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射箭姿勢很醜,要彎腰撅屁股!但是在戰場上卻非常實用。
明清之際,戰場上無數次實戰表明,清弓的威力極大。
能面對早期火器而不落下風,在數十米的距離上能跟火繩槍打的有來有回。
被稱為“古代版的反器材步槍”。
這也是他們堅持騎射的原因。
因為清弓的普遍特點就是體型大、磅數高、威力大、射擊穩。
他們把弓梢改的這麼大,蓄力增強了,箭失的動能增大了,穿甲能力強大了。
但是必然會在其他方面付出代價。
絕大多數清弓都屬於大拉距弓,長度驚人(下弦後差不多178釐米),弓手射箭時,上半身前傾,能夠給大拉距讓位,便於拉滿弓。
清弓中除了一些不常見的特殊型號外,絕大多數的清弓都有著長大的弓身,是反曲筋角弓的大家族中的異類,是體型尺寸最大的一號,遠超其他各種反曲弓。
並且如果是騎馬的時候使用清弓,如果不向一側探身,而選擇垂直持弓向前方射箭,那麼下部的弓梢就會直接戳在馬背上。
弓力大了,原來的結構就不行了。
為了增強使用這種大威力弓的安全性和實用性,將弓上的環形弦墊改為了固定式的凹槽狀弦墊。
這種弦墊更高更大,弦墊上還裝有皮革,以緩衝弓弦撒放時的巨大力量,減少對弓體本身造成的衝擊。
還能夠很好的防止“翻弓”。
翻弓就是拉滿弓弦時,弓弦沒掛住,脫落了,弓臂反彈回去。
翻弓打死牛,非常可怕。
弓臂要是拍臉上就毀容了。
用弓的時候,一定要檢查弓弦是否妥當的呆弦槽裡,兩端的弓稍是否正常,有沒有不在一條直線上(歪扭),一旦發現這些問題,一定要及時下弦。
清弓這種有高弦墊保護的弓箭相對安全。
清弓的超級高弦墊,能夠有效的緩衝弓弦撒放時,對弓體本身造成的衝擊。
這種經女真人改造後的大梢弓,便成了清朝八旗兵的制式弓形——清弓。
在之後的三百年裡,淘汰了中原內地原本流行的無弦墊長梢弓、開元弓、小梢弓等各種弓形。
因為弓力太大,只能用重箭。
因為只有重量大的箭,才能消耗完弓體的蓄力。
否則,剩餘的力會作用在弓體上,造成損壞。
而重箭不可能拋射,只有輕箭才能拋射,所以,清弓是一種近射程、高速度、大動能的穿甲神器。
弓越輕,就越難操控,因為持弓的手容易被箭失地加速力量所擾動,造成動作微微變形,然後嚴重影響到射準。
而弓越重,就越好操作,這樣即使勾弦的手指犯了一些小錯誤,也很難影響到持弓的手,不容易將微小的錯誤放大的影響射準的程度。
所以大弓重失的清弓很準。但射速很慢。
箭的大和重,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呢。
遠遠超過世界上所有國家的箭失。
幾乎和短矛一樣,長度一米二甚至更高,粗度達到尾指的程度。
不僅僅箭大和重、長。
箭簇更是嚇人,
和大明的箭簇比,非常的“寬闊”。
除了少數幾種破甲箭製成針狀、四稜錐、三稜錐狀外,八旗的箭失的箭簇都極其寬大,像一把鏟子一樣。
在面對穿扎甲的敵人時。清弓殺傷力巨大,能夠給敵人身上造成巨大傷口,在戰鬥時,甚至出現過一箭剷掉敵人手臂或脖子的情況。
就算沒有射斷目標的軀幹,射中肢體也會造成極大的傷口,讓其快速失血而死。
箭失長大的劣勢就是,讓清軍弓箭手們無法攜帶太多的箭失。
攜帶更少的箭,就更加需要精準射擊。著反而逼著他們提高射擊技術,從而獲得更高的精度。
八旗的神箭手多,都是戰場上箭失攜帶量少逼出來的。
有什麼武器就打什麼樣的仗,戰術都是根據武器的效能設計出來的。現代戰爭也是一樣。
他們被逼著壯大膽子,衝到距離敵人二三十步,甚至五步的距離才開始張弓搭箭。
以精準射擊直接射向敵人盔甲不能保護到的地方。
如面部、腋下等部位。將對手一舉斃命,這種技法被稱為“五步射面”。
近距離情況下,這麼大的箭簇,這麼大的動能,不論射中哪裡,都會要命的。
即使沒有射中敵人的重要內臟部位,敵人的傷兵也很有可能在戰場上,由於得不到有效救治,而很快死於傷口大出血。
而能玩這麼大拉力的弓,需要的是超強的膂力。
努爾哈赤24歲起兵,到53歲反明。在三十年的統一女真戰爭中,早期建州人用的步弓也就是八力和十力。
和蒙古、大明的步弓沒有區別。
但是殘酷的戰爭,失敗者意味著死亡,妻女歸勝利者所有,子孫為奴。逼著他們必須壓榨自身的潛力。
從此,建奴的弓手水平不斷提高。直到持虎力弓者兩三萬人之眾。白擺牙喇兵普遍能開17力弓的駭人程度。
周遇吉看到楊凡親自帶騎兵出來,去迎戰莽古爾泰的正藍旗騎兵,深深的為他捏一把汗。
能拉動硬弓的臂膀,掄起長刀和重兵器,也同樣駭人。
他現在能做的,就是儘快擊潰正藍旗的重步兵,然後去支援楊凡。
他雖然是皇帝摻沙子進來的軍官,他的後臺是兵部的張鳳冀。但是,楊凡的作為他都看在眼裡,楊凡是他在大明從來沒有見過的好官員。
他第一次發現,居然有人把做官視為為百姓服務的職業,而不是斂財的工具。
楊凡執法嚴峻,但是卻公平無比。
每一個士卒官吏,只要你有能力,就能獲得和能力相符合的職務和報酬。
這在大明,這幾乎就是不可想象的。
而楊凡敢於和建奴硬碰硬,更是讓他心折。
因為每一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英雄夢。
遼東長大的他深深的知道,建奴的可怕。
“吹號!督促二團和三團,儘快擊潰當面之敵,然後合圍。包圍殲滅一團纏鬥之敵。”周遇吉下令道。
他知道,這四千步甲,沒有那麼容易吃掉。
這是建奴,不是漢軍旗。
但是,他不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他先把他們就纏住。利用靈活多變的楔形陣,困住他們。
漢軍旗剩下的殘兵,絕對不是二、三團的對手。
現在自己的正確選擇就是,儘快擊潰他們。然後集中優勢兵力,包圍住正藍旗的重步兵。
一萬一千人,加上榴彈兵,足夠消滅他們。
本章已完成!