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2章 你沒事吧

作者:土豆地瓜派
第262章 你沒事吧
作者: 土豆地瓜派

第262章 你沒事吧
弘治皇帝,夏源,簫敬,三人同臺,共演瞭如此的一齣戲。

在場的文武百官是否相信不重要,因為自這場戲演出來,僭越的罪名便已是無從談起。

夏源跪伏在地上,心下喟然,皇帝就像用百目千曜,華麗絢爛的尾屏展示自身驕態的孔雀,最是愛惜羽毛。

而這一次,弘治皇帝算是拔下羽毛,燒了堆火,給他這個臣子,給他這個女婿取暖。

朝中大臣上奏疏之時,總會言聖明無過陛下,目可見及萬里也。以此來稱頌皇帝的聖明。

皇帝神而聖之,聖而明之,可知萬里之遙所發生之事。

謊話說了一千遍就像是真的,每個皇帝都覺得自己很聖明,哪怕是那些有亡國之資的昏君也是同樣。

瓦剌留學生,叫門天子,大明戰神,朱祁鎮肯定就這麼覺得,在草原上載歌載舞的時候,他依然這麼覺得。

“夏卿家對朕提及這地崩之事時,朕未敢輕信。”——這是朱佑樘曾經提起此事時,說過的原話。

未敢輕信。

這是個很委婉,很巧妙的說辭,朕其實是信的,只是有些顧慮。朕有些相信,但不敢全信。

可這一齣戲演出來,卻是完完全全塑造了一個不聽良言,並怒斥忠臣的昏君形象。

或許有更好的處理方案。

但被朱厚照那一嗓子給毀了。

文武百官鴉雀無聲,甚至都未曾懷疑此事的真偽性,即便有所疑心,但此時也無話可說。

劉大夏的臉色很難看,心中萬分苦澀,他萬萬沒想到皇帝為了保這個夏洗馬,居然做到了這種程度。

朱厚照神采奕奕,與劉大夏的臉色形成鮮明的對比,當即振奮道:“君無戲言,對,君無戲言,父皇說出了口,那自然就是口諭,所以也當不得什麼僭”

話說一半,弘治皇帝一個眼神瞪過去,朱厚照當即啞火,頓了頓,又有些不甘心的低言道:“本來就是.”

朱佑樘沒再理他,轉而道:“夏卿家說的不錯,君無戲言。朕雖是氣急怒斥,但此話也算是出了口,夏卿家憑此言前去賑災,雖是有失妥當,但也委實算不上僭越。”

“閔卿家以為呢?”

閔珪邁步出班,不急不緩的道:“回陛下的話,老臣此先並不知曉還有此等隱情,以至於才定下這僭越之罪,是老臣之過也。”

“此事並非閔卿家之過,閔卿家也只是按律論罪罷了。”

說罷,弘治皇帝不知在想什麼,停頓了有些久,才道:“此皆朕不明矣。”

聞言,一眾文武百官紛紛跪倒:“臣等萬死。”

到這一刻,這僭越之罪算是徹底翻篇,弘治皇帝打起幾分精神,“眾卿都平身吧,不必如此。”

“謝陛下。”

一眾大臣又紛紛站起,朱佑樘的聲音也隨之響起,“太子與夏卿家此次賑災,非但無過,反而有功。諸卿或許已是聽聞,又或許未曾聽聞。

朝廷賑災之官員離濮州之時,濮州百姓跪拜相送,並請夏卿家擔任這濮州一地之父母,而後還行脫靴之禮。”

“憑此種種,便可知此次賑災成效匪顯,夏卿家,此次你是如何賑災的?可有何心得教朕與諸卿?”

這就類似於後世的救災工作出了個典型,開個會,領導說,來,小夏,給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工作心得,諸位拿起本子記一下。

夏源也不客氣,當即道:“第一,出了災情之後,應迅速點派朝廷官員入災區撫民。代表朝廷,代表陛下撫慰萬民,安撫民心。

“第二,派就近駐紮的衛所軍隊幫百姓救災;
第三,運送大批救災物資,尤其是糧食和治外傷的藥物;

第四,召集大批的大夫郎中赴災區進行救治;
第五,全面加強防瘟疫的工作,比如百姓的屍首一定要及時處理,處理屍體時,一定要遮掩口鼻。

第六,災區水源受到汙染,必須找一條幹淨的水源,而且所有人飲水,必須將水燒開,這樣才能儘可能的不受感染;
第七,地崩之後,往往還有餘震,一定要選空曠的地點讓災民聚集,搭起草棚讓災民們住幾天,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再次的傷亡”

“第八.”

一條條舉措出口,他自己倒不覺得有什麼,這些的救災措施放在後世,隨便找個人問都能說得頭頭是道,但在場之人卻是神態各異。

在這個時代,對於大災之後的救治工作根本沒有現代那般的細緻有序,或者說發生天災之後,朝廷首先想到的不是救災,而是對災民的防範。

害怕災民衣食無著,從而發生叛亂造反之事。

比如夏源說的那第二條,在場的袞袞諸公就覺得很有道理。派軍隊救災,災民沒造反便幫著救災,一旦有造反的苗頭便可迅速進行合圍,將叛亂扼殺在搖籃裡。

夏源真沒這個意思,他的本意是,軍隊服從性,紀律性強,救災的效率會提高。

弘治皇帝聽得很認真,他對於天災是恐懼的,或者說,大明朝的皇帝對於天災都有種本能的恐懼。

因為明朝的老祖宗,大明開國太祖朱元璋,當初就是由於瘟疫和旱災,朝廷非但不予賑災,反而還加重苛捐雜稅,父母兄弟姐妹相繼餓死。

最後實在活不下去,朱元璋當了和尚,後來又投了紅巾軍,幹起了有前途的造反事業,如此才有了這煌煌大明。

可以說,大明朝得以建立,便是由於天災,便是由於朝廷賑災不當,不然若有一口飽飯,何至於造反?

大明朝的皇帝恐懼天災,明太祖只有一個便足以,不需再出第二個朱重八。

可明朝卻偏偏是個多災多難的王朝,朱佑樘治國十五載,遭遇的大小天災不敢說上百次,也有數十次。

他能認識到這些舉措的有效性,甚至他往深處去想,若是將這些措施延伸到其餘的災害上:水患,旱災,蝗災這裡頭的很多措施也是可以用的上。

這時,劉大夏出聲道:“夏洗馬對這賑災一事說的確是頭頭是道,每一條深思之下都有其道理,無怪乎此次賑災得以成效斐然。

但夏洗馬恐是漏了一點,想必是一時沒想起來。夏洗馬也是讀聖賢書之人,應當知曉,凡有重大災難,皆乃朝廷理政有不當之處,陛下應當祭天罪己,率領百官一道祭祀,如此方可消弭災禍。而此事若無內情,應當放在首要。”

上一次,劉大夏便是因為說了這祭天罪己之事,在同樣的位置被皇帝一通罹罵,然後噶的厥了過去。

但現在,他還說。

不過有了前車之鑑,劉大夏特意補充一句,若無內情,應當放在首要。

這個內情,懂得都懂。

而聽到這個老逼登的這番話,夏源扭過頭,深深的瞧著他,良久,才皺眉問道:“你沒事吧?”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