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月份後,長安一直秋雨綿綿,空氣中開始透出幾分寒意。
但長安朝野和大街小巷的氣氛卻十分熱烈,一個重大的時刻要來臨了。
張太后正式頒發了天子退位說明,天子從小有嚴重的智力缺陷,由於閹黨干政被扶植為天子,現隨著年紀增長,智力缺陷越來越明顯,經朝廷軍政議事集體確認,已經確定天子無法承擔治理天下的重任,特此昭告天下,天子將在年底正式退位。
昭書並沒有迴避天子的問題,而是直接挑明原因,有重大智力缺陷,被閹黨扶植上位,現在愈發嚴重,由朝廷百官確認,天子的情況已經無法履行天子職能,到了必須退位的時候。
緊接著張太后又頒佈了第二份詔書,確定由皇嗣,也就是目前監國攝政王,於明年正月初一登基大統。
李鄴隨時上書,由於自己德行淺薄、能力不足,無法接受皇帝大寶,懇請太后和百官另選賢者。
政事堂當即做出決議,駁回攝政王的請求,要求他繼承大統。
太后也再次下旨,敦促攝政王接受百官請求,登基大統。
李鄴又接連兩次上書,懇請另選賢者。
第二次是由軍政議事剝奪李鄴請求,要求他繼任大統。
而第三次則是由政事堂發起,朝廷全體百官聯名簽署,一致要求攝政王登基。
太后又第三次下旨,望攝政王以大唐社稷為重,不要辜負滿朝文武的期待,擔任起中興大唐的重任,這不是榮耀,而是責任。
最後李鄴終於接受了太后的旨意,發表公開申明,他並不視皇帝大位為榮耀,而是把它視為一項責任,將竭盡全力,帶領大唐皇朝走向鼎盛。
當李鄴接受皇位的訊息傳出,頓時滿朝歡騰,長安大街小巷張燈結綵,數十萬百姓自發上街遊行,敲鑼打鼓,歡慶大唐再一次走向中興。
隨即朝廷成立了登基籌備會,由韋見素出任會長,張立和李泌為副會長,由禮部、太常寺、宗正寺等七八部門聯合,財政撥錢三萬貫,將籌建一個簡樸且盛大的登基儀式。
所謂簡樸就是一切用現成的材料,不另外購置,洛陽皇宮還儲存了前天子李隆基登基的全套儀仗,天子李亨又進行了翻新修補,打算二次登基,彌補他在靈武登基時的簡陋,但因為戰事緊張,這套儀仗最終沒有用上,遷都洛陽時帶去了,目前儲存在洛陽皇宮內。
把這套儀仗全部拿過來利用,就省下了至少二十萬貫購置錢。
然後整個長安和皇城的張燈結綵,因為是正月初一,就把花燈搬出來,保留到正月十五,便可一舉兩得。
還有三萬儀仗士兵,光是儀仗兵的鎧甲兵器就要耗費數十萬貫,想想就不用了,直接把三萬龍驤騎兵搬出來,穿上作戰的明光鎧甲,手執新款三尖兩刃刀,這比儀仗兵更威武。
三萬貫錢主要花在維持秩序和福利上,比較給長安每個七十歲以上的老人發一領新衣,送一根柺杖,再比如製作煙火,將斥候士兵用的火藥箭進行改造,加大藥量,加上鐵粉,用大黃弩發射上天,在空中燃燒爆炸聲,變得奼紫嫣紅。
原本是報信的火藥箭,卻演變成了盛大的節日煙火。
當然,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慢慢考慮充實,還有兩個多月時間,不用太著急。
但對於李鄴,登基只是一個儀式,是一個身份的確定,目前他其實已經是事實上的天子,他同時也是大唐建國以來,最受大臣歡迎的天子。
為什麼?就是對相權的確認。
李鄴吸取了李隆基和李亨的教訓,他們都是剝奪了相權,把君權無限放大,但自己又沒有那麼多精力處理政務,便把大量政務丟給了宦官處理,閹黨之權由此形成。
李鄴創造性地成立了白虎堂,由白虎堂按照明確的權力分工來分配奏摺,這就不像當年的李林甫,明明是相國的權力,他卻自作主張塞給天子李隆基,李隆基也裝糊塗,享受這種相權上移,連任命一個州官都由天子決定。
??????55.??????
有了白虎堂的分權,只有貼著紅色標籤的甲級奏摺才會遞給李鄴。
而且相權並不是相國一人獨有,而是政事堂的權力,右相的權力主要是吏權,五品以上,從三品以下,由右相任命,而政事堂是事權,討論並投票表決。
另外,如果吏部對右相的人事任命覺得不妥,可以抗訴,然後交由政事堂討論,如果政事堂討論後還是分歧太大,就由天子來定奪。
這幾天,李鄴在關注交州稻的收穫情況,交州稻主要是早稻,在六月成熟後,立刻搶種大唐特有的晚稻,這樣就保障了一年兩季,所有交州稻有沒有效果,必須全年來看,看一年的收穫有多少。
另外,農田冬天就可以閒下來休養,進行施肥保墒,並興修水利,等開春後再進行耕種。
李鄴特地命令政事堂安排數十支考察組奔赴南方各州,考察交州稻在各地的種植情況。
官房內,李鄴正在聽取戶部尚書劉晏關於各地收成的簡報,雖然正式報告沒有,但各地都用鴿信傳送簡報到朝廷,至少大致情況便知道了。
“看初步的統計,還是江南東道那邊收成更好,更適合交州稻的推廣,糧食產量普遍增產四成。”
“別的地方呢?”
“江南西道和巴蜀都增產三成,山南東道和淮南道、淮西道都是兩成多一點。”
“福建道和嶺南兩道呢?”李鄴又問道。
“目前還沒有送來,情況不清楚,或許福建道會好一點,畢竟他們去年就開始種了。”
李鄴點點頭,他對交州稻抱以極大的期待,歷史上人口突破一億的北宋,就是從交州稻引入開始,當然,當時叫占城稻,其實是一回事。
但北宋當時的人口是被動的提高,李鄴要主動提高人口,就必須學習清朝的攤丁入畝,放棄人頭稅,對唐朝來說,就是戶稅。
但取消戶稅的阻力太大,從朝廷到地方,幾乎都反對取消戶稅,
但戶稅改革已經勢在必行,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戶稅變成朝廷稅,地方上就沒有阻力了,然後把酒稅和契稅劃給地方,再給地方一部分田稅,比如三七開,這樣地方也就沒有意見了。
一旦把戶稅劃給朝廷,就可以進行改革,進行兩頭減,把老人和孩童減掉,只對青壯徵稅,允許用田稅進行抵減。
李鄴負手站在窗前沉思良久,對劉晏道:“我想推進的稅賦改,明年能全面鋪開嗎?”
劉晏沉吟一下道:“從巴蜀試點來看,鹽稅收入很可觀,已經遠遠超過了戶稅,現在政事堂已經不反對戶稅進行改革了,另外,朝廷反對田稅和地方共享,現在地方上光租金一塊收入就已經很大了,而且酒稅很可觀,也同樣遠遠超過了他們之前的戶稅分成,加上契稅,地方稅收和租金收入絕對足夠了。”
李鄴當然知道,北宋時,鹽稅和酒稅成為最主要兩大稅,遠遠超過的田稅,北宋還發明瞭免役錢,不想服勞役可以交錢抵免,這實際上就是變相的人頭稅,李鄴現在考慮是休養生息,不打算徵免役錢。
李鄴沉思良久道:“朝廷還要負擔各地方官員的俸祿,確實差不多了,明年開始首先把戶稅劃歸朝廷,不要立刻廢除,而且先改革,二十歲到四十歲之間徵戶稅,按每戶人數徵,降低一半稅額,農民可以用田稅抵減,一戶如果有兩個以上孩子,則免戶稅;家中有軍人,免戶稅。
第二,國內商稅暫時免徵,但進口商稅依舊由市舶署徵收。
第三,田稅統一降為三十稅一,十年不變。
第四,全面推行鹽鐵酒專賣,其中酒稅和契稅歸地方,鹽鐵歸朝廷。
第五,礦稅統一由朝廷徵收,然後地方和朝廷各一半。
第六,由內衛負責稅務稽查,嚴厲打擊各種逃稅行為。”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