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退回大順城後,發現西夏軍已經全面退去,整座城市都陷入狂歡之中。
百姓們自發的出門感謝王剛,幫助救治傷員,可是當他們看見王剛還有那些剩餘的將士後,無不哽咽。
西夏大軍雖然退去,可是大順城的損失還是非常大的,原本的守城將士損失殆盡,王剛帶來的一萬援軍能活下來的,不到一千。
對於那些犧牲的將士,大順城百姓都看在眼裡,對於王剛這位守城官,老百姓更打心底裡佩服。
王剛並沒有輕鬆下來,戰後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城裡的糧食危機並沒有解決,好在顧廷燁這次來援,帶了不少糧食,足夠全城百姓勉強吃上三天。
三天之後,英國公那邊應該能接到訊息。
王剛在大順城等了一天,顧廷燁才帶人回來,表示李諒祚跑了。
“這次真可惜,要是我能多帶點人過來,哪怕就三萬,也能吃下西夏這支大軍,李諒祚就跑不了。”顧廷燁遺憾道。
“李諒祚雖然被我射傷,但是西夏主力沒有損失,能將他們打退已經非常幸運,說實在的,這次能勝,僥倖成分更多些。”
王剛想想現在都有些後怕。
這次能打退西夏大軍,真的是幸運至極。
首先一場大雨,讓西夏斥候沒了作用。
其次李諒祚以為穩操勝券,連續分兵,反而把主力部隊全派出去攻城,王剛才能帶人衝到他面前,給他一箭。
然後,顧廷燁趕到的時機太好,正好是李諒祚注意力被前面王剛吸引,後方防禦空虛的時候,顧廷燁從後偷襲,打了個措手不及。
最後還是王剛那一箭射中李諒祚,讓西夏大軍自己亂了起來,要不然憑王剛加上顧廷燁這點人,還不夠西夏大軍塞牙縫的。
王剛這次面對真正的戰爭後才明白,以前自己想要一統中原,驅遼吞夏的“豪言壯志”是多麼的幼稚。
只有真正見識過戰場的人才明白,戰爭的殘酷性,不確定性,根本不是讀一兩本兵書就能成名將的。
王剛以前受到那些網路小說毒害太深,以為打仗很輕鬆,但是真上陣殺敵才明白,冷兵器作戰時代,侷限性太多太多,一場大雨,一場大風都能左右戰局的變化。
他有時候也想效仿穿越者前輩,搞出黑火藥,炸死異族那些混蛋。
可惜他真正掌兵之後才明白,大宋雖然已經制造出爆竹,可也意識到硫磺等物的危險性,官府根本不讓一般人碰,就連原材料都受到管控,更何談研究。
總之一句話,你沒權連研究火藥的資格都沒有。
好在這次運氣站在王剛這一邊,李諒祚這一退,大宋已經可以算是勝了。
很快王剛就接到戰報,英國公和穎王在另一個戰場上,打敗士氣低落的西夏大軍,將所有夏兵趕出了大宋國土。
英國公也知道乘勝追擊的道理,甚至反打入西夏境內幾百裡。
最後西夏國慫了,向大宋遞交了國書,祈求和平。
然後王剛就見識到不可思議的一幕。
原本敗了的西夏國,竟然向大宋要求增加歲幣,彌補這次戰爭損失。
官家趙曙竟然還答應了,條件是兩國簽訂停戰協議,十年內互不侵犯。
當王剛接到訊息的時候,差點沒罵出聲來。
贏的人沒向敗方提條件,反而還給戰爭賠款。
別說王剛理解不了,就連顧廷燁都憋屈至極。
“朝廷裡那些大臣是不是瘋了?這種條件都能答應,我們這些在前線浴血奮戰的將士,還有什麼意義?”
王剛臉色也難看的厲害,他第一次意識到大宋政治上的軟弱,還有朝廷那群大臣的無底線。
以前王剛讀史書,都說宋朝軍事積弱,老打敗仗,還是唯一被異族連續滅國兩次的大一統王朝。
王剛真正在大宋住了十幾年後,發現大宋軍事力量其實並不弱,將士們的戰鬥力也不算差,武器方面甚至還有優勢。
大宋立國之後,對外的戰爭其實勝多敗少,國力更是遼國和西夏的幾倍。
真正的問題還在於大宋那些官員,骨子裡不想打仗,認為用一點錢財換取和平更划算。
宋真宗的澶淵之盟給大宋開了一個壞頭。
王剛讀過當初澶淵之盟的戰報,其實大宋與大遼之戰,大宋是佔據優勢,最後還小勝一場的。
但是結果因為宋真宗惜命,不想在前線打下去,才極力促成澶淵之盟,兩國雖然不打仗了,但是宋國每年要向遼國提供三十萬歲幣。
很多大臣都覺得,用三十萬歲幣換取和平很划算,因為當時大宋一年的稅收是三千萬兩白銀。
只有全年稅收的百分之一,就能換取兩國和平,怎麼算都是一筆穩賺的買賣。
因為一旦大戰,哪怕就是一場小戰,大宋都要掏出遠超三十萬兩白銀的代價。
澶淵之盟這個頭一開,後來西夏國崛起,大宋接連打了三場敗仗,打的朝廷裡的人全都沒了信心,紛紛提出求和。
這個口子一開,帶來一個非常壞的影響,就是西夏國一但遇到財政危機,就喜歡向大宋發動一場小型戰爭。
因為不管最後輸贏,西夏國都能獲得豐厚的回報。
大宋那邊因為商業發展極快,每年稅收翻了好幾倍,每年已經快要突破一億兩白銀,也不在乎這點小錢。
但是這些當官的從來沒來前線看過,他們不知道為了抵擋西夏鐵騎,前線將士們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這次慶州雖然抵擋住了西夏大軍,但是損失之大,難以估計,有些地方十室九空。
單大順城一地,守軍損失達九成以上。
這些人付出血的代價,才好不容易把侵略者打退,可結果後方大官們輕鬆就湮滅了他們的付出,把勝利果實全然拋去。
王剛和顧廷燁已經不是覺得委屈,而是屈辱,身為宋人尊嚴被踐踏的屈辱。
顧廷燁更是激動的表示,他要請求穎王上書朝廷,不要接受這種屈辱的勝利。
王剛倒是冷靜一點,他知道穎王不會上書,就算上書作用也不大。
這根本不是上書的問題,朝廷裡不是沒有和他們想法一致的官員,可最後結果是,官家趙曙選擇了花錢求和。
當然了,官家沒有全然否定前線將士的付出,甚至給予了豐厚的嘉獎。
英國公和穎王全部得到官家嘉獎,並且賜下大量的賞賜。
不過因為兩人的職位已經到了升無可升的地步,官家給的嘉獎多是虛的。
王剛和顧廷燁就不一樣。
官家也是明眼人,知道這次西夏大軍能退兵,王剛和顧廷燁居功至偉,尤其是王剛,若沒有他射傷李諒祚,這場仗還不知道要打到什麼時候。
所以王剛又升官了,趙曙還把他調回了汴京,擔任兵部右侍郎,正四品。
不僅如此,趙曙為了表示王剛在大順城守城戰的貢獻,破天荒的給他封了爵位。
“慶陽伯?”王剛拿到聖旨時,還有些不敢置信。
大宋對封爵向來吝嗇,除非打了大勝仗,誰也別想封爵。
趙曙給王剛封的這個慶陽伯,還是個一等伯爵。
“長楓,你這也算是光宗耀祖了,等回到京城,你爹都得喊你一聲伯爵大人。”顧廷燁打趣王剛道。
王剛封爵升官,全面超越了親爹盛紘。
“官家怎麼會給我封爵?”王剛不解道。
顧廷燁哈哈笑道:“原來你還不知道!”
“我要知道什麼?”王剛不解道。
顧廷燁繼續笑道:“夏帝李諒祚死了,當初你那一箭,傷的他太重,回去沒多久就嗝屁了,如今西夏已經易主。”
王剛恍然大悟,難怪趙曙會給自己封爵,朝廷那些大官還沒反對。
殺掉一個敵國皇帝,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是大功一件,還是那種滔天之功,別說封伯爵,都夠直接封侯了。
如此一來,王剛反倒覺得趙曙小氣了,一個伯爵外加兵部右侍郎就打發他。
“你別得了便宜還賣乖,就是封你伯爵,朝廷不少人都反對,拿你年紀說事。”顧廷燁酸溜溜道。
“你幫我把那些反對之人統計出來,等我回汴京一個個找他們算賬。”王剛陰狠道。
真當王剛吃素的,他可是殺過皇帝的人!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