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四十章 忙忙碌碌蜂窩煤工坊【第七月(1/2)

作者:俊秀才
大相國寺遣散的僧侶高達兩千多人。

海悟方丈只買了一千張的度牒,那麼就有一千多人沒辦法留下。

除去兩百多人願意還俗回家,過尋常人的生活外,其餘的僧人都不願意回到塵世。

他們全部在大相國寺面相佛祖金身雕像拜下,不肯離開。

留下來的和尚之中,無論是年齡大的,還是年輕的,見狀都有一種兔死狐悲的感覺。

他們紛紛懇求海悟方丈和一群長老們,希望能儘量留下這群僧人。

海悟方丈和長老們在大相國寺固然是一言九鼎,可遇到這樣的情況,也不可能用強硬手段。

經過了一番討論,他們終於找出了一個權宜之計。

那便是這七百多僧人,全都被安排到大相國寺的各個店鋪產業方面做事,相當於是他們僱傭的人,而不是寺裡僧人。

這些人仍舊必須保持出家人的飲食和早課晚課習慣,不得違反寺廟清規。

只有保持這樣的狀態,大相國寺才承諾會在未來五年時間裡,陸續的給他們買度牒,讓他們迴歸大相國寺。

這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好歹也是讓這群僧人有一個安身之地,而且就在寺廟周圍做事,沒有離開自己的“家”。

大相國寺的這個策略,迅速的得到了其餘的寺廟道觀的效仿。

大家儘量的遣散人員還俗,但不願意走的,都儘量給予沒有身份的安排。

對於此事,朝廷都是知道的。

本來翰林院掌院學士馮玉強很不滿意,覺得執行不徹底,可是太后請他過去了一趟,他回來之後就絕口不提了。

沒辦法。

太后老人家都向他請求了,馮玉強再怎麼剛毅強硬,都只能遵從太后的意見。

見到太后為自己出面,大相國寺等五座最大寺廟道觀,都第一時間宣佈,將再次增加施粥的數量,歡迎窮苦人家來領取。

不但是他們,之前一毛不拔的許多寺廟道觀,也紛紛加大了援助規模,倒是紛紛的得到了民眾們的一致好評。

這一次,苗炎根本沒有跳出來。

他歡天喜地的拿著景和帝撥給了五十萬兩白銀,去繼續做積雪清路工程,以及對帝京府各地方民眾的扶危救難去了。

其實在苗炎來說,什麼清理積雪道路,都只是手段,不是最終目的。

他的最終目的只有兩個。

第一個,這些災民們不能亂,一亂起來不是生民塗炭,就是他們全部被斬殺,沒有第三條路。

想要讓他們不要亂,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有事情做,有事情做消耗體力,自然不會被容易煽動。

第二個,讓災民們不要餓死凍死。

不餓死簡單,給他們活兒做就可以。

想要不大規模凍死,清理積雪就能方便煤炭運輸過來,大大的緩解過冬壓力。

順帶著道路變得通暢了,別的生活物資從各個地方運過來,供災民和京城百姓們購買,也是保障他們生活的極好方法。

……

苗大人不但自己忙碌,他還不許裕王府的蜂窩煤工坊停下,甚至是催促得厲害。

裕王府蜂窩煤工坊已經決定要大規模供應蜂窩煤,但問題是這麼大的一個工坊,需要準備的東西那麼多,不可能一兩天就能做好。

包括了選址、招工、購買運輸各種材料、銷售等等。

首先第一個選址就讓人頭疼。

煤炭是個高汙染的行業,哪怕只是製作蜂窩煤,也會產生不小的汙染。

這樣的產業,你敢放在帝京城裡面?

這可是比煉製豬油要惹人憤怒多了,小心民眾們直接砸場子。

他們又不是做不出來。

放在帝京城周邊,那你也不能放在水源地,否則煤炭汙染水源了,帝京城的民眾們要鬧,官員們更要鬧騰。

太遠了也不行。

現在不斷下大雪,道路都難走,如果一旦發生道路堵塞,不能順利運輸到達各個有需要的地方,冷死凍死人的情況很快就會出現。

還是柳銘淇發揮了現代人的辦事效率,一天就把地方選在了距離災民聚集區五里路的地兒。

蜂窩煤工坊也沒有什麼講究,就用竹籬笆圍起大大的一塊地兒,裡面搭建起一個個臨時的棚子,便開始了生產。

這邊搭棚子的同時,內務府調運過來的第一批五千萬斤煤炭從倉庫之中運送了過來。

柳銘淇讓池三去購買的石灰也大量運送過來,黃泥這個東西最簡單,就在工坊周邊挖,要多少有多少。

那群為白糖工坊和造紙工坊製造修繕石磨的石匠們,被緊急召集到了這邊,開始大規模的製造磨盤,以用來磨碎炭塊。

帝京城內外的大小鐵匠工坊,這幾天也是忙得飛起,他們一邊要接朝廷給予的統一標準鐵煙囪單子,另一方面要接同樣統一標準的壓制蜂窩煤機器的單子,還有和石匠們一起合作做蜂窩煤爐的單子。

三個都有時間限制,而且帝京府的巡捕就守在門外,你要什麼他們都馬上給你調過來,只求你趕緊的打鐵打鐵再打鐵!

一時間,一個個鐵匠工坊都冒出了濃濃的黑煙,就連大雪都沒能遮掩得住。

為了能多賺一些錢,他們玩命兒的幹了起來,一天起碼都是勞作六個時辰以上。

可惜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裝置,不然壓制蜂窩煤的機器可以完全半自動化,也不用打造至少兩千個手工操作的機器那麼麻煩。

蜂窩煤工坊建造在災民區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又能利用這邊的閒散勞動力。

災民們的婦女和老人,在冬天都沒辦法出遠門做事兒,但近在咫尺的蜂窩煤工坊卻可以過來。

柳銘淇讓池三是來者不拒,只要還有勞動能力的,都可以進來做各種活兒。

有負責轉動磨盤將煤炭碾碎的。

有分配到去外面取雪來燒開後,以便混合攪拌原材料的。

有專門負責攪拌各種原料的。

也有力氣大的,負責壓制蜂窩煤的。

更有把做好的蜂窩煤堆放在棚子裡面,等待它自然乾燥成型的。

甚至還有專門為這上萬人做飯的。

等等等等。

唯一沒有讓他們全程固定參與的工序,便是混合三種原材料。

裕王府的僕人直接在一個防守嚴密的超大半封閉棚子裡面,將各種原材料分別放入漏斗推車裡面,然後就蓋上薄布推出去,讓工人們開始倒入壘起的坑中開始攪拌。

攪拌完畢後,再統一送到壓制的地方,進行壓制成蜂窩煤。

這樣在場的上百個裕王府僕人肯定很累,一天到晚忙下來差點都要累昏了。

柳銘淇不得不讓他們輪班,三天就必須換一輪,這樣才不至於讓他們做流水線做得崩潰。

老實說,這樣用一群拼湊出來的工人們,效率肯定不高。

一開始還有些雜亂無章,第一天做出來的蜂窩煤,至少有三分之一都不合格,而且數量還只做了幾萬個。

但任何的一個工坊,都是靠磨合磨出來的。

隨著他們越來越熟練自己的工序,蜂窩煤工坊在正式開工五天之後,便進入了正軌。

每天產出的蜂窩煤也因此屢創新高,從一天幾萬個到了現在的一天上百萬個,

……

柳銘淇過來看到的,就是一副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蜂窩煤工坊的環境很艱苦,就連臨時調過來主管的池三兒,臉上也是一片漆黑,一笑就只露出白牙齒,很有點像是黑哥們兒。

這裡的道路也很是泥濘,工人們許多忙得只能用跑的,所以時不時就能看到有人摔倒在地上。

柳銘淇進來便瞧見一個五六十歲的老大爺重重的摔在泥濘地上。

“他們受傷的多嗎?”少年皺眉問道。

“哪能不受傷啊,畢竟青壯很少,大多都是老人和婦人。”池三道,“每天都有幾十個各種各樣傷勢的,這幾天還因為意外死了幾個人呢。”

說到這兒,他稍微有點沉重,“不過殿下你也別太在意了,對於傷亡的人,我們是賠夠了銀子的。

他們這些人,出來做事就想到了困難後果的,大家都是為了生活,沒有什麼怨言。”

柳銘淇也嘆了一口氣,在現代你都不可能保證每個行業沒有傷亡,更別說在古代了。

大康朝雖然承平已久,而且攤上了不少的好皇帝,特別是現在的皇帝大伯,為了老百姓做了太多,但還是有那麼多吃不飽飯,為了生活去拼命的人。

連老人和婦女都是如此,更別說那些當家的男子了。

想到了這裡,柳銘淇再一次期盼起了紅薯。

憑藉著超高的產量,至少能讓每個家庭能吃上東西吧——都不求讓他們吃飽了,好歹能活下去就有希望。

池三此時岔開了話題,“這一次因為很急很急,我們給的工錢也不低,平均工錢是一百文一天,如果當天被監察人員認定做得好的、努力的,會再加五十文。

除此之外,每天三頓麩糠粥和麩糠饅頭管夠,不過他們許多人晚飯都不吃麩糠饅頭,想要帶回家去給家裡人吃,為此還經常有人晚上餓昏。

現在我們新出了規定,一旦連續發現三次餓昏的,並且身上有沒吃的麩糠饅頭的,以後就不用來了。這才減少了大部分的餓昏情況。”

少年微微頜首。

一百文一天還包三餐的,對於災民們來說,應該也是不低了。

雖然比不上他們家裡的頂樑柱的兩百文一天包三餐,但兩者的工作強度卻是不能比的。

這邊的活兒召集了上萬個老人和婦女來做,實際上工作效率不高。

但事急從權,又加上為了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這點損耗也可以承受。

等到災情過去了,再從周邊的村鎮專門找人來做蜂窩煤,就會規範和有效率許多。

可別說蜂窩煤只有冬天用,在平日裡燒水做菜做飯的時候,它可比木材和煤炭方便便宜多了。

連二零年代都有不少國人在用蜂窩煤,可見實用性那是一等一的強悍。

思緒過處,柳銘淇叮囑道:“工錢就先這樣,然後讓人把煤渣鋪在路面上,儘可能的讓他們走路方便。”

這也是現代的法子,就用煤渣鋪在雪地,就能防止走路的地面溼滑。

池三答覆道:“明白。”

這裡什麼都不多,就是煤炭多。

“另外還要鼓勵他們多生產蜂窩煤……嗯,肯定還有不少人願意進來幹活兒吧?”

“是,起碼還有一兩萬呢,但一是用不了那麼多人,二是他們之中有些人身體不合格,沒辦法用。”

“再挑選五千左右,讓他們幹夜班,外面的需求太大了,能生產多少生產多少。”

“嗯,好的。”池三點頭著道,“那就是咱們的人辛苦一點,需要換班得更加勤快一些。”

“這也沒辦法,實在不行讓侍衛們也來頂一班,反正外面的警備全都是巡捕衙門接管了的,安全上不用擔心。”

“好,那我就告訴他們。”

頓了頓,柳銘淇又道:“天天喝粥吃饅頭也不是一回事兒,我不是讓你給他們提供一點肉嗎?怎麼還沒弄來?”

“豬肉在冬天可也是搶手貨啊,大家都準備過年吃,我們這邊平均兩三天才會來一次豬肉,還不能大快吃,每頓能有兩片肉在碗裡都不錯了。”池三苦笑道:“況且現在道路不方便,運輸也麻煩。陸老闆已經被我快逼瘋了,據說他已經去了旁邊的新魚縣,正拼命購買豬肉呢!”

陸老闆就是陸貴,當初在小葛村收購豬油的那一位,現在在裕王府的支援下,生意做得越來越大,已經是帝京府第一大的豬肉收購商人了。

連他都被逼到跑那麼遠收購,看來附近的豬肉的確是不足了。

這還是傳統的騷臭豬肉。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