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5章 以工代賑

作者:土豆地瓜派
第265章 以工代賑
作者: 土豆地瓜派

第265章 以工代賑
聽到還有這賑災之事要說,在場的許多大臣心裡莫名咯噔一下,弘治皇帝的心跳也是莫名的一陣加速,女婿,咱們見好就收吧。

但夏源是真的沒說完,先前說的那一條一條的救災舉措,他說完之後特意停頓,本打算是等皇帝和這些大臣消化消化,然後再說此事。

但誰能想到中間跳出個老菜幫子,從而引出這祭天罪己之事,耽誤了不少時間。

話題雖然跑偏了,但好在又給拽了回來。

見老丈人遲遲不發言,夏源只得唱起獨角戲,“陛下,此事才是臣關於賑災真正想說的。”

說著,他又對著這場上的袞袞諸公問道:“不知諸位大人對這以工代賑可曾知曉?”

內閣三輔謝遷當即出聲道:“前宋食貨志有載:流民無可歸者,或賦以閒田,或聽隸軍籍,或募少壯興修工役。

這便是以工代賑,國朝也是酌情實行此例,若有開渠修路等工事,先行招募災民或流民。夏洗馬,不知老夫說的可對?”

“對,謝閣老說的不錯,但下官說的雖是以工代賑,但又不是以工代賑,或者說是賑災之時的以工代賑。”

這話說的有些繞,夏源把手伸進袖口裡,衣服穿得太厚,掏起來有些費勁兒,左掏右掏的,才終於掏出一本冊子,開啟翻了幾頁念道:

“濮州地崩,太子殿下和下官等人趕赴災區之後,便開始對所有災民進行了統計,濮州一地,原有百姓七萬八千多戶,人口二十餘萬。

因地崩和水患所造成的死亡,為十四萬五千餘人。”

聽到這死亡的數字,弘治皇帝的一顆心便不由往下沉,死亡如此多的人口,這場天災又該是如何之慘烈。

若是救災不夠及時,還要死多少人?後續又會引起多大的亂子?
在場的有的官員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自大明立國以來,地崩發生的次數不計其數,似這等規模大的也有十數次。

若是發生在尋常州縣決然死不了這麼多人,災後統計往往都是百姓十不存四,而若是靠近江河,那便是十室九空,十不存一。

而二十餘萬人,死亡十四萬,那至少是救活了六萬災民。相比起舊例的十室九空,已不知好了多少倍,僅憑如此對比,就可見這救災的成效確實是顯著的。

“臣等趕赴災區,已是地崩的八天之後,當天便開始收攏災民予以賑災,兩月時間,總共收攏倖存百姓六萬八千七百二十一人。”

“這將近七萬人自被臣等收攏到營地以來,因各種傷病死亡一千二百多人,未餓死一人,及至離去之時,倖存百姓六萬七千五百零三人。”

“在入濮州之後,太子殿下和臣為防水患,組織災民堵住黃河決口之地二十七處;搭建茅草屋或木屋兩萬一千六百餘間;組織人手去尋找散亂在外的小股災民共計一萬四千三百零五人。

濮州六縣,以及下轄之鄉村,所有人畜屍首統統清理妥當.”

一個又一個數目的念出來,夏源把冊子合上,面向弘治皇帝,“陛下,臣說這些並不是想渲染此次濮州地崩有多嚴重。而是想說:此次賑災,這將近七萬人,但凡可以動彈的,統統參與救災之中,無一閒者。”

聽到這話,弘治皇帝才像是從那一串串的數字中回過神來,腦海中浮現出李東陽的那封奏疏:營地之內六萬餘人竟無一閒者,人人都有其事可做,無人偷閒,一如標語所言,協同奮進,共建家園
“能有此等情況,可是夏卿家在營地中所定下的規制?”

“?”

夏源怔了一下,旋即點頭道:“正是。”

“臣當時想的是賑災不能白賑,不然難免有偷閒之人。於是便定下規制,要按勞發放物資,如此才可最大限度的調動所有災民救災的積極性,也能大幅提高救災的效率。”

“所以臣才說,這是救災時的以工代賑,讓災民們透過做工來換取賑災的糧食和物資。”

這年頭朝廷所謂的賑災,只是運些糧食過去,然後搭上幾個粥棚,讓這些災民排著隊的領粥。

至於什麼幫著蓋房子,去搜尋散落在外的災民,基本上是沒有的。

防疫的工作也幾乎不做,當然,救災的官老爺們肯定把自己保護的妥妥當當,若無必要,連行轅都不會出。

而那些災民,聽天由命,能活下來是爾等的造化,活不下來,那是老天爺在收人。

不過治理水患,卻是一定會治,而且一個比一個上心。但往往是以年為單位,畢竟治理的越久,這能貪的銀子才越多,有了銀子,大家才不算白忙活。

比如臨清的漕運,現在還修著呢。

這趕上一回天災也不容易,可不能白白的浪費,能多撈點就多撈點。

“夏卿家便將你此次賑災的以工代賑之法加以整理,屆時交到戶部。”

“臣遵旨。”

弘治皇帝又看向人群中的韓文,“韓卿家,適才夏卿家說的那一條條救災的舉措卿可還記得?”

“臣記得。”

“那便等夏卿家將這以工代賑之法交給戶部之後,戶部將其與那些舉措一併送往通政使司,頒行各州府縣。以後各地若再遇天災,可酌情以這些方法辦理。”

韓文躬身行禮道:“戶部遵旨。”

此時已是到了辰時,弘治皇帝抬眼望著那天邊的朝陽,不知在想些什麼,過了半晌,才又道:“此次濮州賑災成效顯著,當傳抄邸報,鹹使聞之。著吏部考功司對此次賑災之所有官員予以論功。”

吏部尚書王恕出聲道:“吏部遵旨。”

旋即,弘治皇帝的目光落在近前的夏源身上,“夏卿家,你可還有其餘事情的要奏?”

“沒有了。”

聞言,朱佑樘心裡莫名有種鬆了口氣之感,又掃視著在場的文武百官,“列位臣工,卿等可還有其餘事情要奏?”

有些冷場,並無人站出來喊出那句——陛下,臣有事啟奏。

這畢竟只是早朝,重大政事基本上都是放在乾清宮,謹身殿那等小型朝會上進行商議。

見狀,弘治皇帝身子端坐,“既然如此,那便退朝罷。”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