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各縣的縣丞談著話。
這兩個姑娘面色嚴肅,談吐的語氣與尋常人不同。
“今年驪山要接收一千五百個學子,各縣的名額還是老樣子,十三歲以上十五歲以下,總數三十個。”
幾個縣丞各自思索著自己縣內的人口。
小慧又道:“如有富裕且招收不滿的,將名額下放,當然了各縣既然與驪山有合作,我們能夠讓你們互相調換名額,可此名額不能外賣,如有售賣名額牟利的,一經發現,再不合作。”
“怎麼會呢?”涇縣的縣丞擦著額頭汗水,“驪山給我們的方便已是這麼多了,我們怎會自斷後路。”
“對呀對呀。”
聽著幾個縣丞議論,小武又道:“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入學之後各縣的學子待遇與外招的是一樣的,這是建立在我們經營有限的條件下。”
小慧接過話語補充道:“驪山向來不在意學子的出身與來路,驪山打算選址,在外建設一個大書院,驪山的土地本就是有限,如各縣多餘的土地能夠用來建設書院,可以書寫文書交給驪山。”
眼看這幾個縣丞又要說話,小武打斷道:“下一座技術院要能夠收攏三千學子,佔地兩千畝左右,還要修建高樓。”
聽到這個要求,幾個縣丞又沉默了,兩千畝地可不是小數目,更不要說還要修建高樓。
渭南縣的縣丞心裡犯了嘀咕,問道:“誰家建房子要兩千畝地呀?這是要修一個城?”
三原縣的縣丞低聲道:“這就是建一座城呀。”
餘下幾位縣丞也是神色凜然,建一座城?一座專門用來讀書學技術的城?
這聽起來就覺得不可思議。
本來各自都只是一個小縣,能管好就不錯,還要再建一座城,這是要多少的人力物力呀。
這幾個縣丞頓時沒了興趣,也不再議論了,大家都達成共識,要是在自家縣邊上建一座城,且說能否給自己的縣受益,往後的麻煩很可能也會接踵而來。
出人出力,說不定最後也撈不著好。
看眼前兩個姑娘,也沒說要給各縣什麼好處。
小武與小慧向各位縣丞行了一禮,也就離開了。
十二縣的十二位縣丞走出了驪山村外的臨時官邸。
“此事是不是與京兆府尹知會?”
講話的是富平縣的縣丞,這人向來沒什麼主見。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