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拜相
作者: 木子藍色
第271章 拜相
長安。
李世民在東宮與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高士廉這四大天王議事。
參與議事的還有侯君集、張亮、周紹範、馬周。
“封德彝要不行了,”李世民感嘆著道,新年過後,右僕射封德彝在尚書省突然中風,被皇帝派人用御輦抬回家的,一病不起,越來越嚴重。
他的病情嚴重,直接癱瘓,手不能動口不能言,御醫們都束手無策。
對於封德彝,李世民還挺賞識的,甚至一直認為他對自己忠心耿耿,他不知道封德彝當初雖曾兼天策府司馬,對李世民進效忠之策,可暗裡卻又支援太子建成。
只是他一直做的非常隱秘,李世民一直不知道。而拜為右僕射後,封德彝更是拉攏房玄齡高士廉,把左僕射蕭瑀架空,經常弄的蕭瑀在皇帝面前下不來臺。
可惜這個奸詐如狐的傢伙,卻突然中風倒地,此時不過六十歲而已。
中書令房玄齡和侍中高士廉也都覺得很遺憾,他們做宰相時間不長,跟左右僕射打交道,都更喜歡封德彝,覺得他能幹,而且能協商,比蕭瑀更好相處配合。
“朕已經派人去涇州向武懷玉求丹藥了,也不知道來不來的及。”
話還未落,外面內侍來報。
右僕射封德彝之子封言道向尚書省報父喪。
封言道今年十一歲,封德彝的嫡長子,幾年前李淵就把剛出生的第十二女許給了封德彝兒子,與宰相結為兒女親家。
李世民感嘆一聲,“把去涇州問丹藥的使者追回來吧,”
“為封相輟朝三日,追贈司空,賜諡號明,特旨封言道不降等襲封密國公之爵!”
“給羽葆、班劍、鼓吹二十人,羽林一百二十人護送下葬。”
右僕射封德彝一死,如今尚書省倒是百官無首。
之前左僕射蕭瑀與右僕射封德彝不和,後來又跟侍中陳叔達在殿前爭吵,甚至擼袖子幹架,氣的李世民推翻御案甩袖而去,後來便乾脆把蕭瑀罷相。
蕭瑀罷相在家,氣的也是大病一場,李世民聽說後又覺得有些過意不去,回頭想想蕭瑀其實也為大唐籌劃獻策,勞苦功高,於是下旨加封太子少師,之後還把長女襄城公主許配給蕭瑀長子蕭銳,結了兒女親家。
但蕭瑀也還是退居二線,沒再授予實職。
可現在封德彝也死了,尚書省總不能一直沒人。
“玄齡、如晦,你們二人來接掌尚書省,分任左右僕射。”
房玄齡推辭,表示左僕射為百官之首,需要一個德高望重的人擔任此職,臣未在尚書省任過職,資歷淺薄也無此威望,他舉薦仍復蕭瑀左僕射之職。
杜如晦也表示自己僅是兵部尚書,沒資格任右僕射。
這兩位皇帝心腹,都不想馬上坐到那顯要位置上。
李世民其實不太願意讓蕭瑀再拜相,這老頭有時太拗,不止一次在殿上跟大臣爭吵,與陳叔達差點大打出手,跟封德彝這右僕射也經常針鋒相對,甚至尚書省的官員們也大多跟他不和。
就連與中書令房玄齡侍中高士廉的關係也很不和睦。
雖然他確實忠心,但跟同僚下屬都協調不好,那還如何做百官之首。
“蕭瑀此人,嚴厲清正,卻不肯容人之短,不善與同僚下屬相處,”李世民嘆了幾聲氣,最後考慮許久,還是打算再拜蕭瑀為左僕射。
“那右僕射此職,你們推薦誰?”
真要說誰合適,那肯定是武德朝的那些宰相們較為合適,有豐富的經驗,但也正因他們是武德宰相,所以不太適合。
楊恭仁陳叔達宇文士及裴矩,都不在皇帝的考慮範圍之內。
李世民本來想讓房杜接手尚書省。
讓高士廉當,他也推辭。
蕭瑀復左僕射,高也不願意跟他搭檔。
杜如晦表示長孫無忌功高,可任右僕射。
皇帝在幾個心腹裡掃來掃去,最後看向有些躍躍欲試的大舅哥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年富力強,能力也很出眾,更加忠心可靠,而且他也明顯想要坐這位置。
“右僕射之位不能空缺,還要找一個能夠跟蕭瑀搭配的人,最好是年輕一些,多承擔尚書省事務,
無忌,你來當尚書右僕射。”
“陛下,臣資歷不夠。”
長孫無忌是吏部尚書,這雖是六部之首,但之前宰相都還不是,突然就成右僕射,有些迅猛。
“伱不要把這當成封賞,這是責任,尚書右僕射不好當,主理行政,天下大至兵馬錢糧小至州縣官員任免,均是職責所在,這個位置要年富力壯之人才能做好,封德彝就是倒在尚書省公房裡的,他才六十歲,卻心力衰竭而死,
蕭瑀年紀也大了,一般人又跟他難以搭檔,你年輕些,多挑些擔子,也多尊敬禮讓他一些,一起配合把尚書省統領好。”
皇帝讓他不要再有什麼顧慮,拿出他們當年那股幹勁來。
長孫無忌頓時激昂,上前領命,拍著胸脯表示定不負皇帝期望。
吏部尚書空缺。
皇帝想了想,“如晦以本官兵部尚書檢校侍中,攝吏部尚書,仍總監東宮兵馬事。”
“陛下,臣分身乏術,難以承擔如此多要職。”
可皇帝還是讓他辛苦一些,沒有合適的人選前,寧肯先讓自己心腹兼著,也不輕易授予他人。
“刑部尚書劉政會需要調整,也要安排。”皇帝表示。
刑部尚書先前是調涼州都督李幼良回京擔任,然後又把靈州都督李道宗調回朝任刑部尚書,可很快又讓李道宗再任涼州都督,再換了太上皇元謀功臣劉政會暫代。
房玄齡舉薦左衛大將軍豆盧寬,他之前是殿中監,再任禮部尚書,再遷左衛大將軍。
侯君集則舉薦張亮。
張亮心跳加速,眼裡掩不住的期待。
可皇帝只是瞧了他們一眼。
“朕打算把安州大都督李靖調入朝任刑部尚書,兼太子左衛率,你們覺得如何?”
張亮心中一陣失落。
房杜沒馬上支援,卻也沒反對。
長孫無忌倒是表示支援。
“臣也沒意見。”侍中高士廉也道。
於是,皇帝決定就以李靖為刑部尚書兼太子左衛率。
“利州都督人選,你們舉薦一下。”
利州都督原先是李孝常,然後是羅藝之弟羅壽,這兩任都督,都是建成的人,如今羅壽捉拿進京,利州肯定要好好清理一下。
“臣舉薦韶州刺史武士逸,他原為益州行臺左丞,在蜀地任職數年,對蜀地較為了解,且此人較為能幹,政績向來不錯,”
舉薦他的人是右衛將軍張亮。
武士逸是武士彠的兄長,早年曾經輔佐元吉留守太原,還曾被劉武周俘虜過,但他被俘後還能刺探劉武周情報,然後秘密傳給長安,幫助大唐收復太原,之後到益州大行臺任職,表現確實不錯。
武家以前是太上皇心腹元從,但如今武士彠已經獲得新皇的認可,特別是武家年輕一代的武懷玉、武懷義兄弟倆,更是深得皇帝賞識,剛剛武懷玉還平定了羅藝叛亂。
李世民倒是覺得調武懷玉去做利州都督更合適了,畢竟他剛平定羅藝叛亂,現在卻清理羅壽都督過的利州,很合適。
不過這念頭也只是一瞬,武懷玉去鹽州還有重要任務。
“玄齡如晦無忌你們覺得呢?”
“武士逸確有治才。”
幾人都支援。
“好,那就調韶州刺史、宣城縣公武士逸為利州都督,”
皇帝目光在張亮臉上一掃而過,最後沒忘記安撫下這個心腹。
“進長平郡公右衛將軍張亮銀青光祿大夫,兼安州大都督府長史。”
“玄齡,中書省儘快擬詔。”
皇帝交待,要儘快把拜相詔書流程走好。
一日拜三相。
蕭瑀復拜左僕射,長孫無忌拜右僕射,杜如晦檢校侍中。
經過這番調整。
如今中樞,左僕射蕭瑀,右僕射長孫無忌。
中書令房玄齡、侍中高士廉,檢校侍中杜如晦。
僅剩下了五位宰相。
杜如晦還一人身兼吏部和兵部兩尚書,裴矩為民部尚書,溫大雅為禮部尚書、李靖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為左衛大將軍盧寬調任。
御史大夫杜淹、殿中監宇文士及、內侍監張阿難、秘書監陳叔達。
尚書左丞魏徵、尚書右丞戴胄、大理寺卿孫伏伽。
皇帝心腹馬周,被授予門下省重職給事中,正五品職,分判門下省日常事務,具體負責審議封駁詔敕奏章,有異議可直接批改駁還詔敕。
馬周從皇帝參謀,真正走到了中樞前臺。
一連串的詔書頒下。
封德彝剛下葬,秘書監陳叔達母親去世,上書請丁憂,皇帝准許,秘書監空缺,皇帝最後任命尚書左丞魏徵守秘書監。
韋挺接任尚書左丞,王珪為黃門侍郎,溫大臨再拜中書侍郎。
當武懷玉收到這些訊息的時候,他已經率人馬沿涇河出蕭關,抵達靈州,住進了之前僑置靈州城中的鹽州衙門。
聽說族中三叔武士逸升了利州都督,武懷玉挺高興,從下州升中都督,正四品下,升正三品,連升三級官職。
武家出的第二個都督。
如今武士彠是涼州都督,武士逸利州都督,武懷玉鹽州刺史,還有個武士稜是司農卿,武懷義是瓜州都督府司馬,武士恪神機坊署令。
家族越來越興盛了。
隨著訊息一起到來的,還有皇帝特賜給武懷玉的三十鋌黃金,以及一道聖諭。
張阿難的義子張輔國站在堂上,以皇帝李世民的口吻道,“朕聽說你們抄沒羅藝等叛逆家產時,私自扣留了一些,還私藏了一些美人,
不過聽說你已經把這些錢財都用做朔方局的公使錢,這次朕就不追究了,還有那些美人,你可以挑四個留下,其餘的一半送京一半招募入局······”
果然一切都逃不過皇帝法眼,一切盡在皇帝掌握之中。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