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4章 建設學校

作者:土豆地瓜派
第174章 建設學校
作者: 土豆地瓜派

第174章 建設學校
遊街的隊伍走到哪兒,哪裡就跪一片,往來的百姓,來往的客商,還有那些個官吏紛紛拜倒在地,口呼萬歲。

這當然不是在跪夏源這位狀元公,萬歲更不是衝著他說的,這是在拜他手上的聖旨,這是在對這卷聖旨象徵著的皇權,皇帝口呼萬歲。

很快,遊街的隊伍就到了東四牌樓,按照規矩,要將狀元送回府邸。

當然,這是個形式,說是送回府邸,其實就是在府門前走兩圈,然後直接轉道回宮,畢竟還要參加恩榮宴。

那鑼鼓聲遠遠的傳過來,府裡的下人都跑出來看,遠遠的看到了那高頭大馬上的人,一個個興高采烈,又蹦又跳,“快看,快看,是狀元公,是老爺!”

“快去叫夫人!”

等夏源騎著馬到達府門前時,門口早就湧上了嗚嗚泱泱的一群人,他在人群裡看到了自己的小媳婦,趙月榮興奮的小臉發紅,那雙澄澈的眸子撲閃撲閃的,裡頭一個勁兒在冒小星星。

要不是兩隻手都捧著聖旨,夏源還真想衝她揮手致意。

很快眼睛冒星星的場面就看不到了,一群人呼啦啦的跪倒。

遊街的隊伍又在府門前來回轉悠幾圈,隨即在鑼鼓聲中向著皇城的方向行進。

接下來,便是所謂的恩榮宴,宴請一眾新科進士。

菜餚很豐富,賣相也一個賽一個的精緻漂亮,但等夏源滿懷著期望吃過之後,卻覺得大失所望,味道著實一般,說不上好吃,又說不上難吃。

很難形容的感覺。

等到下午申時左右,恩榮宴畢,一眾新科進士紛紛謝恩起席,從殿裡退出來。

然後在夏源這位新科狀元的帶領下出宮,皇極門,午門,端門,走過承天門,最後走出皇城。

到這時,本該各回各家,但這幫進士卻看到,夏源這位新科狀元又折了回去。

此時正是申時末,也即是下午四點多,快到五點的樣子,時間還早。

夏源有件事想要求見皇帝,眼看都要回家了,咋也沒見宣讀個聖旨啥的。

“不知這位公公可否通報一聲,就說夏源有事求見陛下。”

那位正準備回宮覆命的宦官很不解,有事方才恩榮宴的時候為何不說?
但他終究沒問出來,他清楚這人是誰,不僅是今科狀元,前幾日更是在謹身殿中被皇帝親口誇讚為大才。

未得半點官身,就能在謹身殿裡參加議事,這樣的人,傻子都曉得前途無量。

誰又能曉得他求見皇帝是什麼事,萬一耽誤了自己可吃罪不起。

“狀元公稍待,咱去給您通報。”

“多謝公公,噢,對.”

說著,夏源又彷彿想起了什麼,從懷裡摸出幾兩銀子交到那公公的手上。

宦官似是有些為難,白花花的銀子,他當然想要,但也要看是收誰的。

糾結良久,他把銀子又退到夏源手上,“狀元公莫要如此,區區小事,咱怎麼好意思收您的銀子。”

“您在這候著,咱這就去給您通報。”

說罷,那宦官便轉身離去。

夏源只能把銀子揣回自己的懷裡,沒想到還有兩袖清風的太監。

等了約莫一炷香的時間,簫敬領著幾名宦官步履匆忙的出來,“夏師傅,快跟咱走吧,皇爺召您去暖閣見駕。”

見是這位簫公公親自出來,而且還步履匆匆,夏源就知道皇上可能是誤會了。

“那個,簫公公,我其實是”

“夏師傅,有事您可別和咱說,咱不敢聽。”

說到底,簫敬只是個太監,而且他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楚。

平時皇帝問點什麼事兒,他一五一十的幫著回答,沒事的時候就拍拍皇帝的馬,不,龍屁。

若是和外朝官員聊一些國家大事,那絕對是犯了宦官的大忌。

雖然這位狀元公還沒被授官,算不上外朝官員,但他嘴裡蹦出來的少不得是什麼大事。

見人家不敢聽,夏源也沒辦法,只能跟著一道進了皇宮,端門,午門,承天門,又走過乾清門的側門,隨後進到暖閣。

朱佑樘已經坐在御案後頭等候多時,見夏源進來,沒等見禮,就直接抬了抬手掌,“卿免禮平身罷.”

說罷,他又問道:“不知卿是有何事要求見於朕?可是關於那科舉優待之事?”

“.不是。”

“那是何以治夷之事?對,朕想起來,上次只商議完科舉優待之事便散朝了,關於治夷之論還未曾聽卿講述。”

朱佑樘的目光已是透著無盡的欣賞,還有著深深的感慨,他曉得這位夏卿乃是心懷家國之人,但沒想到竟到了這個份上。

參加完恩榮宴,剛出宮,連家都沒回,立馬又迫不及待的進宮獻策。

“卿且說罷,朕洗耳恭聽。”

“.”

夏源的臉有點抽抽,糾結了一會兒,他開口道:“學生的治夷之論講起來說來話長,要不”

“無妨,卿之所言,便是再長朕也願聽,蕭伴伴,去,找幾個宦官來此地記述。”

見皇上都準備找人拿小本本做筆記,夏源還能說什麼,只能深吸口氣,先講述這所謂的治夷之論。

“這個治夷之論,首在教化,而教化無非就是透過教育進行同化。”

“在學生看來,教化就是讓別人學習我們的語言,學習我們的文字,讓他們拋棄自己的文化習俗,接受並奉行我們的文化習俗,直到徹底的變成我們。”

聽完這些,弘治皇帝臉色稍稍有些詭異,教化這麼神聖而又偉大的事情,怎麼到了這傢伙的嘴裡就好像變了味似的。

但他轉念一想,又發現還真就是這麼回事,只不過其餘的讀書人遠遠不像他這般直白,總要用許多褒溢之詞去將這教化宣揚的無比神聖,無比偉大。

但實際上,這教化不就是化其民,易其俗,將其變為我之族類。

“所以這教化就必須要落到實處,首先,要在西南,兩廣這些偏遠,且有夷人聚集的地區建設學校。”

“建設學校?”

“對,學校,或者說學堂。”

“朕懂卿的意思,這學校可是要朝廷出資建設?”

這是朱佑樘最關心的問題,弘治皇帝,或者說大明皇帝都有個缺點,談什麼都行,但千萬別談銀子。

畢竟大明朝是一個民富國窮的畸形王朝,窮這個字眼是明朝繞不開的黑點。

如今是弘治朝,明朝中葉,那個被史書稱為弘治中興的時期。

在這樣的時期,一年的國庫收入也就區區一千多萬兩,有時甚至還不到一千萬兩,比如去年,又是邊患又是天災,歲入只有九百多萬兩。

而到了萬曆朝後期,這個數字會更恐怖,年入四百萬兩,但每年的軍費開支就足足有四百五十萬兩。

等到了崇禎朝,窮的就只能上吊了。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