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499 章【正德元年(一)】...

作者:春溪笛曉
弘治三十二年秋天,        朱祐樘病了一場,感覺自己已經無法負擔沉重的朝政(比如每天起來早朝),決定去水土更養人的南京皇宮養老。

王華、謝遷都上書請求乞骸骨歸鄉,        這次正好隨駕回江南去。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們是在給王守文這個浙派官員嫡系騰位置,        他們王謝兩家父子、翁婿皆在高位,很難不讓人多想:這到底是朱家天下還是你王家天下?

謝遷已經七十歲了,        就算再佔著內閣位置幾年也沒甚意義,一朝天子一朝臣,        內閣也該換新人進去了。翁婿倆關起門來討論了幾回,        謝遷便開始跟著朱祐樘的禪位走致仕流程。

朱祐樘自是捨不得謝遷走的,        極力挽留不成後便讓他隨駕小住一段時間再回浙江。

王華他們這些老臣也得到了同樣的待遇。

李東陽比謝遷要大三歲,        不過他現在兒孫滿堂,心態很好,        看起來還能再幹十年八年,所以他依然留在內閣繼續發光發熱。

李東陽本就是在京師出生的,        親朋好友多在京師,便沒多少老來還鄉的執念,        這些年只讓李兆先回過兩次茶陵收拾收拾先祖陵墓。

最近他還約上一群上了年紀的京師詩友到京畿各縣遛彎,        準備物色一處風水寶地到時候大夥都葬到那兒去,        死後說不準還能湊一起作作詩罵罵不上進的兒孫。

李東陽即使七十好幾了,        詩癮終歸還是沒能戒斷,出遊歸來以後又開始寫詩宣揚自己的打算。也不知是不是和王守文這個學生相互影響,        他詩裡也莫名其妙多了幾分蓬勃的生活氣息,        連朱厚照讀了都覺得很有意思。

朱厚照覺得更有意思的當然是李東陽詩裡說的大夥葬一起死後嘮嗑,        當即興致勃勃地和王守文討論起來:“以後朕要讓人把你葬到皇陵那邊去,我們也能多多地聊天!”

歷代大臣葬在皇陵周圍不是什麼稀罕事,        像衛青、霍去病墓就在漢武帝的茂陵附近,常遇春、徐達等人也葬在朱元璋的孝陵附近。

一般對大臣和他們的後人來說這都是莫大的榮寵。

王守文:?????

王守文滿臉寫著拒絕。

活著要給你們老朱家打工,死了還要給你當陪聊的,這是連做鬼都沒一刻清閒啊!

王守文道:“陛下才二十九歲的人,我也才三十二歲,沒事說什麼死不死的?”

朱厚照聽後面上沒說什麼,私底下卻跟他已經按部就班升職為皇后的媳婦兒嘀咕:“我看他就是不樂意。”

別人求都求不來的事,王守文根本不放在眼裡。

聽完朱厚照的埋怨,皇后突然覺得雖然《太子觀察日記》已經收尾了,但是《皇帝觀察日記》好像可以繼續安排上,不然總把話憋在心裡可不太好。

不過朱厚照已經是一國之君,很多事她就不好寫下來了,所以皇后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決定多和昔娘她們這些命婦做些有意義的事。

她們人在深宮內宅未必就不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努力,昔娘在廣東的時候不就聯合當地命婦舉辦過許多讓女孩子也能一展所長的活動嗎?

所謂的風俗就是“上行為風,下習為俗”,只要她們身體力行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自然有人會跟隨和效仿,久而久之便能移風易俗。

就像小王學士說的那樣,她們不能想著馬上就能看到開花結果,她們現在要做的是把種子播種下去——興許她們付出的努力十年二十年都看不到成效,得等兩代人三代人乃至於更久以後再看看。可如果她們現在什麼都不做,千年萬年也不會有改變!

皇帝有皇帝的使命,皇后也有皇后的使命。

過了年,大明正式從“弘治”改元為“正德”。

正德元年春,王守文以三十三歲的年紀正式進入內閣。

這次與王守文一起入閣的還有曾和他在詹事府共事的費卷卷費宏,內閣相當和平地完成了一次新老交替。

算下來只有首輔李東陽算是太上皇留下的舊臣,剩下的楊廷和、王守文、費宏都是朱厚照的老師。

李東陽很樂於鍛鍊年輕人,尤其是王守文和費宏,有什麼事都扔給他們幹,自己拉著楊廷和在邊上喝茶聊天。

弄得王守文這位小王閣老才上崗就倍覺案牘之勞形。

還是以前好,自己只要出出主意禍害別人就可以了,現在居然要自己出面幹活!

小王閣老上崗第一個月,特別想退休。

原版未篡改內容請移至        #官!網。如已在,請,關閉廣告攔截功能並且退出瀏覽器閱讀模式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