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七十二章 那就拯救世間(1/2)

作者:張圍
再看許敬宗的表情,很是真誠,自責都快到骨子裡了。

張陽安慰道:“你也別太擔憂了,溫挺不是禮部的人,你大可以撇乾淨。”

“縣侯說笑了,當初溫挺幫助大安拿下了高句麗都城,還不求回報,就算他現在不想著要回報,下官也將他當禮部的自己人,他的死活禮部管定了。”

話音剛落,李孝恭的大手掌重重拍在了許敬宗的肩頭,以示肯定。

有情有義的人都是值得佩服的,尤其是許敬宗這一番話,讓李孝恭想起了當年的英年早逝的生死之交。

許敬宗又道:“溫彥博老先生有交代,說是他家後輩全聽縣侯安排。”

張陽點頭道:“他老人家確實這般說過,只要拿下了高句麗,溫挺等太原溫家的後輩都可以聽我號令。”

這是一支不小的力量,溫老先生不顯山露水,老人家當年的人脈很廣,門生舊故眾多。

老先生已經過世了,禮部雖說履行了承諾,這支力量也不能輕易動用。

人情是有限的,有些時候用過一次便少一次。

老先生留給驪山的力量只能使用一次,人走了人心也散了。

再大的人情只要幫一次也就還清了。

所謂聽從驪山號令,老先生又不在,那就不過是個人情而已。

許敬宗低聲道:“下官想請縣侯書信一封送到遼東,讓溫挺就此收手,禮部去信勸不住他,只要縣侯一句話,他定會收手的。”

張陽心中對溫老感覺是複雜的,一來敬重這位老先生的立場,二來敬重多於交情。

“我不打算寫信給溫挺。”

“啊……啊?”

許敬宗一時間語窒,腦海中確認了好幾遍是不是聽錯了,又道:“縣侯?”

張陽清了清嗓子又道:“殺就殺吧,沒什麼大不了的,他開心就好。”

“可是朝中……”

“老許,你的目光不能這般短見,朝中那些傢伙是讀什麼書入仕為官的?是聖賢書。”

“……”

許敬宗愣在原地,瘋狂思索著接下來的對策,甚至已經想好了告老辭官的藉口。

張陽對他道:“百濟與新羅向來都是東海的禍亂根源,若這兩片地方不平定,高句麗也難以安定,可對?”

回了回神,許敬宗想哭的心都有了,“縣侯難不成還要溫挺去拿下新羅?”

“那是自然,不僅在這個時候不能勸溫挺收手,還要繼續進取新羅,秋季的時候我會讓人送些火器過去,讓他打個痛快。”

說著話,張陽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畫著圖,“遼東南下這個地界便是東海的邊陲之地,大唐也需要秉承著一統的理念,將陳舊的落後的分封觀念拋棄掉。”

“我們用劃分郡縣制,進行教化,遼東的南面半道肅清穩定之後,往後不論是向北挺進或出海,都有巨大的益處。”

李孝恭瞧著張陽的圖,這小子隨手一畫就能將遼東地形畫得這般詳細,到底是看了多少遍,果然是他早有謀奪之心。

他說得很對,從地勢上來看遼東半島很重要,乃是中原的東大門,事關大唐的東面能否高枕無憂,也正如他所言,北進或出海都是上上之選。

往後若再有戰端,中原便不用再被動防守,或者出關平亂。

李孝恭又覺得張陽想得太輕巧了。

自漢以來遼東動亂頻發,不是沒有原因的。

出了幽州,遼東的平原會逐漸收窄,並最終在燕山山脈的東端形成一條狹長的走廊,這條走廊一直向東北延伸,最終與遼河平原連成一體。

這種地勢是最容易屯兵防守的,一旦有勢力在遼東盤踞窺伺中原便是一個棘手的存在。

要治理談和容易,李孝恭覺得張陽想得太簡單。

當年司馬懿徵遼東殺了多少人,到了之後幾年,還是恢復了混亂的局面。

楊廣東征又如何?

李孝恭眉頭緊鎖,換了姿勢又成了一個雕像。

張陽已經習慣了將事情一股腦說給許敬宗,之後的事情全交給他去辦。

一改之前的糾結神色,許敬宗神色堅定又果決,“他們只是想要維穩,不思進取,當該讓這些人警醒。”

張陽頷首道:“老許,我們不該瞻前顧後的,既然他們不進取,我們就要更加奮進,如果他們想要沆瀣一氣,我們就要拯救大唐,拯救朝堂,如果所有人都想要毀了世間,我們既要拯救自己,也要拯救大唐社稷。”

許敬宗激動得都快哭了,他吸了吸鼻子感動道:“縣侯真乃我輩楷模,下官受教。”

張陽重重點頭,“縱是前路崎嶇,我們也要一往無前。”

“縣侯說的是,要一往無前!”

許敬宗像是在給自己打氣一般,他堅定道:“這遼東,以後就是驪山的!”

“嗯?”

“不!是大唐的!都是大唐的。”

張陽這才滿意點頭,目光看向他手裡的一卷紙,拿在手裡好久了,激動的時候用力過度,此刻有些褶皺。

“這是……”

聞言,許敬宗這才回過神,匆忙打開了這張圖,“忘了與縣侯說了,經過昨日的朝議,陛下已決意西征大食,往後不只是馳援波斯了,而是大唐要西進。”

“好事呀,我等當慶賀之。”

紙張鋪開是一張巨大的地圖,地圖一直擴張到了波斯地界,上面有四五條行軍路線。

許敬宗又道:“這張圖是裴行儉都護安排人送來的。”

說起打仗,李孝恭也來了興致湊上來仔細看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由裴行儉這個安西都護府的都護組建的隊伍,唐人,西域人,突厥人,波斯人,高昌人,還有諸多西域的舊部組成的一支大軍。

梁建方將軍的大軍到了之後,現在聚集在波斯的兵馬至少有六萬。

還有王玄策已經在吐蕃借到一萬兵馬,正在討伐天竺人。

如果這一次討伐天竺順利,王玄策帶著借來的兵馬順路也來馳援,那麼吐蕃人也會參與這場大戰。

這是一支由中原各族力量凝聚起來的大軍,所有人一致對外。

從一開始的馳援波斯抵禦大食,現在一改先前的局勢,改成以大唐為首諸國諸部大軍匯聚在一起,在波斯展開一場中亞大戰。

張陽低聲道:“現在的局勢便是中原各族凝聚在一起對抗外敵,多半是一場驚世大戰。”

少有的作戰規模,少有的作戰參與範圍之廣。

許敬宗又道:“大食人最快在秋季動兵,說是已經集結了六十萬大軍。”

李孝恭著急地一拳打在地上,“若老夫再年輕十歲,定要奔赴波斯滅了他大食人。”

張陽扶了扶他的腰背,笑道:“您老這腰背騎馬都夠嗆,還是罷了。”

李孝恭索然一嘆轉過身不再看地圖。

天可汗威名享譽四海的好處此刻也體現出來了,李世民可以指揮突厥人,西域人,也可以指揮吐蕃人。

這些人都還未真正地歸心與同化,往後總能努力再努力。

李孝恭又問:“大食人哪裡來的六十萬大軍?”

許敬宗拱手回道:“河間郡王有所不知,大食人前幾年一直在打仗,他們的地盤擴張很快,說是有六十萬大軍,其中投降大食人的小國也不少,徵收而來的人口也可用於作戰。”

“在梁建方大將軍眼中大食人不過是群散兵遊勇,不足為懼。”

“呵,梁建方?”

李孝恭冷哼道:“當年老夫馳騁天下之時,他不過是個小小裨將。”

許敬宗又道:“陛下還未定下後續馳援西征的將領,朝中對此事的議論頗多,依舊很多人主和,他們覺得馳援波斯便可,不可輕易與大食人開戰。”

張陽的目光看著行軍路線,戰爭是雙方的事情,就算大唐想要議和,也要看大食答應不答應。

“穆斯阿布那小子也回大食了吧。”

許敬宗點頭道:“從腳程來看……該到了。”

聽著許敬宗稟報完波斯的事情,裴行儉暫時還不能回來,梁建方需要他幫忙治理波斯與整頓兵馬。

給王玄策的時間並不多,吐蕃的一萬兵馬都是他借來的,能打多久還不好說。

所以平滅天竺一戰必須速戰速決。

張陽嘗試著用老師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考慮到最壞的情況,王玄策短時間無法掃平天竺,他就要在天竺殺出一條路,然後直撲波斯,在最快的時間內與裴行儉兵合一處。

如果裴行儉與他的默契足夠好的話,可以與王玄策前後夾擊天竺。

這要建立在裴行儉能夠分兵的基礎上。

自己並不在波斯地界,訊息來得遲緩,可能朝中再等到訊息時,王玄策就已經把他們滅了。

許敬宗又將地圖收起來,“此圖還要拿給中書省那些人看,下官就先告辭了。”

張陽微笑著道:“你注意休息,不要太勞累了。”

臨走前,許敬宗又叮囑,“陛下又在催火炮了,還望縣侯抓緊。”

“讓陛下放心。”

看他行禮後腳步匆匆離開。

驪山的生產任務很重,朝中鑄造火炮用的鐵桶,底火裝置只能交給驪山造。

壓力比當初小了很多,雖說一下子拿不出一萬門火炮,三兩千還是沒有問題的。

況且驪山的工廠改建後,效能比之以往更好。

看李孝恭還痴痴地看著許敬宗的背影,張陽低聲道:“如此望眼欲穿,陛下也不會讓河間郡王去波斯的。”

“老夫回想往昔,那些年當真快活。”

“您現在不也挺快活的。”

李孝恭搖頭一嘆,又吃了一顆葡萄。

“沒熟的葡萄少吃點,別壞了肚子。”

“嗯嗯。”

他點著頭還在往嘴裡送著葡萄。

驪山的幾座工廠正在運作,李泰在連線蒸汽機輪子處裝了幾個連線杆。

只要輪子帶著連線杆轉動,車間就可以緩慢地運作起來,鐵料經過煅燒之後,會有一個大鐵塊放下來,重重地壓在通紅的鐵料上,這是第一次鍛打,之後便交給後方的鐵匠反覆鍛打。

每一次敲打,都會有一些黑色的雜質脫落,如此反覆煅打之後再要回爐子重新燒。

第二個爐子內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