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二十章 智真大師的機鋒

作者:三千年後知誰在
蕭峰臉色微變,萬沒想到智光為了隱瞞帶頭大哥的真實身份,居然選擇了服毒自盡。事情已經發生,無可挽回,蕭峰也只能搖頭嘆息而已。

先前領著蕭峰過來的小沙彌走了進來,見師父圓寂,也不意外,只是口唸佛號,長跪而已。

蕭峰見了小沙彌的反應,知道智光早就存了死志,暗道:“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智光大師,你這又是何苦?”

想到此處,一顆心冷了一小半,嘆息一聲,向智光的遺體行了一禮,退了出來。

蕭峰從禪房退走,沿著原路走出去,偌大個寺院原本還能看見幾個灑掃的小沙彌,如今已經全然不見了。整個寺廟安靜得像一個廢棄許久的古墓,埋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蕭峰正要踏出寺廟,一道平和的聲音從後響起:“蕭施主請留步,貧僧有話要說。”

蕭峰心中一驚,轉過身來,入目所見,一個看上去約莫四五十歲的中年和尚穿一身灰色僧袍站在他身後,面色平和。

蕭峰心中驚訝:以他的眼力第一時間就判斷出來這和尚並不會武功,內家、外家高手身上常見的特徵一點沒有,如何悄沒聲地出現在自己身後,而自己一點都沒有察覺到呢?

蕭峰之前也見過少林等一眾玄字輩高僧,還見識了那大輪明王出神入化的武學修為。但是這些高僧乍見之下固然有一股慈悲濟世、法相莊嚴的感覺,但是這種感覺一大半是流於表象。譬如那大輪明王,看上去寶相莊嚴,動起手來可是招招狠辣。

但是眼前這位中年和尚只是簡簡單單的站在那裡,卻給人一種無比自然的感覺,不同於武學宗師那種淵停嶽峙的壓迫力。倒彷彿與自然同為一體。

蕭峰只是粗通文墨,沒有那麼多心思去研究文章典籍,不然此刻他應該能想到一個詞“和光同塵”。

見來人氣度不凡,蕭峰不敢怠慢,連忙行禮道:“不知大師有何見教?”

對方來歷不明,不知深淺,蕭峰疑心對方是來找他追究智光之死,於是暗暗戒備。

那中年僧人還了一禮道:“蕭施主不必多禮。貧僧法號智真,智光禪師是貧僧的師兄。”

“原來是智真大師,失禮失禮。”

蕭峰聽了對方名號,更加不敢怠慢。

原來這智真禪師雖然並非武林人士,不涉江湖之事,在這北地卻頗有名聲。更有甚者,將其稱為活佛,因其佛學修為高深、善作機鋒。受過其指點的,往往於困頓之中,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不過,蕭峰本人卻是不太相信這些傳言,在他看來,人生之事都是其人自為,哪裡是三言兩語能夠預知的?

智真微笑道:“蕭施主遠道而來,如何匆忙便走?不在小寺用些齋飯再離去?”

蕭峰也不隱瞞,大大方方地說道:“大師容稟,在下此次前來是為了向智光大師打聽三十年前發生的一樁往事。此事關係到在下生身父母的血海深仇。蕭峰無心傷害智光大師,然而不想智光大師為了不透露當初殺害在下父母的領頭之人身份,竟爾選擇了服毒自盡。在下惶惑無地,祈大師明鑑。”

智光聽聞,似乎並不意外,只是微微一嘆:“一切皆緣有法,應作如是觀。師兄終究也是看不破,合當有此劫數,說來也是造化。”

蕭峰見了對方的反應,心中一動:莫非這智真和尚知道些什麼?

於是撩起衣袍下襬,鄭重其事地向對方下拜道:“蕭峰所為,並非是想濫殺妄為。只是想知道首惡身份,祈大師慈旨,賜下隻言片語,解蕭峰心頭之惑。”

智真道:“種宿因,得宿果。貧僧今日現身與蕭施主相見,也是介入了施主的因果。也罷,也罷,且隨老衲前來,自有分曉。”

於是蕭峰隨著智真一路穿廊過巷,進了一間清淨的禪房。

智真道:“貧僧平日為他人解惑,慣於祝禱。如今貧僧也為蕭施主占上一課,一切皆隨蕭施主之便,且看天意何為,蕭施主意下如何?”

蕭峰雖然內心疑惑,還是恭謹地朝智真行禮道:“乞大師垂憐。”

於是智真洗了手,拈一支信香,點燃,插到香爐內。隨即盤腿上了禪床,閉目打坐。

待得那一炷香燒完,智真禪師睜開了眼睛,念一聲佛號“阿彌陀佛”,伸手往那香爐內取過那一炷香的香灰,用手指沾了在地上寫了如下一段文字:

萬物一般,眾生平等。漢人契丹,一視同仁。恩怨榮辱,玄妙難明。當懷慈心,常念蒼生。

寫畢微微一笑,便閉上了眼睛。

蕭峰瞧著地下這八句話,怔怔出神,心想:“在佛家看來,不但仁者惡人都是一般,連畜生餓鬼、帝皇將相亦無差別,我到底是漢人還是契丹人,實在殊不足道。但我不是佛門子弟,怎能如他這般灑脫?”說道:“大師,到底那個帶頭大哥是誰,還請見示。”連問幾句,智真只微笑不答。

蕭峰見對方不再言語,心中一嘆,也不強求,暗想自己已經間接害死了智光,如何能再逼迫這與雁門關事件無涉的智真?何況人家一片好意,提點開解自己。

起身行了一禮道:“多謝大師指點迷津,晚輩告退。”

然後,蕭峰便起身離去了。

過得一盞茶的工夫,待蕭峰走遠了,智真這才緩緩地睜開眼睛,凝視著地上用香灰寫就的幾行詩,微微一嘆。

佛家的偈子,因為往往牽涉因果,不便直言,故而用一種晦澀難懂的形式寫出。與人啟迪之時,往往暗藏資訊,至於能否明悟,就看所求之人的緣分了。

方才蕭峰若是足夠仔細、足夠聰明,應當能從佛偈當中看出“玄慈”二字,正應心中疑惑。

只可惜蕭峰靈臺未明,心中疑雲盤繞,以至於無法參悟這其中機鋒。如此一來,江湖上便又多了一番不該有的風雨,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五臺山文殊院智真禪師,水滸中魯智深的師父。曾以片言預言了魯智深的一生,是一位真正有道行的高僧。出現在這裡算是和水滸一點小小的聯動吧,哈哈)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