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朝廷組織軍護和百姓在西北地區大規模的開墾草原為耕地。
開始的時候,這些耕地的糧食產量非常的可觀,滿足了明軍在西北邊境駐紮所需的軍糧。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由草原開墾來的農田迅速的沙漠化。
西北地區強勁的沙塵,讓整個關中淪為了一片昏黃的天色。
原本肥沃的農田很快變成了寸草不生的沙地。
因為這些土地的沙漠化,明軍在西北的邊防線不得不往後退縮。
等到了明朝末年的時候,明軍在西北的邊防線已經快退到了關中腹地。
而此時的西北蒙古部落距離,關中也還有著數百里的距離。
因為這時候的明軍邊防線已經不是為了防備蒙古人,而是為了防備那些逐年向南侵蝕的沙地。
大規模的開荒,西北一帶的土地沙漠化不僅威脅到了關中,也威脅到了草原。
以如今的國力來說,這種土地沙漠化幾乎是無可逆轉的。
朱瀚對於蒙古人已經沒有多大的擔憂,真正可怕的是這些大自然的破壞。
所以他必須阻止徐達提出的在西北大規模墾荒屯田的建議。
放牧和農耕兼營,才是西北的經營長久經營之道。
河北,滄州。
大明皇帝朱元章率領十萬大軍已經抵達了滄州城下。
從滄州往北,不過數百里就是蒙古人的都城大都。
根據明軍前方探馬的回報,蒙古人在這一段道路上僅有數千名兵力。
而且這些兵力大多都是以輕騎兵斥候為主,真正的主力全都龜縮到了大都城內。
很顯然蒙古人已經打算是放棄大都城了的。
大明皇帝朱元章御駕親征來到滄州。
在軍事上的意義已經沒有多大,畢竟蒙古人也已經是放棄躺平。
但是,御駕親征在政治上的意義卻是非同凡響。
歷史上,自從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投靠契丹耶律德光,割讓了燕雲十六州,就再也沒有一個漢人王朝皇帝能夠踏足幽州大地,當然宋徽宗父子那種當俘虜路過的不能算。
正因為如此,朱瀚才是大力勸說老哥朱元章御駕親征,讓天下人都能夠看到這個揚眉吐氣的時刻。
大明皇帝朱元章御駕親征,所涉領的軍隊自然是大明王朝最為精銳的部隊。
這些軍隊裝備了嶄新的鎧甲,一路上大明日月軍旗迎風招展,沿途的蒙古守軍望風而逃,當地的漢人百姓一路歡呼雀躍迎接王師歸來。
從山東行省出兵以來,朱元章率領的中路軍幾乎就沒有遇到什麼抵抗,一路上不停的接受各地百姓的迎接,花費了一些時間。
在大軍入駐滄州府之後,大明皇帝朱元章就在滄州頒佈了聖旨,在聖旨當中朱元章宣佈北方的所有蒙古人漢人,只要投降就赦免之前的一切罪名,把他們當做同樣的百姓對待。
老百姓一輩子圖的就是安安穩穩穿衣吃飯,對於大明皇帝朱元章的聖旨自然是爭先恐後的歡迎,而那些蒙古人則早得到皇太后的旨意,一個個卷著鋪蓋卷往北方逃竄了,也不會有什麼蒙古人投降明軍。
如此一來,就留下了一些當地的漢人豪強和元朝官員們。
他們這些人對於元朝死心塌地。
但是讓他們放棄在家鄉的土地和祖宗基業跑到大草原上去當牧民,卻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而根據那些有關於大明軍隊的傳聞,他們一旦投降的明軍,雖然能夠保住自家的性命,但是,這幾百年來積攢的土地,就會被明軍給沒收一空。
所以這些人是最為猶豫不決的。
不過朱元章不會給他們再猶豫下去的機會了,在滄州稍事休整之後,大明皇帝朱元章就率中路軍揮師北上,繼續征討蒙元的殘存勢力。
從滄州往北需要穿過的第一個州府就是河間府。
朱元章早就已經派了一波使者去往河間府勸降元朝的守軍將領。
不過當朱元章率領大軍行進到河間府地界之後,前方使者帶來的訊息卻並不那麼順利。
只見這個大明使者狼狽不堪,身上的官服官帽也是不見了,渾身上下被打的傷痕累累。
大明皇帝朱元章見狀,頓時大怒,立刻質問到底是怎麼回事。
使者立刻悲憤的說道。
“稟告陛下,前方的河間城守將朱鐵鎖不肯投降,還殺了一批想要棄暗投明的義士!下官被他們搶去身上的官服,官帽也被他們給剝了下來,在臨走的時候也被他們給鞭打了一頓!”
大明皇帝朱元章一聽,頓時更加怒不可遏。
“好一個朱鐵鎖!是哪一路的出身?”朱元章立刻向旁邊的隨行官員們問道。
對於北方元朝的這些地方將領,大多數的官員並不是十分的熟悉,一時之間竟然沒有一個人知道這個朱鐵鎖是什麼出身來歷。
最後還是一個在滄州參軍的小校尉向大明皇帝朱元章做了解答。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