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百二十九章 早日退休的夙願(1/2)

作者:張圍
陛下的吩咐很多,李道宗走出興慶殿的時候天色已入夜。

想著近日以來所經歷,又覺得宗室內部一團亂。

隨著韋挺被滿門抄斬,這件事就要點到為止。

李道宗出了長安城,騎在馬上,看著遠處的夜景。

官道上很安靜,夜風呼呼在耳邊吹著。

月光下看到一隊兵馬站在不遠處。

李道宗策馬上前,見到了李泰與李孝恭。

“父皇是如何說的?”

“唉……”

一聲嘆息,幾人無言。

李泰對自己的護衛道:“你們都先回去吧。”

一眾護衛散去。

眼前就剩下了叔侄三人。

李道宗這才開口道:“陛下是想要這件事到了韋挺這裡便點到為止。”

李孝恭問道:“那東宮如何?”

李道宗搖頭道:“這件事與太子無關,至少他們沒有得到太子的支援。”

李泰頷首道:“已經派人去捉拿李元昌了。”

“嗯,就這樣吧。”

李道宗感到很疲憊。

李泰與李孝恭一起去了驪山。

東宮的令牌至今在驪山,張陽將這個令牌放在書櫃上。

李玥皺眉看著,“看來夫君是不打算將這塊令牌交還給東宮了。”

“你父皇的女婿真不好當。”

近日來,李承乾過得很苦惱,東宮的令牌交給驪山之後沒有還回來,無奈道:“果然如此,當初就不該交給他。”

殿前的侍衛來報,“殿下,趙國公來了。”

連忙走到殿外,李承乾行禮道:“舅舅。”

長孫無忌面色凝重,“殿下,老夫前來有件事想問。”

“舅舅請說。”

長孫無忌雙手揹負,眼神盯著太子的神情,“李元昌與韋挺的密謀真與殿下有關?”

李承乾坐了下來,拿出一卷書信,“李元昌他們確實有交好孤的意思,但從未說過要謀逆。”

“這樣便好,宗室的議論太子不用在意。”

“讓舅舅擔憂了,不知身體如何了?”

長孫無忌撫須道:“如今好多了。”

皇宮內,王公公急匆匆從驪山來到宮中。

李世民眼神陰翳,“這件事太子參與了多少?”

王公公回道:“老奴命人查探過,太子確實沒有參與其中,從漢王封地的府邸中搜出了不少信件,漢王確實想要拉攏太子,但還沒來得及。”

“嗯,朕知道了。”

李世民長出了一口氣,整個人也終於放鬆了下來,“你回驪山吧。”

王公公躬身行禮,“老奴告退。”

李世民重新坐下來扶著額頭幾次深呼吸後,又劇烈地咳嗽起來,一旁的宮女遞上一碗熱茶。

茶水入口之後,這才覺得舒服很多。

等李君羨走入殿中,李世民沉聲道:“找到李元昌了嗎?”

李君羨稟報道:“找到了,去潼關的官道就被拿下了。”

“嗯,發配去遼東,朕不想再看到他了。”

“喏。”

皇帝是冷酷的,皇家也是冷酷的,在陛下的一次次地吩咐下,一場隱患消弭於無形。

將漢王李元昌貶為庶人,再將其流放。

至於漢王的封地的那些同謀,皆被抄斬。

宗室中人因此膽寒。

總會有這麼幾個尋死的出頭鳥,他李世民是什麼人,往後誰敢再有二心?

大唐的社稷又一次在風雨飄搖中被扶住了。

長安城內,李治與狄仁傑看著張柬之摟著一個藍眼睛的胡姬,那胡姬還將自己的衣衫撩開了,故意撩撥。

張柬之愈發地沉淪。

李治扭過頭不想再去看這個傢伙,“要是以後再幫他,我就一頭撞死!”

狄仁傑也道:“能被女色左右的人,都是草包。”

倆人走回朱雀大街,想起近來發生的事情,狄仁傑道:“這兩年的還真是風雨飄搖。”

李治看了眼身後的公孫小娘,從那手中拿過了水杯,擰開木頭做成了圓蓋,“這是驪山新制的保溫杯,我殿內還有,讓人送個給你。”

狄仁傑擺手道:“驪山的學識說過守恆定律,這世上不存在長久保溫的杯子的。”

李治笑道:“當然不存在了,這種夾層的木杯能夠減緩熱量的流失而已,儘可能地保持水杯的水溫。”

午後的清閒時,暫時不用去刑部做事,狄仁傑自在地找到一塊陽光直射的樓臺,坐在窗前,享受著溫暖。

李治雙腳擱在一張胡凳上,閉著眼躺在椅子上,“現在長安城的各個酒肆都換上椅子了,真好。”

樓臺內還有幾個弘文館的生員在討論這一次科舉。

公孫小娘靠著門站著,也嗮著太陽享受著這片刻的溫暖。

“狄仁傑,你打算什麼時候參加科舉。”

“再過三年才到能夠科舉入仕的年紀,我現在才十四歲,當是不著急的。”

李治笑道:“再過三年,也不知道科舉會不會換一副面孔。”

一個女子端著茶水放在桌上,她故意將身體靠近晉王一下,頷首將姿態放低,寬鬆的衣襟便會往下落。

這一幕被公孫小娘看在眼前。

不過李治和狄仁傑都沒有看她一眼。

這個女子小動作倒是挺多,公孫小娘輕笑一聲,她在晉王面前這般作態,真是自討沒趣。

到了,貞觀十六年的七月,驪山工廠的裝置又進行幾次改進,將車間內的設施改成專門用來生產鐵軌的裝置。

紅彤彤的鐵條從爐子的口中拉出來,拉到一個壓鑄的大鐵塊下方,進行壓鑄之後,隨著鐵條的傳動,到了下一個環節,會有兩個大滾輪反覆碾壓,直到鐵軌足夠筆直。

閻立本不敢將火車的速度調得太快,在穩定與速度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如此一來即便是鐵軌有點坑窪之處,在火車保持穩定的速度前提下,也能夠平順地行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偶有波動,也不會出現軌的情況,這是這兩年中得出來的經驗,也可以給車間鑄造鐵軌之時能夠留有足夠的操作餘量。

驪山上,張陽還在憂心現在的市場情況。

李玥看著現在的賬目,一時間也沒有說話。

小武與小慧倆人端坐在老師與師父的面前。

張陽道:“現在的經營已足夠龐大,關中的市場是有限的,如果不擴大規模,他們會不斷地壓低價格,我們要加大出口,增加規模,不加大規模只能不斷壓價,形成內卷之後苦的還是勞作的普通鄉民。”

“夫君說得在理。”李玥放下眼鏡揉著眉間道:“光是河西走廊一地的出口還是不夠,而且貨物出關的效率也不夠。”

從小武與小慧的賬目來看,現在關中各縣都在清理庫存。

長安城有百萬人口,供給勉強能夠週轉,可算上關中東面的左輔二十四縣,巨大的生產力全部流向長安城也不見得是好事。

“小武,你將我們的人事安置圖表拿來。”

“喏。”

小武腳步匆匆地離開,他從藏書閣中拿出一張圖表,在桌案上鋪開。

張陽看著圖示低聲道:“安排一個銷售團隊吧。”

“如何安排?”

“各縣出人手,派人遊走中原各地,將關中的貨物賣出去。”

李玥遲疑道:“中原本就有商販。”

張陽搖頭道:“靠那些商販不行,他們這些人行商沒有固定的路數,也沒有具體的價格,多是到了一個地方,用經驗來判斷物價,而且更難管。”

“如果我們可能掌握貨物的流動,那就能掌握價格,收集中原各州府的購買力情況,往後統一調整價格,價格統一便顯得更為關鍵,關中貨物需要有足夠好的信譽。”

“先將貨物運出去,運出去之後在各州府安排能夠存放貨物的倉庫,如此一來能夠增加流轉的效率。”

小慧重重點頭,“弟子這就去給各縣寫書信。”

李玥叮囑道:“用你師父尚書左丞印信。”

“嗯。”

小武與小慧一起去安排接下來的事宜。

張陽抬頭看著藍天,想著睡他一個下午,誰也別想來打擾自己的休息。

小慧與小武一起給各縣擬定了書信,具體的事宜驪山不參與了,讓各縣自己去安排。

他們的作坊是在驪山指導下建成的,銷售環節就只能他們自己來,驪山頂多給他們出一些方針,具體如何落實就要看各縣的行動能力了。

如此一來自然會優勝劣汰,個人能力與團隊能力的差別很快就體現出來了。

首先是華陰縣的腳步最慢。

藍田縣做得是最好的。

今年的科舉揭榜,有不少人被淘汰。

今年驪山畢業了八百個學子,還要再招收一千人。

許多科舉落榜的學子各尋出路,有的去了驪山,有的去了各縣。

與驪山一脈相承的是招收人手方面有特長的人做自己的特長的事。

貨物的排程,銷售的能力,各縣都要進行考核,以此來挑選人才。

當生產達到了一定規模之後,能力的重要性便開始凸顯。

那些科舉落榜的學子紛紛進入了貞觀院內,驪山偏偏在科舉之後,來吸納這些落榜的學子。

各縣也在這個時候吸納人才。

在吸納人才方面,別說驪山了,各縣需要各個方面的人才,就差和朝中撕破臉皮搶人。

在生存與壯大的利益面前,關中各縣才不會看朝堂的臉色。

今年的張柬之總算是及第了,但也是勉強及第,朝中給他在秘書監給了一個小吏的位置,平日裡做些整理卷宗,遞交文書這類的雜活。

天可汗平日裡都會與長孫皇后在太液池散心。

到了夜裡,這位四十四歲的皇帝邀請了程咬金,牛進達,秦瓊,尉遲恭,還有梁建方等朝中將領一起在興慶殿用宴。

宴席上,群臣喝著酒水,大聲說著當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