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12章 試點教育(N)

作者:七年之期
第412章 試點教育(N)
作者: 七年之期

第412章 試點教育(N)

在蒂羅爾地區六年來的試點教育經驗告訴弗蘭茨,想要解決教育,先要解決經濟問題,其中的重點是普通人的溫飽問題。

其實在因斯布魯克絕大多數人是不用為吃不上飯發愁的,但是人這種生物永遠是好逸惡勞的,總是有人想不勞而獲。

而且這種人的嗓門往往很大,讓人容易誤以為他們才是主流。對於這種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嚴從快處理,否則一旦讓他們聚集起人群事情就會變得很難處理。

經過長期的實踐,教會和教師都發現,供給免費食物這個措施是弊大於利。貪汙剋扣的案子層出不窮,甚至出現了一個學校十四個孩子在一個月內吃掉25噸麵包的情況。

也就是一個學生一個月要吃下1.78噸的麵包。哪怕是沒有任何休息日,每天在學校吃兩頓飯,每頓也要吃下60斤的麵包才行,而這重量幾乎與當時兒童體重相差無幾。

限制固定飯量也不可取,同樣身高同樣體重的學生飯量也不同,可能一個餓得走不動路,另一個撐得夠嗆。

而所謂的適度調節,那就是給比較能吃的學生多加一些飯菜的做法,同樣不可取。因為這又涉及到了公平問題.
而且從大量的反饋來看,負責基礎教育的底層工作者們普遍覺得全民義務教育是對國家有限資源的一種浪費。

作為一個後世人當然知道這群人的觀點是錯的,但是結合時代背景和奧地利帝國特殊國情有目的地篩選勢在必行。

首先,為了儘可能地普及教育和推廣德語,小學四年義務教育是必需的,同時為了增加人口素質和挑選人才,中學四年要加強獎懲機制,末位淘汰和擇優取士相結合。

該怎麼做呢?發錢!沒錯,就是經濟學家口中最不可取的做法。

奧地利帝國所有小學,除去休息日和假期,一年上學的時間一共是186天。每三十天補貼一弗羅林現金和一弗羅林預期鈔,這樣一個孩子一年就可以領到十二弗羅林的補貼。

其中的預期鈔是暫時無法使用和兌換,需要等孩子完全全部四年學業才能兌換,四年二十四弗羅林預期鈔,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還是不願意放棄這種收入的。

如此一來就可以保證儘可能多的孩子能完成小學的學業,也能減少孩子和家長鬧事的情況發生,同時也能減少性別歧視和種族歧視,畢竟賺錢麼,不寒磣。

至於中學所謂的末位淘汰和擇優取士,簡單點說就是優秀的學生不但學費全免還有獎金拿,次一等的學生收取少量象徵性的學費以保留他們可能會有個光明的未來的機會。

普通學生需要正常繳費,再次一些的需要額外繳費,至於那些真的很差的人要麼繳納高額學費,要麼自行離開,畢竟國家的資源有限。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可以用差生來補助優等生和學校的正常運作,但這種方法只適用於中學。

對於小學生來說過於殘酷也不利於社會和平,以及民族融合,至於奧地利的大學始終搞的都是精英教育,目的是優中選優,直面未來、市場和社會,而不是要培養一群做題家。

大學有專門的助學計劃和助學合同,而且不屬於基礎教育的部分暫時不討論。

羊毛總是要出在羊身上,國家的資源那麼多,但事情還必須要做,這時候就要那些“富人”出力了。

此外皇家女子學院的新生也比往年要多。這是一個不錯的兆頭,第一、證明人們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觀念發生了轉變,第二、奧地利人越來越有錢了,國強民富也是好事。

此時奧地利的經濟比歷史上要強得多,所以步子可以邁得稍微大一點。不過搞基礎教育的地區依然還是內塔萊尼亞和真臘地區,非洲和外萊塔尼亞的教育還是要暫時擱置。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在匈牙利境內的皇室莊園,以及伏伊伏丁那和貝爾格萊德等皇室領地,還是應該儘快開始基礎教育。

另外奧地利最繁華的幾座城市都開展了德語(奧地利語)成人教育,這主要是為了方便移民和外來務工人員。

同時願意遷移到奧地利的弗萊芒難民,對於奧地利的海外殖民事業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雖然他們大多數都是農民或者漁民出身,但是相較於祖居內陸的奧地利人來說,他們的冒險精神要強得多。

尤其是對去非洲和中美洲當農場主都十分感興趣,民眾有意願也需要有相關的國家政策支援。

弗蘭茨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對於奧地利的海外殖民地,他還是有自主權的。畢竟此時弗蘭茨就相當於殖民大臣,同時也是奧地利皇室海外開發公司最大的股東和CEO。

於是乎一部奧地利版的《宅地法》就誕生了,當然名義上依然是惠民措施,只要參與海外開發就能獲得股份,開發的土地礦山越多,獲得的股份和分紅自然也就越多。

這雖然在資本家眼裡是赤裸裸的空手套白狼,但是對於普通民眾,尤其是那些來自弗萊芒聽著東印度公司的傳說長大的民眾來說還是十分有吸引力的。

因為奧地利海運再次火爆,甚至海軍都成立運輸公司,接一些私貨來解決自身經費的問題。

這一點情有可原,因為海軍實在是太燒錢了,而奧地利的陸軍又太過龐大,根本不可能分太多錢給海軍。

弗里德里希家裡是有錢,但是每年千萬級別的投入,實在是讓人吃不消。

而且奧地利的海軍又沒有打劫傳統,當然也沒有地方去打劫,要不然還能稍微緩解一下此時的窘境。

海軍搞海運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防止海運業過熱。因為資本總是盲目的,那些商人為了賺錢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

比如僱傭外國船隻,甚至將訂單賣給外國人,或者直接從國外購買那些報廢船隻來搞海運。

他們這麼隨便亂搞打擊的是奧地利自身的造船業,而奧地利的造船業本來就是相對落後的,規模比較小,要是再遭受打擊恐怕會與其他列強越拉越遠。

同時那些為了賺快錢的人根本不會管什麼安全之類的,超載、違規操作幾乎都是必然的。

而他們的胡作為非一旦東窗事發,最後買單的還是奧地利的造船業和海運業。

此消彼長之下,這就是變相資敵。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