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66【應考士子】

作者:王梓鈞
民始九年,中歷4347年,西曆1650年。

春寒料峭。

河北士子李及秀、張兆庸,元宵節剛過便來到南京,等著二月初參加第一屆會試。

他們算比較晚的,有些士子怕錯過時間,直接選擇在南京過年。

燈會要持續十天,李張二人還有機會觀燈……

雖然很多花燈都已撤了,但剩下的還是讓他們激動。

張兆庸含淚感慨道:“愚弟年幼時,曾與父兄在北京觀燈,依舊還記得那恢弘氣象。而今北方凋敝,

繁華早已不再,此時重見燈會,真個物是人非事事休。“

“唉,莫要再說這個。”李及秀也想起舊時歲月。

李及秀家裡算是大地主,足有三千多畝地。不說奴僕成群,至少也前呼後擁,現在卻啥都沒了。家裡那幾十畝地,還是逃難回鄉時,地方官府給分配的,粗茶淡飯也要自己動手耕種。

張兆庸擠出笑容:“不過天津還是恢復很快,城內城外,這幾年人煙日增,多虧了陛下組織移民。“

“誰說不是?”李及秀說道,“愚兄所在的平樂鎮,初時人口不過千,去年已經有兩三千人。一些是從山裡出來的,剩下全都是南方移民。我那幼弟,去年也定了親,南方來的姑娘家。雖只是尋常農戶,卻也讀過三年小學,今後生下子女肯定能教育好。“

正說話間,一群年輕人,勾肩搭背而來,還醉醺醺唱著歌。

張兆庸說道:“兄長且看他們腰間的玉佩,都是金陵大學的學生啊。“

“這些年輕人,生了好時候,端的好前程。”李及秀不禁感慨。

大學士腰間的玉佩,類似於校徽作用。

而且,不是什麼正經美玉,都是清一色的藥玉,也即彩色玻璃。明初之時很貴重,官員的朝服上就有,明中期就不咋值錢了,官員們逾制偷偷換成真玉。

現在就更不值錢,基本是製作透明玻璃的副產品。

張兆庸說:“這金陵大學,便類似前明的國子監,聽說平時對學生管得很嚴。這些學生醉酒過市,估計是年後還未開課,提前回學校到處玩耍。唉,南方各省皆有大學,我河北什麼時候才能有啊?”

李及秀笑道:“至少也得有中學,否則河北的大學如何招生?我猜正因如此,陛下才重開科舉,給北方士子一條路,不讓南方人獨佔朝堂。“

“便是這樣的,陛下英明。”張兆庸也笑起來。

翌日,二人結伴逛書店。

卻見一群還沒開課的大學生,還有不少趕考計程車子,正圍在書架前激烈爭論。

剛到了新書,名字叫《甲骨考辯》。

或許是太過生僻,害怕銷量不好,發行數量並不多,這家書店僅僅進貨三本。

長期有士子盯著新書,再生僻也會翻開,然後就引起轟動。

此書由皇帝親自提筆作序,內容大概有三點:第一,道明甲骨的由來,是河南農民發現甲骨,地方官員進獻給皇帝;第二,翰林院倉頡館的先生們,廢寢忘食研究甲骨,若是引起爭議,社會各界不要一味抨擊;第三,漢文字之形成,或許並非一人之功,倉頡可能是上古的特定官職。

前面十多頁,全部都是甲骨拓片,由匠人雕版進行印刷。這些選出的甲骨,雖然不是每片都辨認完全,但至少都認出了六成文字。

接下來,又是倉頡館總結的甲骨文辨別方法,然後再配上特定的甲骨文舉例,並配上相應的鐘鼎文、

大小篆、隸書和楷書。從古至今,一個文字的發展脈絡,便清晰的擺在讀者面前。

“哈哈,你們看這‘象’字,甲骨文還真是一頭大象,連象鼻、象尾都畫得清楚。“

“你見過大象?“

“怎沒見過?我老家就有,我是雲南人!“”大象真有那麼長的鼻子?”

“鼻子長得很,你要是親眼見過大象,就知道跟這甲骨文一模一樣。這倉頡館一研究,什麼都清楚了。如今的‘象’字,最上邊的兩筆,是大象的鼻子衍化的。中間橫著的‘日’字,其實是大象的腦袋。下面那張長彎鉤,是大象的身體和最後一條腿。左邊的三撇,是大象的前三條腿。右邊的筆劃,

是大象的尾巴。“

“還真是啊,清楚得很,‘象’字原來是這麼來的。”

“快讓讓,我來看一下,別擋著我啊!”

"…

書店掌櫃見人越積越多,忍不住說:“你們買不買啊?耽誤我做生意了。“

“買,多少錢?”一個不差錢計程車子問。

書店掌櫃道:“三十塊!“

一本書三十兩銀子,絕對算得上昂貴,尋常書籍只賣幾百文,甚至連幾十文的都有。

但這本《甲骨考辯》屬於厚厚的大部頭,且所有圖片都要雕版印刷,圖文並茂的頁面還得用套印法。

另外,發行量也比較小,算算成本,三十兩銀子的售價並不坑人。

親,本章未完,還有下一頁哦^0^有士子買走一本之後,立即拿去店外翻看,他的朋友也跟著出去,書店裡頓時敞亮了許多。

“我也買一本。”又有士子掏錢。

書店只進貨三本,一下子就賣出兩本,掌櫃高興得捋鬍子直樂呵。

可惜最後一本,卻沒人再掏錢,畢竟三十兩屬於鉅款,能買到兩千多斤白米。

李及秀、張兆庸二人,這時才有機會擠過去,跟其他窮士子一起圍觀圖書內容。

一蹲就是大半天,他們肚子都餓了,戀戀不捨的出門吃飯去。

在路邊攤吸溜著麵條,李及秀連連感嘆:“以前只知苦學《說文解字》,今日總算豁然開朗。須知甲骨,方可探究文字,翰林院做得大好事啊!”

張兆庸遺憾道:“可惜囊中羞澀,否則買一本回家,必可作為傳家之寶,即便落榜也不虛此行。“

張兆庸家裡只是做些小生意,肯定比李及秀富裕,但他無法隨手掏出三十兩。

李及秀說:“要不,買些紙去書店裡抄?“

“店家怕是不讓吧,”張兆庸說道,“人多手雜,還有墨水,稍不注意就把書弄髒了。“

李及秀有些失落,賭咒發誓道:“待我今後存了銀子,必然買一本《甲骨考辯》回家,後世李家子孫都能領悟文字衍化之奧妙!“

又過兩日,可以憑藉准考證,抽籤選擇考試座位號了。

二人前往禮部報備,除了抽取座位號之外,官府還給他們發了腰牌:“憑此腰牌,可去翰林院、欽天院的藏書樓。記住,單號的腰牌,只能在單日使用,雙號腰牌在雙日使用,以大同新曆為準。不得把書借走,只准在藏書樓裡看。腰牌使用期限,持續到會試結束一個月。腰牌必須歸還,若有遺失也須報備,否則今後別想做官,考上狀元都給你取消功名。”

還有這種好事兒?

李及秀欣喜道:“新朝新氣象,陛下還是善待士子的。“

“是啊,”張兆庸興奮說,“聽說翰林院、欽天院的藏書,很多都是前朝的皇家藏書。擱在前朝,非得做朝官才能看到,哪會讓咱們這些應考士子借閱?”

二人拿著腰牌,直奔翰林院而去,卻見這裡的藏書樓已經擠爆了。

無奈之下,輾轉前往欽天院,此處計程車子總算要少些。

李及秀隨手拿起一期內部發行的《欽天學刊》,他已經自學了數學和物理,勉強能夠達到中學畢業水平。可翻開這本學刊,卻彷彿在讀天書,許多符號他都不認識,各種術語也是頭一次聽說。

來到張兆庸身邊,李及秀低聲道:“賢弟,翻閱此書,愚兄覺得自己就是個蒙童。當朝的欽天院學者,一個個都在研究些什麼啊?“

“誰知道?”張兆庸正翻著一本《四海圖志》,在那兒看得津津有味。

《四海圖志》的作者叫艾儒略,歐洲傳教士一個,此書還是去年才印刷發行的。

張兆庸讀完一個章節,笑著說:“極東之地,有大陸名叫阿美利加。其地皆番邦土著,亦有文明也。

有那瑪雅國人,也有印加國人,彷彿我華夏之上古。最稀奇的是,幾百個西班牙人,竟能摧毀一個國度,將那國民都變做奴隸。”

“如此來說,西班牙皆強盜也。”李及秀說道。

張兆庸繼續往下看,.不久就驚呼:“此時的印度皇帝,竟是蒙古人的後代。“”

印度就是天竺,天竺就是印度,音譯不同而已。

李及秀說:“成吉思汗橫掃天下,蒙古人自然遍地都是。”

張兆庸說:“今日印度之莫臥兒國,與西域的葉兒羌國,開國君主是一對錶兄弟。他們被什麼烏茲別克汗國擊敗,表哥帶著千餘殘兵,南下建立印度莫臥兒國,表弟帶著千餘殘兵,東奔建立了西域葉兒羌國。

李及秀驚訝道:“天竺那麼孱弱嗎?千餘殘兵就能在那裡立國?“

張兆庸笑道:“我大同天兵若去了印度,怕也能在域外另立一國。“

這兩個傳統士子,在欽天院的藏書樓裡,連續大半個月,眼界完全被打開了,世界觀幾乎被重塑一遍。

****

親,本章已完,祝您閱讀愉快!^0^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