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三十七章 NGC 7293螺旋—上帝之眼

作者:追尋道路
【資料驗證透過】
【繼承人識別資料輸入:謝莉-梅瑞狄斯】
【歡迎您來到第79871號星位點觀測臺】
【投影宇宙系統目前執行良好】
【灰度通道暨行星可著落位置已在地表投影位置標記】
此刻。
伴隨著背景宇宙調整到他們最適宜觀察的光度。
映入蘇文眼中的是一個充滿複雜機械和資料的高科技標度空間。
透著舒適深藍色微光的合金牆壁上鑲嵌著各種古老的儀表和螢幕。
它們雖然久經歲月佈滿塵埃,但依舊保持了精細的工藝和複雜的功能。
這些儀器和螢幕顯示著各種資料和影像。
無論是星環軌跡與行星的執行偏差角度,抑或核心能源收集轉化指數、行星引力交錯效應具象體現。
而最終遺蹟的中心:
是一個以行星狀恆星星雲為背景的三維投影裝置。
它像是一個巨大的水晶球,將宇宙的壯麗景象展現得淋漓盡致。
無盡的星點在投影中閃爍。
高透明結構裝置的外表覆蓋著半透明的薄膜材料,整體光度結構好似水晶一般清澈剔透。
伴隨著內部曲徑微光,它能清晰地映射出內部的三維投影。
球體的內部彷彿是一個微型的宇宙,行星狀恆星的星雲在其中流轉,彷彿是一幅動態的畫卷。
彌莎向前一步近距離仔細觀察,彷彿還能看到星雲在投影中緩緩流動,它們像是有生命一樣,不斷地變化著形狀和方向。
一切,都對映著迷失之海代表宇宙背景超弦的浮動。
而透過黎明系統收到蘇文的影片的江夢寒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這些是什麼?”
聽到她的問題。
蘇文平靜的回答道:
“還記得我們最初進來時。
對於這裡保持恆久永夜、卻仍舊沒有成為一顆無生命跡象、低溫冰凍行星而感到意外嗎?”
冰山少女輕輕點了點頭。
她彷彿明白了什麼:
“並非過度發達的蒸汽地熱文明。
而是取決於特殊的宇宙背景結構。
如果我們獲得的資訊沒有問題,大概這才是第四紀文明留給這片行星的真相。
可惜。
我現在沒辦法對照現界已有的星圖進行分析。”
她確實做不到這一點。
但獲取了駭客小姐卡洛琳偽裝資料庫許可權的蘇文只需要切屏,便可以瀏覽淺層守夜人的文庫。
而在其中。
他已經找到了能夠對應的宇宙繪卷。
也便走到了這座巨大儀器的一側。
冷靜地調整深藍色三維群星投影,將一切固定到了可觀測的視角。
隨後平靜地在兩人的私人通訊線路之中說道:
“在我們眼前的這片星雲正在12,000攝氏度的高溫下劇烈燃燒。
強大的熱浪將它外圍數以千計的彗星推向外星空,圖中的亮斑就是一些類似於彗星的星體。
江小姐。
假設有一顆星球生活在其中。
那它該如何保證環境改造後能夠符合漂流者的最低生命條件。”
聽到英俊先生這麼說。
江夢寒的眼中也多了一絲沉思。
她彷彿想到了兩人在莫斯科大學觀景臺望著無邊雪景品嚐下午茶時閒談的話題:
“伊甸計劃?”
“對。”
蘇文的眼裡也不免閃過了一絲欣賞的意味,
他知道冰雪聰明的江小姐絕對能夠明白。
這一切的真相。
究竟從何由來:
“NGC 7293螺旋星雲距離地球約700光年。
因為它的亮度非常高,所以早在1780年就被法國天文學家查爾斯·梅西耶發現,並在當時被命名為“M77”,因為它是當時發現的第77個肉眼可見的星雲。
儘管後來根據新的命名規則改變了這一星雲的名稱,但它仍然是200多年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目標。
1999年以來,隨著如遠紫外線分光鏡探測衛星(FUSE)等先進的探測工具應用發射以來,遠紫外線分光鏡探測衛星共計收集了約2000個不同星體的資料資料。
其執行由位於馬里蘭州的約翰·霍普金斯這應用物理實驗室負責。
2001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遠紫外線分光鏡探測衛星曾經對“NGC 7293”螺旋星雲中心的凸起部分進行過探測,蒐集了大量的資料。”
緊接著。
他將自己比對後得到的資料材料透過黎明系統分享給了江夢寒,
“從照片上可以看到,這片星雲由蔚藍色的星核與淡白色的塵埃雲組成,與生命體的眼睛十分極了。
所以。
它又被命名為:
【上帝之眼(Nebula: Eye of God)】
但上帝之眼”其實浩瀚無邊,它散發的光線從一側到另一側需要五~六年時間。其組成是由位於水瓶座中央的一顆恆星吹拂而來的氣體和塵埃形成的外殼。
目標星雲在之後的1824年被卡爾·路德維希·哈丁對照類似星雲,由於與氣體行星非常相似而往往被錯誤地認為是巨型氣體行星。
而它。
這座行星狀恆星實際上是由於恆星的殘骸所形成的。
就如同我們的太陽。
祂從未消失。”
江夢寒明白了他想要表達的含義:
“正因為是恆星的殘骸。
所以才產生了超高溫的星雲塵埃與離散彗星。
正因為註定要成為白矮星的恆星核心遺骸發射出了高能級軌道的輻射。
所以也在定期頻率製造出了先前拋射出的雲氣倒映宇宙螢光的:
‘清澈點’。
也就是他們所謂的【慶典】
或許,永夜國度所謂的清澈點與迷失之海成因本就不同。
並不是我們一開始所設想,有關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相對論製造的時序間差。
那我們在地表無法觀測湮滅星雲的熾熱光芒。
原因應該正是對應的‘遺產’。
這座已成型的伊甸星球。”
蘇文理性而又平靜地讚許道:
“沒錯。
如果我分析的沒錯。
他們應該製造了一座巨大的行星級屏障。
而整個經過行星適應化改造的永夜國度。或許本身就是一座宏偉的科研觀測站。”
這位年輕而又英俊的物理學家站在儀器前。
進一步細化調整了整座星雲宇宙背景投影的縮放精度。
直到調整至行星級的觀測精度。
蘇文才堪堪看見了一道道跨越空間的結構化物理虛線。
“第四紀文明利用特定反塵埃雲的能級立場製造了遮蔽宏觀熱能的屏障。
而在我們的專業知識裡。
相較於黎曼流體。
羅巴切夫斯基中的數學化定義,或許同樣符合這座不可觀測的‘屏障’相應的定義:
非歐幾里得場論——
【翹曲空間】。”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