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92章 視察流求下

作者:高月
休息了一個時辰,船隊又要起航了,漁村的百姓感謝刺史宣佈免稅,紛紛駕船給他們當嚮導。

十幾艘漁船帶著三艘大船向流求島駛去。

根據漁民們的介紹,流求大島一直就有人居住,除了本島土人外,還有不少漁民和客家人,一般土人住在東面的山上,以狩獵和採摘為生,而漁民和客家人住在西面沿海以打漁和種田為生,有二十幾個村子,分佈比較寬泛,加起來有五六千人了。

之所以島上的人不少,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逃稅,安史之亂後,朝廷的稅賦十分沉重,尤其從中原逃來的百姓,都是租種本地人土地,本地人自然就把沉重的稅賦轉嫁在這些中原百姓身上。

很多中原百姓不堪稅賦壓迫,紛紛逃往流求島,流求島的居民也歡迎新人到來,替他們造房,幫他們開闢耕地。

這些百姓男耕女織,取土為陶,伐木為房,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甚至有些識字的漢民,還能教孩子們讀書識字。

這是一個流求島發展的小高潮,但不代表一直會這樣延續下去,當這一代人去世後,生活不方便,導致他們的後世子孫又漸漸放棄流求島返回沿海各州。

所以,關鍵是要利用這次移民避稅小高潮,儘快將流求大島上的縣城和官府建立起來。

在漁村百姓的嚮導下,第二天他們便抵達了流求大島,漁翁們帶他們來到一條入海河流的河口,船隻直接從河口駛入,約行了七八里,大船便緩緩停下,他們看到了一座很大的村莊前。

漁民和村子裡的很熟,有人跑去報信,確定不是海盜,也不是來徵稅,而是父母官來探望大家,百姓們扶老攜幼出來了,足有六七百人。

這是流求島上最大的村莊之一,叫做仁義村,都是客家漢人,沿著濁水溪安家落戶,慢慢形成了這個村莊。

士兵們給他們送來很多生活用品,農具、廚具、布匹、兵器、繩子等等,還有筆墨紙硯,讓百姓歡呼雀躍。

村莊裡當即搭起灶頭,殺了二十多頭野豬和山羊,招待貴客到來。

一名姓葛的村長給張平介紹情況,“啟稟使君,這些野豬和山羊是山裡的土人拿來和我們交換糧食和鹽。”

“這些土人不覺得你們威脅他們的地盤嗎?”

葛村長搖搖頭,“這些土人很淳樸,他們的地盤在山裡面,他們也知道我們不會進山,大家相處比較融洽,經常用獵物來和我們換糧食、鹽、陶器、生鐵之類。”

“你們的生鐵哪來的?”

“去晉江縣買的,溪水中能淘到一點金砂,但不多,我們就用金砂交換生鐵。”

張平聽他的口音像是關中人,便笑問道:“村長祖籍哪裡?”

葛村長笑道:“回稟使君,小民是京兆府咸陽縣人,是一名鐵匠,天寶五年我失手打死一名欺凌勒索我的地痞無賴。

為了活命,我就帶著全家人逃來泉州謀生,我是鐵匠,村民都來求我上島,天寶七年我帶著全家上了流求島,老村長三年前去世後,大家就選舉我繼任村長。”

“難怪口音耳熟,原來我們是同鄉,我是長安縣永和坊人。”

葛村長大喜,連忙行禮道:“原來使君是同鄉,我也去過永和坊,我認識那邊一個鐵匠,是我師兄。”

張平一怔,微微笑道:“不是會蔣鐵匠吧!”

“對!對!就是他,他們父子二人開了個鐵匠鋪。”

有了共同的熟人,關係一下子拉近了,葛村長原來還有點防備張平,現在知道他也是個實在人,不是名門世家子弟,當了刺史也不擺架子。

他對張平不再提防,推心置腹給他介紹流求島的情況。

張平笑了笑,“你們對朝廷的局勢不瞭解吧?”

“知道的,安祿山造反,逃來那麼多中原百姓,我們都知道朝廷情況,我前不久去晉江縣買粗鐵,還聽說朝廷遷都洛陽,現在是齊王坐鎮長安,算是另一個朝廷。”

張平笑道:“我們就是齊王任命的官員,泉州交給齊王了,齊王很重視流求大島,他希望能遷徙更多的百姓來大島上生活,還承諾一百年內流求百姓免除一切稅賦。”

葛村長眼睛一亮,連忙問道:“那朝廷答應嗎?”

張平淡淡道:“齊王遲早會成為天下君王,他的承諾就是大唐天子的承諾。”

“那太好了!”

葛村長激動萬分,他們是逃民,被官府登出了戶籍,如果朝廷同意給他們免稅,那他們又重新成為大唐百姓了。

張平明白他的激動,微微笑道:“我是泉州刺史,按照齊王殿下的部署,我們會在流求島上建設一座縣城,叫做流求縣,屬於泉州府管轄,你們所有人都是流求縣民,包括高山上的土人。”

“齊王想把縣城建在哪裡?”

“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葛村長撓道:“其實我建議就建在我們這裡,不是我有私心,而是船隻從泉州過來,如果遇到風浪可以西在龜龍嶼上避一避,還可以在龜龍嶼中轉,等建第二座縣城,可以去最北面。”

張平點點頭,“我回去向齊王殿下彙報一下,齊王殿下同意,就可以著手實施了。”

“那太好了,有了縣城就有店鋪和學校,買東西方便,孩子們也可以讀書了。”

張平想了想問道:“附近有多少村子?”

“加上我們一共有五座村子,都在方圓二十里內,都是沿河而居。”

張平欣然道:“那就先建一座鎮子,再建一座軍營,我準備在這裡駐軍一千人,保護大家安全。”

葛村長簡直喜出望外,有了駐軍,他們就不用害怕海盜的襲擊了。

張平隨即去看了村莊的農田,農田都是沿著濁水溪開闢,大概有幾千畝,都是種植水稻,一年兩熟,水肥好,熱量充足,畝產有六七百斤。

確實能養活自己了,還有餘糧和土人交換獵物,加上濁水溪上游能淘到金砂,所有人都勤勞肯幹,他們日子過得很不錯。

張平隨即又和一群老人座談,聽取他們的想法和困難,老人們都一致贊成修建縣城,他們又能成為大唐百姓。

至於困難,和龜龍嶼上的百姓一樣,一個是安全問題,害怕海盜來殺戮搶掠他們,一個就是孩子讀書問題,希望官府能辦學。

張平把調查的情況都記錄下來,有的事情他可以儘快安排,比如駐軍,這是齊王殿下早就要求的,再比如修建鎮子和軍營,他也可以先做起來,其他就要稟報齊王殿下了。

次日上午,三艘大船返航了,在所有人依依不捨的揮手中,船隊駛入了大海,向泉州方向駛去。

()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