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七年,
正旦。
長安,天子自九成宮巡幸而返,在太極宮中舉行隆重正旦大朝會,接見四方使者朝賀,稍後舉行宮宴。
宴會上皇帝李世民很高興,招來太子在身邊,對他小半年的留守監國表現非常滿意,當著中外諸人的面大加讚賞。
平時很少喝酒的皇帝今天破例多喝了幾杯,藉著酒勁,紅光滿面的皇帝宣佈了一道詔令。
分封諸王,賞賜功臣。
皇帝舉著犀角瑪瑙杯,站在殿上朗聲道,“周封子弟,八百餘年,秦罷諸侯,二世而滅。呂后欲危劉氏,終賴宗室獲安,封建親賢,當是子孫長久之道。”
“今朕定製,以子弟荊州都督荊王元景、安州都督吳王恪等二十四人,又以功臣太子太師趙州刺史長孫無忌、尚書左僕射宋州刺史房玄齡、太子太傅齊州刺史秦瓊、太子太保江州刺史武懷玉等二十四人,併為世襲刺史。”
此言一出,殿上很震驚。
皇帝要分封,去年就動作很大,知曉內情的大臣也不少,甚至也知曉皇帝還要世封功臣,
可都以為這事還早,或者說這事又是雷聲大雨點小,
豈料還真就突然下詔了。
而且跟之前傳聞的那些內容還不一樣,比如之前傳聞荊王等皇弟是要分封到黔中南中等地去,李恪等皇子則也是分封到巴蜀嶺南等地的,
世封刺史的功臣聽說原本也只有十二人,
如秦瓊本是封瀛州,也有說封徐州,但這次卻是封齊州刺史,再則就是世封功臣達到二十四人,
基本上得到過實封食邑的功臣,除了裴寂王君廓羅藝等因謀亂叛亂被誅殺或除爵的,這次都在世封之列。
二十四位皇弟、皇子分封刺史,以州為國。
二十四位功臣,分封為刺史,子孫世襲。
殿上不少大臣聽聞,都變了臉色,覺得皇帝這分封太過突然,難以接受,禮部侍郎李百藥就立馬站了起來要進諫,
結果皇帝直接一擺手,
“今日新年正旦宮宴,開開心心,吃酒看舞,不談它事,”
“接著奏樂,接著舞!”
宮廷樂聲再次響起,教坊的舞女也接著跳舞,有殿中御史過來,讓李百藥坐下。
這一晚,皇帝喝的有七八分醉意高興而歸。
李百藥回到府上,立馬就研墨提筆寫奏疏進諫,
“臣聞經國庇民,王者之常制也,尊主安上,人情之大方。
思闡治定之規,以弘長世之業,萬古不易,百慮同歸。然命歷有賒促之殊,邦家有治亂之異,退觀載籍,論之詳矣。鹹雲周過其數,秦不及期,存亡之理,在於郡國·····”
李百藥提筆走龍蛇,洋洋灑灑寫下萬言諫書,希望皇帝不要開歷史倒車分封,尤其是不要分封功臣為世襲刺史······
這晚長安城,很多人無眠。
連位列世封刺史第一名的長孫無忌,也睡不著,坐在書房裡跟心腹、子弟們徹夜長談。
長孫無忌很不高興,甚至有幾分不安。
“臣披荊棘事陛下,今海內寧一,奈何棄之外州,與遷徙何異!”
國舅爺長長嘆聲,當今天子登上寶座,他功論第一,可在貞觀初短暫做了宰相後,一直不再得實職,領著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太師的虛銜到如今,但起碼還在長安,起碼還經常能伴駕左右,參謀諮議。
可現在皇帝賜封他為趙州刺史,雖說是世襲,但長孫無忌關注重點卻是趙州刺史。
難道皇帝這是變相的要將他棄之外州,要將他趕出權力中樞?
徹底厭煩他了?
趙州在河北,那也是中原腹心要地了,雖經歷隋末戰亂,但如今也是恢復的很快,子孫世封趙州刺史,這看起來不差。
可長孫無忌卻怎麼都覺得這有問題。
“得想辦法勸諫陛下。”
“怎麼勸?”
長孫無忌貞觀初一步登天為宰相,權勢無匹,以致於長孫皇后都屢屢向皇帝勸說,不願兄弟為宰相,為願家門過旺,免得盛極而衰,
這確實是事實,就算經歷這幾年,長孫家族在長安,在朝堂上,依然是極有權勢的,尤其是隨著高士廉的迴歸復相,長孫家族勢力又有抬頭。
假如皇帝真是因為長孫家勢力太大,以免將來外戚勢大,所以現在借這機會要把長孫家族遷到地方去,這時長孫無忌反對世封功臣,那就很不好了。
“找個合適的理由。”
長孫無忌想來想去,一位門客找了個理由,“怕子孫後代不肖,治理不好趙地,到時被朝廷責罰,輕則子孫殞命,重則斷絕祭祀,
這非朝廷善待功臣的初衷啊。”
長孫無忌一聽,很好,以退為進。
“阿郎,某以為這事阿郎可以找機會與皇帝當面說,”打感情牌,說往日舊情。
“最好是能請長樂郡公主找機會跟皇后、皇帝進言一二。”
長樂是皇帝嫡長女,也是長孫無忌親外甥女,還是未來大兒媳婦,她的身份,可以說的話很多,甚至可以直接跟皇帝表明,這是皇帝對功臣的不公,對長孫無忌的不公。
而且長樂公主不久後要嫁到長孫家的,公主可以跟皇帝說不想將來離開長安繁華之地,不想與父母分離嘛。
這一晚,長孫無忌和心腹、子弟們談了一夜,
趙州刺史,長孫無忌還真不稀罕,他只想當宰相。
平康坊,
這晚上李靖和妻子下了很久的棋,邊下棋邊聊天,李靖也在這次世封之列,世封濮州刺史,改封衛國公。
李靖倒是願意接受這個世封刺史,這位右僕射如今已經有幾分隱退之位,他向來謹慎小心,
年紀大了,越發想要幾分安穩,兩個兒子,老大德譽是個沒太大能力的,長安雖繁華,卻也是權力的角鬥場,沒本事的很容易就被人圍攻撕碎。
若是真能去地方,或許倒是件好事。
尤其是老大德譽,要沒有李靖庇護,他很容易出事,去了地方,可能反而安全。
“聽說懷玉倒是一直很反對世封功臣刺史?”張出塵手拈棋子問丈夫,
“嗯,他是站在朝廷角度上考慮的,懷玉一直是中央集權派,”
“可我聽說懷玉也支援分封的啊,”
“他那個分封,跟蕭瑀的分封完全是兩回事,其實打著分封的皮,內裡卻是中央集權,把諸王分封到邊疆,甚至那些羈縻之地,那哪是分封啊,真有幾分流放的味道了,
把諸王分封到那些邊疆去,就是為朝廷幹髒活守門戶的,還能免的他們在京師招搖生事,更不會危及儲君,京師的朝堂政治都要清明幾分,”
“那這麼說懷玉反對世封功臣刺史,其實也是站在朝廷中央集權的角度來考慮的?”張出塵若有所思。
“確實就是這樣,”
“那阿郎覺得這次陛下都已經頒下詔令了,那這事是否還會有變數?”
“難說,但我估計,這次的分封估計很難真正實行的下去,也許要不了多久,會下詔停封。畢竟陛下這分封法,本就沒得到多少人支援,突然下詔,可反對者眾多,陛下又不是那種真正一意孤行剛愎自用之人。”
張出塵嘆氣,“那阿郎豈不是白高興一場。”
“實在不行,過幾年,我想辦法把大郎二郎都外放到地方上去吧,讓大郎去嶺南如何?”
“你真捨得?大郎也不是那種能吃的了苦的人,而且他的本事你也知道,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就算給他謀個刺史,他也未必乾的好,倒不如在京領個閒職,輕輕鬆鬆,”
“長安啊,不是什麼好地方,到處都是旋渦,一不小心就捲進去了,我怕大郎拎不清。”
夫婦沉默。
對這個大郎,夫婦也是操碎了心,有時覺得沒什麼野心和本事也挺好,但有時又擔心沒本事將來不足以站穩腳跟,不足以帶領李氏家族走下去。
東宮。
皇帝回來了,承乾也就不需再監國,身上的擔子也輕鬆了不少,但經歷了這小半年的留守監國的經歷,他也成長了許多。
考慮事情,站的角度更高,考慮的更全面了。
就如今天父皇突然口宣聖旨,詔令分封,分封二十四位宗王為世襲都督,二十四位功臣為世襲刺史。
二十四位實封功臣裡倒不全是異姓,河間王李孝恭、江夏王李道宗這兩位宗室,也名在其列。
一人獨上西樓,
新年初一的夜空沒有明亮的月,
夜黑星稀,
寒風刺骨,
承乾獨立西樓,冷風吹的人越發清醒幾分,
對於突然的分封詔令,承乾思來想去,心中是持反對意見的,他覺得如果能按老師懷玉的法子分封,還是不錯的。
而皇帝如今的這分封法,其實就是蕭瑀的諸王分封,加上皇帝的分封功臣,諸王和功臣,都封在中原內地啊。
如荊王元景,分封為荊州都督,子孫世襲荊州刺史,以荊州為國。
再比如三弟吳王李恪,分封為安州都督,子孫世襲安州刺史,以安州為國。
一下子分封出四十八個州,子孫世襲刺史。
天下三百餘正州,這就去了六分之一,承乾覺得這早晚會是個隱患。
可皇帝旨意以下,他又該怎麼辦?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