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947【繼續黨爭】

作者:王梓鈞
咸興大都護、吉州都護、黃州都護、海州都護,四位北方大將,紛紛帶兵去勤王,整個朝鮮北部已經沒啥官兵。

至於平壤大都護,已經兵敗身死。

朝鮮君臣,龜縮在鐵原。這裡地處南北要衝,不但方便防守,還方便各地勤王軍隊匯合。

“大王,京城部隊,已陸續抵達六千餘人。”宋俊吉稟報道。

宋俊吉和宋時烈,都是朝鮮前任國王,臨死之前提拔的山黨(西人黨的一個派系)。宋俊吉擔任兵曹判書,相當於兵部尚書;宋時烈擔任吏曹判書,相當於吏部尚書。

李棩總算有了些安全感:“好,很好,皆有封賞。”

前任國王大肆擴軍,精銳部隊都駐紮漢陽。王庭禁軍1500人,新編火器營1800人,御營廳衛軍21000人——歷史上,朝鮮火器營的1000火銃兵,還被滿清調去打哥薩克,表現得比八旗軍還英勇,殺敵數量遠遠高過八旗軍。

李棩棄城跑路時,連軍隊都顧不上,只帶走了1500王庭禁軍。

其餘軍隊,有的顧及家人,選擇投降大同軍,有的則跟著軍官趁亂逃跑。勤王令釋出之後,這些逃散的軍隊,居然主動向國王集結,陸陸續續有六千多人抵達。

朝鮮北部農民一點就炸,可中部的京畿道軍隊,卻依舊忠誠於國王。

而朝鮮南部,那是兩班貴族和士紳的天下,你可以理解為大明的江南地區。

中國就算要侵吞朝鮮領土,也最好只吞下北邊。一旦吞併中南部,必然此起彼伏出現暴亂,每年的駐軍、平亂費用將居高不下。

李棩讓宋俊吉全權指揮軍隊,兵曹隨即開始整編。中央軍八千多人,地方勤王部隊一萬四千餘,還就地徵召了三萬多義軍(團練和民夫)。

黃海道農民軍領袖李恩愛,派出3000先頭部隊,半路被朝鮮官兵殺得片甲不留。朝鮮中央軍的火炮,雖然遺失在漢陽,但火銃兵和騎兵仍在,對付農民軍時屬於單方面碾壓。

與此同時,韓起元一路攻城略地,咸鏡道西部的農民,受此鼓舞也揭竿而起,漸漸形成四大反抗勢力。

平安道的元守成,統率農民軍三萬餘,除了有大同細作支援,背後還有灣商的資助。這些灣商,不滿足只在鴨綠江貿易,恨不得中國把朝鮮給滅掉。

黃海道的李恩愛,統率農民軍兩萬餘,同樣有大同細作支援,背後還有松商的資助。

灣商和松商屬於競爭關係,這兩路農民軍,也因此互相敵視。若非大同細作負責溝通,兩路義軍極有可能內訌,都不用朝鮮官兵來平亂,他們自己就要打起來。

而咸鏡道,則有韓起元統兵兩萬餘、金暢統兵六千多。他們背後沒有商賈支援,純粹就是活不下去了,在大同細作的煽動下起義。

“李恩愛兵敗,先鋒部隊全軍覆沒,”大同軍主將金彥俊說道,“別看四路農民軍聲勢浩大,咱們若是不幫忙,朝鮮官兵肯定能打贏,最多一兩年就能徹底平亂。”

使臣黨崇俊嘆息:“國安院那些人,也不打聲招呼,暗中搞出這麼大的事情。咱們不能明著幫忙,畢竟朝鮮是屬國,而農民軍屬於賊寇。”

金彥俊看著朝鮮地圖說:“我們可以分兵去春川,阻住南方的勤王軍北上,同時也把朝鮮國主攔著,不讓朝鮮君臣往南逃。只要佔領春川,南方的糧食,就很難運到北方,朝鮮官兵肯定會缺糧。”

“可以。”黨崇俊點頭。

漢陽、開城、春川,都可走水路溝通。

大同軍徵集內陸船隻,火速分兵抵達春川城外。來自忠清道的勤王大軍,正好也已經抵達春川,雙方隔江對峙沒有開戰。

隨著時間推移,春川南岸的朝鮮勤王軍,陸陸續續達到四萬多人,全被大同軍堵住無法過江。

大同軍並不進攻,勤王軍也不敢強行渡河。同時,勤王軍還不敢繞路過去,一旦繞去東邊走山路,他們的糧道隨時可能被大同軍給切斷。

鐵原西北,臨津江邊。

將近六萬農民軍,跟五萬多朝鮮官兵,已經隔江對峙了好幾天。

“大王,林將軍來了!”

“哪個林將軍?”

“林慶業將軍。”

“快快有請!”

林慶業,字英伯,號孤松,朝鮮武進士。

少年時平亂立功,第一次率軍勤王時,還沒抵達漢陽,朝鮮就向後金投降。

隨後駐守義州(保州),防備後金南下,由於奸臣金自點封鎖求援訊息,導致後金軍隊成功南下。林慶業第二次率兵勤王,半路斬殺皇太極的外甥,結果朝鮮國王又投降了。

朝鮮出兵協助後金進攻大明,林慶業被任命為元帥。林慶業徐徐出兵,暗中通知明軍防備,明軍大獲全勝,清軍傷亡慘重。

三年後,林慶業再度擔任元帥,協助後金跟大明作戰。林慶業又派人通知明軍,自己則緩慢前進,直到戰爭打完了,朝鮮軍隊都還沒跟明軍接觸。黃臺吉大怒,林慶業被革職。

歷史上,林慶業手下的大明降將,出賣他跟明軍的關係。林慶業被抓捕之後逃脫,削髮為僧,次年逃到北京。他還加入大明軍隊,跟入關的吳三桂作戰,兵敗之後,因叛徒出賣被捕。後來回國途中,被奸臣金自點暗殺。

這個時空,由於滿清提前完蛋,林慶業沒有逃去北京。但遭遇也不是很好,因為他跟金自點是死敵,而金自點又做了朝鮮首輔。

金自點被凌遲之後,林慶業才得到啟用,但他心灰意冷,選擇回老家讀書種地。

此次事變,忠清道的勤王大軍,公推林慶業擔任主帥。

林慶業的軍隊被大同軍阻住,他率領數十騎兵,繞道過江,一路從山區前往鐵原護駕。

“林將軍就帶了這幾十騎兵過來?”李棩大失所望。

林慶業解釋說:“春川有天朝軍隊阻攔,勤王大軍無法過江,臣只能率數十騎救駕。”

李棩問道:“如今局面,該怎麼打仗?”

林慶業說:“天朝大軍,只是佔了漢陽、開城和春川,並未與我軍開戰,也沒有援助亂軍。這說明天朝皇帝,並不打算覆滅我國,因此萬萬不可與天兵戰鬥。當務之急,是掃滅亂軍!”

“亂兵勢大,如何掃滅?”李棩問道。

林慶業說:“對岸不過數萬亂兵,大王給臣一千騎兵,便可馬踏聯營盡破之!”

李棩說道:“沒有一千騎,只有六百多騎。”

“勉強夠了。”林慶業說。

算上林慶業帶來的數十騎,勉強拼湊出七百騎兵。這位65歲的朝鮮老將,親率騎兵從上游渡江,晝伏夜行,繞去農民軍的後方。

夜間,林慶業發起突襲,到處點燃農民軍營寨。

這裡的農民軍分為三股勢力,互相忌憚,純粹是被大同細作扭在一起的。

北邊營寨起火混亂,其他兩處營寨的農民軍,也不知道去救援,而是在首領的帶領下,驚慌逃竄向西邊。林慶業趁亂追殺,陣斬千餘,俘虜數千。

翌日清晨,林慶業渡江而歸,怒斥兵曹判書宋俊吉:“約好合擊,我襲營成功,為何你按兵不動?”

宋俊吉有些尷尬,解釋說:“大王在此,謹慎為上,不可輕易動兵。萬一賊軍只是佯敗,則大王危矣,則群臣危矣!”

林慶業被氣得渾身發抖,又是這樣,又是這樣,該死的文官!

他當初第二次勤王,手裡只有三千軍隊,卻能陣斬黃臺吉的外甥,而且還截斷了滿清的糧道。明明還能打,甚至是把清軍給餓死,國王卻在文官的攛掇下,直接獻城投降了!

如今再次上演滑稽戲,他夜襲殺潰農民軍,只要官兵渡江追殺,肯定能讓農民軍全軍覆沒。大好戰機,又被文官給葬送!

李棩也被文官給氣到了,同時相信林慶業的能力,他說:“林卿當為元帥,全權統率大軍,兵曹不可干預指揮。”

“大王聖明!”林慶業激動跪拜。

宋俊吉私下找到宋時烈:“林慶業此人,乃沈器遠之門生也,與那尹鑴是穿一條褲子的。他若平息民亂,南人黨必然捲土重來,朝堂之上哪還有我等立足之地!”

宋時烈有些生氣,說道:“北有亂民,南有天兵,你怎還想著黨爭?”

宋俊吉卻說:“天兵佔據三城,此後便無異動,肯定是不會覆滅我國的,無非靜觀時局想弄多點好處。而北方亂民,亦不過癬芥之患,只要南方不失,隨時都可以平定。只有那林慶業,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他在軍中威望太高,甚至就連朝中文官,也有他的欽慕之輩,萬萬不可再讓他立下大功!”

宋時烈說:“林慶業這人,我是知道的,他一片公心,不會結黨亂政。”

宋俊吉說:“他不結黨亂政,但他是林整的後人,又跟尹鑴同出一門。我們好不容易趕走南人黨,萬萬不能讓南人黨有機會重入朝堂!”

“可除了林慶業,誰有能力帶兵平亂?”宋時烈反問。

宋俊吉咬牙說:“咸鏡道本就不是我國領土,那裡的也多為野人。還有平安道,邊鄙之地也。這兩個地方,不如獻給天朝,把民亂交給天兵去平定。如此,既解決了民亂,又能讓天朝退兵,豈非兩全其美之法?”

宋時烈勃然大怒:“你這賣土求榮之輩,我羞與你同黨。從今往後,我便退出山黨,絕對不會割地獻土!”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