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15章 強勢競爭

作者:高月
十二月十二日,從雲州送來的八百里快信終於抵達了長安,報信士兵直接將快報送到了雲朔都督府進奏院。

雲朔都督府進奏院和雲州進奏院是一班人馬,兩塊牌子,其他駐軍州也是一樣,比如甘涼都督府進奏院,同時也是涼州進奏院。

沒必要單獨給都督府設進奏院,太浪費了,也主要是長安地價太貴。

進奏院的官員一般都是身兼二職,如果是州府送來的奏摺,當然是交給門下省白虎堂,如果是都督府送來的奏摺或者快報,則交給樞密院。

朝廷在大明宮丹鳳門外修建了兩座佔地頗大的建築,一座是白虎堂,另一座便是樞密院的外聯大堂。

這就像後世的政務大廳,各州的奏摺直接交給白虎堂,各軍的奏報則送給樞密院的外聯大堂。

此時,長安已經被一場大雪覆蓋,全城上下銀裝素裹,眼看還有半個月就到新年,整個城內洋溢著節日的喜慶,各個店鋪的生意也是全年最好的時候。

這兩天,李鄴和高官們都在瞭解市場,不出李鄴所料,坊牆拆除後,越來越多的沿街店鋪開出來了,很多東市和西市的店鋪都搬了出來,比如西市賣酒的二十幾家店鋪全部搬到了東面沿街。

還有牲畜的店鋪搬到了西城外,那邊建立了一個牲畜交易中心,佔地很大,三十多家店鋪每家都有四五畝地,大量的豬、牛、羊、驢、騾、馬以及駱駝等等牲畜都在這裡交易,生意十分火爆。

原來在西市,受到場地限制,選擇餘地就少得多。

臨近新年,賣得最好的就是羊,一天要賣十幾萬只,這還只是私人賣牲畜,針對普通百姓。

相軍方、官方都有自己的貨物來源,數量更加龐大。

李鄴視察的西市,雖然很多店鋪搬走,但西市依舊熱鬧異常,李鄴和御史臺主官顏真卿走進了一家糧鋪,糧鋪內十分熱鬧,至少有三十餘人在買糧食,叫喊聲此起彼伏。

糧食是李鄴最關心的問題,每年冬天,長安糧價都要大漲,一方面是外面的糧食進不來,但更重要是控制糧食的權貴趁機漲價。

因為糧價暴漲,民怨沸騰,尤其軍隊軍心不穩,這可是要命的大事情,逼得唐朝統治者不得不遷往洛陽。

所以糧食從來就不是短缺問題,而是政治問題,涉及到太多權貴利益。

但這並不是無解,一旦權貴們從別的地方獲得豐厚利益,比如工商業,他們就會在糧價上放手。

宋朝就是這樣做的,放開工商業,使宋朝的工商業極為發達,糧食就由朝廷來做主了,占城稻才能引進來,糧價便宜,人口滋生超億。

這個道理李鄴也知道,他之前就和關隴貴族談過,長安鬥米不得超過八十文,這是他和朝廷能接受的底線,八十文他不動用常平倉,一旦突破八十文,常平倉就立刻放糧。

糧鋪的掌櫃認出了李鄴,嚇得他連忙出來行禮,“小民參見殿下!”

李鄴點點頭,“我就來隨便了解一下糧價,不影響你們做生意。”

旁邊顏真卿問道:“現在米價最高多少?”

“鬥米八十文,從月初到現在都是這個價,倒是小麥漲跌不等,現在每鬥小麥六十文,磨好的麵粉差不多六十五文。”

“別的店鋪都一樣嗎?”李鄴又問道。

“都一樣!”

“那今年最便宜是多少錢一斗?”

“三個月前,米價到六十文一斗,這是今年最便宜的價格。”

“你們忙,我去看看別處。”

李鄴又走出了糧鋪,顏真卿低聲道:“糧價還是被操控的!”

李鄴點點頭,“希望大規模推廣交州稻後,米價能降到三十文每鬥。”

顏真卿知道很難,必須要打壓關隴貴族,逼他們不敢和朝廷對抗,李隆基打擊關隴貴族後,長安米價跌倒鬥米十文,那才是真正的盛世,可惜好景不長。

“殿下,卑職提個建議!”

“你說!”

顏真卿笑了笑道:“我們可以發行一份物價快報,每天一早,把前一天各種重要物品的價格報告政事堂和殿下,這樣就可以隨時掌握。”

李鄴欣然道:“這個想法我很久前就有了,一直沒有實施,顏使君提議得很及時,明天我提請政事堂討論。”

李鄴之所以沒有實施,是因為他想創造一種物價指數,用十幾種重要的民生物品為根基設立指數,然後觀察各地的物價指數變動,就能掌握大唐的社會動向,如果某個地方的物價指數突然變高,那一定是出大問題了,這種指數對朝廷控制地方很有用。

緊接著,李鄴又進了一家布店。

布店的規模也只能算中等,但店內商品琳琅滿目,有傳統的絲麻織品,也有最新潮的棉織品。

但賣的最火爆的還是各種充填料,尤其是棉花,放在幾個巨大竹筐裡,兩邊擠滿了人。

夥計不認識李鄴,但看李鄴的氣勢,以為是大客戶到來,夥計滿臉堆笑上前介紹道:“歡迎貴客光臨小店,小店經營四十年,童叟無欺!”

李鄴指了指大筐子裡的棉花笑道:“現在棉花怎麼賣?”

夥計撓撓頭道:“回稟客官,這裡是散棉,如果客官量大,還可以再優惠!”

“我就問散棉!”

這時,掌櫃奔跑上前一把推開伙計,他雖然不認識李鄴,但看到了兩邊的護衛,連忙恭恭敬敬道:“回稟殿下,散棉五百文一斤!”

“才五百文?”

李鄴不解問道:“去年還是一貫錢,今年怎麼跌去一半?”

掌櫃苦笑指著最邊上的幾筐棉道:“就是因為它們?”

李鄴走上去細看,他捻了捻棉纖,心中一動,便笑道:“這是木綿?”

“對!這就是從泉州運來的木綿,每斤只要三百文,簡直要人命啊!”

旁邊顏真卿著實震驚萬分,綿從來都是論兩,而且是官員才有的福利,官員每年發十幾兩綿,現在居然論斤賣,還那麼便宜,才三百文一斤。

李鄴又問道:“你們是從哪裡進的貨?”

掌櫃搖搖頭,“這是我花三百文一斤買來的,他們設了幾家專門店,就是北面第一家和對面兩家。”

“走!看看去。”

李鄴帶著顏真卿出門去了。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