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地之得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兩失。”
如若光頭早些命令部隊撤退到第二陣地,也許淞滬會戰還有機會。
可光頭的想法是要照顧所謂的政治影響,堅持不住的時候突然下令撤退,撤退也就變成了潰退。
但即便是這樣的大潰退,依然有年輕的國軍將士前赴後。
11月9日,174旅旅長吳繼光率領部隊撤退至青浦白鶴港,看到各大軍撤退時候的混亂場面,他倍感焦慮,思前想後,毅然決然的率領部隊在此構築工事,主動擔負起掩護附近友軍撤退的任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白鶴港對岸的日軍在飛機、重炮的掩護下,對174旅陣地發起了猛烈進攻。
174旅在沒有任何增援的情況下,與日軍激戰,戰鬥異常殘酷,整個白鶴港籠罩在日軍的炮火下,簡陋的掩體工事被日軍的重炮、飛機撕碎。
戰鬥至11日,被日軍徹底包圍。
吳繼光當日率領部隊突圍,被日軍的炮彈擊中,以身殉國。
8月份,他曾在賞月會賞朗誦一首詩:“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到處有青山。”
1937年11月12日。
日軍佔領了滬上市區最後一塊陣地。
南市。
據日本防衛廳方位研究所弓步的官方資料,在這次戰役中,日軍總兵力達到25萬人左右,包括陸軍共9個師團又兩個支隊,以及海軍第三、第四艦隊,至1937年11月8日止,日軍在滬上戰場死亡19360人,傷79057人,共98417人。
中國軍隊投入兵力75萬人,傷亡約30萬,但迄今為止,仍然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
失蹤的人太多太多。
而很多上戰場的各個師的建制都不滿,兵力參差不齊。
日軍最初的進攻,是由北向南,依次佔領北平、天津後,拿下山西和武漢,再南下佔領廣州。
武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一個十分重要的長江樞紐,一旦日軍佔領武漢,便能夠把中國抵抗力量從東西一分為二,一部分在東,包括國民政府,一部分在西。
淞滬會戰大亂了日軍的進攻,迫使日軍由北向南,變成了由東向西,以至於後來的進攻,日本是跟著中國走的。
中國的地勢是西高東低,越往西,地形越複雜,日軍的機械化部隊很難開展,尤其是三峽天塹,日軍最終沒有突破長江天塹。
淞滬會戰後,國際對中國這樣一個落後的國家改觀非常大,也讓中國得到了國際上的支援。
但是,光頭的想法,終究是落空了。
國際的關注點在小鬍子,小鬍子崛起後沒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西方國家的關注就更不在中國上。
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國際調停已經指望不上。
金陵到底守不守,已然成為當下光頭最要考慮的問題。
但按照光頭的猶豫來看,金陵守不守,還是一個需要仔細研究討論的問題。
淞滬被日軍佔領,國軍大潰逃。
對於金陵民眾,並沒有太多影響。
在王三狗家裡住了幾天,夏遠也不能光吃不幹活,他的塊頭不小,要力氣有力氣,就在金陵一些下苦力的地方,做了短工,王三狗也沒有閒著,也就找了份段工做著。
王翠和武友華的家裡房間不少,為他們提供了住宿的地方。
倒是省去了住宿費。
這段時間,夏遠對王翠和其丈夫武友華的底細有了大致的瞭解。
想來是地下dang的同志,接頭方式暫時不明,自他跟王三狗住進來以後,王翠和武友華基本沒什麼太大的表現,不過兩人經常外出,不知曉他們是否是在外邊進行接頭。
夏遠細心,雖有發現,但並未跟他們過多接觸,這段時間,便是安分守己的在金陵生活。
金陵的情況要比其他地方的情況好,畢竟是一國的首都。
倒是來這裡後,聽王翠提起過,國府遷都之事,跟他們這些普通市民沒啥關係,部隊打就不對打,他們好好生活,就算日本鬼子打過來,也沒什麼太大的問題,想想東四省,就是淪陷,那裡的百姓照樣生活,只不過是換了個執政人罷了。
武友華在外面上班,瞭解頗多,吃飯的時候,就跟王三狗、夏遠嘮嗑,閒的時候也會嘮一會兒。
也會聊一些國家大事,比如遷都,比如日本鬼子打過來。
聊著聊著,武友華就發現,這來自豫地的夏遠,居然見多識廣,自己提出的一些很多問題,夏遠都能回答上來,而且回答方式都很特殊,也很有新意,其次就是,這個人說話,總會從嘴裡蹦出那麼一兩個讓人捉摸不透的詞彙。
而且,他的說話口音也十分特殊。
不像是豫地,但聽得很清楚。
每到深夜,武友華跟王翠躺在床上聊天,先聊到王三狗,王翠的弟弟,聊著聊著,又會聊到夏遠身上。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