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具準備好了,文哥兒先給文徵明他們介紹這顆大部分割槽域被他塗成藍色的球。他把球轉到大明所在的區域,讓大夥一起觀察觀察大明的岸線。
文徵明是蘇州人,離海近,比王九思他們這些陝西人對沿海地貌更為了解。
他對著文哥兒手指所在的地方認真辨認了一下,有些猶豫地伸手指向江南那一帶說道:“這是我們南直隸和你們浙江?”
雖然文哥兒這圖畫得有點簡略,不過他們大明沿海的輪廓還是畫得比別處細緻的,文徵明略一轉換便認出了江浙一帶的長江出海口。
文哥兒連連點頭,表示就是這樣沒錯。包圍著凹進去這一塊的,就是松江府、嘉興府、杭州府以及他們紹興府和隔壁寧波府了!
因為他上次曾經回去暢遊江南,所以這邊的海岸線還是畫得比較明晰的。其他地方他沒去實地走過,畫起來就沒有這麼細緻了!
而且真畫得鉅細靡遺反而不好解釋。
文哥兒開啟忽悠模式,跟文徵明說起自己曾在宮中趁著教導太子的機會遍閱群書,許多外人無法借閱的書籍和輿圖他都有幸一觀,所以才想弄出這麼一個教具來。
古代輿圖大多屬於機密檔案,外人私自繪製有可能會被當做細作逮起來治罪,所以他畫的不是真的輿圖,只是借這個球展示一下自己閱讀中秘諸書的所得而已。
文哥兒就從盤古開天闢地開始掰扯起來。
天地本來是混沌一片,盤古一斧頭把天地劈開才有瞭如今的人間。
所以吧,天地本來嚴絲合縫地合在一起,如果天被劈成圓的,地應該也是圓的,不然合不上啊!
如果嫌棄盤古太遠,咱也可以看看近的,東漢張衡離我們夠近了吧,只有區區一千多年!
他發明的渾天儀雖然咱看不到了,不過改進過的渾儀還是沿用至今。
這理論要不是不對,歷代朝廷能沿用一千多年?
《後漢書》記載了張衡給渾天儀寫的使用說明書,原文是這樣說的:“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內。”
看到沒有,我們的天就像個雞蛋,地呢,就像是雞蛋裡的蛋黃。
你見過方形的蛋黃嗎?
沒見過吧?所以天是卵圓形的,地也是卵圓形的。
這是大家自古以來都懂的道理!
文哥兒還拿起自己手頭的地球儀給大夥展示起來。
看到這些藍藍的區域沒有,這就是張衡所說的“天表裡有水”。
在“表”一般是水汽,在“裡”就會落到地面匯成我們的江河湖海了。
還有什麼天體自轉引起晝夜交替、什麼黃赤交角變化帶來四季變換,這些在渾天說裡面或多或少都有解釋。
《禮記正義》是《禮》經必考的古註疏之一,作注者鄭玄採納的正是渾天說的說法。除了鄭玄和張衡以外,漢代許多學者(諸如揚雄、蔡邕、陸績、王肅等人)也都認可這一說法。
所以這事兒不僅投入實踐中(比如欽天監的渾儀),載入史冊裡,甚至還被寫進科舉必備教材裡頭,以證明它有多可靠了!
別看有的老儒嘴裡唸叨著什麼“天圓地方”,平時用的還是基於
渾天說編出來的大統歷。
要知道按照最初的記載,春秋時期曾子他們討論“天道曰圓,地道曰方”的時候就已經指出來了,這個天圓地方指的不是形狀。
曾子當時就表示,如果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四角就蓋不住了啊(如誠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揜也)!
人家孔聖人原話說的是“天道曰圓,地道曰方”,由始至終講的都是“道”!
那些覺得天圓地方說的是天地形狀的傢伙,一準是沒好好讀書,半桶水晃盪得震天響!
所以我們住在一個球上,這是古來有之的認知,絕對不是他王十歲在瞎扯!
至於上頭這些陸地,他就是隨便發揮一下想象力而已,僅供參考。
畢竟這些個大洋也太寬了,不安排點陸地給航海者歇歇腳多不好?以後要是能去實地走走,咱再慢慢修正其中的謬誤也不遲。
你看這個教具多好玩,不要在意這點小事!
咱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嘛!
哪怕這兩個月來已經接受過王派“關學”的洗禮,文徵明等人還是聽得暈乎乎的。
……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不對?
這一趟西北之行,讓他們感覺好像重讀了無數經籍史書似的。你永遠不知道文哥兒下一刻會冒出什麼新鮮說法來,並告訴你這種說法古來有之!
有時候你都不知道他是從哪個犄角旮旯把那些觀點翻出來的。
經過他那麼歸納總結(並且暗中刪刪改改),什麼事給人一種“聖人聽了都說好”的奇異感覺。
文徵明想起文哥兒說要把地球儀當教具,不由提醒了一句,說是開國之初規定民間不許私自學天文學。他這個又是天文又是黃赤交角的,怕是不能在社學裡面講。
欽天監是會選拔專門的天文生的,民間要是有人私自學習的話後果很嚴重,情節輕些的流放去戍邊,情節重些的直接處死。
這些年雖然已經解禁了不少,不過有心人要拿這些事做文章會挺麻煩。文哥兒自己當然是不會因為這點小事挨罰的,可他們要是罰底下的學生的話文哥兒豈不是會格外難受?
所以這東西他們這些庶吉士內部學學就得了,暫且不要傳授給西北這些小孩兒。他們現在主要學的還是啟蒙內容,沒必要直接躍進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文哥兒聽文徵明這麼一勸,也想起來
懂的道理!
文哥兒還拿起自己手頭的地球儀給大夥展示起來。
看到這些藍藍的區域沒有,這就是張衡所說的“天表裡有水”。
在“表”一般是水汽,在“裡”就會落到地面匯成我們的江河湖海了。
還有什麼天體自轉引起晝夜交替、什麼黃赤交角變化帶來四季變換,這些在渾天說裡面或多或少都有解釋。
《禮記正義》是《禮》經必考的古註疏之一,作注者鄭玄採納的正是渾天說的說法。除了鄭玄和張衡以外,漢代許多學者(諸如揚雄、蔡邕、陸績、王肅等人)也都認可這一說法。
所以這事兒不僅投入實踐中(比如欽天監的渾儀),載入史冊裡,甚至還被寫進科舉必備教材裡頭,以證明它有多可靠了!
別看有的老儒嘴裡唸叨著什麼“天圓地方”,平時用的還是基於對性的引經據典。
實在是腦殼空空沒有經典可以引用,那就直接佔道德高地!
道德上站得足夠高的事兒會有錯嗎?絕對不會有錯的!
朱厚照第一次自由發揮,感覺自己渾身都是勁,再來一百個大臣和他吵架他都能吵贏(雖然他在吵架過程中還是沒能脫離他小先生獨立行走)!
太子開開心心地舌戰群雄,聽得兵部尚書馬文升臉上一抽一抽的。
當初聖上說要讓一個六歲小孩入宮講什麼《成語故事》,他們應該狠狠心抗爭到底的。
看看這都把太子教成什麼樣子了!
想說這事兒和王家那小子沒關係?你且先把太子話裡那些個“小先生說”給摳掉再說這種荒唐話!
可是要辯駁吧,馬文升一時半會又找不出辯駁的話來。
這船造出來不是去遠洋航線的,是在咱大明海域上巡查順便捕魚的。海洋那麼大,光是漁獲就能養活許多人,靠海的地方不缺粗鹽,隨便加工一下魚肉甚至還能補給中原諸地。
這並不是什麼壞事,不僅能揚大明國威,還有實打實的好處。
按照文哥兒的說法,海洋是個大寶藏,我們不佔別人就會佔掉。本來屬於我們的海域,以後可能會被外邦人隨意來去,有時候他們打到家門口了我們都拿他沒辦法。
咱泱泱大明,難道還湊不出一支像樣的水師嗎?
大明每年花那麼多錢養著龐大的軍隊,平時輪流派人出去巡邏一下不過分吧!
馬文升這個兵部尚書算了筆帳,要是真的能面向沿海衛所開放海洋漁業,那麼這些衛所的訓練熱情興許都會大大提高。
畢竟他們有了好的海船,以後可以敞開了利用海里的資源,日子肯定會比以前好過很多!
馬文升沉吟著沉吟著,也忘了辯駁朱厚照的話。
一時間竟沒人再出言反對。
小豬崽第一次出手,幾乎是大獲全勝!
不管眾人心裡頭到底是怎麼想的,至少表面上所有人都被說服了(主要是找不到話來反駁)。
朱祐樘性格溫和,登基這麼久哪怕是對朝臣的建議不甚滿意,表面上也會先含糊其辭地應下,回頭再把事情直接按自己的意思辦。
他還是頭一回看到這麼多大臣被辯駁得啞口無言。
朱祐樘有種“吾家有子初長成”的欣慰。
哪怕已經當了十年的皇帝,他很多時候還是覺得處理朝政讓他非常吃力,一度還沉迷於李廣先上來的丹藥給自己的慰藉。
相比之下,他的皇兒應該會是個很好的皇帝!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