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七十九章 极致的防御(1/2)

作者:少一尾的九尾猫
大型SQUID超导量子干涉磁力仪实验室中,在徐川的安排下,磁极化子电磁护盾生成器开始了新一轮的实验。

从星海研究院那边定制运送过的高频辉光板部署在干扰源和测试装置之间,在接入电源后,高频辉光的板中的惰性气体被迅速电离,散发着蓝紫色和粉红色的不同光芒。

这是氩气和氦气在电离后形成的颜色,目的是为了方便观察等离子体在磁极化场中的受影响状态。

一开始的时候,这些高频辉光板中的等离子体均匀的分布在玻璃板内,静止不动。

而当磁极化子电磁护盾生成器开始运作的时候,辉光板内的等离子体仿佛磁场中的铁屑一般,受到了磁力的影响开始缓缓的流动起来。

蓝紫色、粉红色的惰性等离子体在这一刻仿佛拥有了形状一般,如同丝丝缕缕的彩虹,在辉光板内流动着。

“磁极化场生成稳定,各项指标已达到要求。”

实验室中,研究人员的汇报声在徐川和欧阳振两人耳边响起,徐川点了点头,下达了指令。

“开启高功率微波攻击。”

“收到!”

攻击实验正式开始,实验室中的工程师在做好了准备后陆续撤离,剩下的工作交给了智能化设备自行处理。

这是一条软硬结合的路线,通过传感器和先进的数学算法,相关的设备可以对高功率微波、辐射、电磁波等各种威胁进行实时监测和做到及时的防护。

随着工作人员完成了最后的调试,高功率微波设备也正式开启,朝着正在运作的辉光板与测试装置袭去。

透过监控设备可以清晰的看到,在高功率微波设备开启的一瞬间,辉光板内的彩色等离子体闪耀了起来。

这是因为当高功率的微波和电磁辐射在进入这团等离子体云后,里面的呈中性的浆状电子就会爆发出能量,从离子状态中脱离出来,成为自由电子。

而随着高能电磁波的持续,越来越多高能的自由电子也会疯狂撞击其它电子—离子单元,从而使更多的电子脱离出来,这些被撞出的电子在被电磁场加速后,也转变成了“炮弹”的角色,形成链式反应,等离子体内的自由电子越来越多,且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

这便是电子雪崩效应。

正是因为电子雪崩效应,等离子体拦截高能微波、电磁波和辐射的攻击才能够成为现实。

因为当等离子体内积聚足够多的自由电子后,从宏观性质上来看,它整体就与金属很像了。

这样一来,辉光板内的等离子体就相当于一张可以屏蔽电磁场的金属网了。

而磁极化子场则在这一过程中担任着稳定和控制等离子体墙的职责。

如果没有前者,针对高功率微波和各种辐射的拦截效果会降低很多,如果没有后者,辉光板中的等离子体在遭遇到入射微波和辐射后则会四溢散开,难以起到防御的作用。

两者相辅相成,相映得彰。

布置在后面的测试设备全程保持稳定运行,并未明显受到高功率微波的影响

.......

针对高功率微波和电磁辐射的攻击测试并未进行多久的时间,短短十分钟,就足够看到效果了。

很快,相关的实验数据通过打印机打印了出来,送到了徐川和欧阳振的手中。

从打印出来的报告上,可以清晰的看到,输出的高功率微波峰值功率是10W/cm2。

这个级别的微波波束强度已经相当的惊人了。

要知道,当微波束强度达到0.01-1W/cm2,就可使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C3I)系统,以及武器系统设备中的电子元器件及小型计算机系统的芯片受到干扰、失效。

2003年的时候,米国研发出来的高功率微波武器,其强度就在3.2W/cm2。首次使用战斧巡航导弹搭载高强度微波武器,可谓是彻底摧毁小伊同学的防空系统。

而当10-100W/cm2的强微波波束照射目标时,它照射到目标辐射形成的电磁场可以在金属的表面产生感应电流,使电子元器件功能紊乱、产生误码、中断数据或中断信息传输,抹掉计算机存储的信息。

虽然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高功率微波武器的强度已经更上一层楼上,但要突破10W/cm2的强度,依旧只有极少的国家能做到的。

当然,这里指的是类似于这次实验的‘长时间’微波攻击,而不是那种磁暴压缩发生器制成的炸弹。

后者是通过炸药产生的冲击波和巨大压力使得外部预先安置好的线圈磁场急剧压缩,并且使它里面的电流强度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极高的数字来制造的。

比如波音公司研发的一种‘微波炸弹’只有笔记本电脑大小,但是在爆炸的时候可产生高达十吉赫、频率超过二十甚至是三十吉赫的微波脉冲。

这种瞬间微波脉冲的杀伤力更大,但比起目前主流研发的微波武器更容易被拦截。

因为它只有在爆开的那一瞬间才能产生杀伤效果,且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目前来说,主流的研发的路线都是走可定向发射微波、射脉冲电磁波方向的,甚至有不少的国家将它集成到了导弹上,在突防的同时对范围内敌人的电子设备进行提前瘫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而且相对比杀伤力来说,高功率微波武器的应用领域是针对雷达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和制导系统、电子元器件这些来的。

相对比传统杀伤性武器来说,微波武器属于更偏向软杀伤性一些,主要针对机械设备。

当然,针对生物的也有,但相对而言需要的功率密度会更高一些,从技术难度上来说也要求会更高。

......

“辉光板内等离子体态稳定!”

“磁极化子电磁护盾生成器工作稳定!”

“测试装置感应到微波强度为0.0145W/cm2......”

实验室中,听着研究人员的汇报,看着手中的实验数据,跟着欧阳振一起过来的海军装备处的专家明承弼院士忍不住咽了口唾沫,终是忍不住询问道:

“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辉光管中等离子体会如此稳定的维持住?”

10W/cm2强度的高功率微波,在经过这一套实验装置的过滤,或者说屏蔽后直接降低到了0.0145W/cm2,接近百倍的削弱,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而更让他难以想象的是辉光管中的惰性等离子体态的稳定程度。

毕竟利用等离子体来削弱高能微波并不是一个什么从未提出过的方案,早在上个世纪的时候就有人发现了等离子体能够对高能微波、电磁辐射、高能射线等等进行干扰和防御了。

包括年初的时候国防科技大学发布的《低温等离子体用于高功率微波防护研究》,也是走的这个方向。

但直到今天,这项技术依旧是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的,距离实用,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而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等离子体处于高能状态的不稳定性。

其实说到底,就是等离子体的控制难以进行。

之前研究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时候,在真空密封的聚变堆腔室中都极难控制它的流动,更别提在大气层中或真空中实现这一点了。

明承弼几乎无法想象,眼前这种尽管是惰性气体电离产生的等离子体到底是如何在微波辐射的干扰下保持如此稳定的。

哪怕是他已经在电磁领域专研了足足几十年的时间,也想不到有任何的方式来做这种维护。

毕竟这项技术真要那么容易的话,早就被人研发出来了,也不知至今都是个世纪难题。

听到这个问题,徐川笑了笑,诺诺嘴指向摆放在测试设备前面的磁极化子电磁护盾生成器,开口解释道:

“能稳等离子体的只有磁场,这台的磁极化子电磁护盾生成器就是核心基础。它通过磁极化的电磁场来完成对等离子体场的牵引和控制,通过电子雪崩效应和磁单极场来完成核心工作。”

闻言,明承弼直接就愣住了。

他紧皱着眉头,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解释。

在脑海中思索了好一会,确认自己的记忆没有出现问题后,他看向徐川,皱眉询问道:

“电子雪崩效应这个我清楚,但是.....磁极化场,这不是连理论都没有完善的技术吗?”

徐川笑了笑,道:“在强电统一理论完成前,这的确是一份连理论都没有完成的技术。”

“但在前段时间,它已经完成了。而这一件磁极化子电磁护盾生成器就是基于磁极化场理论而制造出来的设备。””

“你是说磁极化场理论?”

听到这句话的一瞬间,明承弼院士的心头剧震,他有些呆滞的看着徐川,脸上满是不敢信心询问道:

“但是我没记错的话,强电统一理论是你今年五月份才公开出来的成果吧?”

徐川点了点头,笑道:“没错,强电统一理论的确是五月份的成果。但磁极化子场理论并不是,它是基于强电统一理论中强电声子相互作用体系的极化子理论研究而做出来。只不过强电统一理论完全证实了它而已。”

这话说的倒是没错,磁极化子场理论虽然是在强电统一理论后才得以完善的,但它的基础却的确是强电声子相互作用体系的极化子理论。

尽管如此,这句话听在明承弼院士的耳中,却是如同春雷一般。

压下了心头的震撼,他咽了口吐沫,继续说,“可即便如此,你是怎么这么快就将这个理论运用到实践的研究中去的?”

徐川笑着道:“我们不也还在研究吗?”

“目前来说,这只能算是个半成品,因为磁极化子电磁护盾生成器的极线过于紊乱,导致磁极化子场的引导率不高,这也导致了它对于等离子体的引导效率也达不到标准,后续还需要再进行优化研究。”

微微顿了顿,他的目光看向实验室中央的磁极化子电磁护盾生成器,接着道:“如果能够完全解决掉这个问题,那么对高功率微波、电磁辐射等粒子的防护将达到极致。”

说着,他看了一眼这位老院士,笑着道:“关于这项技术,欧阳蔀长应该很清楚,他没跟你说吗?”

一旁,欧阳振轻轻的摇了摇头,道:“徐院士您研究的这项技术太重要了,目前知道的除了您研究院内的研究员外,没几个人清楚。我这边也不是很清楚详细的信息,只知道一些大致的概念。”

“因为担心误导明院士的关系,所以也就没有提前告知。”

说是担心误导,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保密的关系。

等离子体·电磁偏转护盾技术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不弱于可控核聚变技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