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年與劉知行、張海平回去了江縣城中,留下了縣令善後。
現在天氣炎熱起來,街道上的行人少。但是江縣乃是應慶府的商業中心,十分繁華。
街上的人再少,也還是頗為可觀。
城中各處,有官府設定的佈告欄。
“咚咚咚!!!!”一隊隊衙役,敲鑼打鼓出了府衙,來到了佈告欄前,張貼上了佈告。
吳年的威望高。這佈告,也引起了百姓的注意。很快,就有大批的百姓,聚集在了佈告欄前觀看。
但是多數人不識字,看了個雲裡霧裡。
“李先生。你幫我們看看,這上邊寫了什麼。”一名老漢,很客氣的對身旁,穿著長衫的李鼎說道。
李鼎並不是讀書人,只是個賬房先生。沒什麼學問,但識文斷字沒什麼問題。他當然看懂了公告,滿臉震驚。
直到老漢催促再三,李鼎才失魂落魄道:“公告上說。今年大旱恐怕是不可避免了。”
“水是有限的。今天城外的李家村、邊山村,就因為爭奪水源,而死傷無數。”
“為了避免類似的事情,再有發生。將軍派遣官員控制水源,優先保能保的田地。”
“將軍讓我們不用擔心,他不會餓死一人。”
“另外。大旱之後,必有蝗災。將軍讓我們民間,不要因為乾旱少糧,而宰殺了雞鴨。”
“而人實在是飢餓,也可以吃蝗蟲。只要烤熟了,不要多吃。這東西,還能壯陽。但多吃就拉肚子。”
李鼎的話音剛落,在場便鴉雀無聲。所有百姓,都是目瞪口呆。
他們有城裡人,有城外人。城裡人沒有田,城外人有田。但不管是城裡人,還是城外人。
聽了李鼎的話之後,第一個想法都是異想天開。
這田都是寶貝。農民就指望自己田畝,今年能豐收,來年能過上好日子。
他們怎麼可能,放棄自己的田地。眼睜睜的看著別人佔據水源,有水可以灌溉呢?
大旱之後,必有蝗蟲。這個一些老人家,是知道的。年輕人不懂,但問一問也就知道了。
這確實是天地執行的規律。
沒什麼好質疑的。
雞鴨能吃蝗蟲,這也是真的。但是蝗蟲飛舞,數之不盡。這應慶府、廣川府人口有一二百萬。
就算家家戶戶都養雞鴨,對於蝗蟲來說,似乎還是杯水車薪。
至於人吃蝗蟲,那真是天方夜譚了。那玩意能吃?
質疑。
哪怕以吳年的蓋世威望,第一時間也是受到了百姓的質疑。但是很快,百姓們就將信將疑了起來。
還是那句話,吳年威望足夠了。
領袖。
之所以叫領袖。他威望足,平日裡不戲言,辦起大事的時候,不含糊。日積月累的威信。
讓百姓相信吳年。
放眼蒙元人剛入侵的那年,遼東五府三十二縣全部淪陷。誰能相信吳年,能以一己之力,光復二府?
誰能相信,當年吳年三百精兵。
現在校尉各據一方,精兵十幾萬?
吳年平日裡積攢起來的威信,就像一塊千錘百煉的鋼鐵。堅韌,而強大。
“如果任由事情發展下去。我應慶府、廣川府,不。恐怕整個遼東都會顆粒無收。”
“但是按照將軍的辦法,我們就可以保一部分的田畝,產出一定的糧食。加上前段時間,將軍從海外收購了許多的糧食。將軍一定不會餓死我們。”
“對啊。而且別的地方的官吏不好說。但是輔漢將軍的官吏都很清廉。他們不會弄虛作假的。一定會保真的能保的田地。我相信將軍。”
“這雞鴨吃蝗蟲,本來就是天地執行的規律。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多養一些呢?如果讓蝗蟲吃光了一切,我們就要變成流民了。待在一個地方,只能等死啊。”
“是啊。還有這蝗蟲。將軍說什麼我都信。它還能壯陽!!!我有空去城外抓一些蝗蟲吃,來個金槍不倒。”
不管是在現代還是在古代,男同胞們對於壯陽都有迷一般的痴迷。觀看佈告欄的很多男丁,都是眼睛放光。
只要能壯陽,再難吃,他們也敢嘗一嘗。
現在這個天氣,城外早就出現蝗蟲了,而且數量不少。
吳年除了在城中釋出佈告之外,也派遣了衙役,前往鄉村、山村去做宣傳。大片撒網,團結軍民。
共渡難關。
吳年也不是隻散發訊息,而不接收訊息。他一點點的接收資訊,看有沒有很大的反彈。
以免計劃沒有實行,自己就崩潰了。
結果是皆大歡喜。
十天後。
輔漢將軍府堂屋內。吳年與劉知行、張海平一起坐著喝茶。吳年哈哈大笑道:“百姓相信我啊。”
“將軍威望蓋世,真是古往今來罕見。”劉知行抱拳對吳年行了一禮,沒有半分虛假,由衷說道。
真的。
能做到這種事情的,也就只有吳年了。吳年說的話,比寺廟中的佛陀、神仙都管用。
百姓信吳年啊。
而這樣的吳年,這樣威望蓋世的吳年。天生就是一個王者,等吳年打下遼東五府三十二縣。
他就算不稱王,怕是百姓也會推著吳年走上王位。
這就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啊。
張海平也在旁邊點頭,看向吳年的眼神,尊敬無比。
“古往今來罕見就算了。我不圖虛名,只圖實在。”吳年笑著對劉知行擺了擺手,然後雙手扶著太師椅的扶手站了起來,對劉知行說道:“知行啊。傳令下去。立刻派人控制水源,按照計劃施行。先保能保的良田。誰敢壞事,重重責罰。”
說到最後,吳年殺氣騰騰起來。
先禮後兵。
他先把事情擺在明面上說了出來,定下規矩。誰還敢再破壞規矩,就別怪他心狠手辣了。
“是。”
劉知行、張海平臉色肅然,站起來齊齊拱手道。然後,二人快步下去了。吳年笑著端起了茶盞,喝了幾口茶。
“我風裡來,火裡去。想擊倒我,沒那麼容易。”
“大步朝天,總有出路的。”
高句麗、楚國開始限制糧食出口,蒙元人聯絡扶桑海盜,切斷吳年的海上貿易。
吳年只能自強不息,求人不如求己。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