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3章 美夢(1/2)

作者:村中修狗
忽然,地動山搖的震感從地面源源不斷的傳遞上來。

一連陣地上的國軍將士抬頭看去,距離他們越來越近的日軍坦克履帶冒出滾滾濃煙,履帶嚴重變形,正發出咆哮聲,卻動彈不得。

一輛坦克的履帶被炸燬,無法前進。

這就像是一個訊號一般,陣地上尚且存在的一個排,紛紛開始向日軍射擊。但一個排的兵力,能夠組成多大的火力,進攻陣地的日軍足足又上千名日軍,由於蜂擁而至的蝗蟲,子彈沒入其中,翻不起絲毫浪花。

但,日軍估計也想不到,他們組織這一次尤為兇猛的進攻,甚至派遣了十輛坦克,是勢在必得。

卻不曾想,陣地上的守軍最為強大的武器不是步槍、機槍,而是多的數不過來的手榴彈。

每一名士兵身旁,都放著一箱裝滿的手榴彈,當日軍脫離坦克,開始向陣地發起進攻的時候,如雨般的手榴彈從天墜落下來,落入敵群之中,剎那間,轟隆隆的聲音演奏出優美的樂章,同日軍的慘叫交織在一起。

黑色的硝煙瀰漫,日軍的坦克轟鳴。

緊隨其後,夏遠開始發力,日軍坦克有七輛,是被他利用集束手榴彈炸壞履帶,趴在地上無法動彈,開啟艙蓋的坦克兵企圖用機槍進行掩護,被飛射過來的子彈擊穿身體,趴在坦克上沒了動靜。

坦克僅剩下炮管能夠支援,但此時的坦克已經爬到小土坡上,炮管朝天,距離陣地不過四五十米,怎麼能夠打得中陣地上的守軍。

日軍坦克失去作用,日軍的步兵開始蜂擁而來,短短五十米的距離,他們信心滿滿的衝向國軍陣地,卻迎頭而來的是如同雨點般的手榴彈轟炸,相比較其他士兵投擲手榴彈,夏遠的丟手榴彈簡直可怕。

哪怕只有三四十米的距離,空爆雷依舊捏的相當精準。

槍聲稀少,漸漸被手榴彈覆蓋。

側翼,提早進行埋伏的一個排將士,也開始向日軍發起進攻,意圖分擔正面守軍的壓力,當一股日軍被他們吸引,他們則取出手榴彈,用力的丟向日軍的進攻部隊之中。

手榴彈爆炸形成的雷區,足夠日本鬼子吃上一壺。

手榴彈的量足夠,日軍威脅不到國軍,他們就能夠一直投擲手榴彈,以強大的手榴彈網來封鎖日軍進攻路線,又能給日軍帶去巨大的傷亡。

戰鬥持續到下午,日軍打了三次,沒能把陣地打下來,進攻的前沿陣地,已經是一片焦土,不是被日本鬼子的炮兵炸的,而是被他們的手榴彈炸的。

以手榴彈抵擋日軍進攻,對手榴彈的消耗也是巨大的,打到下午,手榴彈只剩下三箱,兩個排的兵力還剩下二十人。

日軍傷亡更多,為打下來一連的陣地,日軍出動了一次規模千人的進攻,兩次規模一個營的進攻,三次都以失敗告終,未能夠把陣地打下來,反倒是自身傷亡巨大的,林林總總,加上昨日的進攻,傷亡已經超過一千三百人。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日軍進攻淞滬,兩三天全是團的傷亡也不過一千人。

進攻一塊陣地,一天傷亡超過一千三百人,足以震驚所有人。

這其中,夏遠的功勞最多,他的投擲能力是經過上甘嶺考驗,射擊能力經過長津湖磨礪,全身單兵技能已經達到天人合一的程度,加上危險感知,總能在第一時間避開危險。

日軍一千三百人的傷亡,至少有一多半都是他一人的功勞。

其中日軍坦克,均是他一人炸燬。

但一連也付出巨大的傷亡,能夠繼續參與戰鬥的,僅剩下一個班的將士,已經無法進行後續的作戰。

被硝煙燻黑的夏遠把一連撤退下去,把三連換了上來,情況必預想的要好一些,他們頂住日軍整整一天半的瘋狂進攻,消滅大量日軍,極大的挫敗日軍的銳氣,整整一天半的時間,日軍都停留在原地,沒能夠前進一步。

陣地上堆滿了日本鬼子的屍體。

惱羞成怒的日軍,在當天晚上向一連所在的山頭,投擲了大量的航空炸彈、燃燒彈以及炮彈,整個陣地頓時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炮擊更是持續了整整一個小時,山頭上的泥土徹底被掀翻,陣地表面就像是被耕地的牛重新犁了一遍似的。

然而,頗為幸運的是,黃昏時刻,一連和三連正在換防,一連陣地上僅有一個班的兵力,躲在貓耳洞內,只出現部分被炸傷計程車兵,並無太大的傷亡,不知道若是被日本鬼子知曉,會不會把他們氣死。

趕得相當湊巧。

朱赤和高致嵩二人也在觀察夏遠所帶的營部與日軍的戰鬥,一天半的戰鬥,堅守陣地的一連仍舊紋絲不動,這讓朱赤和高致嵩二人對夏遠刮目相看,沒想到此人帶兵打仗的能力也是一絕。

淞滬會戰,淞滬戰神獨立作戰的名號傳播甚廣,少有人知曉此人帶兵打仗能力。

這幾次的磨礪,也彰顯了此人具備很高的帶領少量兵力,打硬仗的能力,這是很多國軍將領都不具備的。

一個連,面對日軍一個聯隊瘋狂進攻,竟然奇蹟般的堅守住,如若他們不是國軍將領,還以為國軍得到國際援助,武器裝備已經趕超日軍了。

只能說,此人的帶兵打仗能力是一絕,同時,夏遠先前教給他們的貓耳洞,也在這次戰鬥中證明,貓耳洞具備很強的放炮能力,挖掘省事,比挖掘防空洞要省事很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於是,當天夜裡,朱赤和高致嵩便帶著人認真學習貓耳洞的挖掘。

貓耳洞挖掘相當簡單,只需要在戰壕側壁開出一個容納兩三人藏身的洞就行,如若擔心洞不嚴實,可以使用木頭進行固定,就如同夏遠那般,木頭與混凝土相互結合。

這種工事能夠極大程度上避免被日軍炮擊帶來的傷害,擁有很高的放炮性。

最關鍵的一點,貓耳洞可以用來囤放物資,囤兵,甚至可以用來當做囤兵坑道。

貓耳洞的出現,極大地改變國軍被日軍炮擊時候的傷亡巨大化。

日軍的炮擊結束後,前方的陣地遭到破壞,表面陣地工事已經無法使用,炙熱的火焰呼呼燃燒著,滾滾濃煙席捲。

軍長孫元亮得知夏遠率領一個連,擊退日軍兩千次兵力的進攻,對其讚不絕口:“不愧是淞滬戰神,沒想到帶兵打仗的能力也是相當出彩,僅僅帶領一個連的兵力,便抵擋日軍一天半的進攻,換做任何一個人前來,都未必能夠做到這般程度,給他一個營實在是屈才,這樣的能將,應當率領更多的兵力同日軍作戰。”

孫元亮再思考,說道:“可惜,我手中沒有多餘的兵力交於他指揮,不知委員長那邊是作何考慮。”

當天夜裡,孫元亮便把夏遠率領一連,擊退日軍兩千人次進攻的訊息帶給委員長,不過這時候的委員長,已經在前往川四的路上了。

這則訊息也沒有傳遞過去。

翌日。

日軍加大兵力投入,三連苦苦支撐半天,終究不敵日軍,三連陣地淪陷,夏遠率領潰兵向二連陣地撤退,然而,剛剛抵達二連陣地,便發現,二連陣地竟然一樣被日軍攻陷,隨後從逃出來計程車兵口中得知,副營長遊學昌在日軍炮擊的時候,被炸死。

二連長率領一個排的兵力反擊攻打上來的日軍,和日軍搏鬥,壯烈犧牲。

整個營,在短短一天的時間內,被日軍找到弱點,陣地全部丟失。

僅剩下三連陣地上部分一連、二連的傷員,完全無法抵擋日軍兇殘的進攻。

孫元亮得知前方陣地淪陷的訊息,當即讓夏遠率領殘部撤退回來,營部陣地徹底丟失,被日軍佔領,夏遠則率領殘部調到後方,孫元亮給他補充了新的兵源,暫時放在後方。

前線堅守的任務交給朱赤和高致嵩二人。

他則作為預備隊,隨時進行支援。

金陵保衛戰已經打響,各路軍奮起抵抗,部隊傷亡不斷增加,屍體堆積如山,陣地一片焦圖,慘烈的戰鬥爆發在每一處。

金陵保衛戰的慘烈戰鬥,陣地不斷丟失,讓蔣內心相當不安,幾天沒有睡好覺,也就這天,心情方才好了一些。

他笑著對宋夫人說:“達令,我要告訴你一個好訊息。”

“會有什麼好訊息?莫不是金陵守住了?”宋夫人似乎不太相信,在金陵的時候,他們天天挨日本鬼子炸彈炸,東躲西藏,鬼子更是打到家門口了。她實在是想不到還有什麼值得讓人高興地好訊息。

蔣笑著說:“我告訴你,昨天晚上我夢見羅斯福總統站在紐約那個最高的大樓頂上,對美國人發表演說。”

頓了頓,他興致盎然的說道:“羅斯福激動地說,中國人民在流血。從現在開始,也就是從我講這句話開始,我們全美國軍隊和民眾要全力支援中國的抗戰,要有三十萬大軍開赴中國作戰,還要無私贈送他們500架飛機,700輛坦克,300輛卡車。”

宋夫人對他的這種夢境又好氣又好笑,她指了指蔣,說道:“你啊,真是白日做夢,到哪裡去找這樣的好事?”

蔣似乎還沉浸在無比真實的夢境中,繼續說道:“我還夢見英國首相打來話給我,說英國人堅決幫助中國抗戰到底,中國人的吃住及打仗所需要的槍炮子彈統統由英國人包下了,他還說,中國軍隊打傷了,可以送到香港去免費治療。”

哪怕現在日本人已經打到家門口,蔣對於國際調停的希望仍舊沒有放棄過。

宋夫人突然覺得這個夢雖然不現實,但是對中國人也是一種鼓勵,她靈機一動,對蔣說道:“我們要把這個夢變成現實。”

“怎麼變成現實呢?”蔣問她。

“我建議馬上召開新聞記者座談會,向全世界人民呼籲金陵告急,要全世界都來反對日本的侵華戰爭,全力支援我們打垮敵人,在這個會議上,要特別點點美國人、英國人。作為世界的強國,美國必須對世界事務負起責任,要他們改變觀望政策,伸張正義。”

宋夫人說的振振有詞,心情也相當激動。如若這個座談會議成功,或許真的能夠像蔣夢中所想的那樣。

有‘世界警察’之稱的美國,為什麼對日本侵華的強盜暴行持觀望態度?子啊龍爭虎鬥的國際舞臺上,各國有著各國的利益,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做幫助別人,損害自己利益的事情。

現在一般情況下,英國人是在看美國人的臉色過日子。

而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一直是美國人看英國人的臉色過日子,當時的英國正處於頂峰時期,是日不落大英帝國,世界遍地都有它的殖民地。

老牌英國,在地球上就像是一隻大老虎,一隻腳踏在西班牙餘地中海,另一隻腳踩在遠東。

為保衛他們在世界各地的利益,英國小心翼翼的培養與義大利的關係,百般呵護與德國的關係。

德意日三國結成軸心國,英國人也想做大做強,千方百計地擠進軸心國,甚至還相當領頭羊,有這樣慾望的英國,又怎麼會反對日本侵略中國呢?這是幫助別人,損害自己利益的事情,英國那群唯利是圖的傢伙是不會幹這樣愚蠢的事情。

甚至在淞滬會戰,中國人抗擊日本人時,英國人十分惱火,說中國人抗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