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00章 即是有恨,當要報之

作者:土豆地瓜派
第400章 即是有恨,當要報之
作者: 土豆地瓜派

第400章 即是有恨,當要報之

後世子孫,為後世子孫計,說得很好,但他連個兒子都沒有,說這話難免矯情。

可夏源確實是這樣想的。

無數的華夏先祖也都是這樣想的,都是想著為後世子孫計,這才得以讓華夏文明傳承至今,連綿不息。

子孫後輩,傳承,是刻在華夏人骨子裡的最根本的東西。

他來自二十一世紀,長於華夏的承平盛世,但他也知曉,他能長於一個承平的盛世,是一個又一個的先輩想著後世子孫,想著後輩的未來,忘卻了生死,戰勝了恐懼,前赴後繼的用生命為子孫後代贏得了一個未來。

而現在,他來到了大明朝,這個時間節點,他成了先輩,也該為後世子孫做些什麼。

何況,他為此不需要付出生命。

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時代,沒有先進方便的現代科技,他至今都覺得很不習慣。

這裡到處充斥著壓迫,到處都是剝削,階級不是隱藏在人人平等口號之後的東西,它就堂而皇之的出現在明面上,所有人都司空見慣,所有人都習以為常。

可這裡卻又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在這個時候,大明朝是個龐然的帝國,是真正意義上的高國上邦,它擁有和任何國家爭雄的資本,擁有和任何國家開戰的底氣。

既然來到這裡,總不能就做一個歷史的旁觀者,去冷眼看著華夏一步步走向衰弱,神州陸沉,甲申國難,遍地浸染胡人腥羶。

江山被異族竊居,被異族帶著走向更深的沉淪,跌入深不見底的深淵。

——————————

有關糧食的風波剛剛刮起來,京城之中上上下下都在議論此事,畝產數十石的糧食,簡直已是超出了想象的範疇。

京師的百姓向來訊息靈通,不知從哪兒得知了這個訊息,一時間,大街小巷議論紛紛,幾乎都對此事表示不信。

但也有訊息稱朝廷要在天下推廣這等作物,到時候是真是假一種便知。

而此時的大明朝堂,卻在為另一件事展開討論,征伐倭國。

大明從立國至今,敵人不少,北元,韃靼,西南有夷人,東南有倭患。

可對待這些或外部,或內部的敵人,大明向來都是採取被動防守的策略,幾乎從未採用過主動出擊。

從未去挑起過什麼戰端。

其中的原因並不是大明朝愛好和平,至少不全是,更多的原因是被動防守已經要消耗諸多錢糧,更遑論是派兵主動出擊。

況且,就是主動去打,又能得到什麼。

做個生動形象,但又不是很貼切的比喻,大明朝是個腰纏萬貫的富翁,而那些敵人一個個的全是窮鬼,只聽說過窮鬼跑到富翁家裡搶東西的,哪有富翁去窮鬼家裡搶的?

可如今的天子,卻突然提議要對倭國動兵,特別是,天子向來謹慎,求穩維穩,而今莫名生出這等想法,著實太過反常。

謹身殿裡,內閣六部的一干大臣都齊聚與此,聽到弘治皇帝要攻打倭國的提議,一個個都目目相覷。

弘治皇帝沒在意殿下眾臣的反應,自顧自的道:“我大明為何有倭患,又為何比歷朝歷代之倭患要倍加嚴重,諸卿可曾知曉其中緣由?”

雖是垂詢,但聽陛下的語氣,一干大臣也知道此時不是讓他們回答,於是劉健收回和其餘兩位閣老對視的目光,其餘人也都望向龍座上的弘治皇帝,然後一併躬身道:“臣等不知。”

“其原由乃是倭國戰亂,諸多倭人為逃避戰火渡海至我大明,又因其人天性殘暴,不服王沐教化,便侵我疆土,殺我子民。”

“自我大明立國至今,東南諸省一直受倭患侵擾,不知多少黎民百姓喪命於倭寇之手,此等血海深仇,朕不知諸卿對此作何感想,但朕深恨之!”

說到此,弘治皇帝的聲音陡然提高,滿滿的怒火自臉上湧了出來。

底下的大臣聽見這番話,見到皇帝臉上的憤怒,不管是真心假意,紛紛跟著表態,“百姓遭難,此等切膚之痛,臣等亦是深以為恨!”

“既是有恨,當要報之。”

先立下調子,弘治皇帝又接著道:“如今倭國仍處於戰亂之中,其國內亂相幾如春秋戰國一般,國內動盪,伐交頻頻,內耗嚴重,正是我大明派兵復仇的大好時機。”

“再者,下西洋在即,我大明將士卻是久不通海戰,甚至不知海戰為何物,若隨軍下西洋,委實不堪其用,因而這攻伐倭國之事,不止是為了復仇,更是為了練兵!”

“攻伐倭國,朕意已決,諸卿以為呢?”

“.”

底下一眾大臣都不好表態了,說的挺好,非常有道理,有理有據,趁著倭國內亂,派兵攻打,勝算極大,這仇自是也就報了,而且還練了兵。

但打仗是要消耗無數錢糧的,特別是這種勞師遠征的大戰,消耗的錢糧又會翻上幾番。

陛下,您對大明的財政是沒點AC數嗎?

並且,這些還都是建立在您老人家說得都屬實的前提下,那什麼春秋戰國是真的。

不然勞師遠征的跑過去,那就是送死。

“陛下,老臣斗膽敢問陛下,陛下是從何處得知這倭國正處於這般嚴重的內亂之中?”

照舊是內閣首輔劉健先行出班,聽到這個問話,其餘人也看向弘治皇帝,這也是他們想問的,陛下久居深宮,從哪兒得知的這些訊息。

“廠衛先前抓住了一夥倭國之人,其中有一人身份極高,乃是倭國混戰的大名之一。

諸卿可能不知這大名是何物,大抵相當於諸侯,不過這倭國內亂,如今諸侯極多,其實力也是參差不齊,這個大名便是於一場戰事中全軍覆沒”

弘治皇帝編起瞎話來也是一把好手,臉不紅氣不喘的,說得就跟真的似的,把夏源先前扯得那些,經過必要的加工之後,又和群臣說了一通。

“此事極其可信,不似作偽,而且不止如此,朕還從其口內得知,其倭國境內有銀礦。”

銀礦這兩個字說出來,就跟先前夏源與弘治皇帝說得時候一樣,在朝堂沒有引起一點波瀾。

在場的大臣全都沒當一回事。

銀礦,聽著是挺唬人的,但大明的銀礦,好幾座加在一起每年不過才產出十餘萬兩,是挺多的,但其實就那麼回事。

弘治皇帝望著這些滿不在乎的大臣,“諸卿有所不知,倭國境內的銀礦與我大明之銀礦不同,其境內的銀礦,便是隻區區一座..”

說到此,他略微停頓一二,“一年至少可產出數百萬兩的白銀。”

“!!!”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