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64章 燕帝(2/2)

作者:怪誕的表哥


安慶緒有些尷尬,道:“除了收復河北、連通范陽的兵力,其餘兵馬錢糧,皆聽崔卿排程如何?朕封你為天下兵馬使,總攬兵權。”

崔乾佑沒有立即領命,再問道:“陛下必富有四海,何必還眷戀一范陽?”

“朕的叔父安太清以前很窮,後來搶擄河南得了家資無數,他將這些家資運回祖宅,保子孫無憂,然後繼續搶擄。”安慶緒苦口婆心地作了解釋,道:“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他們才好全力作戰啊。”

崔乾佑不認同安慶緒這種謀大事而惜身的想法,可既得到了他支援自己攻打長安的允諾,也達成了這趟回來的目的。

~~

數日之後,一杆書著“大燕天下兵馬使”字樣的大旗豎在了潼關城頭。

崔乾佑如願請到安慶緒的允諾,將率七萬精兵攻打長安城,算是他對李隆基迴歸長安的重視。

這一趟洛陽之行,他能夠感受到大燕朝堂上的烏煙瘴氣,也深深覺得安慶緒不足與謀。

但,他對這一戰依舊有信心,尤其是當他回到潼關,看到了他麾下的那些兵將。

當今世上,皇帝或許不怎麼樣,宰相也不怎麼樣,怠政的皇帝、好妒的宰相提拔了一個個庸人坐上高位,但,在邊軍之中那些尋不到出路的將士們卻是個個有真本事、個個是久經沙場的好男兒!

朝常上的嫉賢妒能正好是在這十餘年間之事,而大唐“立軍功、覓封侯”的傳統還保持著,於是,大唐與大燕的皇帝雖然昏聵,麾下卻都有著最精銳的兵馬。

“有新的訊息!”田承嗣一見到崔乾佑便道:“唐軍的朔方兵馬要到了。”

說著,一封戰略圖便遞到了崔乾佑手中。

他一看,先是詫異道:“何處得來的?訊息可靠嗎?”

“可靠。”田承嗣道,“一個叫邊令誠的宦官,與薛白是死對頭。若不投靠我們,他便要死在薛白手裡,這是他的信。”

崔乾佑並不先看邊令誠的信,而是死死盯著那張戰略圖,眼神重新凝重起來,喃喃道:“來得這麼快?若有這般手腕,他一開始何必逃?”

“長安城池堅固,朔方軍也是精銳,這是一場硬仗。”

“若是讓聖人知曉了,只怕又要動搖。”

可以想見,一旦發現長安是這麼難啃的一塊骨頭,大燕國那些習慣了邊塞生活的胡將們又要嚷嚷著劫掠一番便回去了。

“能攻下。”崔乾佑思慮了許久,緩緩道:“長安最大弱點本就不是兵力少,而是……”

“無糧!”

兩人異口同聲地指出了這點。

“不錯。”崔乾佑指著地圖道:“薛白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他讓人從子午道運糧往長安,並讓朔方軍先趕到子午道接應糧草。”

“一旦讓唐軍打通了糧道,攻破長安就遙遙無期了。”

“我們先堵住子午道?”

“不。”崔乾佑搖了搖頭,“若有朔方精兵接應,不走子午道他們也能找到別的運糧路線,派兵馬堵住只會暴露了邊令誠。”

田承嗣當即明白過來,沉吟道:“伱我暫作不知唐軍計劃,遣一支伏兵,待朔方軍立足未穩,襲擊殲滅他們,拿下唐軍糧草。”

“如此,長安無援,要不了多久便會斷糧,不攻自潰,到時你我可擒下那昏君。”

~~

長安。

薛白與顏真卿等人在城樓上等待訊息。

待哨馬歸來,果然稟道:“叛軍增援了。”

“賊兵精銳至七萬人。”顏真卿目露憂色,又往地圖上擺了幾枚兵棋,緩緩道:“想起一樁故事,長安有一童子在渭水邊垂釣,以肥厚泥蚯為餌,欲釣大魚,可等魚咬了勾,卻是把這童子拖入了水中啊。”

“為何?”

“魚太大,童子拉不動啊。”

薛白苦笑道:“丈人這是在打趣我?”

顏真卿指了指薛白,也指了指自己,再指了指長安城內,道:“長安兵力寥寥,如同一稚兒啊。”

“魚再大,只要魚簍一蓋住,它也掉不出來。”

薛白說著,執筆在地圖上畫起來。

“我們的計劃是這樣,設伏兵於子午道,以火油、炸藥扮作糧車,引叛軍搶擄。同時,以一支兵馬虛張聲勢,使叛軍以為朔方大軍已至。”

顏真卿拿筆桿敲了敲他的手背,嫌他寫的字醜,之後,再在圖上畫了一筆,道:“彼時賊軍主力必在圍攻長安,得知朔方主力已至,必要遣兵馬支援子午道。”

“如此一來,潼關空虛。”薛白道:“我方只需以一支奇兵事先伏於黃河北面高阜,趁亂佔據潼關。則叛軍前後斷絕,糧草不濟,成甕中之鱉。”

“想得雖美。”顏真卿道,“可這是七萬精騎,來去如風,由長安至子午道,不過一個時辰,我方有多少兵力,可與之野戰,並使之誤以為朔方兵馬已至?賊騎由長安至潼關,半日可達,誰可如此迅捷拿下潼關?再者,僅憑這點兵力,豈能逼得賊將出動潼關兵馬?”

做計劃總是這樣,一開始只有大概的框架,之後難免要遇到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

薛白原本想著安慶緒魄力不足,眼看李隆基歸長安,一定會起意退回范陽,那麼,攻長安的兵馬便不會多,可以試著截留下來。

可事態並沒有沿著這個最好的情況發展,那自然該準備更多的後手了。

“叛軍增兵,我們也增兵。”薛白指點著地圖,道:“郭子儀、李光弼也該前來勤王了,卻有可能出些變數,一怕叛軍在黃河阻截,逼他們繞道朔方,二是怕他們繞道朔方,為李亨截留,需再派人前往聯絡。”

顏真卿點了點頭,招過顏季明,道:“你可願再往太原一趟?”

“願往。”顏季明毫不猶豫便答應。

薛白看著顏季明,卻想到了在雍丘的顏杲卿、張巡。

之後又想到了他當時留在洛陽善後的殷亮、嚴莊,在潼關之戰後,他們既主動放棄了洛陽,自是退往雍丘,與顏杲卿、張巡匯合。

還有,當時老涼送顏嫣去了揚州之後,也該已經召齊人手、收集糧草,運往偃師。若是因戰亂阻隔,很可能也是抵達雍丘。

若是雍丘沒被包圍,有心聯絡,這幾日也該有信到了。

另外,在土門關的李晟、獨孤問俗、李史魚等人,或許也該遣人來了。

此時此刻,是薛白最需要增援的時候,偏是預料中的訊息還未到。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他喃喃著這一句詩,心知不會是好幾處全被包圍了,訊息沒到最大的原因是關中的通道不暢,於是看著地圖,思忖著該從何處尋找破局的契機。

~~

藍田縣,輞川。

輞川位於藍田縣南十餘里,青山逶迤,也是處在武關道的路上,武關道則是連線長安與南陽的要道,有“秦楚之要衝,三輔之屏障”之稱。

如今叛軍攻打長安,此處自然成了南陽兵馬勤王的要道。

是日,就在薛白苦思冥想著如何聯絡到舊部之際,輞川附近的嶢山之上,有人正舉著千里鏡望向輞川的秀麗景色。

“啖狗腸,嶢關被叛軍佔了啊。”

“繞道過去嗎?”

“繞不過去的。”

老涼搖了搖頭,又看了一會,忽道:“那邊都是王摩詰的別業吧,也許可以聯絡他,設法助我們過去?”

“可我聽說,王摩詰已經投降叛軍了。”

“是嗎?”老涼想了想,忽道:“這是好事啊,他人降了,心可未必降……”

()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