地,在王奉等人的那方人間裡,終於成為歷史。

道家符籙派傳承也再不成大氣候。

雷俊、楚昆師兄弟二人聽下來,面面相覷,一陣無語。

妙心方丈、法明和尚也沒有任何幸災樂禍的意思。

因為在大明那邊,天龍寺也已經是歷史了……

比天師府相對來說強點的地方是,佛門發願一脈傳承不似道家符籙派那般式微,有其他新代表宗門崛起。

但天龍寺終究是沒了。

至於在那方人間的荊襄方族,則衰亡於大周皇朝和其後大梁皇朝江山更迭之際。

其後亦有血裔在,甚至到大明皇朝治下時,仍有人才湧現,但再不復昔年雄踞一方的名門盛景。

方岳對此,淡然視之。

一行人神色各異,心事重重。

等到又有其他人來到明州一帶,瞭解大致情況後,心境起伏也都是極為豐富。

“竟有如此事……”一位楚族文士深呼吸,很快定住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