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4章 第 184 章(1/2)

作者:春溪笛曉
李兆先他們朋友也不少,        放榜之後便是各種相約遊玩,文哥兒一個小娃娃也插不上嘴。

直至臨近九月中旬,負責“百家米”計劃的趙叔那邊說該秋收了,        文哥兒才再次廣發英雄帖,邀請出過稻種的人一起過去玩耍(幹活)。

李兆先他們吃喝玩樂慶祝了好幾天,倒真有點膩了這種沒完沒了的應酬,當即和文哥兒約好休沐日出城去玩耍。

元思永雖然沒考上,可他精神狀態很不錯,        看起來並沒有太沮喪。

得知要出城去收割稻穀,他甚至還收拾了兩身衣物,        準備去石子坳暫住一段時間,平時去社學上上課,沒事便道田野山間走走,算是走出自己遠行的第一步:出城。

文哥兒聽了元思永的打算很是心動,可一想到自己每天還有許多事要做,這裡也有約定那裡也有約定,        竟是沒法出城小住些時日。

他唉聲嘆氣地背起詩來:“長恨此身非我有,        何時忘卻營營!”

這個段落是圖片段落,請訪問正確的網站且關閉廣告攔截功能並且退出瀏覽器閱讀模式

聽說吳寬吳學士平生最愛東坡詞,        文哥兒既然是他學生,        對東坡詞倒背如流也很正常。可瞅著這麼個小豆丁感慨“何時忘卻營營”,怎麼總感覺怪怪的呢?

要知道尋常小孩可沒法像文哥兒這樣年紀小小就到處跑。

不過聽說文哥兒正在跟著丘閣老編纂一本新書,平時又得在翰林院跟著謝學士他們讀書,想來確實忙碌得很。

元思永客觀分析:“以你的性情若是無所事事,        只怕會更難受。”

文哥兒聽元思永這麼一說,        也覺得有些道理。

他與元思永一行人出了城,        興致勃勃地去要去田裡割稻穀,結果因為年紀還小,        使不好鐮刀,很快被人攆到田埂上去了。

田裡的水已經放幹,田埂上的苜蓿也沒夏天長得好了,四周都是收穫季節的繁忙景象。

文哥兒氣悶不已,看到有牧童騎著牛經過,當即跑過去問能不能帶自己也騎一下。

牛背比馬背都要寬闊,牧童很大方地讓他們家溫順的耕牛俯趴下來,教文哥兒怎麼爬上牛背、怎麼控制牛繩,金生小時候也是放過牛的,與牧童一左一右地在旁邊牽引著那高高壯壯的水牛往開闊的山麓走去。

文哥兒坐在牛背上,感覺自己視野都開闊起來了。

他一下子忘了自己沒法參與秋收的鬱悶,興沖沖牽引著水牛繞著山麓走了一圈,還親自摘了好些個紅通通的山楂果子塞進自己的小福袋裡,準備帶回去叫老何做糖葫蘆給大夥嚐嚐鮮。

這個段落是圖片段落,請訪問正確的網站且關閉廣告攔截功能並且退出瀏覽器閱讀模式

謝豆瞅了瞅大大的牛眼,瞅了瞅硬硬的牛角,再瞅了瞅壯壯的牛蹄,最終堅定地拒絕了文哥兒的邀請。

他膽子可沒有文哥兒這麼大,什麼都敢騎一騎。

這個段落是圖片段落,請訪問正確的網站且關閉廣告攔截功能並且退出瀏覽器閱讀模式

謝豆跟在文哥兒後頭摸摸這個果子碰碰那個果子,只覺城裡和城外當真不太一樣,城郊的一年四季特別分明,這初春時還光禿禿的樹杈子到了秋天便結滿了紅通通的山楂果!

文哥兒在山腳下玩兒了半天,溜達回去田裡一看,地裡已經只剩下一茬茬稻茬,李兆先他們則是累得東倒西歪,毫無儀態地躺在金黃的稻草堆裡。

秋天不僅稻穀黃了,稻草也是從葉子到杆子都變得黃澄澄,漫山遍野都是金黃金黃的,只偶爾露出點泥土的顏色來,看起來很是賞心悅目。

文哥兒跑過去問李兆先:“這麼快就收完了?”

李兆先道:“我們這麼多人收割這麼點稻穀,當然快了。”

文哥兒一聽李兆先嫌棄自己的地小,登時又不樂意了,開始對他們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年輕讀書人進行人身攻擊:“這麼點稻穀,你們怎麼還直接躺稻草堆上了?”

這個段落是圖片段落,請訪問正確的網站且關閉廣告攔截功能並且退出瀏覽器閱讀模式

這個段落是圖片段落,請訪問正確的網站且關閉廣告攔截功能並且退出瀏覽器閱讀模式

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你小子就別拆穿了!

每個人都在地裡出了一身的汗,四肢百骸彷彿給打散重組了一遍,心情卻是舒爽得很。李兆先問:“你們剛才去哪兒了?”

文哥兒便掏出一顆紅山楂給李兆先看:“這是我摘的紅果子,等我回去看看何叔能不能做糖葫蘆,能做的話下次我給大家都嚐嚐!”

李兆先道:“糖葫蘆又是哪兒的吃食?”

京郊到處都是山楂樹,對京師長大的人來說一點都不稀奇,不過這玩意酸酸的,肉還少,不太受大夥喜愛,頂多是醃成蜜餞嘗上幾顆。

文哥兒從小到處蹭吃蹭喝,知曉許多地方的新鮮吃法是很正常的事。

文哥兒也知道現在街上還不賣冰糖葫蘆。

大抵是眼下糖還不太算便宜,鮮少有人閒著沒事拿糖來裹入秋後漫山遍野都是的山楂果子。

文哥兒介紹道:“就是用竹籤把紅果子一顆一顆串起來,裹上一層晶晶亮亮的糖漿,瞅著像一串火紅火紅的小葫蘆,吃起來味道酸酸甜甜的!”

李兆先等人聽著文哥兒的介紹,只覺有點渴也有點餓了,他們歇了這麼久,收割的疲累早就消失無蹤,紛紛起身撣走身上沾著的稻杆,與文哥兒一同回村覓食去。

一行人熱熱鬧鬧地在石子坳玩兒半天,吃飽喝足後看著分開曬在曬穀坪上的稻穀心裡特別有成就感。

他們算是看著這些稻穀從地裡長出來的,甚至還親手把它們從地裡割下來。

聽說曬個幾天再把米碾好,他們就可以吃上今年的新米了!

大夥對此都頗為期待,齊齊問文哥兒明年還種不種。

王老爺子的山頭租了好些年,文哥兒自然不甘落後。他點著頭說道:“看看種出來的哪種米最好吃,明年我們專門種它!”

這就要體現出趙淵這個略有強迫症的種植好手的重要性了。

要是換成一般人絕對沒有耐心幫他把好幾種稻谷分開種、分開曬、分開碾,趙淵卻把這活兒幹得非常細緻,現在他們收穫的稻穀可是單獨分成好幾麻袋的,曬穀和碾米還得靠趙淵接著幹。

聽文哥兒說等米碾出來就可以搞“賞米宴”,大家頓時更加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這個段落是圖片段落,請訪問正確的網站且關閉廣告攔截功能並且退出瀏覽器閱讀模式

王守仁說道:“出城來回有些費時,到時我們去大興隆寺借他們灶頭煮幾鍋飯,邀親朋好友一起來嚐嚐便是。”

這個段落是圖片段落,請訪問正確的網站且關閉廣告攔截功能並且退出瀏覽器閱讀模式

於是這場別開生面的“賞米宴”便定在了大興隆寺。

去別處宴客他們可能掏不起錢,到大興隆寺設宴還比較經濟實惠的。

大夥商量好日子,迫不及待地想回城去著手寫帖子,爭取把親朋好友都邀請過來聚一聚。

租地的錢文哥兒給出了,宴客的錢合該他們來湊一湊!

文哥兒卻是在回城途中順道去尋老道士聊了聊。

文哥兒對上他哥複雜的眼神,總感覺他哥沒想什麼好事兒!

他回家把大夥評選出來的最好的三種米都多裝些,按照當初“廣發英雄帖”時說好的那樣叫金生親自送去英國公府。

要不是真的相信他的本事,文哥兒怎麼可能特意把磨得這樣光潤好看的水晶鏡片帶來給他?

想到幾個月前那次自己寫斷交信的事,“賞米宴”散場後文哥兒很有些難過。

這個段落是圖片段落,請訪問正確的網站且關閉廣告攔截功能並且退出瀏覽器閱讀模式

文哥兒瞅了眼中箭的兔子,讓人拿去廚房給何叔料理。

可惜碗還是太小了,不如米缸裡的米好玩!

才五歲就這樣了,真不知道這小子以後還會霍霍多少人。

李東陽取了根晶瑩可愛的糖葫蘆,樂道:“看來你又多了樣營生,以後肯定不用愁吃不上飯。”

看著文哥兒滿含期盼的眼神,老道士沒要他掏出來的科研經費,而是直接收下了文哥兒帶來的“樣品”,表示有眉目了再讓徒弟給他吱一聲。

王守仁矢口否認:“沒有的事,我怎麼可能編排自家弟弟!”

他哼哧哼哧地把所剩無幾的糖葫蘆扛了過去,熱情地招呼謝遷這個重量級顧客:“先生來一根嗎!上好的冰糖,上好的果子,才能做出這麼好看的糖葫蘆,不嚐嚐實在可惜了!”

金生依言接過兔子,提回府中給文哥兒說了這事兒。

別的不說,這麼好的水晶鏡片也值不少錢哩!

換句肉麻點的話來說,那就是古時所謂的“士為知己者死”。

文哥兒才不這麼覺得。

瞧瞧吧,他三四歲那會兒和人家王文素通了幾次信,就把人直接拐帶到京師定居了!

他自己還積極地上前抓起一把米看來看去,專業不專業不知道,反正大家都覺得他玩得特別起勁。

弄得謝遷回到家時聽見家裡滿屋子歡聲笑語。

東長安街走到大興隆寺也沒幾步路,大夥便都欣然答應下來。

文哥兒本來正在向謝豆豆和昔娘兜售糖葫蘆呢,瞧見謝遷回來了,便也不喊廣告詞了,麻溜往謝豆兄妹倆手裡頭一人塞了一根。

他已經把明瓦的製法研究透了,也該實踐實踐西洋玻璃的造法了,要不然怎麼對得起這位小友的信任?

文哥兒託人紮了個稻草糖葫蘆架子,插滿一草把在家裡吆喝了一圈,給每個人都“賣”了一根,又叫金生幫忙扛去離得最近的謝家,跑人家家裡也吆喝了一圈。

見金生按照約定過來送米,張侖朗笑著命人把獵到的兔子分兩隻給金生,說道:“米我收下了,你把這個拿回去給文哥兒嚐嚐。”

唉,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還有丘閣老,經過私底下的多輪討論,大夥一致認為文哥兒悄咪咪地給丘閣老下了降頭,要不然他絕不可能和丘閣老那麼要好,連著書都帶著他。

王守仁想了想,說道:“世上許多怪才大多不被人理解,難得遇到相信他們、不用異樣目光看他們的人,他們自然很高興。這位老道長若是愛重錢財的話,就不會悶頭鑽研那麼多稀奇古怪的玩意了。”

弄得過路香客帶著的小孩都好生羨慕。

謝遷瞅文哥兒一眼,說道:“一天到晚淨想些沒用的歪點子。”

文哥兒力邀老道士這位技術人才月底來參加他們的“賞米宴”,還給老道士介紹了一下大興隆寺的方位,積極遊說道:“很近的,進了城不用走多遠就到了!”

兄弟倆回到家,自然是各自寫起了帖子,邀請親朋好友過些天一起去大興隆寺嚐嚐新米。

金生抵達英國公府前時,張侖正好從城外打獵回來。

趙淵也是這麼個說法。

為了方便大家都能來,挑的還是各個官署的休沐日。

文哥兒驕傲地道:“那是自然的!”

文哥兒向來是不摻和這些唱和的,只積極地記錄每個人的意見。他綜合大家的吃後感以及自己品嚐的結果,最終發現居然是張侖找來的稻種最適合在這塊地栽種。

文哥兒也確實玩得很起勁,誰能拒絕把手插進米堆裡、好生感受那白白細細的米粒如何在手心流淌的快樂呢!

他也請了張侖,可惜張侖說沒空過來。

大家都點評了一輪,文哥兒才把碗挨個轉過去。

造,必須造!

老道士搖著頭道:“我不喜歡去人多的地方,更不喜歡和太多人往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